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35|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的叙事研究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7-2 14:15:2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的叙事研究

刘良华



这部电影(以及小说)是关于两个男人(托马斯和弗兰茨)和两个女人(特雷莎和萨比娜)的故事。这与电影《乱世佳人》(及其小说《飘》)是类似的结构。电影《乱世佳人》里的两个男人是巴特勒和阿希礼,两个女人是斯佳丽特和梅兰妮。

故事从1968年“布拉格的春天”开始。那天,外科医生托马斯在郊外的小旅馆里遇到特雷莎。特雷莎在这里当女招待。她当时在游泳池里游泳,托马斯对她一见倾心。托马斯离开特丽莎的时候,给了她联系电话。

在遇到特雷莎之前,托马斯已经和无数女人发生过“性友谊”。托马斯是个离了婚的单身汉。离婚之后,他拥有与任何女人交往的自由。他有一打保持良好的“性友谊”的女人。她对女人的身体有强烈的好奇心。如果朋友问他有过多少女人,他闪烁其词。如果他们追问,他就说:“该有两百个左右吧。”如果有人断定他在吹嘘,他会辩解:“在不算多。我和女人大概打了二十五年的交道。用两百除以二十五,你们瞧瞧,每年差不多才八个新的女人。这不算多。”[1]

和女人做爱之后,托马斯有一个特别的习惯:从来不让女人在他家里过夜,也不到女人那里过夜。在他的“性友谊”的圈子里,女画家萨比娜是托马斯最喜欢的一个。他把她当作知己。即便如此,他也不想让她睡觉他家里。“和别的女人在一起,他从来都不过夜。要是去她们家幽会,事情很简单,他爱什么时候走就什么时候走。如果她们来家里就麻烦一些,他得跟她们解释说下半夜得送她们回去,因为他有失眠症,身边有人睡不着。这差不多是实话,但主要的原因比较糟糕,他不敢向他的情人们承认:做爱后,他有一种无法克服的需要独处的强烈渴望。他讨厌深夜在一个陌生的身体旁醒来;男女早上起床的情景让他憎恶;他不想有人听见他在浴室刷牙,两人一起亲密用早餐也无法打动他。”[2]

对于托马斯,所有的爱情、女人,所有的生活、制度,都不过是一种偶然如此。从来没有“非如此不可”,因为,“别样也行”。 [3]

但是,遇上特雷莎之后,托马斯对性爱、对女人的态度开始发生变化。特雷莎是柔弱的,但也许正是特雷莎的柔弱,托马斯开始由同情而愿意承担爱情的责任。他竟然愿意和特雷莎办理结婚手续。

和特雷莎结婚后,托马斯继续和别的女人保持“性友谊”,和萨比娜的性关系也一直没有中断。这让特雷莎难受。“托马斯一直不停地试图说服她,说爱和做爱完全是两回事。”[4]特雷莎拒绝接受这个观点。后来,因为苏联入侵捷克,四处都是秘密警察。他们从压抑的布拉格到了自由的日内瓦,后来由回到布拉格,然后再由布拉格迁移到乡村。

托马斯和特雷莎带者他们的小狗卡列宁在乡村的合作社过着田园的生活。“合作社有四座大饲养楼,外加一个有四十头母牛的小牛栏。这些母牛由特雷莎照料,每天放牧两次。牧场就在附近,去很容易,可这些牧场是专门用来收割草料的,特雷莎只好把牛带到附近的山冈上。牛吃着草,越走越远,特雷莎跟着它们,意念内便跑遍了小村周围的地区。就像从前在小城里一样,她手里总拿着一本书,一到牧场,她就打开书,看起来。”[5]

小狗卡列宁的身份很特别。特雷莎走到哪里总不忘记带上卡列宁,托马斯把羊角面包衔在口里让卡列宁和他争抢。在这样的场景中,小狗卡列宁其实扮演了托马斯和特雷莎的孩子的角色。但是,除了扮演托马斯和特雷莎的孩子的角色,卡列宁还有作为动物的独立的意义。在电影和小说里,昆德拉并不认为人是动物的统治者。至少在特雷莎看来,人类无权做动物的统治者。“《创世纪》的开篇写道,上帝造人是为了让人统治鸟、鱼、牲畜。当然,《创世纪》是人写的,而不是一匹马写的。因此,并不能完全断定上帝是真的希望人类统治其他生物。更有可能是人类发明了上帝,以便使其篡夺来的对牛马的支配权合乎神圣法则。”[6]即便《创世纪》里说,上帝派人类去统治动物。“但我们可以解释说,上帝只是借给人类这一权利。人类不是地球的拥有者而只是管理者,总有一天会意识到自己只是在管理地球。笛卡尔的观点更过分,他认为人类是‘大自然的主人和所有者’。同时他也绝对否认动物有灵魂,在两者之中,无疑存在着深刻的逻辑性。”[7]

