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教研改革研究》研究报告
总课题组
由全国十届人大代表、特级教师、广西北海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阮文忠同志任课题负责人的国家教育部“十五”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新课改下教研改革研究》已按时研究完毕,现报告如下:
一、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理论基础、研究目标
1.指导思想
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指导,以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为宗旨,以改革课堂教研为突破口,以课程改革实施过程中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全体教师为研究主体,以校本教研为载体,以教师教研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为切入点,以解决教研改革和实验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为立足点,将前沿理论与当前教研实践有机结合,促进学校、师生共同发展,全面落实课程改革目标,切实发挥新课改下教研改革研究成果的作用,大面积大幅度提升教研质量,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2.理论基础
“教研”(Teaching Research)就是教学研究。17世纪,夸美纽斯认为教研是为达成教育目标而进行的方法与策略研究。18世纪卢梭认为教学课程调查设计、学校业务管理都体现学科对教研的要求。19世纪50年代后,赫尔巴特主义划清了“学科学校”与“训育学校”的界限,强调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作为独立的学科开设。20世纪初实用主义的学科构想试图实行“无学科主义”,主张学校学科应当是“科学的学科”。从以上观点不难看出学校教育的教研工作在整个西方的基础教育工作中总是围绕着课程设置的思想和结构转。而我国的教研工作却要深入到学科课堂教学的具体过程中并在较微观的层面上展开。它既是历史的社会产物,又是人类自由与解放、发展与幸福的教育性产物,其本质是所有青少年人格全面形成与发展的重要组织形态。但在实施层面上,学科的这一本质特征却很难得到体现,目前似乎还无法找到或设计适应所有青少年全面发展的、人格获得保障的均衡学科。
本课题研究在《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基
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及全日制义务教育各学科课程标准的指导下进行,其理论源头是布鲁纳“探索是教研的生命线”的教育观,理论依据是邓小平“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教育理论,江关于教育的重要讲话“要迎接未来科学技术的挑战,最主要的是坚持创新,勇于创新。我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的动力”。
3.研究目标
为了师生的全面发展,从传统教研走向新课程标准要求的“以人为本”的教研观,开发和建设适合教师实际的校本研究制度,构建新的教研评价体系,实现《课程纲要》关于教育观念、人才培养模式、课堂教研方式、学生学习方式、教育教研管理的变革,培养和造就一支基本素质优良、能适应社会需求、能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师队伍。
1.通过本课题的实验研究,探索出在相对中观和微观层面上达到教育目标,体现学科本质,解决上述困难的途径。
①在新课改背景下,探索、研究、实践课堂教学改革、教学评估,避免用课程论代替教学论和评价论的简单做法。
②把教研活动和部分教研员从专家活动的狭隘活动中解放出来,使教研活动具有可操作性、发展性,从而成为常规活动。
③通过常态教研、对比教研、互动式教研和联合式教研,使传统教学改革中的优秀理论与课程改革的创新理念相结合,为教育教学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从而改变师生教学行为,达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目的。
④探索教学研究理论在新课程下的创新。教研工作是一个以教研室为龙头、教研员为骨干、一线教师广泛参与的庞大系统,只有创新教研理论,才能日益发挥重大的指导、支撑作用。
