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123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教师之友网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我的“童化作文”之梦

[复制链接]
21#
 楼主| 发表于 2011-9-14 19:03:17 | 只看该作者
让生命在儿童的言语中守护



时  间:2010年12月30日

地  点:海门市瑞祥中心小学

主持人:吴 勇

研讨者:海门市童化作文名师工作室成员、及瑞祥中心小学的部分教师

点评人:海门市教育局副局长许新海博士



吴  勇:今天上午,童化作文工作室三位成员和瑞祥中心小学的三位老师共演绎了六节精彩的习作课。上习作课是一次挑战,上生命主题的习作课更是一种挑战。通过今天的六堂课,我觉得我们的挑战有些成功了。我想这次挑战对于我们执教的老师来说,更是一次生命的旅程。好,下面就进入我们的沙龙。我们的沙龙有这样三个话题,我们希望各位老师能够随着我们工作室成员以及我们三位执教老师的话题中,能够参与进我们的互动。今天时间很短,但是我想把这个时间用足、用实,让自己的短短四十分钟的生命历程饱满起来。那么我想,今天的六堂课,关于“生命主题”的习作,开掘的点放在哪里?我想请各位工作室的成员和执教的老师谈谈你的选择是什么,为什么作这样的选择。

第一板块:关于生命的教学选择

张海兵:我认为生命主题的习作可以“尊重生命、呵护生命”为开掘点。我想从一次习作指导说起:五年级上册《习作4》的话题是“说说心里话”。在交流中,有两个孩子谈到了在生活中曾经以戏弄小狗小猫看它们狼狈的样子为乐的经历,借这个机会要表达对小狗小猫的歉意。课后再作了解,发现有很大一部分学生都有过类似经历。我很不安,在这些孩子看来,所谓生命,只是人类自己,甚至只是自己身边的亲人。而对于生活中的动物、植物等其它的生命,他们还不能感知他们作为生命的存在,还不能触发他们对生命的痛觉。从而就缺少对一切生命最基本的尊重、关爱、同情。这是为什么呢?“人之初,性本善”,儿童天生是有悲天悯人的情怀的,但是在长大的过程中,他们就渐渐变得理智,不再关心动物的痛,进而甚至不关心人的痛,儿童天生的悲悯心就此被深藏。所以,我想要用一种方式来唤醒儿童,用鲜活的故事、直接的体验引发儿童对于生命的痛觉,来帮助儿童认识除了人类之外的生命的存在、体验生命的情感、了解生命的真谛,从而激发儿童的悲悯心,柔化儿童的心灵,让他们体会众生平等,让他们把一切有生命的东西放到和自己一样的高度。带着这样的情怀,他们笔下流淌的文字一定能呈现出真、善、美,一定变得生动而有灵性。

吴  勇:“生命痛感”,这个词用的非常好!有了这样的“生命痛感”才能唤醒内心蛰伏的生命意识,才会产生生命的觉悟!

黄春玲:接着张老师的这个话题,关于“生命主题”习作的开掘点在哪儿,我首先想到的就是阅读,教学的开掘点在儿童喜欢阅读的故事中。而在“生命主题”的背景下,沈石溪的动物小说显然是绝佳文本,它的曲折的情节、感人至深的内涵以及以动物为主角的特性决定了它是孩子们“喜欢”阅读的。

吴  勇:动物小说是一个很好的开掘点:第一是因为孩子们喜欢;第二动物小说可以呼唤出人内心的被遮蔽的人最美好的东西。

袁建如:我也来说说。在忐忑中接受了教学任务,一直在为上什么内容而彷徨。最后决定上这堂课的初衷来源于一个学生的日记《墙壁的呐喊》,这篇日记以墙壁的视角控拆班上一些男生在墙壁上抛乒乓球等不文明行为。这位女生平时感情特别细腻,对班级公物爱护有加。可是放眼整个班级,其他许多同学还很缺失对周围事物的关注与呵护。为什么不以习作教学来唤起他们内心对周围事物的诗意、细柔的呵护呢?这时我又一次拜读了吴勇老师的博客,吴老师说:“真实世界里没有生命特征的事物,只要到了想象的世界,它们就有了生命。”陆锦华老师也在吴老师的博客里这样倡议:“为了童年,为了未来,我们有责任把孩子带到幻想世界”。于是,我明确了让孩子写一写关于教室里的事物的想象作文的思路。后来在吴老师及工作室成员的多次点拨下,终于有了今天的展示。

吴  勇:说得挺好。我不知道大家对袁老师的一个词有没有关注,我们除了对一些有生命的事物要关注呵护以外,对于一些没有生命的怎么来进入孩子的视野,怎么来通过教学来唤醒孩子心中的一种疼痛感?我想袁老师作了一次很好的尝试,那就是引领孩子想象,通过想象赋予这些东西生命。

倪潜梅:生命这个话题很大很大,好像生活中的一切都有联系。后来听了一些老师的设想,第一他们发现生命的存在,第二要关爱我们的生命,我想那对于我们高年级的同学来讲,是否要他们接受一些关于生命价值方面的、对于人生的思考和思索。我觉得是很有必要的,因为生命非常可贵,生命只有一次。欣赏生命的美好,体悟生命的乐趣,感受生命的魅力,这些对于孩子来讲,他发现了生命以后,关爱了生命以后,应该思考自己的生命的一些价值:生命到底是怎样的?我们到底应该怎样对待生命?所以,我就选择了这样一个点。

吴  勇:从宏大走向细微,从开阔的表象走向片面的深刻,习作教学过程其实就是这样千百次的选择,不断走向细腻和精确。

陆锦华:因为刚才几位老师都执教了一堂课,所以他们对于生命习作的开掘点的选择都是有自己的想法的。那么,我想从课程的角度来讲,有一个意识应该是统一的,那就是不同的年段对于生命习作的开掘点应该有不同的定位。我想对低年段的话,我听到一种说法,叫“千里眼、顺风耳、百变手”,也就是说让孩子要有能够感受这个事物的多样的钥匙,那么在孩子的眼中,比如说写状物的、景色的,就有不同的感受角度。我们看到风景,听到小雨沙沙,就是雨点在说话;烈日当空,就是太阳发怒;清风徐徐,就好像母亲温柔的手在抚摸;在写状物的时候,比如写小闹钟就觉得它特别勤勤恳恳。所以我想对于低年段的孩子来说,要让他们拥有一种多样感受事物要打通一种通道。我清楚地记得我们班一个小朋友在写南瓜的时候,说“南瓜宝宝躲在叶子里面,可是怎么藏也藏不住,挺着圆鼓鼓的大肚皮”,还说“在菜市场上有烫着卷发的花菜,有嘴巴很臭的洋葱,还有整天躺在那边睡觉的毛豆”等等,所以我觉得在低年级关键是让孩子拥有这样的千里眼,拥有这样的顺风耳,拥有这样的百变手。那么,在中年级的话我感觉可以从这几个方面开掘:一个是在阅读中聆听生命,就想今天好几位老师都涉及到了对动物小说的阅读,还有一个是在观察中感受生命,另外一个是在想象中创造生命。到了高年级可能要进一层,就像今天倪老师执教的课堂里面,开掘点就在于对生命的感悟和一些哲思。

