鄞州区教科室2011年工作计划
1、紧紧围绕省教科院、市教科所,以及区教育局中心工作,坚持科学的发展观,明确工作的服务性质——“为教育行政决策服务,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服务,为繁荣教育科研服务”。
2、关注教育的现代化建设,关注农村教育以及小班化建设,关注新课程改革,关注校本教材的开发,关注教师的素质整体提高,关注心理健康教育等热点问题,加大课题研究的指导、服务和管理力度,促进我区教科研水平的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稳步上升。
1、加强教科研的队伍建设和教科阵地建设;突出课题研究,优化过程管理与服务;抓好中小学、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
2、切实发挥科研兴教、科研兴校、科研强师的作用,让教科室真正成为基层学校发展的“参谋部”,成为一线教师成长的 “助推器”。
(1)指导、督促教科协作组工作。使活动开展得更有计划性、持续性、有效性,进一步发挥教科协作组的学习、互助、研讨、指导作用,以点带面,带动整个协作组教科研能力的提高,推动科研型教师团队的成长与发展。
(2)组织第二期幼儿教育教科负责人培训,做好“学期教育”专项课题的征集,以及幼儿教育论文征集和评奖活动。幼教征文专题初定为两个:①以“鄞州区学前教育跨越式发展背景下的机遇与挑战”为话题,②以“幼儿体验式教育”为话题,两题均题目自拟。
(3)组织中小学教科主任到外地参加培训学习活动,提高教科主任的教科研水平以及指导教师搞科研的能力。初步安排:小学教科主任培训活动安排在上半年,中学教科主任培训活动安排在下半年。组织开展一期“黄浦杯”中小学教师优秀论文(或案例)征文评奖活动。
(4)邀请中央教科所的专家对我区教科骨干进行培训和指导,推进我区教师教科研整体水平再上一个台阶。
(1)指导和管理全国立项课题的研究工作。鄞州实验中学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中学德育“小班化”建设研究》和鄞江中学的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高中特色学校研究专项课题《让美成为所有学生生活方式的教育实践研究》。
(2)征集、推荐、选送全国课题、市“十二五”重点课题、市课题的立项;征集2011年区规划课题。要把好课题的科学性、前瞻性、创新性、实效性。
(3)指导和督促省级立项课题的开题工作。2011年度,我区共有14项课题立项为省教科规划或重点课题。其中重点课题3项;体、艺、卫专项课题2项;规划课题7项;省农村青年教师课题2项。指导和督促有关学校的课题负责人做好课题的开题工作。
(4)检查、督促今年到期的省、市级立项课题的结题工作。检查资料的整理情况,督促撰写结题报告,确保课题高质量完成。
(1)加强鄞州教育科研支网建设,使之更贴近学校的教育和教学改革,更好服务于基层的学校和老师。及时、准确、迅速反应我区教育教学改革的新问题和新成就。做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
(2)认真完成一年两期《鄞州区教育科研》电子版汇编工作。认真完成一年五期《鄞州区教育科研》杂志汇编、出版、分发工作。栏目设计上和内容编排上增加“学前教育”专栏,增加教科杂志覆盖的广度和深度,增强实用性和指导性。使之成为展示我区教育教学成果和理论研讨的平台。
(3)督促各级各类学校积极投稿。每两月统计各单位投稿的数量以及录用的篇数。稿件数量多少,质量好坏,作为市、区评比先进教科研单位和个人的重要依据。
(1)心理健康教育的队伍建设。①继续组织鄞州区暑假心理健康教育教师C级培训。②组织心理骨干教师“工作坊”培训活动。
(2)心理健康教育的阵地建设。①组织鄞州区第三批规范咨询室的评估。②指导鄞州中学创建浙江省一级心理咨询站的有关工作。
(3)组织心理健康学科(中学组)的教坛新秀评比工作。
(4)组织宁波市、鄞州区心理健康活动优质课评比。(上半年安排小学、幼儿园组评比;下半年安排中学组评比)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是我县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决胜之年、是学校内涵发展的提升之年,我们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高举科研兴教的大旗,埋头苦干,奋勇争先,努力开创全县教科研工作的新局面。
1、围绕县教育局和市教科所本年度工作重点,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教育科研为教育行政决策服务、为教师专业发展服务的宗旨。
2、以课堂为主阵地,以课程研究为核心,以工作课题化为取向,引领学校走内涵发展之路,积极实施教育科研“十二五”规划,促进我县教育科研全面、和谐、可持续地发展。
1、追求科研实效,提升发展水平,努力打造一批科研型的校长与教师,形成一批科研特色品牌学校。
2、组建一批新的科研团队,培育一批科研精品成果,让教科研成为宝应教育品牌建设的重要依托。
1、加强队伍建设,提升科研能力。教师的科研素养直接决定着教育科研的质量,我们将利用“十二五”开局之际,加大对各类人员的培养力度。
