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43|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还 生 命 以 尊 严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9-3 19:51:0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还 生 命 以 尊 严

哈三中群力高一12班班刊《三中往事﹒人物》序言





“给每一个生命以尊严,让每一朵花自由开放”!



这是7年来我心底深处最强烈的呐喊,也是我必将热烈追求终生的教育美景。天天挂在嘴边的试图奉行的教育理念,做起来却是那样难。就个人来说,一不小心,作为普通人的自私和骄傲就会跑出来,想起这新些年被我侵夺和凌迫过的学生,未尝不“汗流浃背”。就教育大环境来说,当你靠着绵薄的力量,苦苦保护着孩子们追求公正、平等和幸福的权力,以至其间苦甘不能尽言,但最后你发现,生命的本相是,很多人根本就已经丧失了对尊严的记忆和渴望,有的花一生根本还不曾开放过就凋谢枯萎了!



真如南京师大附中的王栋生老师说的:教育的目的,其实极为简单,就是为了要让学生像人一样地活着,要让他们像人一样地活得美好。优质教育就是让每一个人都成功的教育!他还引用了罗素的话进一步说出尊严的重要:“自尊,迄今为止一直是少数人所必备的一种德性,凡是在权力不平等的地方,它都不可能在服从于其他人统治的那些人的身上找到。”



因此,不要对这本胆敢叫“人物”的小书有诸般挑剔吧,也请不要太早地按“名利”场中所得多寡来衡量、来审核所谓“人物”吧,这些平民家的普通小孩不是抽象的概念“人民”,他们是客观而真实存在的活生生的个体,不是任何固定概念和话语霸权能够承装得下的,尊重自己和要求别人尊重是天赋人权。



不要用是否“精英”来苛责吧。君不见从幼儿园就开始的这种“精英”“王霸”教育已经使多少看似成功的人“务虚名而处实祸”,而我敢断言,凡仅执此争名夺利一心者,必将与真正的幸福与安宁无缘!当务做极品的“强人逻辑”和野蛮创业的“强盗逻辑”充斥天下,人就生活在狼群里了,那么,像吴非先生说的:缺乏对弱者的怜悯,缺乏对贫者的同情,缺乏责任感,缺乏正直与善良,缺乏自省与忏悔的意识,将成为必然,野兽经过千万年,进化成了人,残忍的教育能很快就能将人变回野兽!中国的教育实在应该多些、也多培养些慈怜体谅的“软心人”了。



也不要拿是否文字精纯和人格完善来挑剔吧。这本来就是中国大地上的“普通”学生“原生态”的集体亮相,我们说,凡存在的就都有存在的理由,凡说出写出的,那就一定是存在于生活和思想中的,那就不要为了某种脸面和利益而遮盖、涂抹和矫饰吧,给别人改容和改色的,要么是别有用心,要么是麻木不仁。君不见从一些领导者往下,不是有太多的人患上了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的“精神分裂症”么,让小小的孩子开始这酷刑,你怎么忍心!已经可以站起来的人还鼓励他跪着,你怎么好意思!就让“别里科夫”式“苍白的暗示”见鬼去吧。



更不要用个性太强的理由打压。“和谐”永远是由人构成的群体最终的追求,但特别要警惕话语霸权者以“和谐”杀人,说了几句触及实质的话,做一点开创的工作,拒绝一点内心里实在想不通的事,“不合群”、“特性儿”、“不谦虚”的帽子就都戴上了。就算最终环境惨到不得不面对“皇帝新装”的局面,也请来得晚一些吧!记住:参差多态真的就是生活的本来面目。公认最会处理人群关系的儒家都有“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的认识呢,那些拿是否合群的旗号去论断人的就是扼杀他人独立精神的刽子手!