吴  勇:说得非常好!刚才我们陆老师从课程层面谈了生命课程的建构。我想这样建构既有明晰的边界,同时也要有模糊的相融,这样的课程才会贯通一体,形成多视角、多维度的生命习作课程体系。

李慧梅:我任教的是二年级。我认为低年级应该让孩子认识到生命的各种形态。生命不仅仅属于人类,更属于所有存在的事物。所以,我想就写腊梅吧!它的身上正体现着生命的痕迹、生命的过程、生命的精神。几堂课磨下来,效果却不佳。孩子的视野被局限在了梅花中,他们的思维被困住了。迷惘之中,张校长向我建议:写一写大自然中的所有花吧!对呀,大自然的花绚丽缤纷、丰富多姿、美丽柔韧。他们会感受到水仙花在冬天开放的勇敢,一串红的热情如火,野菊花的满地金黄、热烈奔放……花儿的生命色彩、生命形态、生命精彩就会在观察、写作的过程中进入儿童的视野,那么,对生命状态的真切感受就会在习作教学的过程中渐渐融进儿童的精神生命。

吴  勇:说得非常好!我想读一读李老师执教的课上孩子写的诗,是写喇叭花的:墙角边,几只小喇叭,冲着阳台,使劲吹!写得多好!这是二年级孩子写的。这是孩子自然而然言语的流露。你们发现吗,孩子们在写的过程中并不知道这就是诗,但孩子们的语言本身就是一首诗。儿童学者丁海东先生说“儿童的逻辑是诗性逻辑”,他思考问题的方式、言语的方式都是充满了诗性的充满了想象的。很多成人说童话是假的,而对于我们孩子来说,童话却是真的。我们在座的有很多母亲有很多低年级老师,她的孩子肯定经常问她“童话里的故事是不是真的”,我的女儿小时候就经常问我类似的问题。那么,面对这样的话题,我们该怎样回答呢,确实作为成人来说的话需要好好思考,不要告诉孩子们这是假的。其实,童话中的故事可能是假的,但童话中的精神、情感却是真的,如果孩子们带着这些人类最宝贵的精神底色上路,他的人生肯定会非常的丰厚,他的足迹一定是非常的坚实的,他的人生轨迹是非常的闪亮。

张建琴:我上的是《鸟儿的校园生活》。选择以校园里的鸟为这堂习作课的题材,是受到吴勇老师的点拨。他说:你们学校银杏树上的鸟窝不是最好的写作题材吗?鸟一般都怕人,喜欢在僻静的地方搭窝。而这些鸟却选择了你们热闹的校园,不正体现了你们学校的生命教育特色吗?吴老师的这番话让我茅塞顿开。是啊,学校里一直有鸟窝存在,学生也一定注意到了。我可以借这一课让学生感受一下鸟的校园生活,体验鸟与自然界万物的和谐关系,从而让学生对生命有进一步的认识。于是,我决定以《鸟儿的校园生活》为题。

吴  勇:这个选择非常好。我不知道来参加活动的老师有没有发现在瑞祥小学的校园里有一条风景线,在银杏树上有一个鸟窝。黄校长说这银杏树很有历史,这鸟儿也真会选择,选择最有历史的银杏树。校园是充满了喧闹的,而鸟儿们是最怕热闹的。我想这正是体现了我们瑞祥中心小学生命教育的成功。

张永杰:我觉得这个生命教育的开掘点还有几个方面,比如说儿童的生活,我们的儿童都养过蝌蚪,养过兔子,但因为不会喂养,有时候就死掉了;还有比如儿童的生活中生气了就咬铅笔头啊,把橡皮扔到垃圾筒里边,这些儿童的生活也是一个开掘的点;还有比如和生命相关的故事啊书籍啊,像《獾的礼物》、《爷爷给我穿西装》、《流浪狗之歌》、《一片树叶落下来》这些图画书。

第二板块:关于生命的教学指导

吴  勇:说得非常好。张老师的图画书教学经历非常丰富,从一年级一直教到三年级,图画书关于生命这方面体悟得很深,选择的角度也很独特。那么刚才我们谈了关于生命习作的开掘点,老师们谈得很好,一个词:丰富。下面进入第二个主题,那么,作为作文教学,也有自己独特的坚守,那么我用什么来指导孩子的写作,我指导的点又在哪里?下面就请老师们谈谈。

倪潜梅:我觉得不需要指导。因为一开始我想着要怎么指导,就怎么也不成。后来我就找到了你,你说要找到适合儿童语言的通道。我就说我的课,自从接到这个任务以后,我的生命状态就一直的胶着的,因为我从来没有犹豫过要让孩子感悟生命的美好,这个主题一直没有犹豫过。但是写成什么样子,我就一直在想,逢人便问。一开始我想写一件事,写一件感激一个人一件事,结果不对,因为太实了,落到一个人一件事情上,那就不是对整个生命的感悟。后来我就想,问他们“如果你写这篇文章的话,你会采取什么样的语言形式”,有老师写了“如果我是一棵小草,我就感激阳光。即使我身上压了一块大石头,我依然要感激什么……”,第二种“我要感激什么什么,因为什么什么”,还有反过来写的“如果没有了什么,那我们就……”。但这总是不能让孩子打开思路,总觉得表达的不够尽兴,后来和吴勇老师再商量,就找到这样的一个语言通道:拥有了生命,我就拥有了什么。拥有了什么,我就能怎样。我发现非常好,第一是准确,孩子知道要写什么,不会有犹豫,课上下来我还不知道要写什么;第二是简单,简单就易于表达;第三是具有一定的开放性。所以我觉得这个语言通道很适合,再加上课上老师的一种点拨啊,把思路打开,孩子就觉得很容易写。所以我就觉得关键不是在于指导,而是真的要找到适合儿童言语的通道。正好我这儿有一句话要读给大家听,是叶澜的《生命化教育》里的一段话:富有生命的课堂,教育的真谛不是要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观唤醒。

吴  勇:非常好!找到适合儿童言语的通道以后,就不需要教了,教就自然成为一种自然地流淌。下面的老师再来谈谈。

张海兵:我来说说吧。从一开始选定这个视频作为教学内容后,到底怎么切入,我一直找不到适合的点。是不是就按照一般看图作文的方式去教?我感觉肯定不能达到我预想的目标。于是,我就从童化作文中寻找灵感:童化作文强调作文指导首要的是让孩子们拥有一颗饱满的“文心”,包括“自然心”、“细腻心”等等。我明朗了,对于这样一个视频,写一件事本是没有难度的,重要的是让孩子拥有一颗“细腻心”,才能真正感受到动物世界、生命世界里的真情,才能真正激发他们的呵护生命尊重生命的情怀。所以我让孩子回忆爱的画面、通过阅读感受动物真情、通过观看视频体验真爱,通过想象理解丰富的内心世界,不断蓄积孩子们的感受,并通过写作来宣泄这种感受。教师所起的作用是通过话题引到尽可能让孩子的感受更细腻,让孩子的情感更细腻,让孩子的表达更细腻。

吴  勇:习作指导,其实质就是用我们的敏感影响儿童的敏感,用我们的细腻唤醒儿童心中的细腻,这是习作指导的“大道”!