(1)开展教科研分层培训。进一步发挥县教科室的作用,科学谋划,积极实践,整合各类资源,引进科研专家,为全县中小学教师分层分类进行专题培训。对青年教师着重进行科研通识培训,突出“科研常规入门”这个重点,以发现科研骨干苗子为目标,县教科室定期指导学校教科室对学校教师进行科研培训,要求做到有计划、有过程、有考核。对骨干教师进行提升培训,突出帮助解决科研高原期这个重点,以培养科研骨干为目标;县教科室定期组织科研骨干教师参加各类科研培训。对骨干教师中的优秀者进行个性化培训,以鼓励创新追求个性化,培养科研带头人为目标,通过自培、互训、课题研究等措施来达到“扬长避短”式的自我提高。通过扎实有效的培训,推动教师的理论学习兴趣,唤醒教师的科研意识,提升教师科研的基本素养,推动群众性科研活动的普及与开展。
(2)加强教科室主任的培训。学校教科室主任是学校教育科研的组织者和管理者,是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参谋。为切实加强学校教科研队伍建设,努力培养一批科研意识强、科研水平高的教育科研骨干队伍,县教科室将通过理论培训、论坛、外出培训等形式,促进教科室主任的学习、实践、研究和管理,并提供展示、交流、研讨的平台,逐步形成了“主题学习——工作总结——论坛交流——实践创新”的培训新模式。
(3)做好市教科研培训的组织工作。按时组织全县课题主持人和教科研骨干参加市教科研培训和教科研年会,指导有关人员准备好论坛发言材料,做好后勤服务工作。
(1)完善制度、从严管理。“十二五”我们将重新修订完善《宝应县十二五课题管理办法》、《宝应县教科研样本校评选办法》、《宝应县优秀教科室主任评选办法》等,以制度制约、以机制激励,抓好教科研流程的各个环节,规范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使教师树立起教学服务意识,终身学习意识,教学质量效益意识,敬业奉献意识,教学改革意识,研究意识,育人意识,合作意识。
(2)落实经常、以勤为基。为加强对教科研的常规管理,我们将做到“三化”,一是推进教科研活动规范化。做到主题突出,内容落实,时间保证,人员到位;二是增强教科过程效率化。抓好准备、过程组织、后继深化三个环节;三是落实检查指导工作经常化。县教科所将深入一线,深度调研不同学段、不同学科的教科研状况,针对出现的问题,给以指导和帮助。
(3)深入一线,加强督导。县教科室将配合局开学工作检查、质量调研等活动,开展调研指导活动,通过听课、沟通、与老师座谈等途径,发现教科研薄弱环节,研讨改进策略,为学校的教科研工作把好脉,指好路。
(1)做好课题申报工作。改善课题立项模式。逐步让基层学校明确“自下而上”的课题申报工作操作要求,即由教科所提供参考课题,各学校以“切合学校实际,针对教育问题”为指向,积极申报课题;同时有计划地展开一些“自上而下”的课题招标工作,即教科所继续组织专家评审,指导部分学校选择一些“切合教育行政,针对区域问题”的课题进行申报。倡导教师开展行动研究,坚持规划、教研课题与教师微型课题两条研究路线并行,依托规划课题解决区域教育重点、难点,利用教师微型研究课题提高科研教师参与度、针对性,推动教师专业化发展。
(2)做好课题管理工作。①为每个新立项课题建立覆盖申报、立项、过程材料、结题、推广的文本档案;②继续实行课题研究报告制度,将各课题单位每学期报送的课题信息和质量作为课题是否结题的必须条件;③认真组织好课题的中期评估。对各学校进行教科研队伍建设、教科研制度建设、工作开展、课题完成情况进行调研和评估;
(3)做好课题结题工作。①严格课题结题的条件。省级课题结题必须在省级刊物发表3000字以上不少于2篇,市级课题对号题必须在省级刊物发表3000字以上不少于1篇,县级课题结题必须获得省二等奖以上不少于1篇。②课题结题逐步增加现场结题的比例,提供教师与专家面对面交流的机会,扩大指导的受益面。
(1)把校本教科研工作引向深入。学校是教科研的基地,教师是教科研的主体,我们要围绕课改,立足课堂,力争常规教科研常做常新、特色教科研突出创新。县教科室将加强对校本教科研的专业引领,引导学校开展各种形式的教科研主题研讨活动,进一步推广“以解决问题为目标,以科学的课堂观察为手段,以课例分析为载体,”的校本教科研活动模式,使我县的校本教科研工作不断走向正规、内涵、高效。
(2)聚焦课堂,探索更为有效的教学模式。“十二五”全县教科研要加强观念更新和专业引领,探索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学管理机制,要以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为重点,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研究。引导教师在课堂上要以 “简洁活力、扎实有效”为组织要求,以“自主、合作、探究”为目标要求,紧紧抓住课堂教学这个主阵地,针对课程改革和课堂教学中出现的典型问题,及时安排问题研究课、专题研究课和示范公开课等系列活动进行解决;学校要创造人人参与课堂教学讨论的教科研氛围,以促进广大教师专业发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1)评比促总结“十一五”期间的立项课题已逐步进入结题阶段,为总结“十一五”我县教育科研的经验和成果,我们将组织宝应县“十一五”教科研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评选活动,对评选出的先进单位和个人将给予表彰,同时将一些优秀教科研成果汇编成册,供各学校学习借鉴。
