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5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薛法根:山还是山,水还是水来源:《江苏教育》 作者:萧玲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9-30 14:44:0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站在讲台上,我时刻铭记这样一句格言:“孩子们的名字叫今天。”一个连今天的幸福都不曾拥有的孩子,又怎能拥有幸福的明天呢?而我。我们,正是掌握孩子们幸福今天和未来命运的人。——薛法根

  题记:据说佛家悟禅有三个境界:山是山,水是水;山不是山,水不是水;山还是山,水还是水。做人大抵也是一样。

  山还是山,水还是水。这就是薛法根留给我的印象。

  了解薛法根的人都说他没有特级教师架子,而不了解他的人会觉得他不像个特级教师。他天然、本色,在他身上看不到一点点的少年得志;他不装腔,不作势,即使在最“卑微”的人面前也不会表现出一丝丝“大人物”的矜持。淳朴、真诚、谦虚,热忱、平易、敦厚,这些东方人最美好的品质,在他身上既集中体现又自然流露。学识和荣誉在他,只增加了一份深厚——他还是他,一个自自然然、普普通通的小学语文教师。

  其实深刻的东西都是简单的,就像人们常说的真水无香,又如道家推崇的大音稀声。这种简单其实来自深刻,来自时时意识到“孩子们的名字叫今天”的这样一种使命感……

  一

  从认识薛法根到这一次接受采访薛法根的任务,中间经过了7年。

  1996年,我为了采访吴江的素质教育曾经到过薛法根的学校。那时他还在教科室工作,同时教着实验班的语文,作文教学(课内素描作文、课外循环日记)已经小有名气。记得我们正在会议室,他夹着几本书匆匆走进来,一副刚下课却又把心留在了课堂上的样子。校长为我们作介绍,他似乎笑都没有笑,说是马上还要上课,夹着书又匆匆走了。这一次薛法根几乎没有给我留下什么好印象,只觉得人很瘦,脸很白,背有点弯……总之平平常常,并没有什么能人的样子。

  第二次见到薛法根已是2002年。这一次是为了采访他们学校的一位音乐教师。这时,薛法根已经是特级教师、江苏省名教师、副校长了。和上一次不一样,薛法根挤出时间专门陪同我们,非常主动积极地配合我们的采访。他热情洋溢,谈起学校的成长和别人的成绩滔滔不绝;他像孩子一样开颜大笑,完全不怕露出长得不守规矩的牙齿;他口没遮拦,真挚率直,令人常常联想到赤子……这一次,我们差不多成了朋友。

  第三次见面是在邳州举办的“教海探航”征文颁奖活动中。这一次,他应邀前来开设示范课《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这是我第一次目睹薛法根在课堂上的风采。老实说,我很惊讶。课堂上的薛法根温文尔雅,既老成持重又自然平易,还不失幽默风趣。我当时就在本子上写下了两个“未料到”:未料到他的板书这么漂亮(我知道薛法根书法很好);未料到他的课上得这么炉火纯青(我听说他的课上得很不错)。他那有些弓的背,在课堂上形成自然前倾的姿势;他那不高的声音、动作幅度不大的手势,正好构成了课堂上的和风细雨。他微微地笑着,露出几颗长得不甚规范的牙,那是一种说不出来的亲和力。他的头,和孩子们的头常常靠在一起。这一切,是那么的自然、和谐,而教师、学生和文本之间的对话,就在这和谐中进行。这是一堂设计精巧但看不出一丝设计、充满艺术又不见艺术痕迹的课。绝没有公开课常见的花花绿绿和热闹,只有寻常上课的平平常常和朴素;更没有特级教师上示范课的作秀和卖弄,只有眼与眼、心与心、言语和言语的平等的交流……40分钟里,薛法根一直“咬住语言文字不放松”,在听说读写的训练上用心计、花力气、下功夫。40分钟里,孩子们注意力也一直高度集中,但可以看出,他们同时又是快乐的、开放的、自由自在的,就像小苗喝水一样,身心舒展……

  我决定接受采访薛法根的任务,尽管此前有关薛法根的报道已经相当多。

  薛法根档案(1):

  薛法根,男,196810月生。1983年初中毕业考取江苏省新苏师范,1986年保送江苏省无锡师范大专班,1988年分配吴江市第二实验小学(现改名为盛泽实验小学)。现为盛泽实验小学(原吴江二实小)语文教师、副校长(主持工作)。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历,中学高级教师。