杨  艳:我不太同意主持人提出的“指导”一词。其实,对于对“生命”的领悟能力,我们并不比儿童高明。儿童,具有缪斯天性,具有潜在的艺术灵性。生活中,只要留意,我们常常会被儿童那鲜活而准确的感受力和活跃的想象力所触动。著名当代作家张炜先生说:最能感动的是儿童,因为周围的世界对他们而言满目新鲜。儿童的感动是有深度的——源于生命的激越。与成人相比,儿童缺少的只是知识和经验,但他们却有最纯真的情感和最丰富的想象。所以,与其说是我们在唤醒、引领儿童去感受生命,不如说是我们一群想寻找生命感的成人,一群渴望成为长大儿童的成人给自己搭建着一个平台,建立一个场,重新回到对“生命”的活泼泼的感受、体验和燃放之中。

吴  勇:我听懂了的,几天的流淌生命主题的习作课,不仅仅是我们来拯救孩子言语和精神世界中的生命意识,更是一场我们自身生命情怀的救赎!

张海兵:从几位老师的话里,我想是不是可以这样说:作文是不可教的。如果你没有激发孩子自我表达的欲望你没有找到适合儿童言语的通道,无论老师进行多少技巧的学习,孩子写出来的文章都是死的,都是空而假的;而作文又是可教的,只要你能让儿童在各种形式的交往中获得丰富的感知,并积聚强烈的内心体验,产生表达的欲望,作文就成为儿童“生命、情思的舒展”。

吴  勇:越说我们越就接近写作的真谛,越逼近习作教学的真谛。

第三板块:关于生命的教学感悟

吴  勇:好。下面我们进入第三个话题,今天的六堂课,带给你怎样的启示,大家可以用一句话来说一说。

陆锦华:有人说,每一朵绽放的花里,都有一千个未曾说出理由,那么就让我们共同走进儿童言语和精神之花,去倾听和触摸每个生命都绽放时那一瞬间的豁然和敞亮。

袁建如:让我们引领孩子一起走进属于自己的那个童真的世界!

张海兵:让我们记住,儿童是独一无二的,儿童是不可复制的。因为儿童是最灿烂的生命存在!

黄春玲:我想,童化作文的真正意义就在于走近“儿童”,让儿童的“让言语与精神相统一”,真正达到“我手写我心”!

李慧梅:儿童的心灵是最柔软的,他们就是天生的诗人。习作课就是成就儿童诗人的美丽天堂。

张建琴:我真正理解了吴老师的一句话:“童化”是写作内容的“活化”,“童化”是写作方式的“转化”,“童化”是写作情趣的“催化”,“童化”是写作生活的“优化”。

杨  艳:余秋雨曾说过,写作是生命与生命的沟通交流。愿我们这群大儿童在“童化”的天空下与我们的孩子一起灿烂生命的活力!

倪潜梅:我还是这句话:有了生命,真好!

吴  勇:如果说这六堂课是我们共同的生命历程,那么我们的感悟就是我们充满个性化体验的教学宣言。最后让我们有情徐局长我们的活动作点评!

第四板块:关于生命的教学守望

专家点评:(许新海博士)我觉得,这个沙龙虽然仅四十分钟,但很精彩,因为它让我们对生命有了很多新的认识,也让我们对“生命主题”的习作教学的认识有了新的升华,非常好!我今天一直在看“守护”两个字,一直在想,我们今天探讨的是“生命主题”的习作教学建构研讨,这是一个建构的活动,那到底怎么来建构,我想再把它往上提一提。“生命主题”的习作教学,我把它建构成三重境界:“让生命在儿童的言语中守护”是“生命主题”习作教学的第一重境界,它还有第二重境界,就是“让生命在儿童的言语中栖居”;我总觉得,我们仅守护是不够的。守护了为什么?守护了就是为了栖居;第三重境界就是“让生命在儿童的言语中扎根”,这都是哲学的话语。当然,我想守护、栖居、扎根三重境界,值得深度探讨的问题是非常非常多的,我只给大家一个基本的命题,就是创造适合儿童的言语通道。怎么创造?为了达到这三重境界,我给大家一句话,叫“创造儿童在场的生命世界”。我觉得创造儿童在场的生命世界,你才能实现这一些。今天的所有的课我只听了一点点,但是我可以说什么叫儿童在场,儿童他亲自把这个鸟巢做在树上,这叫儿童在场;如果今天不仅仅是梅花,如果每个班上都养了一盆水仙,这盆水仙在儿童的呵护之下开出灿烂的花的时候,这就叫做儿童在场,就叫做和水仙花一起生命在场。当儿童跟我们生活世界里的各种生命一起产生关系的时候、产生互动的时候,这才叫在场。而这种在场,就能够使得儿童的言语自然而然地在他的表达过程中通向一条最好的生活世界和生命世界,这时候,再让儿童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它的话,他所表达出来的东西一定是最真的、最善的、最美的,我想生命不就是要解决它的真善美吗?只有在“在场”的感觉下才有可能。所以我期待我们所有在座的老师们,用我们最大的智慧不断地创造儿童在场的生命世界、生活世界。只有这样,我们才可以很好地守护生命,才可以让生命在儿童的言语中栖居的,才有可能扎下根来。我期待这样建构的三重境界成为我们将来“生命主题”的习作教学研究的一个方向。当然不一定正确,供大家讨论,谢谢大家!
22#
 楼主| 发表于 2011-9-14 19:04:35 | 只看该作者
让儿童言语承托起生命之重

——关于生命主题的习作教学构建



一、儿童言语的“生命现状”

无意间,我读到了《我劝爸爸戒烟》这一篇习作,其中的一个片段描写让我惊恐不安。

“爸爸,香烟里有毒,吸烟会危害您的健康!”我耐心劝说他。“有毒?你不要相信书上的鬼话,让我用事实告诉你,我天天吸它,我的身体照样棒棒的!”爸爸边说还边翘起手臂,做了一个“伟男”的动作!

真是顽固不化!我只好使用杀手锏了,将客厅里的金鱼缸端到爸爸眼前。爸爸有些“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指指手中的一大叠账单不耐烦地说:“我正在算账,可没有闲工夫欣赏这些美丽的金鱼!”“这金鱼可不是让你欣赏的,请你给我一支香烟,我要为你做一个实验!”

“做实验?”爸爸不知我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很不情愿地从烟盒中拔了一支烟给我。我迅速将香烟外面的纸扯去,将金黄的烟丝倒进鱼缸里。两条小金鱼似乎发现了什么,焦躁得扭动着美丽的身躯,一会儿浮到水面上吐水泡,一会儿又潜到水底用脑袋撞着缸壁。

一分钟后,缸中的清水渐渐发黄,两条小金鱼似乎背上了一个沉重的包袱,越游越慢,显得非常吃力!爸爸早已停下了手中的工作,目不转睛看着鱼缸里的变化。这时红色的金鱼似乎再也挺不住了,身体渐渐侧了过来,尾巴还在轻微地摆着,显得力不从心!渐渐的,终于挺着大肚子浮上了水面上,一动也不动了。灰色的金鱼也紧跟其后,也飘浮在水面上!

“爸爸,金鱼的死亡告诉我们,香烟有毒!这就是事实,这下你总该相信了吧!”我理直气壮地说道!“哎,想不到香烟的毒性竟然这么大,再抽下去,我也会变成这两条金鱼的!以后我再也不抽烟了!”