(2)交流促推广我们将对全县“十一五”期间所取得的教科研成果进行推广和应用,①通过组织召开成果推介会推广成果。②通过推荐优秀成果参与上级教科研部门评比活动推广成果。③通过报刊杂志发表论文,推广成果。通过多种形式的成果推广活动,渐形成我县的精品课题和区域教科研亮点。
1、二月份:⑴组织有关学校做好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十二五”课题申报。⑵组织参加市2010年度教科研成果奖评选活动。⑶指导市“十一五”教科研成果奖的申报。⑷“十一五”课题质态调研。⑸召开县教科室主任会议。⑹做好市教科研年鉴的统稿工作。
2、三月份:⑴组织参加市优秀“校本课程”评比。⑵下发“十二五”课题申报指南。
⑶做好“十二五”课题申报培训。⑷上报市“十一五”教科研成果奖评比材料。⑸组织省、市特级老师申报特级教师专项课题。⑹做好部分微型课题开题工作。
3、四月份:⑴公布市“十一五”教科研成果奖评选结果。⑵组织有关人员参加市第一期学校教科室主任研修班活动。⑶组织申报省、市、县“十二五”规划课题。⑷部分学校“十一五”课题的结题。⑸做好部分微型课题开题工作。⑹做好黄浦杯征文竞赛的组织工作。
4、五月份:⑴县级“十二五”课题评审。⑵推荐上报市、省课题。⑶组织参加市“中小学校长书架工程”和“教师教育科研阅读工程”活动。⑷组织参加“师陶杯”论文竞赛活动。⑸部分学校“十一五”课题的结题。⑹做好部分微型课题开题工作。
5、六月份:⑴做好省教育学会论文、案例评选活动。⑵指导部分学校修改完善省、市课题申报书。⑶组织申报职教专项课题。⑷部分学校“十一五”课题的结题。⑸做好部分微型课题开题工作。⑹颁发市、县“十二五”教科研基地评选办法。
6、七、八月份:⑴组织参加市教科研培训。⑵做好教科室学期工作总结。⑶指导学校做好教科研成果总结。⑷部分学校“十一五”课题的结题。⑸做好部分微型课题开题工作。⑹做好市“十二五”个人课题申报工作。
1、继续加强教育科研队伍建设,努力打造一支年龄结构合理、精通教育科研基本理论和方法、勤于开拓创新、乐于奉献的教育科研的核心队伍。
2、进一步完善高效的教育科研管理、服务和指导系统,能及时把握学校教育科研工作的动态和需求,并能提供有效的指导。继续加强教育工作创新项目研究,项目研究成果争取在市成果评选中获得优异成绩。
3、认真选择研究课题,确保申报省、市级“十二五”规划课题的质量,争取尽可能多的课题通过省、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的立项。
1、做好教育创新项目研究指导工作,各学校研究工作开展的扎实有效。
2、抓好省、市级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的申报工作。
3、深化教师个人科研课题研究,引领教师进行“双百问题”和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的破解,切实提高教学效益。
4、强化对优质课题研究成果的推广和应用研究,盘活教育科研资源。
5、做好教育科研工作的调研和视导,为学校的发展、教师的成长、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服务。
⑴强化教育科研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在科研工作中进一步提倡求真、务实、发展与创新的工作作风,坚持以发展为主题,以创新为核心,以提高为重点,以服务为方向,以实践为根本,以教育科研促教育质量的有效提高,以教育科研促教师的专业发展,以教育科研促学校的均衡发展。
⑵树立科研重实效的意识。倡导“为了教育”、“从教育中来”和“在教育中进行”的研究方式。“为了教育”——重在改进、解决教育生活的实际问题,提升教育工作的实际效率,实现教育的内在价值;“从教育中来”——重在自己的教育教学中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研究问题;“在教育中进行”——不能将教育教学与研究搞成两张皮,研究的重点在于构建适应课程改革进程,促进素质教育发展的新教育思想、教学理念、教学行为和教学方法,教研和科研要做到水乳交融。
⑶树立科研求质量的意识。课题要在实践中选择,树立“小科研,大价值”的意识,在日常教学中以平常心实践教科研,重视课题价值,研究过程,成果效益,全面提高研究能力和研究水平;课题研究要在实践中完善,鼓励和扶持教师以新课程改革为重心,以课堂教学为阵地的教改实践研究,取得可以值得推广的研究成果,使教师在行动研究中提高自身的教科研水平和研究能力,从而加快科研型人才培养,提升教育科研的发展活力。
⑷增强科研立足创新的意识。教育需要创新,教科研工作更需要创新,在科研创新中,要正确的处理好创新与继承的关系,创新是在继承基础上进行的,不能抛弃自己已有的优势去谈创新。要正确处理创新与借鉴的关系,借鉴不是不切实际的死搬硬套,对成功经验的借鉴和先进教育理念的运用,要立足于学校教育现状和学生实际,一定要经过一个本土化的过程,就是要批判的吸收、创造性的思考,只有进行适当的“扬弃”,才可能有所创新,取得成效。
⑴建立常态科研培训制度。实施三个层面的培训,一是对青年教师的科研通识培训,以发现科研骨干苗子为目标;二是对骨干教师培训,以培养科研骨干为目标;三是对骨干教师中的优秀者进行培训,以鼓励创新追求个性化,培养科研带头人为目标,通过自培、互训、课题研究等措施来铸造科研名人。