然后,让我们关注这本描述一个普通班级的一群普通孩子的小册子的意义:它必将是三中活性生活的永远的“历史标本”。因为,每个人的历史(history)就是全部的他的故事(his story),是灵动生活的一次固化,也是人类发展长河的一次断面截取。当学生以孩子自己的眼光写孩子自己的生活,为他们这小人物短短一段人生立传时,我不知道已被生活的俗尘熏毁得面目全非的成熟人,还会不会为活生生的永不再来的真纯感动?怜惜、追思、关注、疗救、设想,都有可能由此产生,往大处说,这也是在为“天地立心,为生民请命,为往世继绝学”呢,因为,它符合造物主的承诺:每个生命都要平等地显露在阳光之下、大地之上,尽情欢唱、尽力生活,它也符合所有哲学和思想探讨的终极目标:人怎样成为人。它还在最高层次上诠释了这句话:“上天有好生之德”。



这样看这朴素的小册子倒真是意义非凡呢。而我又是多么庆幸自己能不以年龄经验的优势、师长和“好心人”的身份给他们太多的干涉啊,除了倡议,命意、文字包括最后的编选定稿和出版都是他们自己做的。这次,我扮演了一个“抛弃者”,不闻不问、也一无所知。我将自己定位为他们的伙伴,在“黑暗中”与他们并肩前行,在他们身边,按我自己——有良心的教育者的想法活出真我色彩,如果能在同时对学生起到熏陶、感化、引导、承托的作用,被他们视为永远的守望者,那将是我今生最大满足。



在这里,我要预先为我的学生们大声喝彩。并恳请他们将“每一朵花都有开放的权利”当做重要原则认真贯彻到今天和今后的生活中。还深愿,每一个买了这辑“特刊”的孩子和家庭,在生命的途上都至少拥有一次“心花怒放”的体验。“陌生人啊,我也祝你幸福”!





十二班语文老师 关文丽

2009年6月6日
2#
 楼主| 发表于 2011-9-3 20:05:53 | 只看该作者
研究型教师的真与伪


写在前面:

上星期的一个早晨,起来给匆忙间答应下的一份访谈稿填内容。约访者说,学校提供了一个研究型教师的被访谈名单,她在被访谈对象中选了我,都没听清是啥,就心里答应了,没得说,我当有什么急任务的时候也都是找她的。约访我的是我校我非常敬佩的一位英语老师——从不骂学生,学生却对她爱戴有加;口语那么美,工作干得又快又好;每次领导加到她身上的硬任务都完成得很出色。很正直很务实,又很理想很热情。我只要有好的书和好的教育信息,只要是逮着她,马上向她倾销,不管不顾的。一般我都是很小心眼地“嫉妒”一些比较红的人,她,我却不嫉妒,虽比我小,我却心悦诚服,这在我其实也不多吧。原因是她的麻利和吃辛苦我打死也做不来。还有一次特写也忘不掉:出去吃饭,校长站起来敬了她一杯酒,我才知道有一年她又被安排为班任,她好像是连轴转已经累坏了,居然打车跑到领导们招生的地方去请求,到那就是一个劲儿地哭。但校长让一位主任给她买了一个盒饭,然后说吃吧,吃完也不能解决。我那天,敬酒的时候,站在校长旁边,绝对知道他是真诚地谢谢和愧疚的,也不知是我的原因,还是有他俩的原因,总之是觉得泪光点点的……唉,总是不住地为自己身边的同事慨叹!

早起写这个稿子的时候,甚至都没经过大脑,真就是嘟囔出来的,连看也没看就发给了她。过后发现很多错别字。但是,我怎么的也不愿意改,她是个认真的人,我和她的交往也都是认真的,我对科研这一块儿也曾是最爱,差不多我全部的严谨都体现在这里了,可我为什么就那么抗拒修改呢,对她说,除非我在博文里发出来的时候才会修改。但是修改时,又是捏着鼻子的感觉拖了几天,莫非是讨厌这些称谓——专家型教师、研究型教师、学者?还是觉得真干的和假干的一个样,熬尽青丝的反而不如信手“拈”来的光鲜?存在很多本末倒置,你要求个真除非做好接受绝望无奈?……总之,觉得又反胃又肮脏。我猜,直觉有它自己的道理。一般来说,遇到难办的事情,我都是听直觉的,有些我忘记的依据、顺不下来的推论,我的直觉都能帮我完成。这我可不就到了分裂期了么!