2.通过本课题的实验研究,将教研重心下移到学校(特别是农村基层学校),形成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创造优质教研资源,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全面落实新课程改革目标,切实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校课程建设的能力,改进和完善教学研究制度,逐步形成民主、开放、有效的教研机制,提升教研工作的时代价值。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
(一)主要内容
1.在新课程下,确立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教研价值观,建立新的课程观、知识观、学习观和教育质量观。
2.以课程改革为中心,不断完善各级教研室的各项规章制度,加强教研中心的内部管理,实施以人为本的制度化、民主化管理。在教育行政部门支持下,整体组织、协调市、县(区)、校建立和加强三级教研网络,组织专题培训、观摩、研讨、交流,密切师生关系,全程、主动、批判、合作地参与新课程开发、决策、实施和评价,帮助教师“反思”科研意识,促使教学体验互动,促进其创造力的形成,构建新课程下的教研框架。
3.探索以课题研究为主的教研工作方式,针对课程改革实施过程中可能或不断出现的问题,在不同层面的教研机构内组织一些实践研究联合体,有计划、有目的地通过讲座、自读讨论、互动交流、集体评课、案例分析等形式对教师进行科研引导和专业支持,促使课改低起点、高标准运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4.有针对性地研究解决新课程实验中出现的普遍的共性问题,为各方面提供切实可行的操作性强的方式方法,让教学理论贯彻到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去,让基层的教学经验能够按照教学理论的原则提升到教学理论的高度,从而缩小两者之间的差异。
5.加强多学科合作和综合研究,使教研方式从事务型向研究型转变,指导型向探索型转变,专家型向服务型转变。
6.集中辅导(培训)管理者,通过课堂教学展示、引导他们正确对待教师自主发展,倡导教师个性教学,与教师形成共同体,帮助教师提炼、升华已有的教育教学经验。
7.以人民教育出版社、语文出版社课程改革新教材和其他出版社教材为载体,在全市22300多名中小学教师、34.52万中小学生以及其它相关区域的中小学中开展教材教法实验研究,与相关媒体共同开办研讨专栏,出版论文、案例集,推广科研成果。
(二)研究方法
1.实验法
通过对教研改革实验研究,树立新的教研理念,造就大批教科研骨干教师。
2.文献法
通过对教研理论著作、教研研究期刊、新课程标准、教科书等的细心研学,为教研改革提供理论支撑。
3.行动研究法
通过教研改革行动研究,改进和总结参与者在实验过程中的途径和方法,从而使研究专题不断深入、发散,使参与者的教研水平不断提高。
三、取得的主要成果和学术价值(主要结论、创新观点、突破性进展)
(一)主要成果:
1.研究报告:《推进课程改革必须重构教研文化》
2.论文集:《新课改下教研改革研究》(语文出版社出版)
(二)学术价值
1.更新观念、调整教研工作着眼点是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
①教研改革是教学领域涉及到培养具有综合素质人才的前瞻性大事,必须有一定的经费保障。为了更新教研员和一线教师的教研观念,使他们尽快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尽管北海市教科所经费十分紧张,但在市委、市人民政府和市教育局的大力支持下,仍然筹措了20万元资金用于教研改革启动工作。
②多次组织全市性大型教研活动,更新教研员和一线教师的教研观念,扎实推进课程改革。为了借鉴区内外成功的教研经验,总课题组先后7次牵头组织有关人员300多人次分别前往辽宁、山东、北京、河南、陕西、广东、福建、山西、宁夏以及区内的南宁、桂林、柳州、玉林等地考察,回来后通过考察报告的形式宣传他们的经验和做法。与此同时,为了让实验者对新课程下的教研理念具有真切的感性认识,总课题组还多次举办了小学语文、数学、初中语文、数学、英语教研改革观摩研讨会,邀请国内著名专家来北海市连合举办学术报告和观摩课、展示课等教研活动。如邀请大连市特级教师、课改先进人物到北海进行历时3天的讲学培训,并与北海市教师联手上研究课,培训教师达3000人次。先后被邀请来北海进行教研改革讲学的还有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核心组专家高凌飚、康长运、石鸥、基础教育司乔玉山处长等,参加会议人数达6000人次。
③以市县区教研室教研员为主体,以学校各学科教研组长和一线骨干教师为对象,组建学习型教研实体,定期学习、更新观念。
2.在当前蓬勃发展的课程改革进程中,教研工作是可操作的
教研问题,始终是教研员和教师的素质问题。自实施课题研究以来,为了尽最大程度转变教研观念,总课题组始终坚持把培训工作作为转变观念、推进教研改革、促进教研信息化和现代化、提升北海市教育教学质量,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工作来抓。在这一方面,总课题组主要抓了以下“五个结合”:
①市外培训和市内培训相结合