⑵进一步健全完善科研网络化管理制度。对全县中小学所有在研课题实行档案管理,包括课题申报、立项审批、过程评估和成果鉴定等。
⑶建立科研检查督导制和重点课题过程监控制度。定期地有针对性地对薄弱学校的科研工作进行全程检查和指导,促进全县的科研均衡发展。通过对重大课题研究过程的定期督查,规范科研行为,完善科研管理。明确研课题责任人的相关责任。
⑷建立省市立项课题年报制度。各省市立项课题课题组要认真做好研究专题总结工作,内容包括研究过程中的主要活动及效果评述、课题研究的阶段成果、课题研究的后续计划等,于每年的视导期间汇报每项课题一年的研究进展情况。
⑴立足学校实际,认真选择确定教育创新项目研究方向。潍坊市教育局每年都公布一批重大教育教学问题行动研究项目,各学校要结合自己的实际选择研究方向,所研究解决的问题必须从本单位实际出发,并促进制约本单位发展的关键问题解决。确定好研究问题后,认真填写“昌乐县创新工作项目研究申报表”,向县教研室进行申领。
⑵研究过程要求真务实,讲求实效。各学校要组建得力的研究团队,要把问题转化为项目,组建专门项目团队解决。要制定完善相应的规章制度,确保研究顺利实施。要形成切实可行的研究方案,以研究促进学校工作的开展,以研究促进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通过研究解决学校工作中遇到的问题,通过研究形成学校的办学特色。项目研究过程要深入,要有实质性的改革和创新举措,重数据、重测量、重问卷调查,重统计分析,要建立详实的过程档案记录。要注重总结积累相关优秀案例、优秀论文等材料。
⑶注重总结,凝练提升研究成果。各学校在项目研究中,要注重及时总结,研究结论要科学。要有基本的归因分析,明确问题解决的背景条件,以及支撑研究成果的直接因素和间接因素、主要因素和次要因素,明确经验是否具有可操作性。要结合项目研究内容,根据学校特色和拥有的自然、人文、社会资源等资源,根据学生需求,适时进行特色课程的开发。今年县教研室将组织参加潍坊市中小学特色课程评审认定活动。
⑷积极参与潍坊市教科院进行的项目研究成果评选活动。今年,将根据潍坊市开展重大教育教学问题行动研究通知要求,指导各学校立足实际,选取制约本单位发展的关键问题进行研究。今年继续采取项目研究申领制度,各学校写出详实的项目研究方案,向县教研室提出立项申请,教研室将组织对对申报项目进行评审,对符合要求的研究项目给予立项。并将研究方向一致的学校组成研究团队,定期进行交流研究成果,相互学习借鉴,达到共同公关的目的。县教研室还将进行定期的专题调研、召开调度会,保证项目研究的实施。并将优秀的研究项目向市教育局进行推荐参评。教育创新奖、教育燎原奖以奖励个人为主,个人或单位在研究潍坊市近几年公布的重大教育教学问题或双百问题过程中,针对一个实际问题进行持续几年的探索研究,经过实践检验、效果优异的典型经验做法,经过总结提炼,参与县市教研部门进行的评选活动。今年,将进一步规范我县“教育创新奖”“教育燎原奖”认定条件、办法以及认定程序,指导各学校根据学校实际选取研究方向,积极进行项目研究。将进行专题调研,对好的做法与学校共同进行总结凝练。9月份将进行创新奖燎原奖的评审,评选时,县教研室先根据申报的材料进行初步审定,在初审的基础上,深入学校进行现场考察认定,并择优向市教科院进行推荐。
⑴抓好省市“十二五”课题立项工作。2011年是“十二五”课题研究的开局之年,各学校要在“十一五”课题研究的基础上,做好第一批“十二五”申报省市立项课题的工作,“十二五”申报的课题坚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原则。6月份将组织召开省市“十二五”课题申报工作会议,对课题申报的规范性、科学性作出要求。各学校要从学校实际条件出发、从教育改革情况的实际出发、从研究水平的实际出发,切实做好课题的论证工作,选择科学合理的研究方向,确立申报课题。能够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和学校的改革发展,同时要掌握国内外已有的相关科研成果,加以吸收借鉴和运用,尽量减少低层次的重复研究,立项课题要充分体现科学性、前瞻性、创新性和应用性。7月份组织参与省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的申报、立项工作。课题立项后,教科室将在下半年对立项的课题进行专题调研,确保立项课题的的顺利实施。
⑵加强对教师个人课题的管理指导,促进课题研究与教学实际的结合。教师个人课题研究要讲究实效,一定要立足教育教学实际,研究的范围要小,要及时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发现新的研究点、提炼出新的研究课题,把科研与新课改紧密结合起来,力求把教学问题“课题化”,开展“草根式”研究,解决教育教学中急需解决的问题。在此基础上选择确定课题,申报立项。要求真务实,采用行动研究法,注重在实践过程中,找出解决问题的实实在在的做法,注重方法的可行性与可操作性,能够解决实际的问题,真正提升教学效益,走向研究、学习、工作的深度融合,从而实现教师生命质量新的跃迁。学校要加强对个人课题的过程管理,加强课题实验与研究资料的积累,课题实验的计划、阶段性总结、科研活动记录等应定期整理存档。要对教师个人科研课题从立项、实施、结题、鉴定等环节都要制定详细的规章制度,确保课题研究落到实处,坚决杜绝编造材料、虚构活动的现象的发生。今年,将召开优秀教师个人科研课题研究成果展示会,进行优秀成果评选。3月份,各学校组织教师向县教研室申报立项,学校教师个人课题在县里的立项数,要不少于任课教师总数的30%,教研室将组织教师个人科研课题的集中申报,每个学校都要有新的申报课题,年终将根据申报数量进行结题。11月份组织进行研究课题的结题鉴定及认定工作。
