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123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管季超071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生态体验式德育]之初体验。8月2日开始直播【11楼起】。。。

[复制链接]
21#
 楼主| 发表于 2011-8-7 17:30:41 | 只看该作者
http://edu.cnxianzai.com/peixun/ ... 11/0804/249292.html

http://edu.cnxianzai.com/peixun/ ... 11/0804/249292.html

图/《现在网-教育频道》李钢
文/《教师之友网》管季超

新闻选题创意策划/管季超  李钢
22#
 楼主| 发表于 2011-8-16 18:17:21 | 只看该作者
http://edu.cnxianzai.com/peixun/ ... 11/0804/249292.html

和李钢君忙了一夜,终于写完拍完。。。。。。。
23#
 楼主| 发表于 2011-8-22 20:49:26 | 只看该作者
治校方略:有效德育是“亲身体验”出来的

作者:浙江省慈溪市阳光实验学校 施国柱 



【治校方略】


在学校管理中,我们常常抱怨德育工作难做,辛辛苦苦地教导,总是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究其原因,就在于我们往往过多地着力于喋喋不休的说教,缺乏引导学生对客观情境的亲身体验


有效德育是“亲身体验”出来的

我女儿一岁多的时候,家里写字台上有一盏台灯,60W的灯泡有点烫。她总是想用手摸,越是不叫她摸越要摸。于是有一次她又去摸时,我们装作没看见。只听见“哇”地一声,她捂着手跑到我跟前,一边指指台灯,一边指指我,然后又去拉她妈妈的手,指指台灯,意思是说:灯泡很烫,不要用手摸。我们哈哈大笑,从此她再也不摸灯泡了。对生活充满着好奇,对任何事情都想尝试一下,这是孩子的天性。没有切身的感受她是不知道灯泡烫手的,简单的劝止只会更加激起她的好奇。


在学校管理中,我们常常抱怨德育工作难做,辛辛苦苦地教导,总是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究其原因,就在于我们往往过多地着力于喋喋不休的说教,缺乏引导学生对客观情境的亲身体验。为此,我校提出“体验德育”的理念,它是一种自主的、生活的、潜移默化的德育。也就是说,要让学生置身于德育的特定环境,接触客观德育因素,激发其主体意识,能动地参与德育实践。


学生应该遵守哪些规则,尽可能由他们自己来决定


我们的学生对《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都能够背得滚瓜烂熟。有的违纪学生,你把他叫过来,他马上就能说出违反了哪一条,并信誓旦旦地表示以后决不再这样干了,但一转背,想怎么干还是怎么干。为什么会这样?因为这些规则都是你要我遵守的,遵守了这些规则有什么意义,没有内心的体验。所以说,学生应该遵守哪些规则,尽可能由他们自己来决定。抛开条条框框的束缚,组织学生开展广泛的讨论,作为学校里的学生,家庭中的成员,社会上的公民,在不同的群体生活中应该遵循哪些规则。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经过全校学生审议通过,成为大家共同遵守的规范。也许最终的内容跟自上而下制订的仍然差不多,但对学生遵守规则能动性的激发却是大不一样的,那不是“要我遵守”,而是“我要遵守”。


激发主体意识,重要的是让学生确立自我发展的目标。学校每学期都对各类先进学生授予不同的荣誉称号,但毕竟数量不多,惠及的学生相当有限。为了使每个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都能够享受成功的欢乐,我们推行了“荣誉申请”活动,组织学生在客观分析自身实际的基础上确立前进的目标,使他们“跳一跳”能够摘到果子,从而百分之百地品尝成功的喜悦。


学生由于年龄尚小,对实现目标的恒心和毅力不够,需要对较大的目标进行合理的分解,从而积“小成”为“大成”。为此,我校推行“七彩阳光卡”评价办法,分别为言行文明卡、勤思好学卡、才艺发展卡、校外自律卡等。一周内获卡数列班内前20%的学生有资格参评“周阳光少年”,“周阳光少年”获“学部主任赏识卡”一张。一月内得卡数占班内前20%的有资格参评“月阳光少年”,“月阳光少年”获“校长赏识卡”一张,由校长在每月学习生活总结会上颁发,其事迹材料在校园网和宣传窗上展示,其头像和学习生活感悟语悬挂于教学楼走廊上。期末评价时,某个项目得卡数列班级前20%的,命名为单项阳光少年,如“言行文明阳光少年”等;获七彩卡套数列班内前20%的,命名为“七彩阳光少年”。“七彩阳光卡”评价办法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主体意识,他们自主地规范日常言行,时时处处显现出力争上游的进取精神。

