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2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读书﹒悟理﹒提升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6-28 22:24:4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读书﹒悟理﹒提升 

张华清





我有读报的习惯,有存报的习惯,还有剪报的习惯。每当忙碌一天或一星期,偷闲片刻或一天时,我就翻出平实没来得及细读的报纸,认真阅读,从中筛选出有价值的内容剪裁下来,当作资料精心珍藏。在这些珍藏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中国教育报》“十大读书人物”专版介绍。

第一位是教育家朱永新先生,他的《新教育之梦》影响很广,这本名著,我是几年前就买了的,只是由于其他原因,一直未能读完。作为学者,他的影响力很大,当今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少壮派人物几乎都是他的弟子:韩军、李镇西等都是朱先生的研究生。这些人的共同点是课讲得好,文章也写得好,著作颇丰,而且作起报告来也是深入浅出,耐人寻味。而这些教师的长处也正是我梦寐以求的。他们的著作我都细读过,课也专门听过,研究过,可是我发现自己在很多方面又难学他们:先天的教师素养,文化品位以及名师的指导,专家的帮带。虽然如此,我仍坚信能创造自己的特色!就目前的教学来说,我早已不再重复他人的路子,我追求的是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性、能动性的课堂教学形式。我的课给人以粗线条的感觉,但又带有灵活性、创造性;过渡、衔接不是那么紧凑,但每一板块都能让学生充分活动。我不刻意去锤炼老师的语言,但又毫不放松对重点内容的研读挖掘。我不常为学生范读,因为我自认为音色不美,但我会变换多种形式让学生尽情地去读。我不喜欢平铺直叙地学习课文,我比较擅长以问题带动学习,一篇课文我会设计几个梯级问题交给学生讨论,当然如果学生能主动提出几个问题大家讨论,那是再好不过的喽。作为语文教师,尤为让我感到高兴的是学生喜欢上我的课,每当看到学生兴奋的表情,我在课堂上更会不遗余力。学生说我的课轻松、快乐,这其中除了我能始终保持与学生平等的关系,营造融洽的氛围外,主要与问题能够当堂解决,不在课外留尾巴有一定关系。我鼓励学生抓住课堂的每一个环节训练思维。我的口号是:将思维训练进行到底!我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阅读教学如此,写作教学亦然。

略略盘点一下自己走过的语文教学之路,快乐之中还是充满遗憾。半路出家成为语文教师的我,十分缺乏的是教育教学理论的指导。业余学的一点皮毛更是不成流派,难成系统。良莠聚合,杂乱无章,我的头脑中也难理出一条明晰的线索。看了哪种教法好,就想学哪种教法。魏书生、宁鸿彬、钱梦龙,当然还有一些记不得名字的人,多多少少都影响过我。在这种摸索中我始终没能找到自己的位置,不仅如此,甚至还有迷失的感觉。后来,我逐渐醒悟:他们都有自身的扎实功底,有丰富的经验积累,有先进的教育理念,有与众不同的实际情况,忽视这些而一味照搬,其结果肯定是失败的。自此,我才一步步地走到今天。不过,即使今天看来,我还不能算是成功的。我还未有自己典型的课例,还未能形成独特的教学思想,甚至有很多时候,我想自己恐怕一辈子也上不成那些教师们如此境界的课。

但,我还将苦苦追求!

尤其是要多读书。潍坊市教育局长李希贵是作为第三个人物介绍的。关于他的经验,我早就知道,当时读他《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我是热血沸腾。我佩服他,作为一名教育官员能扎扎实实搞教育且卓有成效,的确不简单。他的成功的确是得益于读书,他说自己的想法多来自企业管理的书籍。关键他会学以致用。郑杰,上海北郊中学校长,一个中国大地上的异类人物,其读书感言就与众不同,在形式上其他九人都是由“我的2005年”和“读书感言”两部分组成,只有他,仅“感言”一部分。他的最大感触是读书、教书、买书、写书。他的《给教师的100条新建议》并无唬人的腔调,完全是一种平常人的交谈口吻,循循善诱。这也正是它一版再版的原因。我是几年前就从《上海教育》上关注他的。当时杂志上连载他的《给教师的100条新建议》,我每篇都要拜读,而且当时就感到他是一个富有创造性的校长。后来,我又读到他一篇文章,说到前几年青岛的一个异类教师,一个月左右就讲完语文课,然后带学生走出学校去学习遭到家长、老师的反对,被迫调动工作,换了几个地方,最后被郑杰校长收留,且委以重任。此举很让我感动了一阵子。惺惺相惜,这类人才只有在北郊这样的土地上才有生长的空间。当然,这得力于像郑杰校长一样的胆量和魄力。这位老师在上海北郊中学如鱼得水的快乐健康的成长,恰是对众多学校的讽刺!山东教育社总编陶继新老师年纪应说不轻,但是他采访、写作、读书、演讲却安排得井井有条。他是一位辛勤的记者,每每在报纸杂志上看到他的稿件,我都钦佩有加。这篇介绍里提到他仍在重读《莎士比亚》,背诵《论语》、《老子》的话,让我注目,沉思。是啊,这需要他付出多大的毅力呀!想当年自己也曾信誓旦旦,背诵《论语》、《老子》,可到如今仍难实现。我至少比陶老师年轻吧,比他多少要清闲些吧。对照比较,我愧疚难当。然而,我又不能就此止步。我想,陶老师就是我学习的榜样,我也要多搞背诵,以加强自己的文化修养!

读书读报,感触是很深的。而这些感触,恰恰是充实自己、提升自己的体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13 18:54 , Processed in 0.224211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