  主要专业特长:小学语文教学研究。

  主要业余爱好:书法、美术。

  主要休闲项目:读书。

  主要外形特征:弓腰(和学生在一起是那种自然俯身的姿势;走起路来,就像比较着急往前赶的样子)。

  主要缺点:唱歌五音不全(他自己不承认)。

  座右铭:孩子们的名字叫今天。

  生活信条:简简单单生活,踏踏实实做人;

  行为准则:要么不做,要做就做到最好。

  为人态度:诚恳、乐观。

  最推崇的人物:苏霍姆林斯基、魏书生。

  最喜欢的杂志:《读者》。

  最喜欢的书:太多(只要对教学研究和实践有启发的)。

  对自己影响最大的人物:母亲(从记事起,母亲就是任劳任怨,整天不讲话,只是做)。

  成长三步曲:模仿——-借鉴——创新。

  目前主攻课题:“组块教学”实验研究。

  二


  35,我第三次来到薛法根的学校——盛泽实验小学(原名吴江市第二实验小学)。

  采访一开始就遇到了困难。

  按照常规,像他这样一位江苏省名教师、特级教师,身边应该留有丰厚的材料。然而不,他许多东西、特别是一般人认为有用的东西都没有:他上过许多优秀的示范课(其中不少属于“样板课”),早已被各地制成录像。我想调几节出来看一看,对不起,没有。“他们没有给我。”他若无其事地说。那么最近才开的几节课,像《螳螂捕蝉》、《火烧云》、《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有吧(我听说这几节公开课反响很大,体现了他的组块教学设计)?然而,也没有。难道没有录像吗?回答是肯定的。有些课不仅录了像,还被邀请单位刻成光盘正在卖钱。但是,“我没有买。”他说。那就看看专题片吧(我听说有电视台为他做过专题片)。但是,也没有。照片呢?十几年的照片,总该有一些吧。还是没有。他似乎过于大大咧咧,过于不注意积累资料,过于不注重收集成果了。他见我有些失望,连忙安慰我:事情太多,实在顾不上,太忙了……下次我一定跟他们要……

  这可怎么办呢?有关薛法根的报道我是收集了一些,但我不能抄别人写过的东西。我只能从现在入手,使用最笨的盯人战术。

  我从早到晚跟着他:我看他早上到校第一件事如何打开电脑,搜寻吴江市的行知网站,看有哪些教师又给他贴了些什么东西;我看他如何匆匆忙忙夹着课本赶到三年级教室,高高兴兴给孩子们上阅读课《本来我想先跌的》;我看他接听一个又一个电话,答应或推辞省内外多家单位讲学或上课的邀请;我看他不厌其烦地一件件处理学校的日常事务,一会儿跑到楼上,一会儿跑到楼下;我看他在全校教师会上讲话,号召大家不要浮躁认真读书;我看他主持青年教师班主任沙龙,在灯下和几十个班主任认真地切磋;我还“跟踪”他到家,参观了他的陋室,“饱览”了他的“群书”,和他及夫人神聊到深夜……在好几天的时间里,从早上8点到晚上11点半(据说他后来还要看两个小时的书——这是习惯),我看他一刻也没有闲过。“太苦、太累了。”“光想睡觉。”他白着一张脸说。他没有时间睡觉,要做的事情太多。作为主持全校工作的副校长,他必须处理学校的日常事务;作为江苏省名教师、特级教师,他要指导全校(包括吴江市)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的教学业务。为了不脱离教学岗位,他还在教三年级一个班的语文课。为了把自己的教学智慧贡献给更多的教师和孩子,他在行知网站上开设了薛法根专页,一有时间就打开电脑对上门求教的教案进行评点,与贴了帖子要求对话的同行进行交流(我打开过薛法根网站,发现登录的人非常多)。去外地讲学上课,他只能安排在星期六、星期天。在他的工作日程表上,没有双休日、大礼拜,只有星期六、星期七。我奇怪他好像没有功成名就的感觉,相反总在急急忙忙地赶路。他一如既往地前倾着身子(弓着背),或若有所思、或阳光灿烂地笑着,几乎看不到那背后隐藏的疲惫……

  我知道他为什么不注重收集已有成果的原因了,他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时时想着过去——过去的已经过去了。他的眼睛看住的是现在和将来。这样的人不会躺在已经取得的成绩上睡大觉,他也不会成为蜗牛,背负着沉重的过去迈不开步。

  薛法根档案(2

  内心独白:

  学会了勤奋,你就会拥有教育的智慧;

