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2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成就每个生命的尊严与幸福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1-2 14:17:5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成就每个生命的尊严与幸福
——对话北京师范大学生命教育研究中心主任肖川教授
教育者怀着关爱之心面对每个生命,会感受到生命蓬勃的生长力量。(资料图片)
  甘肃舟曲发生的特大灾害让我们为每一个生命的逝去扼腕叹息。在为逝者寄去哀思的同时,我们更应该让每个生者、每个孩子懂得生命的价值与意义,珍惜生命,敬畏生命、感恩生命。北京师范大学肖川教授选编的“生命教育系列读本”以生命教育为主线,通过一个个成长中的小故事告诉我们:学校应是生命的乐园,教师要润泽生命,让每个生命幸福成长。
  ■本报记者张贵勇  
生命教育旨在让校园生活充满关怀、激励、温暖与成就感,并让师生都能感受生活的意义和美好
  记者:如今在教育理论界和实践界,“生命教育”这个词已经广为流传,你为何想做“生命教育系列读本”?生命教育的内涵和目的是什么?
肖川:生命是宇宙间的奇迹,是上苍馈赠给我们的最珍贵的礼物,因而我们对生命需要有一种敬畏感,而教育则是人类自身馈赠给生命的最珍贵的礼物。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它的存在是为了不断完善个体生命,引领个体的完美与幸福。
  然而,当今的教育过分地追求知识的掌握、智能的发展和学业的成功,缺少对人的生活和生命的关注,缺乏对个体心灵的关注。这种不当的教育价值追求,使教育忘却了引领人之幸福的使命,导致人们学到了知识而不懂生活,获得了世俗意义上的成功却失去了生命的华美。如果一种教育,让学生学会很多,却没学会如何幸福生活,那么这种教育至少是残缺的,甚至可能是反生命、反教育的。
  我们倡导的生命教育是对应试教育、就业教育、技能教育等仅仅服务于学生的生存竞争的教育的扬弃和超越,是引导学生珍爱生命、敬畏生命、感恩生命、享受生命的教育。也就是说,生命教育所要达到的目标不仅是让学生学会生存,更要引导学生理解生活、思考生命的意义,从而去追求幸福生活。正是从这个意义出发,选编了“生命教育系列读本”。
  生命教育是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的教育,也是始终关注教师生活幸福指数的教育。它是以生命为中心和原点而展开的教育,让校园生活充满关怀、激励、温暖与成就感,并让每个师生都能够更加真切地感受生活的意义和美好。
  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已经开始了生命教育的实践。可以说,生命教育进入课程领域是教育的一个进步
  记者:目前,不少地方和学校都开展了生命教育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探索。你认为是否有必要开设专门的生命教育课程?
  肖川:我认为是有必要的。作为一种新的教育思想,生命教育不仅是纯粹的理念或是在某种理念支配下的一套规则,而且是涵盖多重主题的教育实践领域,是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建设的重要领域。
  青少年是未来社会的主人,教育应该使每名学生都享有幸福人生,进而成为自由社会的建设者。总体来说,绝大多数青少年拥有奋发成才的志向、坚韧不拔的意志和自强不息的品格。然而,在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社会背景下,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消极因素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青少年的生命价值观和生活方式。许多青少年缺乏基本的生存知识和应急自救本领,在发生自然灾害、意外事故和公共安全事件时,不懂得保护和挽救生命。我们经常可以看到生命逝去的报道,让人痛心。因此,当前迫切需要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和价值观,从而形成乐观积极的生命态度,掌握基本的生存和生活技能,进而激发生命的潜能,实现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而且,现代教育在强调教育的社会功能的同时,越来越注重教育对个体生命的作用和影响。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序言的开篇就指出:“教育在人和社会的持续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也明确提出:重视安全教育、生命教育、国防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促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有机融合,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记者:国外开展生命教育的情况如何?有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借鉴?