⑶加强课题研究过程管理,扎实有效地开展课题研究。各校要积极做好课题研究过程管理。已立项的课题,要根据研究方案,认真实施,定期组织开展研讨会、成果展示等活动;要扎扎实实地开展研究,在若干年级、班级开展研究,甘于花几年时间来探索新的教育方法、模式和内容,探索总结出一些高质量的成果,反对形式主义,摒弃假大空的东西。
⑴进一步挖掘教育科研成果。各学校认真总结已取得的经验做法,进一步的凝练提升,今年,教研室将通过研究成果推介会、成果发布会、专题会等形式,在全县推广一批优秀的科研成果。
⑵以有效价值为导向,倡导教育科研求实效出成果。集体和个人的科研成果,加以整理,积极积极参与县市进行的教育教学创新奖、燎原奖、教育教学“金点子”成功案例的评选,并采取现场会、专题报告会等形式真正把研究成果推广应用到教育教学实践中去,真正发挥教育科研的引领与促进作业,切实促进科研成果的有效转化。
⑶注重总结轻负担、高质量地推进素质教育的经验。各学校要按照潍坊市教科院的相关要求,根据自身实际,严格规范办学行为,积极探索减轻学生负担、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途径和方法,及时进行总结提炼。12月份将组织第二批“轻负担、高质量”先进学校和优秀教师的评审认定,总结典型经验,促进教学实际问题的解决,实现成果共享。
⑷促进学校科研经验的交流和推广。经常组织丰富多彩的教科研活动,夯实教师的教科研基础;鼓励校际之间交流,互相学习研讨,争取共同提高。
⑸做好教育科研的宣传。今年,继续编辑出版好《昌乐教育》,今年除登载我县教育工作重点、报道全县教育工作动态和介绍国内外先进教育理论、经验外,将重点刊登教育科研方法、课题研究、新课改、新理念的一些文章,使之充分发挥宣传普及理论知识的功能。我们还将围绕教育科研,深入调查研究,发现好的典型,撰写有关宣传报道文章,总结教科研经验,并向市、省有关教科研部门或教育报刊推荐。同时也为广大教师提供一个交流、研究、学习的平台。
1、二月:⑴制定下发我县2011年教育科研工作计划。⑵参加潍坊市“中小学公民养成社会实践活动”项目研究调度会。
2、三月:⑴组织教师个人科研课题申报。⑵进行教育教学重大问题行动研究项目调研。⑶召开全县教育科研工作会议。⑷召开优秀教师个人科研课题成果展示活动。
3、四月:⑴进行教育教学重大问题行动研究奖的初选。⑵准备参加潍坊市第三届教育科研会议材料。⑶组织学习潍坊市中小学特色课程评审认定实施方案。
4、五月:⑴进行“金点子”案例评选。⑵进行“中小学公民养成社会实践活动”项目研究调研。⑶进行教师个人科研课题专题调研。⑷组织参加山东省中小学教育科研优秀成果评选。
5、六月:⑴进行生活教育优秀项目、优秀校本课程评选。⑵教科研工作调研。⑶召开部分教育教学重大问题行动项目研究成果推介会。⑷召开省市“十二五”课题申报工作准备会。
8、九月:⑴进行小学生养成教育、学习兴趣培养专题调研。⑵进行教育教学重大问题行动项目研究成果奖、教育教学创新奖、燎原奖的评选。⑶召开潍坊市“十一五”立项滚动课题结题准备工作会。
9、十月:⑴进行县特色研究课题调研。⑵组织进行教师个人课题结题鉴定。⑶组织潍坊市教育科学“十一五”滚动课题的结题鉴定工作。⑷组织参加潍坊市教育科学优秀成果、先进单位、先进个人的评选。
10、十一月:⑴组织参加市组织的教育教学创新奖、燎原奖的评选。⑵组织参加潍坊市中小学特色课程评审认定活动。⑶进行教科研工作视导。
11、十二月:⑴进行教科研工作视导。⑵评审认定第二批“轻负担、高质量”先进学校、优秀教师。
版块六:江苏省如皋市教育局教科室2011年工作计划
来源:江苏省如皋市教育网 日期:2011年1月9日
1、认真贯彻落实市局2011年教育工作意见,围绕年度工作目标,创新管理机制,拓展研究领域,增强服务职能,提升研究品质,使教育研究更加贴近学校、贴近师生、贴近教育教学实践。
2、充分发挥教育研究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管理水平,促进师生发展中的先导作用,为我市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更加科学的、更加有效的支持。
⑴加强微型课题研究的制度建设和组织管理,进一步提高研究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把“微型课题研究网”、“微型课题项目中心”做成精品;
⑵加强对“微型课题研究”的研究,深入探索微型课题研究的理论、方法、管理、应用和推广等基本问题,总结理论和实践经验,力争形成有影响的成果(出版一部微型课题研究专著,编辑一部微型课题研究成果集);
⑷创新微型课题研究成果转化形式,多管齐下推广有价值的研究成果,不断提高研究效益。做好微型课题研究的总结评比工作,评选优秀课题主持人,编印2011年度如皋市微型课题研究优秀成果集。