  学会了思考,你就会拥有自己的思想;

  学会了宽容,你就会赢得别人的关爱;

  学会了发现,你就会拥有成功的快乐;

  学会了微笑。你就会获得开启心扉的钥匙;

  学会了珍惜,你就会拥有生命的每一天;

  理想的教育,能激活生命的潜能;

  而教育的理想,则能提升生命的意义。

  我愿以全部的智慧诠释理想的教育,用自己的生命演绎教育的理想。

  

  科研记录:

  1988~1990年,在中年级实验班开展“视听训练”实验研究;

  1991~1994年,进行“课内素描作文,课外循环日记”双轨作文教学研究;

  1994~1995年,着手“落实语言训练,优化课堂教学”研究;

  1996~1999 年,确定“顺应儿童言语心理,构建作文训练序列”课题;

  1999~ ,重点从事“小学语文组块教学实验研究”;1990~2000年,主持由学校承担的江苏省“八`。五”重点课题“以丝绸文化为背景,提高小城镇儿童素质综合实验”的研究工作,历任第一、二、三轮实验班语文教师、教科室副主任、主任,分管科研的副校长。10年中,先后在《人民教育》、《江苏教育》、《小学语文教师》等杂志发表教学研究论文50多篇;组织教师完成了57个子课题的研究。

  荣誉称号:

  1995年,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

  1996年,苏州市“十杰”教师。

  1998年,江苏省“红杉树”园丁奖金奖、江苏省小学语文特级教师。

  1999年,“江苏省名教师”。

  2000年,苏州市“十大杰出青年”。

  2002年,“全国模范教师”提名。

  三  

  在“盯人”的过程中,我们进行了多方面的交流。

  要薛法根介绍自己如何如何是难上加难的,他讲的都是别人。他讲庄杏珍,讲李吉林,讲于永正,讲李镇西,讲孙双金……讲他们每个人的特点和优势,讲自己和他们之间的“距离”。他一边讲一边感叹:我比不上他们。比不上。差远了。他讲得一点也不做作,是真正的谦虚。直到被逼问到自己为什么能够快速成才(出道10年就被评为特级教师、第二年当选为名教师),他才第一次打开了话匣子。

  他说自己小时侯并没有想过要当教师。上初二、初三的时候,是跟父亲到舅舅家借的10块钱交的学费,所以初中毕业时决定考师范,因为听说“上师范不要钱”。他说,我这个人读书勤奋,但不怎么聪明,上学的时候成绩也不是最好,对语文也不是最有兴趣——上师范以后喜欢的是书法和美术。“但我的机会好”,中师毕业正赶上无锡师范招收第一届大专生,我很幸运地被保送;在大专学习期间我又幸运地入了党。(其实,薛法根的幸运是有原因的。这个农民的儿子,具有别人身上少有的朴实敦厚的品质。中师3年,他一边勤奋地学习,一边“一直做打杂的事”。别人不愿意当的生活委员,他认认真真做了3年,到后来是“生活委员、劳动委员一人当”,每天早起晚睡为大家服务,中午还在传达室一边练字一边为同学们卖邮票。到大专以后,他仍然如此——别人不愿意做的小事、杂事、烦事、包括一切平凡的事,他都愿意不声不响地做。以致学校以为他在这方面有特长,毕业时动员他留在总务处。)

  他不知道自己有这些美德,只认为自己的运气不错。他心怀感激地告诉我:是吴江、是盛泽实验小学集体培养了他这个人——老校长姚荣荣,改变并设计了他的人生;现任校长钟金泉,一直是他的坚强后盾;而学校的老教师们,则用自己的言传身教为他树立了努力工作不求回报的榜样。

  他讲姚荣荣的故事。说这个人是吴江市出了名的“拼命三郎”,他出门走路,“要跑的。”自己的工作作风便深受姚荣荣影响。为了能让他成长得快一些,姚荣荣不仅安排他主持江苏省“八`。五”重点课题“以丝绸文化为背景,提高小城镇儿童素质综合实验”的研究工作,帮他拜杜殿坤、吴立岗等专家为师,派他经常去上海等地学习、听课,见世面,而且只要有专家来都安排他全程陪同,让他接受熏陶。为了让他专心研究教学,还要学校只安排他负责教科方面的工作,不管行政事务。

  他讲钟金泉的故事。说他是“名副其实的名校长”——自己不求名、不求利,“什么都不要”,只管创造条件放手让你干。其口头禅是:“你们放心干,取得了成绩是你的,出了问题我一个人承担。”他这样说,也这样做。

  他讲老教师们的故事。说自己一到实验小学就生活在榜样中间——老教师们每天下班都不走,搞教学、搞科研,要校长一遍一遍催——“好走了”。“好走了”!