从开始实施课题研究起,在市教育局的大力支持下,总课题组17次组织本所教研员、全市部分校长、教务主任、科研室主任、课改骨干教师1320多人次外出参加课改教研培训以及学习课改教研经验。11次组织全市大型课改教研培训活动,邀请全国11个省市的40多名专家前来北海培训课改教师6540多人次。通过考试,发放培训合格证7600多个。每次培训结束,所有参与者都写出参加课改教研培训的心得体会。在取得一定经验的基础上,总课题组又连续17次举办了市直学校、一县三区教师、教研员培训班。
②主办培训和协办培训相结合
三年多来,总课题组先后在市人民剧场主办了8场全市新课程教革培训。参与课题实验研究的教师、教研组长、教研员、市、县(区)教育局教学研究室人员9530多人次参加了培训。每个假期,总课题组除了组织市新课程教研改革实验教师外出参加国家级出版社举办的新课程教材培训外,还协助人民教育出版社、语文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教育科学出版社、江苏教育出版社、湖南教育出版社、人民美术出版社、华东师大出版社、广东教育出版社、河北教育出版社、上海教育出版社、人民音乐出版社等20多家出版社在北海市举办新课程改革教材研究培训班40多次,共培训全市教师12780多人次。培训内容除了通识培训、学生的学习方式、课堂教学方式外,还涵盖了中小学语文、数学、英语、化学、物理、政治、历史、地理、体育与健康、音乐、美术、生物、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科学等20多个学科的教研内容。
③参加培训与指导培训相结合
这里讲的“参加培训”主要指的是总课题组负责人或教研员下学校“参加培训”,“指导培训”主要是指的是总课题组派出教研员带领学科专家下实验学校指导校本培训。每个学期开学前夕,实验学校都会举办各学科的教研培训班或家长培训班,总课题组负责人或教研员往往都会被邀请前去宣讲课改教研的有关内容。每个学期的教学进程中,教研员都会多次下到实验学校进行校本教研培训或指导教学研究。3年多来,总课题组及时指导、总结了市一中、三中、五中、六中、八中、九中等学校的校本教研培训,并将他们的培训方法推广到其他学校去,从而使实验老师得到了连续培训,推动了课改教研的顺利进行。
④牵头培训与接力培训相结合
牵头培训指的是对校长的培训。从课改教研一开始,总课题组就多次牵头组织实验学校的校长参加各种课改教研培训。除了组织他们参加全市的培训外,还专门为他们牵头举办新课程教研培训班。为了有计划地在非课改教研实验区进行先进理念与方法的学习与渗透,总课题组还创新培训方法,注重接力培训。如海城区进入课程改革实验时,就抓紧了对铁山港区、银海区的提前培训工作。银海区、铁山港区进入区级课程实验后,又抓紧了对合浦县的提前培训工作,从而提速了农村学校教科研一体化进程。在短短几年中,总课题组就采用上述培训方式共组织培训了44300多人次,建议使用全国21家出版社的27种教材和自治区教育厅审定编印的19种《探究性学习》资料和地方教材,为新课改下的教研改革积累了大量宝贵的研究资料。
⑤“校本培训”与教研理念引领相结合
校本培训既是校本教研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课程改革实践中最容易操作、效率最高的教研方式之一。在教研改革实验研究中,总课题组逐步认识到了“校本培训”与理念引领相结合的重要性,配合北海市课程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制定了《北海市课程改革实施方案》、《北海市课程改革培训方案》、《北海市实施课程改革工作指导意见》、《北海市校本教研培训方案》、《北海市课程改革评价方案》等12种文件指导实验学校开展日常校本教研。同时还指导参与子课题实验的学校成立校级实验工作组,制订相应的《工作方案》、《工作计划》、《校本培训方案》、《评价方案》等规章制度。如银海区的51所学校都建立了校本培训制度,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校本培训领导小组,负责学校的校本培训工作。在此基础上,总课题组在全市中小学中建立了25个校本教研基地,其中市六中、海城区二小经上报被自治区课改办确立为校本培训基地。
“校本培训”与教研理念引领促进了校本课程的建设。因为校本建设使学生在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中难以满足的那部分发展需要得到了更好的满足。如市六中,因是自治区体育传统项目学校,曾被广西体委、广西体育局、广西卫生厅授予“贯彻体育卫生工作两个优秀学校”,国家教育部授予“《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优秀学校”称号,该校就以养成教育和体育作为学校特色,提出了以特色为切入点,开发校本课程,补充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不足的基本理念,首先把校本课程开发定位在体育特色上。