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67|回复: 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我从彩云之南走来--我的教育梦·我有幸认识的几位老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1-5 14:42:3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我从彩云之南走来--我的教育梦·我有幸认识的几位老人
文/厚望斋主人
一、我这样当父亲
  十年前,我因破产从小康陷入困顿,得当小包工头的表弟四张火车硬座票的资助,携母挈妇将雏从昆明苍凉漂到北京来,成了都市五口之家的大蓬车车主。现在,我是一名自由教师,先是挂靠单位办个少年新闻写作俱乐部,后来自己开个书斋,教点作文过简单的日子,近期,愚公移山的精神感动了上帝,“他就派了两个神仙下凡,把两座山背走了”。
  我有一子一女,现在儿子上高二,女儿上初三。身为人父,百味莫名,现将几年来的所作所为所感公之于众,作引玉之砖,以求从各位当父母亲的朋友中“掏”出更别致有效的高招。

有知识就能生存

  我破产后并没有明确的目标,但离开令人尴尬的故乡是必然的,一是我心力交疲之余想出来走走,预想换一个全新的环境会有一个全新的心情;二是想出来试试,我一生所学的东西是不是真值得我那么自负;三是让孩子知道,有知识就能生存。决定来北京,是因为当时有一个和我关系挺不错的学生在中国新闻学院带薪读书并兼做一些出版中介一类的生意,多少有个照应。
  来到北京后,我那学生给了我一千元钱作“启动基金”,我把家人简单安顿下来后就开始找工作,找工作的经历也就成了向孩子灌输“有知识就能生存”的活教材。我找工作,要么直接带儿子跟着,要么回家后向全家详细汇报,进行分析讨论。
  我只会教书写作,并且年龄已经超过了不知谁规定的却又几乎是异口同声的“三十五岁”,凭着三四公斤重的一包获奖证书和作品,我决定找学校或文化出版单位。我找了几所学校,领导看了我的简历、获奖证书和论文后都表示欣赏,愿意考虑接纳;但听说我有两个学龄孩子要“傍读”,又都以不同的方式婉拒了。
  我再作调整,准备再降低要求。我从那学生那儿借了一些报刊杂志,偶然间,我看到了一家很有名的国家级出版社办的一本月刊,上面竟然有不少错别字、标点符号甚至语病;我又专门买了两期新的,舛谬照样多,我笑了,告诉孩子我有工作了,他们茫然。第二天,我给那家杂志的总编室打了个电话,简要述说了我的发现,他们很感兴趣,要我去面谈,我带着被我画得花里胡哨的三本杂志去了那家出版社,谈的结果是,我给他们当兼职校对,每期薪酬800元。旗开得胜,孩子们已经完全相信知识的有用。接下来,我又用同样的方式找了一家杂志,也是兼职,月薪是600元。再在一家文化公司当编辑,月薪是1200元。
  干了一段时间后,我觉得有一种无法形容的空虚和恐慌,静下心来想,原来我是从办学“败家”的,虽然已经没了经济条件,但从未死心过,我想到了办班。知道这意图后,新认识的同乡前辈、中国新闻学院前副院长李成野先生郑重地告诉我:先找一家这类的机构干一段时间,积攒点见识再说。我听从了老先生的忠告,应聘进了北京最大的中小学生业余教育学校——北京精诚文化学校。我在精诚教研中心得到了领导和许多同行前辈的热心帮助,我得与在云南时早已闻名的许多特级教师、专家共事,王校长亲自打电话帮我的孩子插到和平街中心小学,还免了赞助费。我认认真真地干了两年,学了两年,才出来张罗现在这个俱乐部。这一段时间,孩子们每天中午都到精诚和我一起吃午餐,除了熟识同办公室的赵慕熹爷爷、刘丙辛奶奶外,我还不失时机地给他们指认进出我们办公室的人:这位是全国统编教材中学历史教学参考书的主编孟广恒爷爷,这位是人民大学著名的英语教授张锦芯奶奶,这位黄纬文叔叔是从英国留学回来的硕士,这新到我们办公室来的叔叔是北京师范大学的在读博士,这位管精诚网站的小朱叔叔才是大学三年级的学生,但他每天来这儿上半天班,一个月可以拿一千五六百元的工资呢……我发现,孩子们开始崇拜知识了。