  他特别感激江苏省首批特级教师庄杏珍。称除了母亲之外,“庄老师是对我影响最大的人物。”他讲了这样几个故事:

  1992年庄老师第一次听我的课。这堂课我至今记得。题目是《十六年前的回忆》。当时,我预先做了一些准备——上公开课嘛。谁知老太太一听就跳了起来:你这是在上课吗?上课是不能作假的。做人不能弄虚作假!一瓢冷水浇得我差点晕倒,真恨不得逃走。

  19944月在吴江上研究课。我精心准备了《可爱的草塘》。第二天就要上课了。晚上8点钟,庄老师让我把备课的情况说一说。我自以为准备还不错,特别是设计了一个让同学们一边听我读课文一边闭上眼睛想一想草塘可爱的环节,感觉蛮好的,很得意。谁知刚说了两句,庄老师就叫起来:这是什么东西呀?草塘可爱是你叫学生想得出来的吗?这是要靠自己反复读课文悟出来的!我吓得不敢说,她又叫我:再说!刚开口说两句,又叫起来……从8点说到11点,全盘否定,推翻重来。心里恨得呀……早知如此,何苦拜她为师呢!但心里清楚,她是对的。11点开始,重新备课,到凌晨4点才结束。8点钟上课,很成功。这篇课文,我至今背得出来,刻骨铭心哪!从此,我知道钻研教材要从学的角度。找到一个新的视角,才能把课上到学生心里去。庄老师说:什么叫做脱胎换骨?你不经历痛苦怎么成长?这话听起来有点残酷,但是对的。我那时经常拿一本教材到庄老师家去,一听就听她讲半天,每讲一次(被痛打一次),就提高一次。1999年之前我上的研究课,都是先过庄老师这一关。

  “课品如人品。”这是庄老师常对我讲的一句话。评上特级教师后,她老人家还是盯着我。一次我在苏州实小上课。一名小学生回答问题有些罗嗦。我说,据说热心的人比较爱唠叨,你爱唠叨,肯定是个热心的人……不知庄老师怎么知道了,马上打电话找到我:“你那堂课上得不错哇。”她说。“不过好像有个细节……”,她提到了那句话,“这句话有没有过分的地方?有点油了吧。”末了,她严肃地警告我:要改!记住,课品如人品。

  从庄老师那里,我不仅学到了如何钻研教材如何上课,最主要学到了如何做人。庄老师还特别反对有了一点成绩就因循守旧,认为只有不停地否定,才能不断地进步。听我上研究课,如果是同一教材同一教法,她转身就走,要骂的。我的顶真的态度,就是从那儿学来的。说实话,没有她的严格要求,我身上的好多缺陷很难改掉。所以,现在我指导青年教师,也是盯住不放,严格要求……

 


 薛法根档案(3):

  “素描作文”。就是像素描写生一样,将所见的景物、事件如实地、生动具体地描述下来。这是小学中年级作文基本功训练的必修课。

  “循环日记”。就是以学习小组为单位(56人),每周围绕一个主题轮流记日记——第一个写的人除外,其他人在写日记之前,必须先看前一个人写的日记并写下评语。一周结束,交给老师批阅。小组长每周一总结上周日记,写一个简单的回顾。班级每周评出最佳日记小组,把好的日记在班级朗读、评析、展示。这是调动小学生写作兴趣有效方法。

  “组块教学”。建立在语文学习心理学原理上的一种教学方法,即以培养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为主线,将零散的语文训练项目整合成综合的语文实践板块,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语文实践活动中获得充分和谐的整体发展。其基本特点是:1,在内容上基于教材,植根于生活,将鲜活的生活素材融入课文、引进课堂,及时充实、调整、重组教学内容,具有开放性。2,在结构上突破线性思路,采取板块式的教学结构,凸现教学重点,拓宽教学时空,更具灵活性。3,在功效上,实现一个板块活动达到多个教学目标,减少无效劳动,具有增值性。组块教学强调四个走向:走向智慧;走向生活,走向综合,走向应用。其基本课堂结构包括4个基本要点——读、联、悟、习。“读”,包括听读、议读、参读等,让学生熟读是这一步的主要目标;“联”,包括语言形式、结构和语言内容之间的联系;“悟”指学生自得自悟,领悟言外之意,体悟意中之情,感悟语言表达规律。在教学中,“联”和“悟”往往合二为一,主要完成理解课文内容和语言表达规律的任务。最后一个环节是“习”,可以是有感情地朗读,可以是练笔,学习课文的表达方法,也可以是补充课外阅读等。总之,是内化和运用语言,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最后落脚点。