发给她又过两天,研究型教师课题开会,我就连感冒带忘了的也没参加。过后,科研室主任给我来电话,转述了一些内容,才没几天,今天写来却忘得差不多了。大约说起来,似乎是什么级别的科研骨干一共认证了四批,最后也把我加为被访谈对象,我虽不在骨干之列,也怎么怎么样的,说了一个添加名单,我被同刘校长、张校长(新老校区主抓教学的副校长)、陈光敏校长(三中辉煌期的老校长,1987——2002任校长兼党委书记)、孙长江大哥(绝对是哈三中著书立说的带头人,也是我正式写书的领路人)一道添加进来,又鼓励了我一下:怎么样你级别够高吧。还说,课题结题想要点我写的东西,我的东西和成果怎么怎么样的,我也稀里糊涂地嗯嗯啊啊。放下电话,我浑浆浆的脑袋却突然醒了,用子虚的话说就是醒得一塌糊涂,就是——我怎么都蹉跎成这样了!如果说没出席教师节的庆祝会表明我已经放弃和告别了一些东西的话,那在我唯一钟爱的科研领域,我怎么也能这样子毫不羞耻地散脱下来了呢,我这是在糟蹋谁啊,问题是,我为什么一点都不心疼啊!莫非是,我终于彻底地明白过来了,这世界实在当不得“认真”二字?!



附:



           关于科研骨干教师心理品质的访谈



1.      请问关老师:您在三中工作不仅是教学能手,同样是科研骨干。在您看来,科研型教师应该具备什么样的心理品质?



答:您的评价不敢当。虽说2006年获得全国科研联合体优秀科研个人的称号,但我不是任何级别的科研骨干。

不过,从常态教育生活和私心里的努力方向来看,我倒是一直在一些相对较新的领域不断尝试着的。比如2009年获得的黑龙江省优秀社科成果二等奖就是表彰我们2003年编纂的中华书局出版的古诗文校本教材的;现在校园文化建设的有些内容、成果当初在孔校长带领下确实是认真参与过的,长廊、专刊、公益讲座、系列竞赛还都是实实在在看出成效的;2009年《龙江讲坛》的讲座是关于家校互补的,至今也还在这个领域做深入思考;被评为优秀选修课的“中西方文化比较”是跨文化研究的,选修课教材正等待出版……此外,近来,对于应试教育下如何弥补学生缺失的人格、生命教育,我正从家长和教师的双重角度进行探索实践,对于“语文人”如何利用自己的专业特长影响书香校园建设也做了尝试,比如教师读书沙龙活动至今也快一年了……还有,不断地给学生开书单,不断地向同事推荐、赠送书籍等等,这些或许也可算作是一种科研方面的尝试和呼唤吧。



所以,谢谢您用科研能手评价我,这使我觉出了一种鼓励和理解,很是幸福。



至于您所说的科研型教师的心理品质,粗粗想来,应该有如下几方面感受,供参考:



第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我是在对我孩子的观察中和我与全国知名的一些教育学者的接触中不断感受到这一点的,也算是侧面提醒吧。我发现我的孩子和同龄人比,保持着对新知识和未知领域的强烈好奇,他愿意观察自然万物,愿意动手实践,会为了听到精彩讲座、看到好书、增加体验而吃辛苦。我也发现与我交往的教育学者会从我这里获得启发,会得到很多问题式的回应,有些教育前辈,他们乐于引导我,就是感觉到我对纯粹的知识和智慧表现出超越年龄(指没有随着年龄衰老)的新鲜感和好奇心,以及强烈的热情,有些人,会觉得,他们的理论终于遇到了实践者,他们高校的象牙塔可以这样联系到活生生的生活。而我,一般都会将我要出发研究的领域最大限度地(在条件许可的前提下)一网打尽(指只能投入地“爱”一次,一旦搁浅很难再捡起来),尽可能拥有全部我能找到的资料、前沿的观点、代表性的人物。不是说是因为要严密才这样的,而是本能地觉得非如此不可,甚至就是下意识的直觉要这么干、废寝忘食想这么干、含辛茹苦也甘之如饴地就这么干,一种痴傻状态。所以,我倒是觉得,科研型教师的创造欲和求知欲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浅薄一点说的话,这就是“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的另一种解读——就好这一口,这也是没法子的事。比如,我在编《中华古诗文阅读教程》的时候真是一种从无到有的开创,那时每次到书店都是将几尺厚的书一一翻看,然后精选、摘录、借鉴,可以说这个领域各种级别的参考资料我差不多全都看过了,没看过的也确信不会有太新的东西了。在《龙江讲坛》关于“家长如何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的讲座结束到今天一年多的时间,我几乎将家庭教育领域的能看到的有代表性的理论和实践材料都收罗到一块儿,不断地啃读不断地访谈不断地求问,似乎可以说北京上海大书店里的代表性书籍我都目注过、抚摸过,再精彩些的就买下来。我总觉得书多不压人,即使是推荐给身边需要的人,也是一种意义。有一次,我在学府书店精选家教相关书,我先生和孩子只是把淘汰的送回去都累得不耐烦了。又一次,到北京,中间只有40分钟的空闲,我还跑着来去到西单书店买了10本教育教学书。值得说一下的是,这种好奇心和求知欲,在我,应该是很广泛的吧,文学、艺术、哲学、心理、生理、教育教学都有。一个很傲气的孩子的妈妈对我说,她的儿子敬佩我,是因为我这么大岁数了还在学习。