通过开展“我与冠军”对话、成立学生田径队和学生足球队、依靠社会力量联合办学、组建各种体育兴趣小组、在体育中渗透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等5方面的工作,把养成教育和校本课程开发有机结合起来,使养成教育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内容上更加丰富,形式上更加多样,从而促进了学校特色的发展。有的学校还根据自身条件编印了校本教材,让学生全面发展。如市一中的《校本课程专集》、市三中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市五中的《趣味英语》、《信息技术实用讲座》、《小科技》、《艺术苑》、《地理基本技能与环保》、《快乐体育》、市八中的《生活中的语文》、《生活中的数学》、《生活中的英语》、《生活中的物理》、《生活实践与调查》、市九中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培训教本》、《书法课校本讲义》、《体育与健康》、海城区二小的《经典诵读》教材(1-12册)、三小的《少儿英语》、八小的《国防教育》、九小的《安全教育》、《科普教育》、十小的《古诗文诵读》、逸夫小学的《普通话》等,都让教研面貌为之一新。
3.教研工作参与课程改革、研究课程改革、服务课程改革是当前及以后相当长一段时间教研部门的中心工作
新课改实验本身就是一个很大的基础教育科研课题。在参与新课程改革实验的进程中,总课题组以教育科研为先导,边实验,边总结,边推广,将重点课题研究与广大教师的教改研究相结合,从而初步达到了更新观念,不断深化课改的目的。在总课题组组织申报、成功获得市、自治区、全国三级“十五”教育科研规划领导小组批准立项的270个课题中,90%都是属于课程改革实验教研范畴的。许多课题直接来源于课改教研第一线。如市一中承担的《校本研究》、市三中的《综合实践活动研究》、市五中的《自主、合作、探究研究》、市六中的《差异教学研究》、市八中的《新课程下中学教师素质的现状及对策研究》等子课题,都已取得了初步成果。在指导这些子课题进行研究的过程中,总课题组做了以下工作:
①派教研员到一县三区部分学校、市直学校进行调研
为了解情况,进行有效研究,开题以后,总课题组多次派出教研员分组下到所有参与实验中的中小学进行调研。调研组回来汇报后,总课题组对实验中碰到的一些具有共性的问题进行研讨,取得共识后再将建议和意见反馈给实验学校,与实验学校的教师一起共同研究解决。如2003年10月,总课题组就一次性完成了对市直学校、海城区、银海区、铁山港区等课改实验区的教研调研,写出大小调研报告48篇,提出改进意见或建议120多条。
②积极组织实施校本教研
校本教研是指为了改进学校的教育教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从学校实际出发,依托本校的资源优势和特色进行的教育教学研究。开展“以校为本”的行动研究,促进教师在自己的岗位上,立足实践,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不断反思,并通过“以校为本”的教研活动,促进同行之间的深入讨论,广泛交流,从而全面提升学校和教师教学研究的能力,以解决教学实际问题。根据实施方案设定的步骤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领导小组“为了更好地推进广西基础教育新课程的实施,有效地推进以校为本教研制度的建设,按照教育部‘要逐渐建立起一批省(市)级以校为本教研制度建设基地’的要求,全面贯彻自治区教育厅去年底在柳州市召开的“全区校本教研经验交流会暨广西‘校本教研’项目启动会精神,在各校、各市积极参与的基础上,经自治区专家认真审核而批准”的精神,总课题组在课题开题以后,就把组织实施校本教研列入议事日程,制定方案,专人负责落实,学科教研员具体实施,不断改进,不断总结,不断提高,全面推广成功经验。根据《北海市校本教研培训方案》的要求,总课题组先后组织实施了所有参与课题研究的学校的校本教研工作。在实施过程中,有的学校在总课题组的培训启发下,对校本教研工作不但认真落实,而且还有所创新。如铁山港区黄稍中学不仅把校本教研放在课改第一位,还建立了校本教研后勤保障措施,要求学校后勤工作人员树立为校本教研服务意识,积极创造条件为校本教研提供良好的信息技术环境。因此,该校几乎所有教师都认为校本教研对自己有不同程度的帮助,成了自身寻求发展的内在需要,促进自身专业化成长的需要。市第六中学、海城区第二小学还被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确定为“广西‘校本教研’基地学校”。
③教研员直接进驻实验学校与实验教师一起探索、研究,共同成长
在指导课改教研的过程中,总课题组坚持派教研员下实验学校听课、上课,与实验教师一起召开学科会议,备课、探索、研究、共同成长。据不完全统计,三年多来,总课题组中的教研员共举办大小课程改革教研活动320多次,平均每个学科达15次以上,参加活动的教师达10600多人次。每个教研员平均每学年听课80节以上,有的上研究课达10节之多。共举办课改教研展示活动57科次,参加人数达6850多人次。
④大力推进联合教研