  四、

  与薛法根的交谈令我深有感触:有些人什么事也不做,却喜欢捞取别人的成果;有些人做了一些事,就忍不住放大自己的成就。而薛法根,他似乎在贬低自己而突出别人的帮助。果然只是他的运气好,果然是全靠别人的帮助吗?带着这个问题,我采访了一些“别人”。我发现了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所有人都不同意薛法根的说法,所有人都夸奖薛法根的人品。

  庄杏珍老师说:

  薛法根是我最喜欢的徒弟,在某些方面他得了我的真传。他能够快速成长,全靠他自己。教育的核心是什么?语文教学的实质是什么?他能够很好地理解,他诚恳、踏实、认真,热爱小学语文教育。跟别人不一样,他每次来找我都带着题目,比如这一回是教古诗,下一次是讲寓言……他自己有个计划,一步一步的。在教学和科研方面,他对自己有严格的要求,啃得下去。当时,有不少人是一边教书一边伸手的,薛法根耐得住寂寞,他身上有一种农民的朴素,一种对世事人生的淳朴。评上“名教师”,回来的路上,他给我打电话:庄老师,这个奖项应该是你来领的……获得全国“十杰教师”提名,他晚上又给我打电话:庄老师,我在北京,宴会还没有完。我想告诉你,江苏省把这样的荣誉给我,是对我的厚望。不是对我已经作出成绩的表彰,而是要把更加重要的任务交给我,仿佛是说:你来承担!我觉得压力挺大……人品好,课品也好,他总是走到学生中去,做学生的朋友。我觉得,他的教学正在形成一种朴实的风格。他走的这条路是健康的、有效的。有人说,某某地方特级教师值几万几万,我说:“无价的就是宝,有价的一文不值。”

  姚荣荣说:

  薛法根的快速成长,主要是内因。他是农民的儿子,至今还保持着纯朴的特征,别人都说他平易近人,没有特级教师的架子,这是老实话。他教语文,学生调动得非常好(注意力集中,积极性高),他上课,得心应手,学生负担轻、收获多、后劲足,真正称得上教学质量高。他大专毕业到盛泽实验小学(当时叫吴江市第二实验小学)工作,是我硬要过来的(姚当时是校长)。一个原因,是当时大专生少,另一个原因,是他基本功扎实(普通话好、字写得漂亮),但最主要的原因,还是他老实、刻苦,静得下心来做事、读书(被我看中了)。他当时并不情愿,想去靠苏州近的地方,因为他的爱人分在苏州。但不情愿并不影响他认真工作。这就是他人品好的地方。1990年我千方百计,把他的爱人从苏州调过来,他就安心在盛泽实验小学工作了。评上特级教师以后,他离开盛泽的机会很多,但他反复考虑,还是留下来报答学校和吴江对他的培养,主要是培养青年教师……

  钟金泉说:薛法根是跟课题一起成长的。可以说,没有课题就没有今天的薛法根,但从学校方面来说,可能是有薛法根才有课题。这个人素质好。表现在哪里呢?不斤斤计较。多做一点事情,多花一点时间,多上几节课……不管的。工作十几年了,感冒从来不讲,上好课,悄悄地到医院挂好水,又回学校来了。科研能力也很强,他读的书多,平时喜欢思考,学校做课题的文字材料都靠他做。他这个人还不骄傲,生活上、学习上、工作上各方面都是诚恳待人,评上特级教师前是这样,评上特级教师后还是这样,对别人的帮助指导都是非常真心的,所以在教师中威信很高。

  康校长:他这个人,干起事来不要命。1990年学校开始“以丝绸文化为背景,提高小城镇儿童素质综合实验”的研究时,他是志愿兵之一。教实验班、做课题非常辛苦,他一句话也没有,从头到尾都是认真地做。他人品好,与人总是用心相交。我们搭档10年,非常默契。我年纪大了以后,他经常说:你放心动动嘴好了,要动脑子写的东西我来。我生病住院,他把应该我做的工作都做好了,第一个到医院来看我——从不因为自己成名,就不在乎别人了。