第二、想要改变环境的巨大渴望。

您也许还记得我们一起担任班任的2004届?还记得我们班挂的两张条幅吧。一张是“清洁近于圣洁”,另一张是居里夫人的,“我不相信幸运,也没有过幸运,我的最高原则就是,绝不向任何困难低头”。的确,当时的班级布置得到了我敬佩的周云南、高彩霞和好多同事的赞赏,其实,点睛之笔就是这两幅字。我一直没机会说到这个,今天借助你的谈话,我想我可以说,这两句话其实就是我的心声。或者说,是不太准确的我的人生追求。打小,我都是喜欢干净、高雅、温暖的环境。当然,受高彩霞的影响,我也是将环境这个概念扩大了,包括遇到的人、事、物,逢到的某种氛围,我以为都是环境。我那天还跟学生说,留心观察了一些人,发现我们所说的生活有一定品质的人(我更侧重于心灵和精神层面),都是把自己想要的生活想得很明白的人,甚至细节到一定程度,我说,这个就是“愿景”这个词,为了心目中的愿景,这样的人会不断寻找,不辞劳苦,一往无前,不达到那个目标就不舒服,不是随便的一些安逸和凑合就可以马马虎虎、随遇而安、麻木不仁接受的。有时可能是很苦很孤独很迷茫,但是知道心目中的理想家园有多么好就不愿意放弃和停步了。最近我常想起一则希腊神话,说的是普罗米修斯在接受宙斯命令主持分牛的时候,为了照顾人,帮人选了被牛杂碎遮盖的好肉,而将一堆被脂油覆盖的骨头留给了神。我赞同这种解读:人选的肉看起来很好,迎合口腹之欲,其实肉是多么容易腐烂的东西,转眼就归于腐臭和虚无,这就像人的本质;而神所选择的骨头,看起来不那么丰裕,但是骨头是不易腐烂的,是可以坚持的,并且焚烧起来会发出馨香,高远的追求或曰神性的东西其实本质也是这样的。我记得还是在老校区的时候,我会习惯性地捡拾操场上的纸片,会打扫办公室和学校的垃圾箱使达到很清洁的程度(学生说都赶上家里厨房了),其实,这就是把周围的环境也当成了需要不断打扫和美化的心房了。我交朋友也是如此,尽管我可以越来越理解一切在生活中软弱和妥协的人、品、行,可我还是喜欢那些心底纯真的年轻人和学生,喜欢那些德艺双馨的学者和大家。我想,这样无论自己原本多么低浅丑陋,只要保持对更美的更切近自己内心的广义环境的渴望和追求、甚至不断的创造改变,更美好的就一定会到来。综上,环境也好,愿景也罢,都属所谓的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彼岸世界”吧。