用弱势生命丧失来赢得强势生命的觉醒,这不能不说是残酷。这样的文字能心安理得地流泻在儿童的笔下,可见“生命”在这个孩子的心中是一座孤岛——除了亲人的生命值得珍视,周围世界中的一切人、一切物(动物、植物、事物)都可以为之服务,被其践踏,甚至走向杀戮。

遗憾的是,这种言语表现并非个案,而是一种群体现象。笔者去一所学校参加教研活动。无意间,发现这所学校的橱窗里展示着这样一篇“血淋淋”的暑期习作——

杀甲鱼

人们都说甲鱼鲜美可口,营养丰富。今天上午,奶奶就从菜场拎回一只一斤重的甲鱼。可是一家四口面对着上面长着椭圆形硬壳、头尾四肢都隐藏在甲壳里的怪物束手无策。特别是它那两只粟粒大的眼睛,搜寻着四周,一有风吹草动立刻将头缩进去,给我们出了两个难题。一是谁操刀杀甲鱼,二是怎么杀。我初生牛犊不怕虎,自告奋勇执刀,可是大家都摇头,生怕我不小心砍倒手,妈妈早已吓得退避三舍,奶奶老眼昏花,爸爸当刀手是推辞不掉了。

可是面对这甲鱼如何下手呢?又都感到为难。奶奶灵机一动,立刻打电话向邻居王阿姨请教。原来要用一根筷子引逗甲鱼伸出头来,立即用刀砍它的脖子。我迫不及待地抽出一根筷子,引逗甲鱼,可能是动作太大,它的头死也不伸出来。爸爸叫我耐住性子,动作轻一点。不一会儿,甲鱼头终于伸出来了,尖嘴咬住了筷子,我猛地一拽,爸爸手起刀落,只听“嘭”的一声,刀砍在砧板上。由于我用力过猛,跌了个四角朝天,甲鱼也摔到我肚了上,大家先是一愣,紧接着哄堂大笑。

经过这一番折腾,甲鱼任凭你百般引逗,它岿然不动。爸爸说:“太紧张了,放松一下吧!”大约过了20分钟,我们又各就各位,爸爸摆好架势,经过一番短兵相接,甲鱼又咬住了筷子,我屏住呼吸,悠悠地使着劲,甲鱼的脖子就像个弹簧,越拽越长。说时迟,那时快,爸爸飞也似地的一刀,立马将甲鱼头砍落了,可是爸爸却被甲鱼血溅得满头满脸,看到爸爸一脸尴尬相,我泪水都笑出来了。

甲鱼吃起来味道确实不错,不过远没有杀甲鱼有趣。

再看习作后还附有一段教师的点评:“小作者的这篇习作有两点值得我们学习:一是注意捕捉生活中的小事作为写作材料;二是观察细致,描写生动、具体,充满了童趣”。这篇习作让我触目惊心,而教师的点评更让我匪夷所思。不是说人不能吃甲鱼,也不是说人不可以杀甲鱼,而是面对着生命杀戮所表现出来的激动和兴奋——“哄堂大笑”、“我泪水都笑出来了”、“甲鱼吃起来味道的确不错,不过远没有杀甲鱼有趣”,让人担忧。遗憾的是,有这样生命缺憾的习作,竟然通过教师、校长的审阅,登堂入室,成为所有孩子学习的“优秀范文”,我不禁要问:生命意识仅仅在儿童的言语世界中缺失?

面对着鲜活的生命毁灭,没有一丝悲悯,更多的表现却是感观的刺激和精神的狂欢。这不得不让我们的教育反思:作为人类,我们应该怎样面对“生命”?作为课程,我们应该怎样承载“生命”?作为儿童,我们应当怎样表达“生命”?让生命意识回归儿童心灵,让生命教育复返课程教学,让敬畏生命的情怀融入每一个写作人的言语之中,这是当下习作教学一个值得践行的话题。

二、儿童言语的“生命救赎”

于长期以来,二元对立的价值观一直左右着教育领域,至今为止,我们的语文教材还将一些宣扬狭隘而坚硬的生命观文章选入其中;另一方面,我们的教育过于致力国家与民族等一系列宏大主题的建构,而对一些细微柔软的基本人性立场漠不关心。以至于儿童只有生命情感而没有生命情怀,只有挚爱亲情而缺乏人类博爱,只有现实生命而没有精神生命。英国诗人约翰•多恩的《丧钟为谁而鸣》一诗正是表达着这样的担忧——

“没有人是一座孤岛,可以自全,每个人都是大陆的一部分。如果海水冲掉一块 ,欧洲就减小 ,如同一个海岬失掉一角,如同你的朋友或者你自己的领地失掉一块。任何人的死亡都是我的损失, 因为我是人类的一员。 因此 ,不要问丧钟为谁而鸣 ,它就为你敲响。”

让儿童的言语和精神走出狭隘而坚硬的“生命孤岛”,走向一片开阔而润泽的“生命大陆”,习作教学应该有着义不容辞的救赎担当。

观察,让儿童触摸“生命”。观察,是触摸生命的最直观的方式。儿童观察世界的方式有两种:一是“物理性观察”——关注生命的外在形态,按照一定的顺序作客观性描述;二是“化学性观察”——由外在生命状态联系到内在的精神活动,即儿童将自己的思想、情感迁移到外在的事物中,达到物我同一的境界。言语原本就是外在事物和内在情感、客观和主观、物质和意识的“化合物”。因此,对于习作教学来说,应该倡导的融入儿童精神的“化学性观察”。生命色彩的绚丽缤纷,生命形态的丰富多姿,生命精神的美丽柔韧,都会在观察中进入儿童的视野,在写作过程中渐渐融进儿童的精神生命。“从细雨下,点碎落花声,从微风里,飘来流水音”——观察让生命直观鲜活起来,观察让生命诗意敞亮起来,观察让心灵细腻柔软起来。我们甚至可以作出这样的论断:一个不喜欢观察的儿童,就会造成生命个体在群体背景中的剥离,这样的生命是干涸的,苍白的,他对他者的生命、对自己的生命一定不会产生起码的热爱;一个不善于观察的儿童,他难以感受到生命的细微变化,难以体验到生命在生长进程的神奇和美丽,他的心灵自然是粗糙的,可以说缺乏必要的生命触觉!