  沈亦红(苏州市名教师)说:“我们大家叫他法根,当了特级教师、当了校长都叫他法根。跟他在一起,很自然、也很舒服。我取得一点成绩,与他的帮助鼓励完全分不开。早几年他就提醒我,要确定努力的方向。他对我说:“沈亦红呀,你要抓紧时间,荒废了太可惜了。”他对人非常关心,也非常细致。1998年我去苏州市上公开课,心里特别紧张。他叫我不要紧张。那一次有好几个人上课,前面一节课刚结束,他就冲上台去帮着搬桌子。说:沈亦红,你全心全意上课,别的事交给我。他就是这样,为别人做事情特别自然。就因为这,他走到哪里,哪里的人都喜欢他。

  年轻教师们对薛法根则是推崇备至:

  同里第二中心小学教师管建刚说:薛老师是我身边的榜样。

  管建刚虽然1991年就参加工作,但认识薛法根却很晚。“在认识薛法根之前,我对教学一直半心半意。”他说。

  1998年,管建刚参加“教海探航”征文竞赛获得二等奖,在颁奖活动中第一次认识薛法根。“那次正好与他同住一个房间。每天晚上我们的房间里都挤满了人,都是冲着他的。每天晚上大家都要聊到一两点钟,聊教育呀,聊教学呀,充满激情。”“啊呀,教育原来可以做到这个样子!我第一次觉得自己的工作非常有意义。”从此,管建刚开始全心全意研究小学语文教学,有问题就去找薛法根讨教,“无论什么时候找到他,都能得到无私的帮助。”现在,他们还经常在网上交流教学心得,“我把自己备好的课贴上去,他一般都会及时评点”。“他是那种真正发挥特级教师作用的人。是我们吴江市教育宝贵的资源。”

  薛法根的大徐徒弟徐国荣认为:薛法根是一个丰富的人,他非常爱学习。“他一直对我说,你要学习呀,你要学习呀。”有一年我俩去杭州学习,前后5 天,他一次也不肯出去玩(带了两本书,说至少要看两遍),我被他缠着,也出不去。最后一天集体组织,我去了。晚上回来,他的书也看完了,又缠着我讨论。来,讨论问题。一点办法也没有。当了副校长以后,他教三年级,我教实验班。那时已经经常要出去开课、讲学了,回来非常忙,一天到晚上课(补课)。但一有空就和我交流。每天早上一到校就说:“徐国荣,这个问题我昨天晚上是这样想的,你听听看啊。”

  这个人对我要求非常高。有一次,我的公开课没上好,他把我狠狠地批评了一顿,弄得我都掉眼泪了。我们俩虽然同龄,但我心里把他当长辈。他是第一个骂我的人,也是第一个鼓励我的人,现在还一直盯我。这个人又非常谦虚,有一次在网上点评我的课,说“我指导你还有点心虚”。又说,“你的课风格和我不一样,我还没有风格。”

  另一个徒弟王晓奕告诉我:薛老师是个非常敬业的人。对人非常随和也非常严厉。对学生和我们青年教师,都像朋友一样。我们都觉得他是老师,还是个兄弟。他送书给我,要求我一个月写一篇教学论文;他要求我钻研课文的思想、语言,要求我“要学生背的课文自己在进课堂前先背出来”;我的教学情况他都是主动问,教案每课都要看。每次晚上交给他,第二天拿过来上面总是很多红圈,他也总是说:先拿去看,看不懂再来问。每次听课,他都叫我带手帕,说是“我要批评的”。但说的比较多的还是“这一次比上一次好”。他上课实在。现在有许多课华而不实,很热闹,他却闹中取静,安安静静地上课。他告诉我们“深刻的东西都是简单的”,课堂教学要讲求实效,不能光是花花绿绿。他还把自己的教案拿给我看,直到今天,他备课时还把课文中重点的话都工工整整地抄在笔记本上……

  他常说,好课和好文章都是磨出来的,要多上、多写。他特别关照我:“你这个人不肯吃苦的,要多写。”平时,碰到了我就会问:“写了什么,拿给我看看。”