做普通人,做好人

  我的两个孩子在云南时上的都是条件比较好的全寄宿制学校,刚进和平街中心小学几天,我问他们的感受,女儿懵然不知,儿子说,条件还没他们原来在昆明时的学校好。我没说什么,只是到周末时带他们去参观了非常简陋的几所打工子弟学校,他们说,和平街中心小学应该算非常好的学校了,我说不是,又带他们参观了几所条件特别好的学校,再告诉他们:咱们是普通人,上的是普通学校。我又借着编定北京市中小学生“我与奥运”征文的机会让他们明白学习条件和学习结果的关系。
  为了让孩子有平静的心态,我带他们参观了许多不同条件的工作环境、住宿环境,带他们夜间步行两个多小时从我们当时住的中日友好医院附近到天安门广场看升旗,从石景山沿永定河步行两个多小时去参观芦沟桥,从鲁谷步行四个半小时到天安门……我们观察上下班时地铁里拥挤的人群,观察天不亮时就忙着拉菜摆摊的小贩,我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要孩子们明白,我们是再普通不过的普通人。
  让孩子有普通人的心态不是很容易的,孩子们会有意无意地对比。为了不让孩子太自卑,我们只住了半年的平房,让孩子们了解怎样生炉子烧水取暖煮饭后就租住了楼房;我们家在95年时就购置了多媒体电脑,破产后孩子们常常提到电脑,我又赶紧买了一套二手的。
  家长——特别是当父亲的平静了,孩子才能平静。我从来没要求孩子必须考多少多少分、考第几名,只是定了一个大框架:应该把老师教的大部分东西学懂了,如果说80分都考不到,就是不懂的太多了。至今,我儿子女儿没拿过第一名,也没考过100分,但都爱观察思考,兴趣健康而广泛——上高一的儿子虽然所谓的主科经常只考八九十分,但就连史地生物科技之类的课他也学得津津有味,也能考八九十分,我已经觉得很坦然了。
  在为人处世方面,我给他们也画了一个做普通好人的框架:舍己为人的是圣贤,一般人很难做到,也不一定非做到不可;利人利己的是好人,要努力做到;损人利己的是坏人,千万不能做。在考虑利己的同时还考虑怎样让对方或第三者也获利,就够一个人努力一生了,做到这一点也就是好人了。
  有爱心和让世界充满爱这类主题比较空洞,我经常给孩子们分析有关的现象:要从心里真心希望大家都过得好,都富裕。大家都有过得愉快,就没人拿你来撒气;大家都有钱了,你不论干哪行钱都好赚了。爱心要从对人开始表现,如果一个人对自己的家人非常冷漠而对别人很热心,那是虚伪;如果一个人见到别人有困难有灾难也不管不顾,却收养些残猫病狗来表现“爱心”,那是变态。

自由与自觉是正比例关系

  孩子渴望自由,那是人类的天性,但世上没有绝对的无条件的自由,我的教条是:自由来自自觉,自觉程度越高,获得的自由就越多。不论是在家、在学校还是今后走进社会,都是这个理:在家里,你对爸爸妈妈说要出去玩一个小时,你能按时回来,下次这类要求就容易得到满足,反之,你就没了自由;在学校里,有的同学总是被老师牢牢地盯着,有的却很自由,偶尔做错了老师也很宽容,这很大程度上是按这些学生平时自觉的程度认定的……
  在这方面,我除经常给孩子们举实例外,落实到他们身上也是不折不扣的。有一个寒假,放假前一个多月,两个孩子迷上了做电脑动画,把课外时间都挪用光了,提醒他们几次没有效果,期末考试都打了败仗——两人的英语和数学都没达到我所定的宽松界限,我没责备他们,但这假期,他们失去了自由:他们得按我的作息时间,和我一起体验我的工作。我负责的俱乐部都是课外班,假期和周末是我忙碌的时候,每天早上六点就得起床,他们得跟着起;一起做早点吃了,再步行四十分钟去上课;我上课时他们自习,我休息时他们也休息;我吃什么午餐就跟我吃什么,晚上才一起步行回家。风雪无阻,整个假期中只有春节休息三天,一个假期下来,他们都有了深刻的体会:一方面是感到了失去自由的悲惨,再是理解了家长的辛苦,还看到了那些同学为了将来的竞争而牺牲假期、金钱上课外班的热情。有了体会,家长“要自觉”的提醒效果就好多了。

