|
4#

楼主 |
发表于 2011-6-22 11:43:07
|
只看该作者
人民教育出版社 雄霸中国教材市场60年
时间:2011年04月17日
2010年12月1日。走过60年岁月,有着十几亿读者的人民教育出
版社迎来了60华诞。
12月18日,人教社不仅完成了建社以来最大幅度的一次“转型”
——由教育部直属事业单位转变为大型的现代文化教育企业,同时也
成为中国教育出版传媒集团的核心成员单位,迎接更加辉煌的未来。
此时此刻,来自教育界、出版界的贺信,来自全国各地一封封热
情洋溢的信函,一句句饱含深情的话语,表达着广大教育工作者、出
版工作者、师生以及各界人士对人教社的祝福与期盼。
“差不多每一个中国人都会与人民教育出版社有缘。因为,我们
每一个人几乎都是读着它出版的教科书长大的。”全国人大常委、民
进中央副主席、教育理论界资深人士朱永新为祝贺人教社成立60周年
专门撰文写道,“这是一个奇迹。也许,世界上很少有国家能够有这
样一个奇迹。”
“在华夏古老的土地上,有多少与共和国同龄的人没有受过人民
教育出版社教材及其他出版物的耳濡目染?10套全国通用教材,4万
余种各类出版物,600亿册发行量,那影响面有多大,几乎不用想象
了。”陕西人民出版社社长惠西平也为此撰文:“可以说,人教社伴
随着共和国成长,亿万学子伴随着人教社的教材化育成长。”
六十载书写教材春秋,六十年铸造辉煌历史。党中央、国务院领
导同志始终关心着人民教育出版社。在这喜庆的日子,贾庆林、李长
春、刘云山、刘延东等多位中央领导同志和国家领导同志致信人民教
育出版社,高度评价人民教育出版社成立60年来,始终坚持正确出版
方向,服务教育,服务中小学师生,形成了独特的品牌优势、资源优
势和市场优势,对推动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发挥
了重要作用。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至立、严隽琪,教育部副部长李卫红,
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邬书林莅临人民教育出版社表示祝贺,并出席新
建成的社史馆和中国百年中小学教科书陈列馆开展仪式及《新中国中
小学教材建设史研究丛书》出版发布仪式。
“人教社所承担的基础教育教材建设责任巨大,党和国家几代领
导人对人教社都给予关心和厚爱。”严隽琪副委员长在社史馆开展仪
式上说,“人教社不仅有辉煌的历史,更可贵的是在改革开放的大潮
中,与时俱进、解放思想、不断创新,逐步形成了多样化、系列化、
立体化和现代化的教育出版格局,初步走上了一条优质高效型的可持
续发展之路。希望转企改制后的人教社,秉承60年形成的坚守社会责
任、重视学术质量的优良传统,发扬自己的特色与风格,迅速增强现
代出版企业所应有的机制、效率与活力,积极拓展视野,勇创国际一
流。”
回顾人教社的历史,常常会想到这样一组数字:60年来,人教社
主持或参与拟定了2000年以前历次中小学各科教学大纲,先后研究、
编写、出版了10套全国通用的中小学教材,累计出版各类出版物超过
4万余种,发行量逾600亿册,读者数量超过10亿人。重温历史,人教
人将永远铭记。
人教版教材的根基:
教材编写建立在深厚的科研基础之上
2010年12月15日,200余位从事基础教育教材研究和编写的专家、
学者、编辑,在人民教育出版社会聚,出席人教社举办的“中小学教
材建设与改革学术论坛”,就中小学教材建设的历史经验和未来的发
展进行深入探讨与交流。“优秀的、高质量的教材必须建立在深厚的
科研和教学实践基础之上”,“高质量的教材必须思想性、知识性、
趣味性相统一”,这些鲜明的观点为与会人员所广泛赞同。
人教社总编辑徐岩在专题报告中,系统梳理了人教社出版的10套
中小学教材的历史脉络,总结出人教社加强主流教材建设的经验:教
材要充分体现国家意志;教材编写要强调在扩大国际视野的同时,坚
持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教材改革要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辩证关系;教
材编写要以科学研究为基础,经过教学实践的考验;要建立一支专门
从事中小学教材的研究、编辑、出版管理工作的教材建设队伍,以保
证教材质量不断提高。她强调说,这些经验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坚持
教材编写与教材研究紧密结合。目前,人教社共有12项全国教育科学
规划“十一五”课题正在进行之中,这些课题围绕教材在使用过程中
出现的问题和解决策略展开,同时也为教材的编写和修订提供了充分
的研究基础。
人教版教材:
让孩子和老师们感到踏实放心
人教社的60年,也是一个不断顺应时代潮流,勇于超越自我的历
程。自上世纪80年代后期国家大力提倡“一纲多本”“教材多样化”
以来,人教社不再留恋“一统天下”的历史,积极投身国家教育改革
的浪潮中,成为“教材多样化”有力的实践者和推动者。李志军在《
纪念人民教育出版社建社60周年感怀》一文中还这样写到:进入21世
纪的新课标教材时代,教材建设领域因为数十家编写、出版单位的加
入而“百花齐放”,人教社一方面积极地向国际优秀出版机构和兄弟
单位虚心学习,一方面不断加大课程教材的研究力度,不断提高教材
编写的质量,不断完善人教版教材后续配套资源和市场服务水平。目
前,人教版新课标实验教材以50%以上的稳定的市场选用率跻身于众
多优秀的教材版本之中,成为最具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力的“主流教
材”之一。
为什么人教版教材在竞争十分激烈的情况下,一直以50%以上的
稳定选用率列于众多优秀教材版本的最前列,被公认为是最具竞争力
的主流教材?