阅读,让儿童聆听“生命”。在不少儿童的眼中,“生命”仅仅属于人类,更进一步地说,或许只局限于身边的亲人,只有亲人的离去,才会引发生命的痛觉。植物、动物的生命以及情感可能还是“童话里的事”。梅子涵先生说:“有童话的树四季都有颜色,自己总是诗意的摇曳,鸟儿也都飞来唱歌。聆听地成长,阅读地成长,生命就是在稍稍挨近童话。生命挨近童话,世界就挨近童话。”而就当下儿童整体阅读现状来看,离开童话的时间太早了,“卡通+怪异+暴力”式的魔幻化读物给儿童的心灵虚构一个庞大而无坚不催的自我,活生生地将童话从儿童的视野中剥夺,加速消解儿童在幼年时期建立起来的美丽而润泽的童话梦想。让儿童重新回到童话中,回到儿童文学中,这不失为一种柔化儿童心灵,聆听生命“呐喊”最佳途径。譬如阅读沈石溪的动物小说,就是一种理想的“聆听”方式:《情豹布哈依》、《老象恩仇记》、《狼王梦》、《一对白天鹅》以及《动物神勇小说》、《动物智慧小说》,给儿童展示一幅崭新生命画卷,让他们看到了“除我们人类以外,地球上还有许多生命是有情感有灵性的,它们有爱的天性,会喜怒哀乐,甚至能分辨善恶是非的能力。”在这样的小说、童话里畅游,或许对生命的认识会更真切——对存在的生命多了一份关照和珍视,对生命的毁灭会多一份同情和怜悯。

想象,让儿童创造“生命”。迪斯尼动画以非凡的想象力不仅让童心飞扬,还吸引着许多成人的眼球,使其目光洋溢出童年的光芒。其实想象力就是一种意识创造力,通过想象,儿童可以在已有的生命世界中创造出更加丰盈开阔的生命空间。在儿童眼里,世界和自己是“共生”的,客观和主观是混沌一体的。这正是成人世界应当倍加珍视的教学起点,以此可以引领儿童去发现和感知更加宽广的生命疆域:可以是有生命特征的事物——动物、植物、微生物,只要去倾听,它们也会说话;只要去交流,它们也需要朋友;只要去观察,它们也有故事;也可以是没有生命特征的事物——桌子、椅子、电视机等,只要细细体会,它们身上也存在生老病死,它们世界里也有喜怒哀乐。只有儿童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有一颗自由想象的心,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有“生命”——它们都会说话,它们都有情感,它们都有梦想,它们都有“生”,它们都会“死”;只要儿童有一颗悦纳万物的心灵,周围的世界就会融入到他们的生命之中,生长出和自己一样的情思,拥有同一个话语频道,一起发生精彩的童话。

写作,让儿童敬畏“生命”。在习作教学中,引导儿童以一种怎样的姿态来描摹一切写作对象,这是一个重要的价值取向。首先,要让儿童带着一份人类对生命最美好的情感踏上写作之旅,如公平、关爱、同情、善良、尊重等,以这样的情怀去看待生命,以这样的情怀去理解生命,以这样的情怀发现生命,笔下流淌的文字一定亦真亦善亦美。其次,让儿童从心底涌现一份人性的高贵,众生平等,将一切有生命的东西放到和自己一样的高度,惺惺相惜,相濡以沫,在这样的儿童眼里,即使桌子和板凳也会说话,人和一切有形和无形的物体都可以发生对话。此时童心自然会飞扬,童趣自然会流溢,童话自然会诞生。这不仅是习作教学永恒追求,更是习作教学当为每一个儿童所孕育的饱满的“文心”。

从本质上看,儿童言语的生命意识、悲悯情怀来自教师的教育自觉,当教师教育观中有了生命的意识,他的教育便自然有了阳光般温暖,在这种环境下熏陶润泽的生命个体,他们的情感世界就会活泼而丰盈,他们语言文字就会生动而灵性,他们的精神深处自然会贮藏一份悲天悯人的情怀!

三、儿童言语的“生命构建”

实践证明,生命可以言说,儿童的言语就可以承载和实现这样的言说。基于观察、阅读、想象的这三个维度,立足于儿童语言发展的真实状况,生命主题的习作课程可以从以下三个板块来构筑:

●第一板块:发现“生命”的奇迹

1.我发现了               

同学们,我们的周围是一个生机勃勃的生命世界,有人类,有动物,有植物,还有一些肉眼看不见的微小生物,譬如细菌等。只要你走进他们的世界,用眼睛细细观察,用耳朵静静聆听,用心慢慢品味,你就会有一个前所未有、甚至是与众不同的发现,你不妨是试一试,并将自己的发现写下来!

【写作提示】

(1)从小处着眼,可以是一朵花,可以是一只蚂蚁,可以是身边的一个陌生的人,要反复观察,仔细比较,写出你最好奇,觉得最特别的地方。

(2)写清楚发现的经过,要将自己的最感兴趣的地方写具体,写生动。

(3)可以将自己的发现写一首童诗,也可以写成一篇记叙文。

2.感人的一幕

生活中的一个场景, 电影电视的一个镜头,网络上的一段视频,文学作品中的一个片段,常常让我们感动得热泪盈眶。让我们捕捉这些感人的画面,记录这些感人的瞬间,留住此时此刻心中涌起的真实感受吧!

【写作提示】

(1)可以记事,将当时的所见所闻完整地写下来;也可以写观(读)后感,将所见所闻后的真实感受写下来。

(2)如果记事,要抓住场面,扣住细节,写出“感人”之处;如果写感受,要善于捕捉场面中的细节,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第二板块:表达“生命”的情怀

1.给灾区伙伴的一封信

去年玉树地区大地震发生后,全国人民都非常关心灾区儿童学习和生活。几个月过去了,他们的生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在以后的日子里,你将如何与他们“手牵手,心连心”,共同迎接未来的生活呢?请你从报刊、电视或者网络上寻找灾区的一所小学或者某个学生,给他们写一封信,一方面表达你的关切之情,另一方面谈谈自己未来的援助计划。

【写作提示】

(1)通过报刊、网络、电视了解地震灾区的重建情况,以及灾区人民,特别灾区伙伴的学习和生活情况。

(2)对于自己未来的援助计划,力求从小处着眼,做到力所能及、实事求是,切勿空想。

(3)注意书信格式,在称呼和祝语上,要充分尊重灾区的伙伴。

2.致法罗岛的居民的一封信

每年5月,丹麦所属的法罗岛进入一年一度的出海捕鲸季节,鲸流出的血把整个小海湾都染红了。尽管当地的居民生活富裕,完全可以不必靠捕鲸为生,但仍以捕鲸为乐,每年平均捕杀1500头鲸……

同学们,看到这样血淋淋的画面,你有何感受呢?请你拿起来,给法罗岛的居民写一封信吧!

【写作提示】

(1)借助报刊、网络、电视了解“鲸”的生存状况,做到有备而来,有感而发。

(2)具体谈谈自己看到一系列捕鲸画面后的真实感受,可以叙述事件,也可以场面描写,字里行间一定要表达自己的强烈感受。

(3)最后,对当地居民捕鲸行动发表看法,提出建议。

●第三板块:创造“生命”的色彩

1.植物、动物是人类的朋友。我们的生活正因为有了它们,才会丰富多彩。同学们,你有动植物朋友吗?或许它是一盆花,或许它是一缸金鱼,或许……,你了解它们吗?你尝试过与它们交朋友吗?只要你走进它们,就会感受到另外一种生命的力量,你们之间就会发生许多美妙动人的故事。想不想把你最喜欢的动植物用文字记录下来?想不想和朋友分享发生在你和动植物之间的故事?还犹豫什么?赶快行动吧!题目自拟。

【写作提示】

(1)本次习作可以写自己喜欢的一种动植物,也可以记述你和动植物之间所发生的真实有趣的故事。

(2)写植物,要抓住它的根、茎、叶、花等部分的特点,写出生命活力;写动物,要体现它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写出可爱之处。

(3)记述你和动植物之间的故事,要从“生命”这个角度去,譬如,植物治好了你的病,美化了你的生活环境等;譬如,动物排遣了你的孤独,给你乏味的生活带来的欢乐……

2.在我们身边,有许多“生命”不可忽略。当你孤独时,你的玩具朋友就会挺身而出,给你带来欢乐;当你遇到疑惑时,你的字典朋友就会伸出热情之手,帮你排忧解难;当你步行感到劳累时,你的自行车朋友就会撒下一路欢歌笑语……这样的朋友还有很多,如台灯、书桌、游戏机、篮球、足球等等。让我们将目光转向它们,写一写它们生命传奇!