  肖川:出于对生命的关怀和尊重,世界上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已经先行一步开始了生命教育的实践。美国、日本、新加坡等自然灾害频发国家,生命意识教育、应急避险教育等内容都是学校的必修课。澳大利亚、英国等更是通过国家干预来达成和推进生命教育。我国台湾和香港地区教育主管部门也高度关注生命教育的推进和发展,制订了一系列的计划,如2000年台湾教育部门成立了生命教育委员会,并把2001年定为生命教育年。可以说,生命教育进入课程领域是教育的一个进步。
  生命教育的理念和课程在我国已有了初步的实践,但在理论、实践和制度层面还存在诸多问题和障碍
  记者:你主持了教育部关于生命教育的规划课题,也走访并指导着全国各地许多生命教育实验学校,你认为目前我国生命教育的现状如何?
  肖川:1968年,美国学者杰·唐纳·华特士倡导和实践生命教育思想。而后,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开展了生命教育的探索,我国也不例外。2004年12月,辽宁省启动了“中小学生命教育工程”,制订了《中小学生命教育专项工作方案》。2005年6月,上海市出台了《上海市中小学生命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同年,湖南省也颁布了《湖南省中小学生命与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此外,江苏常州、福建泉州、湖北咸宁等地也制定了相关政策,开展了区域性的生命教育实验。
  汶川地震后,社会各界对生命教育给予了前所未有的关注,许多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呼吁将生命教育纳入素质教育的范畴。2008年9月1日,中央电视台推出了以生命教育为主题的“开学第一课”,教育部倡议全国中小学生每年每学期都进行应急避险教育。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对生命教育地方课程建设的步伐也有所加快,黑龙江、四川、云南等省份的中小学陆续开展了生命教育课程、教材的研究与建设。2010年4月,北京师范大学生命教育研究中心成立,并与部分地区和学校合作建立生命教育实验基地,开展生命教育实验。
  记者:我国在开展生命教育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
  肖川:生命教育的理念和课程在我国已得到了广泛的认同和初步的实践。但是,目前我国生命教育还存在许多问题和障碍:一是缺乏深入而系统的研究。目前生命教育研究的理论、实践和制度层面都还不够全面和深入,尚没有系统的生命教育课程操作模式、课程资源开发和教学策略研究。二是缺乏相关政策和课程标准。生命教育至今还没有生命教育的行动纲领和课程标准,导致对生命教育课程的意义、目标、内涵与组织实施认识模糊,操作失当。三是缺乏专业的生命教育教师队伍。目前,自教育部到基层教育行政部门,都没有生命教育教师培训的专门部门,也没有将生命教育纳入教师培训,存在“无人教”和“不知教”的状况。此外,生命教育教材版本众多,质量参差不齐,可供参考的教学案例不多。
  生命教育关注每位教师的幸福与专业成长,因为只有教师拥有职业自豪感、成就感,才有可能营造更优质的教育氛围
  记者:刚才你提到了生命教育实施过程中的许多问题,那么对于中小学开展生命教育研究与实践,你有什么好的建议?
  肖川:中小学生命教育的研究与实践可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创建充满生命情怀的校园文化;二是探索生命教育课程、教材和教法;三是打造生命化的课堂。其中的关键则在于关注每位教师的幸福人生与专业成长。之所以要特别强调教师的幸福人生,是因为更多的教师感到职业的自豪感、成就感并进而感受到生活的幸福感之后,优质的教育才有可能。
  教师幸福人生的营造有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较高的生活幸福指数意味着低焦虑感、低倦怠感、高成就动机和高自尊需要,也意味着没有太多的后顾之忧,悦纳自我,心存感激和追求卓越。而简单地用师德一味地来要求教师要如何有爱心、有耐心地对待学生,对教师自身的生存状态不管不顾、不闻不问就很有些“道德绑架”、“精神施虐”的味道。中国历来有“道德虚伪”、“伪崇高”的恶劣传统,对人进行“道德绑架”就是被常常采用的伎俩。这是我们今天需要特别警惕和摒弃的。
  教师的专业成长与幸福人生的营造相互促进,有利于优质教育氛围的营造。为了能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教育服务,全社会都应该关注教师的生存状态、关注教师的专业成长,切实提高教师各方面的待遇和社会地位,从而让生命教育更好贯穿于教育教学活动之中。
  “生命教育系列读本”,肖川、曹专选编,岳麓书社2010年2月出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17 10:27 , Processed in 0.062004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