数十年来与人教社密切合作的各地出版与发行单位的老总们对此
也深有体会。
安徽出版集团总裁、时代出版传媒有限公司董事长王亚非认为,
“60年来,人教社奠定了在我国中小学教材出版领域无可争辩的主流
地位和品牌声誉。这其中,时间的积淀固然重要,但以门类最齐全的
中小学各学科编辑室为依托,开展中小学教材的研究和编写,集教育
部课程教材研究所与人教社合署办公的优势,确保最权威的一流教材
编写专家齐聚人教社,以及以全国人教版教材印装质量检测评比为平
台,几十年如一日始终坚持教材质量不放松,这些才是人教社在全国
中小学教材出版领域品牌形成的根本原因。”
“在60年辉煌的历程中,人民教育出版社形成了独特的品牌优势、
科研优势、人才优势、资源优势和市场优势。”新华文轩出版传媒股
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龚次敏说,“人教社的中小学教材,品质优异,学
科品种齐全,教学配套资源丰富,教材培训等售后服务及时到位,特
别是人教版新课标教材已经逐步确立为主流教材的地位。重组后的新
华文轩将在市场拓展、教师培训、印制质量等方面不断提升教材产品
区域使用的综合营销能力和服务能力,为全面代理人教社教材在四川
的出版发行创造良好的条件,不断扩大作为国家主流教材的人教社教
材市场占有率。”
展望未来:
为基础教育编写出版更多高质量主流教材
在人教社成立60周年之际,教育部党组、部长对人教社又一次寄
予厚望: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的
颁布实施,教育改革和发展面临的任务也十分艰巨。课程教材对教育
质量普遍提升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育现代化和教育公平也要以基
础教育课程教材来承载、来支撑、来实现。作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教
材的建设基地,人教社要在今后的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建设中继续发挥
主力军和排头兵的作用,坚持把服务教育作为根本宗旨,继续保持和
发扬科研立社、人才立社的优良传统,努力编写出版更多更好的融思
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为一体的优质主流教材、优秀教材和教育类书
籍。
国务院和教育部领导同志也就主流教材问题多次发表意见。2005
年1月,时任教育部部长周济和陈小娅副部长考察人民教育出版社工
作并举行座谈。周济部长在讲话时指出:“当前,一个比较突出的问
题是,在教材建设中要形成主流教材。中国文化一个很大的特点,就
是它的统一性。所以在某种程度上,我们要争取有若干教材在使用中
占有主流地位。”同年2月,陈小娅副部长在有关会议上强调,要从
宏观层面研究教材问题,进一步调整和完善各学科教材,在“一纲多
本”的政策框架下逐步形成主流教材。
2005年12月10日,在人教社建社55周年之际,国务委员陈至立致
信人教社,希望人教社“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努力为中小
学师生编写、出版更多更好的教材。不断开拓进取,提高教材编写质
量,以质量争主流,以创新求发展”。周济部长也在大会上讲话指出,
人教社要“切实抓好教材编写、出版、发行等各个环节的工作,以高
质量争创主流教材”。
2007年12月,许嘉璐副委员长、陈至立国务委员、周济部长和新
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在人教社出席活动时再一次强调,人民教育出
版社要发扬优良传统,加强主流教材建设,为我国教育和新闻出版事
业的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时值人教社60周年华诞,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
在致人教社的贺信中又指出:60年来,人民教育出版社在基础教育课
程教材的研究和实践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希望人教社发挥“排
头兵”的作用,再接再厉,开拓创新,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不断深
化出版体制改革,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编写出版更多优质的主流
教材和教育类书籍,为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促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
建设学习型社会和终身教育体系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编写高质量的主流教材和优秀教材,是党中央和国务院领导同
志、教育部领导对人教社提出的要求,是广大师生、教育界的期待,
也是人教社的重要责任、历史使命和不懈追求的理想信念。”徐岩总
编辑如是说。她认为,综合各方面的意见与人教社的实践,我们总结
出主流教材的建设至少应该具备这样一些条件:教材应该具备较高的
质量标准;教材的编写、出版单位应具有权威性;教材建设应该具有
“大教材观”,体现教材的立体化;教材建设应该具备可持续发展意
识和能力。她说,近年来,依靠高质量的教材、学科齐全的教材品种、
丰富的教学配套资源、及时到位的教材培训等售后服务,人教版新课
标教材已经逐步确立了主流教材的地位。
上一轮中小学教材已经使用十年。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纵深
推进,教育部最近对各科课程标准已经完成了全面修订并将公布,正
在使用中的各科教材也将据此进行改编和修订。明年秋季开学,全国
中小学生将使用新的教材。目前,人教社正在集全社之力,有条不紊
地推进这项重要工作。据徐岩总编辑介绍,近两年以来,人教社和课
程教材研究所为了进一步完善这套新课标实验教材,有针对性地制定
了相关科研课题,如“新课改后各类教材特点的比较研究”“人教版
各科实验教材横向与纵向衔接研究”等,都取得了丰富的科研成果,
并将在下一步的教材修订中得到充分体现。此前,人教社各学科编辑
室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召开了近百场一线教师教材修订专题研讨会和专
家研讨会,就教材修订广泛地征集了来自教学一线和学科前沿的真知
灼见;关于教材修订涉及到的其他技术环节,比如教材的版式设计、
插图绘制、印刷工艺等,也正在进行筹划;与各省市教材代理单位—
—各地出版、发行集团建立了更加紧密的合作关系,进一步明确了双
方责任和义务,将会共同为人教版教材的宣传、推广和市场培训提供
更加全方位的优质服务。
徐岩总编辑表示,在2012年秋季开学的第一天,一套崭新的人教
版新版课标教材一定会让全国广大师生感到欣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