⑴成立“活动教育研究中心”。建立研究小组(聘请专、兼职研究人员)和“活动教育研究网”,依托高等院校和教科研机构,深入研究“活动教育”的历史、思想、理论以及教学模式等,不断发展和创新“活动教育”理论,为“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的深入推进提供新思想、新思路和新方法;
⑵加强“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推进过程中重点、难点、热点问题的研究,采用课题招标的方式,集聚骨干力量研究并解决制约“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实践的核心问题。发现新做法、挖掘新经验、树立新典型,花大力气推动和促进以“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为平台的教改向纵深发展;
⑶进一步做好宣传、推介工作,计划在《中国教育报》《中国教师报》《上海教育科研》《新华日报》等主流媒体上介绍“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
⑷开展高层研讨,集思广益,推进教改,提升品位,扩大影响,举办“长三角城市群教育科研如皋论坛暨第二届两岸三地有效教学如皋高层论坛(校长峰会)”。
⑴健全、完善名师工作室的管理制度及工作机制,保障工作室的运行条件,加强对工作室活动的督查,做好对工作室的年度考评工作,提高工作室的工作效率和影响力。建立第三批名师工作室。
⑵充分发挥“雉水名师工作室” 的示范、引领作用,通过送教到校、结对交流等形式,为教师、尤其是农村青年教师的发展和成长“建桥铺路”,通过以点带面、专兼结合,精心打造一支能适应教育改革发展需要的教科研队伍。
2、加强教科研基地建设,做好“如皋市优秀学校教科室”的创建与评选工作
⑴加强和改进教科研基地工作,依托教育科研基地集聚全市中小学科研骨干,定期开展研讨活动,交流经验,培训队伍,合作攻关。充分利用教育科研基地的优质资源,营造合作、交流、示范、辐射的良好教育科研氛围。
⑵进一步强化学校教育科研的目标意识、责任意识和绩效意识,增强基层学校教科室的组织力与战斗力;切实提高教育科研管理人员的教育科学素养和地位,充分发挥教科室在推动学校事业发展、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中应有的作用。
⑶狠抓教育科研制度落实,加强学校教科研管理队伍建设,提高教育科研的组织管理水平。研制“如皋市优秀学校教科室”的创建与评优指标,推出一批示范教科室。
3、加强对省、市课题研究的管理,不断提高研究效益。
⑴制订如皋市“十二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办法,规范各级各类教育科研课题的申报、立项、过程管理、结题鉴定、成果评比等工作,健全、完善课题研究制度,做好组织、管理、评比、推广的统筹工作,避免多头组织、重复劳动,减轻基层负担,降低工作成本,营造有利于学校教育科研的文化环境和学术氛围;
⑵创新管理机制,建立课题电子身份档案,通过平时抽查与集中检查等方法,加强对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重点做好省、市课题的中期检查评估(年检)工作,将对“十一五”第二、三批省、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研究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对不符合管理规定和研究要求的课题主持人和课题组进行整顿,淘汰“三无(无研究计划、无研究活动、无阶段研究成果)”课题,切实增强省、市课题研究的针对性、科学性和实效性。
⑶做好“十二五”第一批省、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的申报工作。
⑴通过开展丰富多的读书活动,不断增强教师的学习意识,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学术素养,为教师专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⑴办好《如皋教育研究》杂志及电子版,不断提升刊物层次和品位;
⑵办好《如皋教科研简报》,及时发布教育科研信息,及时介绍、推广教改、教科研管理的先进做法和成功的经验;
⑶办好微型课题研究网、活动教育研究网和教科室网页,不断扩大教育科研信息量,及时更新内容,做到新、快、准,充分发挥网络平台的作用。
⑴完善考评制度,突出年度考评重点,优化考评手段,运用考核杠杆,推动和促进基层学校自觉、自主地提高教科研水平。
⑵做好第九次如皋市教育科研优秀成果评选工作,对教科研工作中涌现出的先进单位和优秀研究人员,给予表彰奖励。
⑴建立特色学校微型课题研究项目中心,深入研究特色学校建设的热点难点问题,举办如皋市第五届中小学主题班会课评比活动。
⑵做好年度班主任征文的评选工作;《如皋教育研究》德育研究专栏及时介绍我市德育工作的新思想、新做法、新经验。
1、一月份:⑴做好2009——2010学年度优秀微型课题研究主持人和优秀研究成果的评选工作(袁玥牵头)。⑵研制2011年度教科研工作计划(袁玥牵头)。⑶做好部分“十一五”省、市课题的结题工作(袁国剑牵头)。⑷参加初中“活动单导学”中教师导学策略的研究微型课题项目中心研讨会。⑸制订2011年度《如皋教育研究》编辑(组稿)方案,编辑2011年第一期《如皋教育研究》(蒋保华牵头)。⑹做好教育报刊尾欠款的追缴工作(蒋保华牵头)。⑺公布2010—2011学年度备案微型课题(蒋保华牵头)。