基础教育研究者既是课改实验者,更是教研研究者。只有不断不断反思教研方式,创新教研方式,才能在教研研究中进一步提高广大教师教研实践的技术含量。因此,总课题组在实验研究中,大力推进联合教研(定期或不定期将几个片区的同一学科或不同学科的教师集中到中心地点,由专家或教研员、教师互动参与),建立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校长为第一责任人),组织课改实验学校分片互相学习、提高,推动全市课改协调发展。如组织海城区学校、市直学校与银海区、铁山港区的24所中小学建立对应联合教研关系,用典型案例推动课改教研,用先进扶持、培养课程改革起步较慢的学校。连片学校教师通过备课、观摩听课、骨干教师的示范作用等教研活动,达到共同操作、先进带动、协同发展。如市五中与华侨中学建立了合作关系,五中就定期派老师到华侨中学上示范课、研究课,华侨中学的老师则定期到市五中听课,共同开展教研活动,使两校的领导、教师关系很融洽,营造了课改教研的人文文化。市实验学校与铁山港区、银海区3所小学建立了联谊关系,铁山港区教育局局长和银海区教育局副局长先后带领100多名校长、教学骨干老师到市实验学校观摩、开展联合教研活动。市实验学校的老师在开展联合教研的基础上,为铁山港区、银海区的老师上示范课,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每次活动,总课题组相关科目的教研员都全程参与,积累了可贵的联合教研资料、经验。
⑤要求子课题实验学校定期汇报课题研究情况
为了了解课程改革的深入情况以及研究进展情况,总课题组要求子课题实验学校每半年会议汇报一次课题研究进展情况,每学年书面汇报一次。同时还制定了承担子课题研究任务的学校校长、科研室主任和教研员面对面交流制度,对新出现的问题进行探讨,取得共识,再深入进行。如总结实验学校校本教研经验,展示子课题阶段性成果,丰富校本课程建设内容,促进学生学习方式转变和学生评价体系形成等等。
⑥举办比赛活动、上送优秀作品,编辑地方教材
教研工作的任务必须使教学政策和教学理论在实践中得到有效地、最佳地贯彻落实。在三年多的实验研究中,总课题组举办了两次全市性课改教科研论文比赛活动,共收到课改论文228篇,分别评出一、二、三等奖篇6篇、12篇、27篇;收集课改优秀教研案例269个,教科研论文561篇(有的已在公开刊物上发表)。同时组织各学科教科研论文、课例1230多篇上送自治区或国家级有关评选单位,获奖896篇;辅导教师获省级课改优质展示课一、二、三等奖64人次,国家级一、二等奖17人次。另外,参与区教育厅编辑4个年级公开出版的地方教材3种10册,为新课改下的教研改革研究提供了不可多得的第一手资料,同时也充分证明了运用优秀传统思想和课改新理念作为指导思想编写出的教材是最好的教科研载体的论断。
⑦在研究中建立符合北海课程改革实际的教研评价制度
教研改革涉及到的最敏感的问题,就是如何评价教师的劳动和一个学校。在实验研究进程中,总课题组根据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和《关于中小学期末评价与考试改革的几点建议》精神,制定了《实施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方案》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人员培训方案》、《实施课程改革工作指导意见》、《实施课程改革工作计划》、《校本教研培训方案》、《评价方案》等规章制度,起草、制定了《北海市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开展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实施意见(试行)》和《北海市关于贯彻〈国家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实施意见》,成立了中考改革项目研究组,努力研究课改期间比较突出的如何进行学生评价、如何进行教师评价、如何进行学校评价等问题,为学校探索建立“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新课改评价体系提供了政策保障和理论指导。
4.加大宣传力度,提升课改品位是教研改革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让课改的目的、意义深入人心,渗透社会,争取社会对新课程改革的了解与支持,在教研改革研究宣传活动中,总课题组主要开展了以下两项活动:
①加大市内宣传力度
在实验研究期间,总课题组除了凭借北海日报、北海电视台、北海人民广播电台等市内新闻媒体随时报道研究进展情况外,还和北海晚报编辑部共同定期开办教育科研专栏,宣传、推广教研改革研究取得的部分成果,专栏共刊登52篇论文以及有关活动信息。
②把宣传工作扩展到市外
为了进一步扩大影响,征集同行的意见或建议,获得国内国际视野下的理论支持,总课题组不仅仅在北海市内进行课题研究宣传,还把宣传工作扩展到市外。2003年10月24日,全国发行的《现代教育报》课改周刊在头版刊登了总课题组教研员撰写的有关北海市课改教研的报道。教育部与北京师范大学联合举办的《实验工作通讯》先后4次刊载总课题组教研员撰写的课改教研培训情况。2003年第三期《中国教师报》在7版头条报道了总课题组推荐的市三中的综合实践活动教研情况。2004年第五期《当代广西》、第五期《人民教师》以及《中外教学研究》等省级以上刊物均介绍了总课题组指导课改教研的情况。与此同时,总课题组还主持、编辑、推荐发表相关文章270多篇。