在电影的开头,特雷莎和托马斯的朋友跳舞时,托马斯突然担心特雷莎也许会爱上别的男人。可是,在乡村的跳舞厅,特雷莎和乡村的男人更狂欢地跳舞时,托马斯一直在宁静而开心地欣赏他们的舞蹈。也正是在这样人与人融为一体甚至人与动物融为一体的乡村田园里,特雷莎终于不再担心和嫉妒托马斯对女性身体的好奇心。

问题的关键在于:在乡村的田园里,特雷莎和托马斯不必再陷入世俗的捆绑和挣扎之中。

而且,真正能够断然否认、背叛世俗的道德和习俗的人,既不是托马斯,也不是特雷莎,而是托马斯一直心爱的女人萨比娜。

萨比娜的艺术家的气质使她有勇气也有底气彻底拒绝世俗。她把“媚俗当作自己一生的敌人”。 [8]当有人把她的画理解为对共产主义的拒绝时,她愤怒地回答:“我不是反对共产主义,我是反对媚俗。”[9]

萨比娜在一次集会上结识了大学教授弗兰茨。弗兰茨爱上了萨比娜,萨比娜也爱上了弗兰茨。但是,当弗兰茨告诉萨比娜,他已经和他的妻子离婚,打算一辈子陪伴萨比娜后,萨比娜利用弗兰茨回家取衣物的空隙,乘机离开了那个城市。

无论东方或者西方,“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这是所有自由生活以及自由爱情的不变的追求?



--------------------------------------------------------------------------------

[1] [捷]昆德拉.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M].许钧,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177.

[2] [捷]昆德拉.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M].许钧,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11.

[3] “别样也行”也翻译为“别样亦可”。参见[捷]昆德拉.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M].许钧,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33.

[4] [捷]昆德拉.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M].许钧,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127.

[5] [捷]昆德拉.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M].许钧,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257.

[6] [捷]昆德拉.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M].许钧,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259.

[7] [捷]昆德拉.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M].许钧,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260.

[8] [捷]昆德拉.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M].许钧,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230.

[9] 也译为“我的敌人,并不是共产主义,而是媚俗。”参见[捷]昆德拉.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M].许钧,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229.
2#
 楼主| 发表于 2011-7-2 14:17:41 | 只看该作者
2011’ 岳阳——

课堂教学研究与教师专业成长

高 级 研修班



2011年,夏天,湖南岳阳,洞庭湖畔,正是荷花盛开的时节。岳阳市教育局、湖南民院附小、刘铁芳教授领衔的教师合作团队,诚邀您光临岳阳,参加首届刘铁芳教师团队高级研修班,共赴令人期待的约会。

本次活动的主题为:课堂教学研究与教师专业成长。活动将邀请知名学者香港教育学院李树英博士、北京大学刘云杉教授、华南师范大学刘良华教授做专题报告,并通过专家和与会教师互动对话、分小组研讨交流、以及大会集体交流等形式,切实触摸教学生活的改进与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可能性。

本次研修由刘铁芳教授全程参与,旨在绵密研讨的同时,促进跨区域教师团队的形成。



活动内容

本次研修为期5天,7月10日-7月14日。具体安排如下:

7月10日白天报到,晚上集会并分组互动。

7月11日一天、12日上午,李树英博士“课堂学习研究与教师专业发展”专题讲座及互动交流。晚上分小组交流。

7月12日下午,教师代表就教师专业发展交流,李树英、刘铁芳点评。

7月13日上午,刘良华教授主讲教育叙事与教师专业成长。

7月14日上午,刘云杉教授主讲“教育叙事研究何以可能”;下午,刘云杉、刘铁芳与教师互动交流。晚上分小组交流。

7月14日下午,刘铁芳教授专题讲演“我们如何走向日常教育生活”并做总结发言。



活动须知

报到地点:湖南民院附小(岳阳市南湖大道岳阳电视台对面第十四中学院内)。

乘车路线:岳阳火车站乘5路、32路、41路公交车坐两站地至三医院即岳阳电视台站下车,坐出租车到十四中门口车费5元。

岳阳东站(武广高铁站)乘32路车,车程约半个小时,车费2元,坐出租车车费17元左右。

活动费用:每人600元,包含资料费、吃住费用,食宿由湖南民院附小统一在校内安排。如需住宾馆,由个人自理,民院附小负责联系。宾馆参考:金海大酒店(三星级)标准间168元,单人间168元。金鹗宾馆(私人小旅馆)标准间88院,大床房78元,普通房58元。

活动准备:与会教师每人提前准备一篇教育叙事作品,一、两个教育教学中的困惑与问题参加研讨。可将作品和问题于6月25号之前发至邮箱。



活动报名

联系人:李元君老师,18973055199;唐泽霞老师,13637400330

电子邮箱:lushanzhiyou@163.com

报名截止日期:2011年7月5日,限额120人,额满即止。另需要活动通知(邀请函)的老师请说明并请告知详细通讯地址,我们会尽快为您寄发。



活动网络支持

刘铁芳教育1+1博客:http://blog.edu11.net/78

岳阳民院附小:http://www.hnmyfx.com/
3#
 楼主| 发表于 2011-7-2 14:23:28 | 只看该作者
我的“三本教学”的行动研究



刘良华


1992年,我参加工作,在湖北黄石市十五冶子弟中学做英语老师。那年我承担了初一(1)班和初一(3)班两个班的英语教学。学校给我的任务是:向其他有经验的老师学习,多听课,尽快适应学校的教学常规。我给我自己定下的任务是:除了向学校有经验的老教师学习,最好能够形成我自己的教学风格,尽快探索出我自己的有效教学的路子。

怎样形成我自己的教学风格?怎样探索出我自己的有效教学的路子?我开始做三件事情:一是向学校其他的有经验的老师学习,有空的时候,就听其他老师上课。我重点听了田老师的课,学到不少教学和管理课堂的技巧。此外,我也听了彭老师、曹老师和张老师三位老师的英语课。二是让其他老师来听我上课,课后让其他老师给我提改进的建议。为了显示我的风格,我有几次特意从学校的实验室借来投影机上课,做了胶片。可惜,那次的教学效果反而不如平常的教学。三是重新阅读和整理我以前接触过的武汉的黎世法老师的教学改革经验和北京的卢仲衡老师的教学改革经验。

经过半年时间的摸索,我打算在我的课堂教学中借鉴黎世法老师的“异步教学”和卢仲衡老师的“自学辅导教学”的办法来实施我的外语教学改革。我把我的教学改革称为“三本教学”。

1992年12月,在期末考试之前的复习阶段,我开始在我任教的一(1)班和一(3)班尝试我的“三本教学”。“三本教学”这个概念原本是卢仲衡老师提出来的,他主持的“自学辅导教学”最初叫“程序教学”,中间有一段时间叫“三本教学”,后来确定为“自学辅导教学”。我觉得“三本教学”这个概念既可以作为卢仲衡老师的“自学辅导教学”的关键概念,也可以用来理解黎世法老师的“异步教学”实验,于是,我打算把我的教学改革实验称为“三本教学”。我原本想只在一(1)班做实验,把一(3)班作为对照班。但是,后来感觉这样的对照实验很难做:在一(1)班采用新的教学方法并感觉比较有效时,在另一个班上课时我就忍不住也采用这个新的教学方法。如果强迫自己在另外一个班仍然采用旧的教学方法,我感觉我个人无法适应,也感觉对不住对照班的学生。后来,干脆在两个班级同时采用“三本教学”。