  还有一些教师对他的教学与管理工作赞不绝口。教导主任何说:这个人勤奋,读的书多,爱动脑筋。课的特点是可学性强。他的设计好,比如词语教学,看起来简单,实际许多东西都在里头。再如组块教学,训练密度大,容量大。他的训练,既实实在在,又不着痕迹,引导点拨,就像朋友交流一样。大概智慧是相通的吧。他管理也有一套。主持学校工作以后,他把原来一些传统的、繁琐的、无效的东西都舍弃了。比如晨会课记录、六认真备课等等……纯粹为了应付检查、对教师来说纯粹是负担的无用的东西,他都不要了。他强调集体备课,主要依靠网络,解决教师集中难的问题。他还让教科、教导、德育、信息,4块在一起办公,避免了各自为政、政出多门,减轻了教师的负担,也化解了一些矛盾。

  ……

  薛法根档案(4)(只言片语):

  有人教了10年书,却仍然只有一年的水平;有人只教了一年,却具有别人教10年的水平。原因很简单,前者每年所做的只是前一年的简单重复,比如备课写教案,今年抄去年,明年抄今年,辛辛苦苦抄了10年,也没有别人下工夫研究一年的水平,自然也就没有什么长进,没有什么成功乐趣。世界上最枯燥的事莫过于简单重复。“教学是一门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求真;教学也是一门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不管是求真还是创新,都需要我们进行实事求是的科学研究和脚踏实地的辛勤实践。否则,就会一事无成,更会误人子弟。

  我的作文教学功底是在一堂堂模仿课中练就的。移植别人优秀的、成功的科学成果,虽然是一种简单的验证性的实验研究,但对于刚刚踏进教学和科研大门的青年教师来说,仍然不失为一条捷径——即能体验教育科研的过程,又可以夯实自己的科研基本功,还能缩短从教之初的适应期,取得明显的教学效果。

  真理总是简单而又深刻的。我们在教育科研中追求的应该是大智慧,而不一定是大课题。

  教育科研就像是一块三棱镜,既使平凡的工作折射出生命的光彩,又使平凡的教学显现出研究的价值,更能使人转换视角,发现一个新的研究天地。不是吗?教育科研带给人的新思想、新理念,无形中提升了人的理论视界,使他从山脚一下子站到了山峰上,所见的自然就不同。因此,依托教育科研就是借双慧眼看教学、看问题,正所谓“跳出教育看教育”。

  教育科研需要新思想、新理念,而能否拥有教育的新思想,除了教育实践,还需要我们走进经典——读书。

  阅读应该成为我们一种美好的生活方式。小学教师要有书卷气(不是书生气),要安安静静坐下来读点书,不要浮躁,不要急功近利。

  与薛法根告别,在盛泽镇喧闹的街上。三月的风,弄乱了他短短的头发。他对我说,现在当校长其实是一种职业奉献,等学校的一切上了轨道,一批青年教师成长起来,他还要完全回到课堂上去。到那时,他将全心全意地继续进行他的小学语文组块教学研究。

  他告诉我,在他心里,一直有一个目标:像魏书生那样,成为真正的大师。

  身后的路,铺满了鲜花,他顾不上陶醉。他一如既往地窝着胸、勾着头,一副心无旁骛专心赶路的架势。

  他真的永远都在赶路——赶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之路,不知足,不怕苦。

  前方,一片阳光,路还很长……

  附录:我与薛特的语文情缘
  
  (吴江市盛泽镇第二中心小学陈建根)
  
  我们吴江有个薛特,这是我们吴江教师的光荣。我们一旦走出吴江,那么这种光荣感会更强。我曾两次参加“教海探航”颁奖大会,当我说“我来自吴江”,“江”字还有余音,人家就会提起“薛特”。当我说至“我和他同住一幢楼上,关系也很密切”,人们迅即对我重新打量。那种光荣感油然而生。我从未呼之“薛特”,始终称之“法根”。他虽只长我5个月,但在我心中他一直是我的师父。
  
  我是在他的人格魅力影响下慢慢走近他的。法根为人正直,品性随和,几乎所有人都愿与他交朋友。我第一次上他家就是捧着一本语文课本去的,求教《草原》的教学设计。还记得那天晚上他正好有个党员会,他就匆匆给我作了指点。短短半小时的指导,我从他的话语中体味到了他当时的语文教学观。他认为学生不懂的,教师要大胆地讲,决不要被“反讲风”所左右。如哪怕是“陈巴尔虎旗”中“旗”字的行政区域意义,也不要轻易放过。“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这一句似平意丰,要由读到思,从思到演,反复体会出蒙汉两族同胞语言虽然不通,但感情很深。他还说学生能否投入到良好的学习状态中,关键在于教师的调动,所谓“以情育情”。这一次面对面的指导,对我震动很大。从此,我去他家的频率更高了。三句寒暄后,就会从身后的口袋里取出语文课本。这一直是我到他家的“第一幕”,然后就开始了马拉松式的漫谈。我常常为法根对上过的课、听过的课的记忆所折服。他对我谈自己在某个环节的精巧设计,也说自己在某个细节上的不如意之处,最近又受哪本书的影响而又有了新的发现。我只要提出任何一个问题,他立即会有好几种不同的教法向我陈述。一二年后,我们谈遍了人教版上的讲读课文。每次深夜告别,我常常会过意不去,可每次他都会说“这对你我都有好处”。
  