通过开展以上活动,总课题组开发了相关的地域课改教研资源,刷新了一定的课改教研理论,并将其转化为可操作实践活动,使北海市广大教师在积极参与课改教研过程中,注意了对课程标准的正确理解,对教材的使用与创新,注意了评价方式的多样化,树立了反思意识,教研内容与形式不仅在操作上基本获得辩证统一,而且还形成了一定的地域特色,明显提高了具有北部湾海洋文化特点的新课程教学水平。
四、研究成果推广的范围和取得的社会效益
教研室是连接教育行政部门和基层学校的纽带,旗下的教研员担负着教学研究、教学指导、教学服务和培训学科组长与教师的重任。北海市教育局教研室15名教研员承担着全市687所中小学、近2万名教师的教育服务和专业引领工作。如果教研员仅凭传统的教研方法,是服务不好当前的教育教学的。尤其是在新课程背景下,引领机构如果不加强自身建设,就不能更好地承担指导广大中小学教师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的使命。因此,当前教研的生命力就在于既为教育行政部门提供决策依据服务,又要为基层学校提供教育教学管理技术服务、为广大教师提供教学理论、技巧支撑服务,一句话,为课程改革服务,为推进素质教育服务。要达此目的,就必须重构教研文化。围绕上述工作,总课题组在实施全市性教研改革研究过程中,主要取得了以下成果并在全市范围内推广及应用。
1.2003年10月24日,全国发行的《现代教育报》课改周刊在头版刊登了总课题组教研员撰写的有关我市课改的报道,随后多次报道了我市的课改教研情况。
2.教育部与北京师范大学联合举办的《实验工作通讯》先后4次刊载总课题组教研员撰写的课改培训情况。
3.2003年《中国教师报》在7版头条报道了总课题组推荐的市三中的综合实践活动情况。
4.2004年第五期《当代广西》、第五期《人民教师》以及《中外教学研究》等省级以上刊物介绍了总课题组指导课程改革研究的情况。
5.总课题组主持、编辑、推荐发表课改研究文章270多篇。
6.总课题组在《北海教育》、《教育动态》上辟出专版发表课改教研考察报告、心得体会、理论文章、全市课改教研信息、有关课改教研论文、课例、报道等文章760多篇。
7.课题负责人和教研员先后7人次去市广播电台、电视台进行课改教研录音、录象宣传。
8.每次开展大型课改教研活动时,《北海日报》、《北海晚报》、北海电视台、北海人民广播电台等新闻媒体都及时进行宣传报道。
9.与《北海晚报》联合开办课改教研专栏,发表全市课改教研文章52篇。
10.三年来,总课题组先后获得了“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优秀组织奖”、“自治区教科所(教研室)建设评估先进单位”、“广西首届教育科研进单位”、“广西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先进单位”、“全区中小学教育教学科研论文评选优秀组织奖”、“广西第四届小学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组织奖”、“第十一届广西生物学奥林匹克竞赛优秀组织奖”、“申报广西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优秀组织奖”等荣誉称号。两个批次5个单位被评为自治区“校本教研”项目先进集体,10人被评为先进个人
五、主要研究成果目录(成果名称、形式、字数、出版单位或发表刊物名称)
1.《推进课程改革必须重构教研文化》(研究报告),11000字。
2.《新课改下教研改革研究》(论文集),17万字,语文出版社出版。
3.公开发表的成果
①《对当前课程改革中课题研究价值取向的思考》,论文,2004.5《中外教学研究》,刘成学。
②《新课程下艺术教师角色的转变》,论文,2004.10《中国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于春萍。
③《试论赏识教育》论文,2004.10《北京教育》,鲁海燕。
④《创意设计初探》,论文,2004.10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周燕。
⑤《此驴非彼驴》,论文,2005年《基础教育研究》,罗瑞雪。
六、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1.教研员专业水平发展不平衡,不同学科之间差异较大,教研工作的层次、科技含量仍然较低,具体表现如下:
①一些教师教学研究的着眼点仍然停留在教材本身,极少关注学生的发展。
②个别教研员有时对课堂教学的指导仍然强调教学过程是教学环节的完整与协调,教学目标关注的是知识技能目标的达成。
③课堂教学改革方向单一:只要求知识与技能传授效率的提高。
④教研员是学科专家,在教学研究指导过程中很少起到合作作用。
⑤未能处理好考试研究与素质教育的关系。
2.经费投入不足,许多学科的课题研究完成后不能及时结题。
3.各级教研设备、教研手段还有待进一步更新,完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