【写作提示】

(1)可以以“          自述”为题,写一写它和你发生的故事。

(2)可以以“我的       ”为题,抓住它的外形和作用,写一篇状物的说明文。

(3)还可以将自己身边这些事物放在一篇习作里,创作一篇童话故事。

这三个板块无论在系统结构上还是在具体内容上体现着这样的课程特征:一是由外及里。从儿童的周围生命世界开始,借助观察、阅读、想象的方式,将外在鲜活的生命形态转化为内在强烈的生命感悟;二是由近及远,从关注身边的一草一木,一景一物开始,逐渐将地震、巴罗岛捕鲸等整个人类的生命关切融入到写作视野中来,让儿童真切感受到:“我”不仅属于家庭的,还属于周围的生命世界,属于整个人类社会;三是异质同构,在每一个板块中,各种类型的习作训练彼此交互:记叙、说明、议论,散文、童话、诗歌,生活、想象、感悟,相辅相成,自然贯通,让儿童走进题材开阔、形式丰富的言语生命家园中。
23#
 楼主| 发表于 2011-9-14 19:06:52 | 只看该作者
零食的故事

(六年级习作课)



上课时间:2011年4月9日

上课地点:河南财经政法大学礼堂

上课班级:郑州市二七区陇西小学六(6)班



一、零食我的最爱

师: 在课余时间,你喜欢做什么?

生:喜欢读读课外书。

生:喜欢提踢足球,找同学玩一玩。

师:再放松些,还喜欢干什么?

生:看看电视。

生:打打电脑游戏。

师:再再放松些,你看电视时,你读课外书时,你玩电脑游戏时,还会做些什么?

生:吃些薯片!

生:嚼巧克力糖!

生:吃冰激凌!

师:原来还吃些零食!咱们班有没有同学不喜欢吃零食?(学生不约而同地摇头)好,这节课,我们就从“零食”开始!(板书:零食)

二、我最爱的零食

1.说说我的零食

师:一提到“零食”(指板书)这两个字,你手里仿佛摸到了——

生:我摸到了“呀土豆”包装纸!

生:我摸到了细滑的“德芙”巧克力!

生:我摸到了“妙脆角”的尖尖的顶!

师:你鼻子里仿佛闻到了——

生:我闻到臭豆腐干的浓香!

生:我闻到了薯片里番茄味!

生:我闻到了QQ糖里的酸酸甜甜的味!

师:你嘴里仿佛嚼到了——

生:我嚼到了酒心巧克力里的红酒的香甜!

生:我嚼到了冰激凌里的浓浓的咖啡和奶油交织在一起的清香!

生:我嚼到了“可乐薯片”里麻里透着辣,辣里透着咸,总之滋味很丰富!

2.写写我的零食

师:大家真有口福!你们说的都是一种怎样的零食呀?不少吴老师都没有见过,台下的老师或许也没有尝过,这样吧,用一段简短的文字对它做个介绍吧!

记住:通过你的介绍,我们可以摸到它可爱的形状(板书:形状),可以看到它诱人的颜色(板书:颜色),可以尝到它美妙的滋味(板书:滋味)能做到吗?

(学生写作3分钟后)

师:写得真快,可见大家对这种零食爱得很深、很透!谁来和大家分享一下?

生:我最钟爱的零食非薯片莫属了。瞧,他那圆形的身子,金黄金黄,上面撒满了调料,好像是缀着一层细细的珍珠。用嘴轻轻一咬,随着一声清脆的“咔嚓”声,它的美味便瞬间开始在我的嘴中飘荡开来,有羊肉串的香,有鸡肉卷的鲜,有椒盐的辣,呀,一股美妙的香气一直流淌到我的心里!

师:经你一读,看看,不少同学在拼命咽口水呢!

生:妙脆角的个头不大,像个圆锥,全身上下一片橘黄色,看上去,真像童话故事中小矮人戴的一顶小帽子。只要将它丢进嘴里,舌头一舔,那滋味就别提多美了;牙齿上下一碰,一身脆响,它立即“粉身碎骨”,将各种美妙的味道全部诠释出来!

师:你的文字已经将妙脆角一切的一切都“诠释”出来了,而且色、香、味、形具佳!

生:“星球杯”倒过来像一只飞碟,放正了像一个陀螺。在它的开口,印着不同表情的脸庞,有哭的,有笑的,有发怒的,有沮丧的。慢慢撕开包装纸,一阵香浓的巧克力香味扑鼻而来,令人陶醉。在上面镶嵌着一粒粒黄豆大小、白如珍珠的小球形饼干,轻轻一咬,巧克力便黏在牙齿上,从头甜到脚,感觉就像在天堂!

师:星球杯,要问我爱你有多深,这段文字代表我的心! 看得出大家对自己钟爱的零食耳熟能详、津津乐道,看来我们今天的话题选对了!

三、我和零食有故事

1.故事引路,相似唤醒

师:零食真的很美味!可是大家在获得这些零食、享用这些零食的过程中,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有时候需要花言巧语,有时候需要斗智斗勇,有时候需要巧取豪夺,有时候还需要历尽艰辛!是不是这样的?(学生一片应和)是呀,在吴老师的班上孩子身上,就曾经发生过这样几个有趣的故事?(板书:故事)想不想读一读?

▲出示故事一:

“牛肉干里有防腐剂,只准吃两小袋哦!”妈妈出门前不忘唠叨。 “噔噔噔”…… 妈妈的脚步渐渐消失在楼道里。哈哈,妈妈走了!我连忙打开电视机,随手拿了两小袋“绿盛”牛肉干,一边欣赏电视,一边美滋滋地吃开了。真好吃!香香的,辣辣的,一口咬下去,满嘴留香!没过几分钟,茶几上只剩下两个空袋。可是我的味觉刚刚才被唤醒,一下子就掐掉,太残忍了吧!没有关系,再吃两袋,反正盒子里那么多,妈妈不会发现的。于是,我又拿了两袋。怎么就这么好吃呢?眼看着两袋就要见底,这可怎么办?嗯,再吃两袋,不,再吃三袋,算了,干脆将整盒牛肉干都拿来,要吃就吃个痛快!大约过了半个钟头,当我的手再次伸进盒子里时,却摸了个空,只剩下堆积如山的包装纸!这牛肉干怎么就这么不禁吃呢?我才小试牛刀,就……如果把这么多的包装纸都扔进垃圾桶,妈妈肯定会发现的!正当我绞尽脑汁的时候,无意间看到了装牛肉干的盒子。对!我何不把包装纸塞到盒子里去,即使妈妈检查,也可以蒙混过关!

师:大家都心领神会的笑了,可见这个故事已经写到你们心里去了!说一说,这个故事哪个地方最让你发笑?