2、二月份:⑴研制“活动教育研究中心”筹备方案(袁玥牵头)。⑵组建第二批微型课题项目中心(袁玥蒋保华牵头)。⑶制订雉水名师工作室考核细则以及年度读书活动计划(刘晓光牵头)。⑷制订《如皋市“十二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办法》、年度课题管理及活动计划(袁国剑牵头)。⑸做好微型课题研究的培训、指导工作;(袁玥牵头)。
3、三月份:⑴做好“十一五”第二、第三批省、市规划课题的年检工作,筹划成果展示、交流活动(袁国剑牵头)。⑵召开第一批微型课题项目中心工作总结交流会(袁玥牵头)。⑶召开“雉水名师工作室”阶段成果展示交流会(刘晓光牵头)。⑷做好2011年第二期《如皋教育研究》组稿工作(蒋保华牵头)。⑸邀请上海教科院、《上海教育科研》杂志社专家来如指导教科研工作(袁玥牵头)。⑹开展教科研基地研讨活动(袁玥牵头)。⑺筹划“世界读书日”主题活动(刘晓光牵头)。⑻参加微型课题项目中心、雉水名师工作室活动。
4、四月份:⑴举办“世界读书日”专题活动(刘晓光牵头)。⑵编辑出版2011年第二期《如皋教育研究》(蒋保华牵头)。⑶召开“十一五”省、市课题成果展示交流会(袁国剑牵头)。⑷邀请《中国教育报》、中央教科所领导来如指导课改工作(袁玥牵头)。⑸举行“活动教育研究中心”挂牌仪式(袁玥牵头)。⑹组建第三批雉水名师工作室(刘晓光牵头)。⑺开展“活动单导学”微型课题项目中心专题活动(蒋保华牵头)。
5、五月份:⑴做好“十二五”省、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的申报工作(袁国剑牵头)。⑵组织活动教育研究中心编写《活动单导学100问》(袁玥牵头)。⑶编辑《微型课题研究成果集》(蒋保华牵头)。⑷参加雉水名师工作室、微型课题项目中心、教科研基地活动。⑸组织抽查读书工作(刘晓光牵头)。⑹做好2011年第三期《如皋教育研究》组稿工作(蒋保华牵头)。⑺做好2010——2011年度备案微型课题研究的督查工作。(袁玥牵头)
6、六月份:⑴策划在《中国教育报》《上海教育科研》等主流报刊推介“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袁玥牵头)。⑵召开读书活动现场推进会(刘晓光牵头)。⑶编辑出版2011年第三期《如皋教育研究》(蒋保华牵头)。⑷开展微型课题项目中心专题活动(袁玥牵头)。⑸参加雉水名师工作室、微型课题项目中心、教科研基地活动。
7、七月份:⑴做好2011年第四期《如皋教育研究》组稿工作(蒋保华牵头)。⑵参加雉水名师工作室、微型课题项目中心、教科研基地活动。⑶筹划微型课题研究研讨会(袁玥牵头)。⑷做好学年度雉水名师工作室以及全市读书活动的总结评比工作(刘晓光牵头)。⑸做好“十一五”第二批省、市规划课题的结题工作(袁国剑牵头)。⑹做好如皋市学校2009—2010学年度教育科研评估考核工作(袁玥牵头)。
版块七:黄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教科室2011年工作计划
来源:湖北省黄石二中校园网
日期:2010年12月
1、本年度将继续坚持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和新课改精神为指导,以教育科研为先导,以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教学有效性为教科研工作的中心,坚持科研为教育行政决策服务。
2、坚持科研与教研并轨,结合城市圈和全省教育发展动向,立足我市教育实际,为全市教育教学改革实践和教育的均衡发展服务。
教科室将以我市新课程改革为核心,以教学质量为抓手,打造高效课堂,提高教学质量,提升教研品味,注重常态研究,坚持行动研究,通过调查、研究、指导,稳步推进省、市“十二五”重点课题的申报、立项等工作,进一步明确全市教科研工作目标,促进我市中小学校教科研工作管理的制度化、方法的科学化、建设的系统化,为我市教育的第十二个五年计划奠定坚实基础。重点工作如下:
1、全面开展我市“十二五”课题的申报和立项。“十二五”期间力争有课题成为省重点课题。
3、编订优秀教科研成果集,进行成果推广。围绕“高效课堂”,征集优秀课例、教学叙事、教学案例和教育论文以及研究报告,提炼精华,向基层推广。
4、围绕“高效教学”进行基层调研。指导学校开展科学有效的教学效率评价,形成富有黄石地区“市情”、“教情”的教学评价新体系,切实提高我市中小学校教学质量。
5、关注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因素和影响学生学习效率的因素研究,促进“以学定教”。切实改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培养全面均衡发展的学生。
6、以基地学校和样本校为蓝本,指导学校进行校本课程开发和校本教研。提炼并编制“省课改样本校教研制度建设指导意见”,规范教科研工作。
7、指导基层学校完善教科研制度建设。重点以教研组制度建设为核心,指导样本校形成教师、教研组和学校三个层面的叙事研究、案例研究、课例研究和教学反思等制度,并结集成册。样本校的经验向全市推广。
8、开展教师培训。通过下校指导、集中学习、远程研讨等方式对我市教科研骨干教师进行培训。建立黄石教科研骨干教师网络,实现全市教科研工作的全辐射。
