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文为什么没有了魅力
文/李振村
有一个年轻人,在野心勃勃地做着一个课题——“魅力语文”。
魅力语文,一个宏大的主题。
面对这一主题,沉思良久,我忽然想到:什么时候,我们的语文变得没有魅力了呢?
你看,“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这亘古不变的乡愁不就是语文吗?语文原本就是如此令人魂牵梦绕、夜难成寐的啊,她怎么会没有魅力了呢?
你看,“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戌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千古奔涌的爱国情怀不就是语文吗?语文原本就是这样令人热血沸腾、慷慨激昂的啊,她怎么会没有魅力了呢?
你看,“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野旷天低树,风清月近人”——这大自然的山山水水不就是语文吗?语文就是这样让人赏心悦目、流连忘返的啊,她怎么会没有魅力了呢?
你看,就连“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的寻常村居风光中,也流溢着让人感动的语文;
就连“爆竹声中一岁除,东风送暖入屠苏”的民俗节日中,也饱含着让人温暖的语文;
就连“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哥们”友情中,也蕴蓄着真诚的语文……
让我们感动、让我们温暖、让我们感受人间真情的语文怎么会没有魅力了呢?
你看,老庄孔子教给我们人生的智慧,李白苏轼陶冶我们豪放的性情,曹雪芹让我们体味酸甜苦辣的人生百味,柏拉图、苏格拉底、莎士比亚、托尔斯泰、歌德、爱因斯坦为我们的心田播撒下民主、平等、自由、博爱、科学和理性的种子……这都是语文啊!她让我们突破时空的阻隔,与今古圣贤对话,和中外精英交流,语文怎么会没有魅力了呢?
原来,不是语文没有了魅力,而是我们的语文教育阉割了语文,让语文成为一只“风干的丝瓜”,失去了生命的光泽和弹性,失去了自然的绿色和气息,于是,语文在不知不觉间“死”掉了,或者说接近“死”掉了——
我们曾经用政治说教代替了美丽的语文,“万岁”“斗争”是一个时代里语文世界最流行的语词,语文因此变得粗暴凌厉、面目可憎;
我们曾经用分析解剖代替了语文,段落大意、主题思想成了语文的全部,语文因此变得枯燥无味,令人厌倦;
我们曾经用五花八门的训练、测试代替了语文,语文因此而成为学生不堪忍受的精神负担;
我们曾经用多媒体、用网络、用图画、用音乐来演绎语文,语文因此而失去了文字的纯洁和思想的厚度,变得非驴非马,莫名其妙……
正是这些“非语文”,让语文失去了她原本的魅力,让语文的学习味同嚼蜡。
现在,在美丽的太湖之滨,一位年轻的小学语文老师,提出了“魅力语文”的概念。他在教育理念上努力追求语文教育的真谛,让自己的教学思想对接语文的学科之魂;他在课堂上努力追求天然本色的教学艺术,引领孩子们用自己纯洁的心灵去触摸语言文字内在的诗情和画意;他在文章著作中充分论述语文的魅力,试图影响更多老师探讨语文的魅力;他在演讲报告中大声疾呼:让小学语文充满魅力……
我们真是感到发自内心的欣喜和激动啊:一位年轻的老师,面对着如此博大纷繁、群雄并起的语文教育世界,勇敢地亮出自己的旗帜,果断地迈开探索的步伐,我们感受到一种新鲜的气息扑面而来。
变化,就这样开始了!
有人赞赏,也必然有人不屑甚至反对,但不管我们持一种什么样的态度,我们都应当呵护这种勇于探索的精神,因为,正是有了一代代这样的探索者,世界,才有了今日的精彩和热闹。
我们还无法预测这位年轻人会在“魅力语文”的路上走多远,无法预测“魅力语文”这枚“石子”会在语文教育的海洋里留下什么样的涟漪,但这都不妨碍我们记住这位年轻人的名字——强洪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