我的“三本教学”的具体策略主要借鉴了卢仲衡老师的做法,同时参考了黎世法老师的“异步教学”的经验。具体的改革策略有三个:第一个策略是“三个本子”。让学生自学课本,自学课本之后,自己做练习本上的练习题,学生做完练习之后,自己核对答案本上的答案。第二个策略是“评改技巧训练”。评改练习时以学生自己评改自己的练习为主,偶尔同桌之间相互交叉评改,但学生只打勾或打叉,不写评语。第三个策略是对学生练习或考试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练习或试卷虽然由学生评改,老师减少了“改练习”或“评卷”的麻烦(黎世法老师认为中小学老师把大量的宝贵的时间用于批改学生作业,这是一个浪费,也不利于即使反馈学习结果),但是,老师依然在关注学生作业的评改。科代表把学生练习本或试卷收集中老师的办公桌之后,老师每天需要亲自统计学生练习或试卷上的错误。把学生的错误做分类,并为某些学生写评语。如果有些评语不适合写在练习本上,就写在纸片上,加在学生的练习本中(那段时间我自己买来一张大白纸,然后,不断地对折、裁剪,最后做成小纸片)。下一次上课时,老师的教学就从上一次的学生练习或试卷的错误开始,由以前的问题引入新课。

在实验的过程中,我根据具体的困难做了一些调整:最初,课本和练习本是固定的,由学校统一配发。答案本是不固定的,答案由我每天临时公布。后来,为了发挥优秀学生的引领作用,我让优秀学生设计练习题,而且,答案也由优秀学生提供。再后来,我让全班学生一起设计练习题和单元考试试卷,但答案依然由优秀学生提供。学生上课时,每天都带两支笔:一支墨水笔,一支红圆珠笔。为了提高学生评改练习和试卷的能力,我专门花时间训练学生如何打勾、如何打叉的技巧。学生只负责打勾、打叉(后来禁止打叉,转换为在错误的地方“画圈”),并统计得分。

经过将近半年的“三本教学”的实验,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兴趣发生了一些变化。第一个变化是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成绩的变化。两个实验班的学生普遍形成了自己读课本、自己做练习、自己评改作业的行为习惯,两个班的学习成绩(平均分)都不错。一(1)班的学生的语文学习成绩(平均分)比一(3)班的语文学习成绩高出将近10个百分点。但这两个班的英语学习成绩都比较出色,而且没有太大的差异。

第二个变化是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变化,初一学生最初学习英语时,他们普遍对英语学习有兴趣(他们在小学没学过英语)。但不到一个月,学生学习英语的情绪开始分化:部分学生继续喜欢学英语,部分学生因感到记单词、学语法有困难而开始畏惧学英语。但是,学生经历了“三本教学”的改革之后,虽然不是每个学生都喜欢学英语,但这两个班的绝大部分学生喜欢上英语课。学生喜欢上英语课可能有多种原因,但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可能是:“三本教学”让学生“自学”(自己读课本、自己做联系、自己改练习),这个办法既满足了尖子学生超前学习的愿望,也让部分学习速度较慢的学生按照自己的步调进行自学,这使不同类型的学生在三本教学中都能够找到自己的学习节奏和成就感。

在“三本教学”的实验研究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个比较显著的现象:“尖子学生”的自学速度变得更快,“中等生”的自学速度也大体可以跟进,但两个实验班中都出现了个别学生(占6%左右,每个班都有3-5个学生)完全跟不上学习进度的现象。如何让那些完全跟不上进度的学生也在“三本教学”中学有所得,这是以后要重点研究的问题。
4#
 楼主| 发表于 2011-7-2 16:31:12 | 只看该作者
关于教育人文研究与理念传播告各位朋友
2008-11-21
各位朋友:
       深度阐释与传播教育人文理念,乃是本人此生孜孜以求的生命理想。但个人之力,毕竟有限,期待各位朋友的加盟。我的教育人文理念阐释与传播努力路向主要是以下几方面:
      一是出版,主要包括编辑教育人文集刊,发表各种具有教育人文意蕴的教育文字;组织教育人文学术丛书的出版,主要发表各种深度教育人文研究的文字,尤其欢迎专题性研究。
     二是教书育人,共同研究,主要是招收硕士、博士研究生,期待逐渐形成研究团队,欢迎感兴趣的朋友联系。
     三是网络在线,包括个人博客更新、在线讨论,以及今后网站的建立,欢迎大家关注。
     欢迎感兴趣的朋友随时与我联系,tiefangliu@hotmail.com
                                                 刘铁芳 2008年11月21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2 01:19 , Processed in 0.145776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