9、建立“教科研工作月报”制度,推选县(市、区)和直属学校教科研工作通讯员,搭建我市教科研工作的沟通和宣传平台。
10、维护区域间教育发展的平衡,通过指导和培训,提高偏远地区教学质量,促进教师的教育教研能力,转化教师教育思想,切实促进我市教育的全面均衡发展。
11、继续关注我市廉洁教育和德育工作,配合教育局做好廉洁教育网等教育资源的建设,以班(队)会为切入点开展学校德育教学研究。
1、课题研究----带动全市新课程改革。以十二五课题指南和龙头课题指南为指导,使基层学校通过课题研究促进校本研究和课程开发,研究学情、钻研教材、提高教学质量,以研促教。在前期“十一五”工作的基础上巩固我市已有的教科研成果,及时总结反思,并以学情为重点,深入研究,形成一系列符合我市教育特色的课题成果。
⑴通过指导、服务、培训,为基层学校搭建课题研究平台,走研教结合之路,开发校本教研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⑵定期召开基地学校联系会,通过QQ团队不定期开展课题研究交流,利用灵活多样的方式指导学校开展课题研究。
⑶开展全市优秀教科研成果评选,激发教师参与教科研活动的积极性,建立我市教科研骨干队伍库。
⑷在优秀教科研成果评选基础上,选择部分作品编订成优秀教科研成果集,展现我市教师教科研成果的原创性、实践性和引领性。
2、制度完善----保障教科研工作的开展。在指导“十二五”课题立项的同时,督促各基地学校完善相应的管理制度,确保课题研究的连续性和实效性。
⑴完善全市教科研管理制度和课题管理制度,从宏观上把握我市教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
⑵以全市教科研管理制度和课题管理制度为基础,各基地学校出台和完善各自的管理制度,保障学校教科研工作的实效性。
⑶建立“十二五”课题台账和基地学校联系制度,全面把握全市教科研工作的动向,以及时指导基地学校调整方法、改进措施。
⑷建立全市教科研工作月报制度。及时汇报县(市、区)、直属学校的月教科研工作计划和重点工作,便于信息沟通和统筹安排。
3、下校调研----总结反思全市教科研工作。保持长期稳定的下校调研制度,了解基层实际,坚持理论——实践——反思——改进,对我市教育工作提供有益的建议。
⑴教科室全体人员在保证集体下校调研的同时,个人确定一个主要蹲点学校,保持长期指导,做好跟踪服务。
⑵联系个人研究方向和课题,撰写高质量的调研报告,为我市教育质量的提高提供合理化建议。
⑶利用下校调研,带领各县(市、区)和直属学校教科研工作负责人、骨干教师参与其中,促进校际交流和学习,共同促进我市教育教学研究的发展。
4、教师培训-----提高教育教学的催化剂。教师培训要结合教学实际,充分考虑“师情”、“校情”,根据各区域的实际情况,开展灵活多样、丰富多彩、点面结合的培训活动。
⑴保障每年一次的大型集中培训。以课题研究为中心,集中全市教科研工作的骨干力量,开展统一培训,以规范我市教科研工作。
⑵以县(市、区)为单位,开展符合地区教情的培训,主要是解决本地区教师共同关心的教育教学以及教科研问题。
⑶分类培训。结合课题研究、样本校建设、基地学校构建、骨干教师培养、青年新秀选拔等活动,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
⑷利用网络如QQ群、博客等形式开展更加灵活的培训和研讨,扩大培训交流的辐射面。
5、常规工作----确保教科研工作的落实。本年度将加强常规管理工作,从细微处着手,抓寻常事落实。
⑴以认真严谨的工作态度,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进行脚踏实地的探索研究,达到“形成具体措施和方法,可以精细化操作”的目标,不断提高工作质量。
⑵配合单位其他科室开展活动,认真执行上级部门和领导下达的任务,保障教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
1、召开全市教科研工作研讨会。各县市区、直属单位交流2011年教科研工作计划,市教科室全面部署本年度全市教科研工作。
2、建立教科研工作月报制度,召开市级教科研通讯员会议,沟通交流,布置工作。
3、开展一次集中培训,指导“十二五”课题的申报和立项。
4、开展基层调研,以大冶、阳新、下陆、铁山等远郊县(市、区)为重点,做到教研活动指导的全覆盖。
5、抓在高中新课改样本校的教学改革,对黄石六中和阳新一中进行调研活动,注意及时反馈。
6、关注“有效教学”相关问题,组成研究小组进行课堂教学效率要素研究,以提高我市教师的整体发展水平。
9、开展课堂观察技术研究,完善课堂观察的方法和手段。
11、出台新的教科研制度《全市教科研工作指导意见》、《课题研究管理指导方案》、《以校为本制度建设指导方案》、《教师叙事研究制度》、《教研组课例研究制度》、《学校案例引领研究制度》。
12、开展2011年全市教科研优秀成果评选活动,并将优秀成果获编成集。
2、推出我市优秀教科研成果参加省级优秀教科研成果评选。
3、下校指导和调研,对 “十二五”课题的开展反思和改进。
4、进行样本校教研制度检查,指导样本校完善教研组制度建设。
4、继续以课堂观察为重点,开展专题调研活动,完成调研报告,并反馈给学校。
6、开展教科研骨干教师和新秀教师培训,完善教科研核心团队的结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