生:“没过几分钟,茶几上只剩下两个空袋。可是我的味觉刚刚才被唤醒,一下子就掐掉,太残忍了吧!没有关系,再吃两袋,反正盒子里那么多,妈妈不会发现的。”这几句话写得很真实,很有趣!

师:这是作者在自我安慰!还有吗?

生:“嗯,再吃两袋,不,再吃三袋,算了,干脆将整盒牛肉干都拿来,要吃就吃个痛快!”我也经常有这样的贪婪心理。

师:此时,心里对牛肉干的欲望已经欲罢不能了!

生:“正的我绞尽脑汁时,无意间……即使妈妈检查,也可以蒙混过关!”有时我也这样做!

师:这是做错事后的忐忑不安!刚才交流的几段话有一个共同点,是什么?

生:都是心理活动描写!(板书:心理)

师:是的,当我们偷吃零食时,常常要蒙受一番心理煎熬!在你们身上有没有这样的经历?

生:妈妈给我两袋怡口莲糖,准备送一袋给表妹。可是我越吃越想吃,一道吃完,竟然还打起表妹那一袋的主意。不就是一袋糖吗,表妹也不知道妈妈要买糖给她,再说了,袋子里有这么多块,我不过是吃她几块,即使表妹知道了,不但不会生气,还得一个劲儿感谢我呢!可是吃着吃着,第二袋也很快见底了!

师:留下还是吃掉,这是一场惊心动魄的心理斗争

生:星期天妈妈在书房里上网,机会来了,我蹑手蹑脚地走进她的房间,轻轻打开橱门,终于找到一袋薯片,我小心翼翼撕开袋口,取出一片放在嘴中,如果这样嚼过去,妈妈听到声音一定会从天而降的,还是低调点,改“嚼”薯片为“含”薯片吧,等嘴里的硬硬的薯片在唾液的作用下慢慢软化,再咽下去吧!

师:恭喜你,竟然发明了一种特定环境下的薯片新吃法!(学生笑)一个偷嘴的故事,竟然引发一连串的偷嘴故事!

▲出示故事二:

我和表妹坐在沙发上看起了电视,为了能这段难得的休闲时间过得更有滋味,我拆开了一袋“妙脆角”,将包装袋放在我们中间。我拿了一个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一个、两个……没过一会儿,我的手竟然摸到口袋底了!怎么吃得这么快?再回头看看表妹,她吃相真是惊天地、泣鬼神!她一伸手,将整只手放进袋中,手指使劲往里抄,然后猛地一握掌,一大把可爱而又可怜的“妙脆角”便被抓了出来。她不是一个个地往嘴里放,而是将一把妙脆角往嘴里塞,把小小的嘴巴填得鼓鼓的,才开始启动腮帮和牙齿,上下翻动,没嚼烂的妙脆角碎片从嘴角边遛了出来,弄脏了一大片沙发!苍天呀,大地呀,这袋妙脆角可是我攒了几个星期,口水流了几大碗都没舍得吃,怎么能让你这么糟蹋呀!我一把抢过包装袋,往里面一看,里面一个妙脆角也没有了,连袋口也被舔得一干二净!

师:告诉我,这个故事哪个地方让你发笑?

生:“她吃相真是惊天地、泣鬼神!她一伸手,将整只手放进袋中,手指使劲往里抄,然后猛地一握掌,一大把可爱而又可怜的‘妙脆角’便被抓了出来。”表妹的动作也太夸张了吧!

师:(板书:动作)这一系列动词用得太传神了!

生:“她不是一个个地往嘴里放,而是将一把妙脆角往嘴里塞,把小小的嘴巴填得鼓鼓的,才开始启动腮帮和牙齿,上下翻动,没嚼烂的妙脆角碎片从嘴角边遛了出来,弄脏了一大片沙发。”我觉得“塞”、“翻动”、“遛”这几个词语将表妹吃零食的狼狈相一下子写了出来。

师:是呀,要是没有竞争对手,她能吃得这样迅猛吗?想一想你的身边有没有发生过这样的零食争夺战?

生:我刚打开一袋“呀土豆”,弟弟正好来我家,伸手就抢!袋口被撕开了一个更大的口子,薯片全掉在地上,我们一个都没有吃成!

师:弟弟是怎么抢的,能说具体吗?

生:表弟一把抓住包装袋的一端,我连忙紧紧握住,往自己身边拉。弟弟急了,两只手都伸过来,使劲往自己一边扯,只听“哧”的一声,包装袋被一分为二,薯条全都飞了出去!

师:真是鸡飞蛋打一场空啊!

生:哥哥到我家,我正在吃“旺旺”小脆饼,他如恶狼扑食,一下子转过来,幸亏我准备充分,让他诡计没有得逞。

师:说说你获胜的秘诀吧!

生:我先用右手抓一把往拼命嘴里塞,左手使劲按住袋口,还随时阻挡哥哥袭击。等右手腾出来后,又伸开五指,插进袋中,竭尽所能地捞出一把,等哥哥拿到袋子时,里面只剩下一些碎末了!

师:这真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所用的“武器”是嘴巴和牙齿,失败的“眼泪”是“飞流直下三千尺”的口水!

▲出示故事三:

最近,班上流行一种“QQ口香糖”,据说口感就像在吃棉花糖一样。回家路上,我偷偷买了一包。在做作业时,我忍不住放一块嘴里,果然名不虚传!很快,被我吃得只剩下半卷。到了睡觉的时间,为了防止妈妈发现,把剩下的半截口香糖毫不犹豫地塞进嘴里,随手将盒子扔出窗外。半夜,我忽然醒来,发现嘴里的口香糖已经逃得无影无踪,也不知“花落谁家”。 第二天早晨,妈妈喊我起床,忽然尖叫起来。我猛然从梦中惊醒,一下子跑到镜子前。妈妈幸灾乐祸地拎拎我可怜的头发说:“瞧瞧,你的口香糖多爱你呀,已经在你头上开‘花’了,这是一朵菊花,那是一朵狗尾巴花!哎呀,没想到口香糖还真信任你,竟然还在你头上做了‘窝’,这里一簇围成一圈,那里一撮黏成一团!”我害羞地捂住脸。

师:说说这个故事哪个地方最让你发笑?

生:妈妈说得话特别有意思:“瞧瞧,你的口香糖多爱你呀,已经在你头上开‘花’了,这是一朵菊花,那是一朵狗尾巴花!哎呀,没想到口香糖还真信任你,竟然还在你头上做了‘窝’,这里一簇围成一圈,那里一撮黏成一团!”

师:你说的是语言吧!(板书:语言)

生:“还有妈妈幸灾乐祸地拎拎我可怜的头发”这一句也很好笑!

师:这是妈妈的——

生:动作,还有神情!

师:(板书:神情)零食有没有给你带来这样的尴尬、这样的窘态?

生:那天,我骑着自行车,嚼着口香糖,等我把口香糖裹在舌头上,轻轻一吹,一个大泡泡挂在了我的嘴上,真的好得意!突然迎面一阵风吹来,“扑——”泡泡炸在我的脸上,黏在我的嘴上、鼻子上、眉毛上,我停下车,使劲用手搓,可是他们就是不肯离开。这是走过来一个低年级的小朋友,他好奇的忘着我,说:“姐姐,你脸上全是奶油,还脏哦!”我一下子羞红了脸!