第三、想帮助身边人全面提升的冲动。

回顾自己40多年的人生,我总觉得有点像被人嘲笑的那种“概念生活”,就是我喜欢或者实际上也是活在书本所倡导的理念里的。比如,我很喜欢帕斯卡尔的“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喜欢罗素的“参差多态是幸福的本源”,喜欢马丁路德金的“真正的伟大就是为别人服务”(不是原话)喜欢甘地的“只有爱和真理永存”……也许这些不带温度也不活色生香的话语别人都是说说而已,但我会爱如珍宝,会去想法遵循,所以也有人担心将来我把我的孩子教育成这样那人生得多苦啊。当然这里涉及到不同的苦乐观不宜展开讨论,但我想说,上面的这些话有一个共同的中心,就是如何热爱你自己和你的生活,并活得坚定、有意义、有尊严,因为,按路遥的说法,只有生活的大树万古长青,这是一种基本的敬畏和希望之心。我也是年纪越大越是体会到这点,越是宽容而悦纳地活着,但是不是随遇而安,而是追求坚韧和善。因为是访谈,我们没办法对其中的一些概念进行界定,可是这个善的标准不能越过,因为不同人的善的概念相差很大,比如,从中国传统习俗文化的角度,一个人对自己的家人家族要好一些,家里的人犯事了帮一把是被称道的,但从公德的角度,这种走后门搞特权就会伤害群体的原则和利益,是不善的。我记得2004年《生活报·众生》报道我的时候,我引用了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史怀哲的话作为自己看待善的标准:“善就是,爱护并促进生命,把具有发展能力的生命提升到最有价值的地位;恶就是:伤害并破坏生命,阻碍生命的发展。”反思自己对这一观念认同的心理基础,可能是因为,我自己本身就是一个对痛苦、寒冷、威压、孤独、抑郁比较敏感的人,我也就格外深地理解这些心灵深处的伤痛感,急于伸出援手,急于从旁边人的角度提供些帮助。这一点,每个人也是不同的,就像有些人看见一棵草被脚踩扁会心碎而另一些人根本会无动于衷甚至喜欢踩扁的快感。不过,尽自己力量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希望别人好帮助别人好,在我这是一个幸福的发现。虽然自己也还不容易做到,但甜头是实实在在。就像当初如果没有要解决学生学文言文难的求助,我不会编那套古诗文的书,没有对家长无助的同情,我也不会投身家教领域,没有处身烦嚣世界对安静的渴望我就不会推荐那么多人去读书。可能所有做过的事情都是基于一点考虑,就是自己走过的弯路受过的苦楚不希望别人再受再走,自己拥抱阳光品尝甘甜的滋味巴不得别人也尝到。这有点像唱高调了哈,没办法这个时代真话都是显得可笑的。给这个说法一点功利基础吧——我看到一本书,名叫《有奉献精神的父母能培养大人物》,那就算为了儿子学习奉献吧。





2.      不断发展的教育形势迫切需要更多的科研型教师。您认为应该如何培养科研型教师?



这个应该是领导谈的话题。既然是领导谈的话题,我还是换一个角度来谈。先说,我所理解的科研型教师,我以为,所谓的科研型教师就是创新型教师,对于教育中的各种要素,试图通过改造达到教育的最优化最大化,什么的最优化最大化呢,这里还涉及一个目标的问题,就我们学校而言,应该是“以人为本,追求卓越”,但是以人的什么为本什么才算卓越,就有一个标准的问题,所以我认为,一个科研型教师如果不是一个追求真理不是一个追求“三个面向”的教师,就不能算作科研型教师,什么是科研,科学研究吗,科学对人有最基本要求,那就是说真话、办真事、做真人。真要是做科研工作的话这个是前提,为此,我建议看一下吴非先生的《致青年教师》,这里面提供了些没有也不该丧失的标准和常识。今天的科研,如果从大气候的方舟子学术打假、肖传国买凶杀人这些情况来看,只能是一件极其奢侈极其罕有的事业,需要起码的廉耻心尊严感的约束。因此培养科研型教师我以为“实事求是”“尊严底线”非常重要。

此外,结合我自己教育孩子和我自己的成长,只能给出点愿望一类的东西了,实在是弄虚作假表面文章的事情太多了。



首先,强化教师对自我个性的爱护和确认。帮助教师保持教育个性,也就是帮助教师实现了“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世上人人不同,每个人都有独特的美,也都有因之而来的独特价值和使命,因此鼓励教师做最好的自己,探索开发适合自己的教育之路非常重要。当然,独特,更需要来自于环境的肯定和鼓励。



其次,保护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欲。走老路是容易的,省力保险,当然我们也承认经验是宝贵的值得借鉴的。但是,应该看到这是一个发展过快的时代和国土,过快的经济发展带来的心理问题和精神问题正成为眼下我国最大的危机,每个人都面临考验,作为教师,除了保护好自己,还要影响学生,应该说面对的问题是复杂多样的也是必须主动应对的,因此,积极性和创造欲是必备的。



最后,最为可行性方案,我因为,鼓励教师加入到以阅读为基础的成长体里去。将教师结合起来,以阅读为媒介,使教师在研讨和交流中达到心灵相会、精神发育、生命成长的目的,这应该是目前最简便易行的培养方式。而且我的主张是突破专业限制,甚至是突破教育外延,因为只有在更深广的生命发育层面上真正提高了,才可以从根本上解决职业倦怠、发展瓶颈的问题。深处说,职业倦怠来自于生命倦怠。这个可以看我们读书沙龙的海报和相关设计。(发给你我们的哈三中教师读书沙龙材料——海报和第一次活动实录,附在另一个文件里)



3.      您在成为科研型教师的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是什么?您又是如何克服的?