  对我的语文教学观念产生深刻影响的是两次手把手地帮助我备课。一次是我为在素质教育现场会上做课《书的故事》一文的备课。直到现在我还记得当时的场景。他说每个学生都有特长,每个教师均有个性,找到自己教育上的优势很重要。每一位教师的教育优势都能影响学生投入学习语文的兴趣,以及学习语文、品赏语文的方法。一次是在上“作文评讲”课前去请教。我的第一个环节是这么设计的:本次作文练习,我班有8名同学的习作得了“优秀”,有16名同学的习作得了“良好”,有20名同学的习作得了“及格”,另有3名同学“不及格”。法根一看,皱起了眉头,“你这是胡闹呀!这不是给学生划分‘阶级成分’吗?你这么一来,刚开口,已失掉了至少23名“支持者”,他们的脸上被你蒙上了糨糊,还会有积极性投入到课堂中去吗?‘面向全体’这一素质教育要义可不是一句空话呀!”

  我是听法根的课,读法根的文“长大”的。他的课充满了对学生的人性关怀,特别是对班级中弱势群体的关注,智慧、灵动;他的文融理论与操作于一炉,畅达、鲜洁。有一段时间,我对法根的评价艺术很关注。他对我说,教师的话音刚落,学生迅速“举手如林”,这是不正常的。思维快的学生一般也需要78秒时间来思考,“冷场”是一种宝贵的教学资源。近10年来,法根是每年都会获得一个“重量级”的荣誉。可他从来没在我面前谈过获奖经历,相反对每一次做课经历如数家珍。“虚怀若谷”这一词用在他的身上是一点也不为过的。2000年他在“组块教学”开题会前试上《登山》一课,一上完,就问我有什么看法,要多谈不足。2001年他上完《她是我的朋友》,一回到家,就打电话邀几个好友给提意见。如今,法根的课日臻圆熟,但他还是一如以往虚心听取他人的意见。
 
  我与法根走得很近,每次他经历的语文研究“阵痛”几乎都清楚。法根确实是一个脚踏实地,虚心好学的人。他对每一位语文教学上的“大家”都潜心学习,既不盲目崇拜,也不轻易否定,而是结合自己的长处,为“我”所用。先前我们听他的课,或许会看到于永正的影子,李吉林的招式,庄杏珍的技巧。而如今法根的课鲜明地体现自我“智慧”型风格。

  我是一个爱玄想的人,最近我常在思考这么一个问题:决定一座房子的价钱也许是造房的材料,但它有一个“峰值”,超越这一房子“峰值”的不是造房材料,而是似乎与房子无关,而紧紧附着在房子上的诸如“地域”、“地段”、“朝向”、“周边环境”这些东西。而这些东西一旦“优质”,房价自然呈几何级数增长。而观照我们一般教师来说,无限接近“峰值”是我们的目标。而“艺术”一旦附着上语文教学,效益就超越了这一“峰值”。这里的“艺术”不仅仅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艺术,而更是化为一种关爱学生的艺术,特别是关注学生精神状态、生命质量的艺术。而法根就是具有这些多方面艺术的出色的语文教师。《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是法根近来在语文教坛掀起波澜的一课。我亲历了他备课的过程。他在写教学设计前丢开了课文,写下了这么一行字:我们的语文课应该是活泼的、幽默的、睿智的和人性的,应该是师生共同享受教育幸福的过程……这行字看似与语文无关,而正是这些成就了他的课超越了语文教学效益的一般“峰值”。在最近这段时间里,这段文字时刻清晰地印刻在我的“脑屏”上。
  
  我是幸运的,与法根的这段语文情缘改变了我的语文教学轨迹,重构了我的教育历程,让我从喧闹的“牌桌”回到了平静的“书桌”。法根对我的引导实质上是一种教育,正如我的偶像魏书生老师所说的那种真教育:教育不是命令、训诫、指挥,而是濡染、感召、影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5 03:52 , Processed in 0.084444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