师:都是口香糖惹的祸!

生:我没有将吃完的巧克力糖放进冰箱,结果第二天这些糖块都变软了,化开了,我好心疼呀,舍不得丢掉,拉开袋口,把头伸进去,舔这些黑乎乎、香喷喷、甜滋滋的粘液,等我舌头“打扫”完这些巧克力后,才发现整个脸上都是黏糊糊的。妈妈正好走进来,哈哈大笑,“你这个小馋猫,快到镜子前,看看你的大花脸!”

师:这就是传说中的“好吃不顾脸”!(学生笑)不过,无论零食给你带来多大的麻烦,我们还是忍不住爱它,而且爱得没有商量!

2.拓展延伸,内容归类

师:除了这些类似的故事,在你们身上还发生过哪些零食的故事?

生:妈妈买了一大袋零食,我知道她不会一下子全给我吃。于是,我趁他不在意的时候,迅速将几包我最爱吃的零食藏在我的怀里。正准备遛回自己房间,妈妈突然站在我的身后。“你胸口这么鼓?”我支支吾吾。“是吗?”妈妈半信半疑,“走几步让我看看!”我刚走几步,零食竟然纷纷从我的怀里“叛逃”,全都掉在地板上!

师:这是藏零食的故事!还有吗?

生:有一次我偷偷带了一包“兵卒一口酥”到学校,课堂上,我忍不住摸出了一块,趁数学老师回头在黑色板上写字的一瞬间,迅速丢进嘴里。我的舌头正裹着它细细品味,突然老师叫了我的名字,我慌慌张张站起来。“你的嘴不停在动,是在吃什么东西吧?”全班同学目光全都集中在我嘴上,我羞得恨不得逃出教室。

师:这是偷吃零食的故事!总之,发生在大家身上的零食故事真多,我梳理了一下,主要有这样几类:(出示)

买零食的故事

偷零食的故事

藏零食的故事

吃零食的故事

争零食的故事

……

孩子们,如果你们也将这些故事写下来,一定比吴老师班上的同学还要写得精彩、有趣!

四、零食故事大比拼

1.目标提示,诉诸文字

师:由于时间关系,请大家在写作时注意:(出示友情提醒:)谁来读一读



1.在你“零食的故事”中选择一个最有趣、最精彩的片段写下来。

2.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活动等方面的细节来写。

3.时间是10分钟。


生:在你“零食的故事”中选择一个最有趣、最精彩的片段写下来。

师:要写片断!

生: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活动等方面的细节来写。

师:要抓细节!

生:时间是10分钟。

师:要比速度!还有什么问题吗?好,接着开始写的内容,另起一段,继续往下写!

2.现场写作,教师巡视

3.故事比拼,即时评点

师:“零食故事大比拼”现在开始!(出示:零食故事大比拼)比一比:(出示)★★★谁选择的内容最有趣!

★★★谁写的故事最精彩!

生:小姨新养了一只小狗,她约我去看她的小狗。可是她临时说有事要出去所以就丢了一包全是英文包装的零食给我。“哇,好可爱的小狗!”说着,我撕开包装袋,坐在沙发上,打算边逗小狗边吃零食。小狗站立在茶几上,眼睛忽闪忽闪地盯着我手中的零食,摇着尾巴,伸出小舌头,好像也想吃零食似的。“小狗,这可是进口零食,是小姨特地给我吃的!”说着,我从袋子里拿出一块棕色的“饼干”往嘴里塞。哇!这“饼干”的味道可真特别,有一点排骨的清香,还有一点小麦的阳光味道。“到底是外国货啊!”我不禁感叹。此时,小狗不停地吐着舌头,拼命摇着短而粗的尾巴,一眼不眨地看着我把“饼干”吃完。见小狗这么可怜,我拿出一块不情愿地丢在桌上,小狗一纵身,一口咬起,“咔嚓咔嚓”地大嚼起来,一眨眼功夫,它又舔着舌头真诚地看着我!还想吃?这么美味的零食让你这个小东西狼吞虎咽地吃掉,岂不可惜?我索性加快了吃饼干“速度”,小狗这回急了,在茶几和地板上来回跑,不停地龇牙咧嘴,嘴里不停“汪——唔”地叫着。这时,正好小姨回来了,看看正在生气的小狗,再看看嘴角还有“麦粒”的我,大叫一声:“哎呀,这是我从国外给小狗带回来的狗食啊!我是叫你给小狗吃的呀!”天呐,我吃了狗食!

师:写得怎样?

生:和小狗争零食,选材很新颖,很有趣!我觉得可以得三颗星!

生:抓住小狗动作、神态的三次变化来写,把小狗想吃零食的样子写得栩栩如生!

生:我和小狗争零食的心理活动也写得生动,我觉得在写作上也可以得到三颗星!

师:第一篇习作就得了六颗星,真了不起,有谁来挑战他的?

生:为了帮妈妈省钱,我决定做一盒DIY冰激凌!说干就干,我找来果汁和牛奶,把它们混合后倒进小格子中,放到冰箱。我迫不及待等着我的冰淇淋“出箱”,时不时地打开冰箱门去探望一下“进展”情况。可是,每次结果都令人失望。因为我老是开冰箱门,冰箱中的冷气全跑掉了,过了两个小时,冰淇淋依然还是一滩“烂泥”!我的第一个冰激凌作品宣告失败!看看时间,妈妈快回来了,得赶紧处理掉!我唉声叹气地取出了小格子,拿了一把小勺,走到楼下的小花园里。就在这里为它挖个小坟墓吧,既环保,又能寄托我的哀思。我用小勺挖了一个深深的坑,小心翼翼地将“出师未捷身先死”的冰激凌倒进坑中。我像林黛玉葬花一样,扒拉着泥土,用手轻轻地把土坑覆盖住。“冰激凌,你安息吧!化作甘露更护花吧。”我站起身,缓缓地说:“下面为冰淇淋默哀三秒钟。”

师:真是一场特殊的葬礼!可以打几颗星?

生:学做零食,我们谁都没有写到,可以打三颗星!

生:还有更没有想的是为零食举行葬礼,写得真有趣!我也同意给她三颗星!

生:葬零食时的动作、语言写得很具体,很幽默!我也给她打三颗星!

师:他们的意见大家同意吗?(学生应和)又是一篇六颗星的佳作,真是长江后浪推前浪,一浪高过一浪!

4.引导过渡,连段成篇

师:写得真棒!听着你们的故事,我和台下的老师不知不觉地回到了童年,和你们一起品尝了丰富多彩、千滋百味的零食!写到这,我们想一想:如果我们将开始写的零食和故事连成一篇文章,该怎么办呢?(指板书)

生:在它们之间加一个过渡句!

师:(板书:过渡)对,谁来加一加!

生:关于这个零食,还有一段有趣的故事呢!

师:承上启下,过渡自然!

生:尽管这个零食很诱人,可是将它吃到嘴,还颇费一番周折呢!

师:“尽管……但是……”这个关联词用得太妙了!大家可以在这个故事的后面,再加上一个结尾,可以是故事的结果,还可以是自己的感受,这篇零食的故事(板书:的)就大功告成了,请大家课后完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7 16:28 , Processed in 0.076948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