第一个,能否获得领导的爱护。这个是前提,有了这个才会有理解、支持和鼓励。领导以为你是刺头是不听招呼产生反感和觉得你是财富是星星之火进而搭台子唱戏,将是截然不同的两个结果。所以必要的解释和沟通特别重要,将设想的整体概貌和未来成效对领导说明白特别重要,因为很多时候,你会因敏感和前瞻跟全局有点小冲突,这时信任领导耐心沟通特别重要,秉持的原则当然是共同的对学校的爱和双赢的目标。



再一个,与大环境的冲突。先行者一定是有那么点另类的,而人是群居动物,国人尤其如此。干什么事情都希望找个伴儿,有一个同好的人群,但是那样的话,怕出头,怕改变,不敢为人先,也就绝谈不到开创了,所以,在周围相对惰性的环境中,战胜孤独、保持勇气、有信心地坚持,来的特别不易,这个只好凭借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了。另外,我的体会,这个时候摆正公心特别重要,即你的作为一定是为这群体更美好的未来,会有群体因此而获益,你所做的属于“应该”的事情,成果定会与大家分享。我的体会,最终创造的乐趣远高于独享其利。这一点想明白了,就可以不在乎别人怎么说怎么看了。比如《中华古诗文阅读教程》,不菲的开发申报费用、申报材料中90%的成果积累都只好自己默默承担,然后把成果献给群体。



比较为难的一个,时间和精力的有限。对中小学一线教师来说,过于繁琐疲累的教育教学生活,是对科研致命的干扰,可以说,没有时间没有心情没办法仰望就是我们的常态。怎样解决这个矛盾,几乎没有办法,但是还是需要一些聪明才智的,比如将科研与日常工作立体化地融合,找寻大的统一,忽略不计小的矛盾,学会取舍,学会事半功倍。比如,开发古诗文校本教材的2004年高考,我所教的两个班分列学年第一第二名,开发上海教育出版社的那套书的2007年高考,自己所带班的语文、各科、总分都列同层次的10个班之首。包括教育孩子也是,我一直不管自己的孩子,但他的成绩很优秀,我觉得这里面真的有一个身教重于言传的问题。研究者的钻研劲儿会影响孩子的钻研精神,而这几乎是最重要的学品。这种模式的师生关系不仅是古今中外最优秀的,而且也是未来发展趋势,是值得倡导的。这大约也属于执迷于研究的教师从命运那里获得的格外赏赐吧。



还有,开阔视野的机会太少。基于我们学校的所在地域、经济状况、区域理念,我以为极其缺少开阔科研视野的机会,而对于真想搞学问的人来说,必要的交流和对于前沿状况的了解是关键。很难设想一个井底之蛙般的视域和闭门造车的作风,会结出什么样的科研果子。但现状是,我们普通教师既没有机会、也没有时间、更没有金钱支持。那怎么办?这就涉及到你怎么看你的科研追求了,是等着学校为你的发展设想还是勇敢自救。我自己是肯于在这上面花钱和精力的,因为家人也理解也与我保持着同样的热爱,所以我们节假日寒暑假的旅游都与我的学习和开阔视野联系到一起了,八年间学校只给了我两次外出学习的机会,如果说,我还保持这比较领先的见识,我就真得说那都是我自掏腰包、自占休息日换来的。张校长有一次开玩笑说,怎么样,挣的那点钱都花在道上了吧?确实是真实情况。但这种请况下,我还是买了刻录机,把我所看到听到的一切信息尽最大可能与周围人分享。这几年应该说受益者各个组各个层次和年龄段的人都有。说真的,这样做自己很开心,一方面有一种打开天窗亮堂的感觉,另一方面无私分享始终是三中宝贵的传统吗,我从别人那里获益也多。



4.      您认为科研型教师和其他教师的差别是什么?您对于想成为科研型教师的建议有哪些?



最大的区别在于,科研型教师一般都——不甘于平庸,并且愿意奉献和探索。其他方面的品质,前几条可见,请参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5 03:49 , Processed in 0.187597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