让学生在课余时间里玩什么、怎么玩


现阶段,减轻学生的过重课业负担已经成为了全社会的共识,“减负以后干什么”更是一个需要我们关注的问题。不少校园里,学生吵吵闹闹、推推搡搡。上课总是开小差的学生课间却不动了,静静地在座位上发呆。让学生在课余时间里玩什么、怎么玩,实在是容易被学校管理者忽视而又亟须研究的问题。


本着“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的指导思想,遵循趣味性、竞争性、灵活性、选择性四个原则,我们对学生感兴趣的课间活动进行了改编和完善。现在推出的主要有打乒乓、踢毽子、跳绳、抖空竹、转魔方5个项目。我们将每年4月份的第一周定为课间活动展示周,要求每班推荐两个活动,经过全校师生观摩、投票,评出5个“最受学生欢迎的课间活动”。这样逐年积累,逐渐完善,活动的项目越来越多,活动的质量也越来越高。学生玩得有味道,玩得有文化。课间活动成为了提高学生校园生活质量、提升学生素质的又一条有效途径。


在素质教育已成为共识的今天,没有一个学校管理者不想有效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大家都在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来提升学生的多方面素质。问题是我们往往找不准活动的着力点,外面流行什么就引进什么。今天做航空模型,明天创艺术特色,后天全校学生又跳起了集体舞。而学生究竟发展了什么素质,该发展到什么程度,常常心中没底。人的素质内涵很丰富,我们不可能对学生的所有素质进行逐项练习,但可以从学校的教学设施和师资实际出发,选择具有典型性的项目持之以恒地训练,以此带动学生素质的全面和谐发展。


我们学校于8年前发起了学生“素质发展五个一”活动,即下围棋、打乒乓、学书画、练器乐、读好书。这“五个一”已经包含了传统认识上的“琴棋书画”典型才艺和运动技能。我们制定了详细的“五个一”考核要求,定期组织考核活动,使学生在朝着自己设计的目标努力的同时体验学习的过程,在技能不断熟练的同时体验成功的快乐。学校开展的各种活动,尽管组织形式各异,规模有大有小,但都以发展学生的这五种素质以及由此生发的技能为目标。

当学生知道你在教育他时,你的教育已经没有效果了


德育就好比是一碗三鲜汤,看着这碗三鲜汤,我们的教师总是习惯于思考:这碗汤里有几克盐?然后提炼、过滤,再把学生叫过来:“来,先把这几颗盐吃了,再把那碗汤喝了。”不如让学生把完整的“三鲜汤”喝下去,如果他们觉得味道很好,下次准会主动来喝。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当学生知道你在教育他时,你的教育已经没有效果了”。这就是说,德育需要潜移默化,需要学生内心的体验和感悟。


校园物质环境是对学生产生影响的最基本因素,环境的布置不仅仅为了美观,更重要的是能够体现学校所倡导的价值取向和呈现的办学特色。我校以“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学习”为办学指导思想,通过体验型教研、体验型课堂和体验型德育三个板块的研究,逐渐构建起了“体验型”教育体系。校园环境布置也围绕着这三个方面展开:以“在研究中成长”为主题,展现教师校本教研的活动场景和优秀教师的风采;以“我的课堂我作主”为主题描绘学生自主学习的画面以及取得的成效;以“玩得有味道、玩得有文化”为主题,再现学生参与校内外活动的场面……这些内容都来自学生的活动,有利于唤起学生对多彩生活的回忆,引发积极的情感共鸣,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思维和言行方式。


实施无痕的德育,教师能否表率是关键。老师走进教室,看到地上有纸屑,在几十双眼睛的注视下默默弯腰捡起,然后走过去放进垃圾桶,这比讲100遍“看到纸屑要捡起”效果要好得多。为规范教师的日常言行,我们制定了严格的师德要求,倡导对教师与学生“提同样的要求,守同样的规范,玩同样的活动”。出操,引领学生踏着整齐的步伐进退场;办公室环境布置得整洁、高雅,每周评比文明办公室;将学生的课间活动和“素质发展五个一”项目纳入教师的校本教研内容,逐项推出,逐项考核。学生学什么教师也学什么,学生考什么教师也考什么。教师与学生在共同的学习过程中促进了素质的同步提升,也增加了日常交流的共同话题。


道德素质不是教出来的,而是学生在实际学习生活的过程中,在与他人的合作交往中,通过自身经历和体验发展而来的。所以,有效德育重在学生的亲身体验。



《中国教育报》2011年8月2日第3版




(来源:中国教育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9 04:55 , Processed in 0.053548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