  我算不上成功者,但自认为算是跌倒了爬得起来的普通人,我也希望我的孩子们今后能有这点精神。
2#
 楼主| 发表于 2012-1-5 14:43:11 | 只看该作者
二、我这样做儿子

  我不是一个优秀的儿子--让七老八十的娘亲跟着漂泊,居无定所。
  但我自问是一个尽心的儿子,我虽然走南闯北,关山万里,也没有扔下过老娘,不论走到哪儿,都记得把老人家携带着。
  我父亲在我上高一时中风,熬了七八年,我工作后四年,他扔下自己的父母妻儿西去,我祖父母都是我老娘送的终。我成家后调到县城,虽然离老家不太近(四十来里山路),她也只是一两个星期来看孙子孙女一眼,直到远走昆明时她才长期相从。
  从滇东南跑昆明的时候,老娘还没有语言障碍,没事时与周边的那些老人聊一聊,也自得其乐;到北京后可就惨了,她听不懂普通话,更不会说,没法和人交流,孩子们要上学,妻子要做事,我也总是无休无止地忙着,且早出晚归,一天说不上几句话。前些日子母难日,我仿《梦游天姥吟留别》诌了这么一串文字:  
生日歌奉老娘
    来客谈故洲,关山万里信难求。
    电视出乡语,音容灿烂如可睹。
    乡语在京如鸟言,尴尬无伴说真诚。
    京城四万八千路,笨儿欲孝无时领。

    我常苦笑非为别,老娘总问农历月。
    农历离我远,怪我泛俗溪。
    九九八字今尚在,布包线裹独稀奇。
    脚著自造屐,身常上电梯。
    早晚才见儿,总说想养鸡。
    奔波辗转时不定,迷座倚窗娘未眠。
    听车听步忘矿泉,栗车啸兮惊楼巅。
    目凄凄兮无语,心灼灼兮生烟。

    偶得休憩,笑颜生辉。
    郁闷之言,訇然齐开。
    慈祥兴奋不见底,见我如见金银台。
    忆昔事兮牛和马,喜盈盈兮纷纷从脸下。
    虎狼事兮如对稚,予儿事兮列如麻。
    常魂悸以魄动,总惊起而长嗟。
    惟闲时奉简席,得心中之闲暇。

    人生多故亦如此,古来母爱如江水。
    儿又去兮何时还?且放照片厅事间。
    思念即说回来听
。(老娘不识字,不会按电话号码,予嘱录音)
    安能长此以往为钱柜,使我不得开心颜!

  带着老娘,与其说是赡养,倒不如说沾光:一位前辈说,看在你把七十多岁的老人从云南带到北京,我愿意无条件帮你一把;租房时人家一见老老小小的,还听说是老师,竟然更好说话;和家长沟通,说到老人,居然会有更多铁共同语言。
  说是在利用老娘也不为过:我用老娘作为示范,让孩子从我身上看怎么对待父母;老娘怕坐车,我带她从石景山步行二十多公里到天安门,顺便让孩子也跟着锻炼;--反正我自认为从她身上还得到许多。
  在我和老娘的身上,孩子真正理解了许多学校里不教的东西。从老娘那儿,我还获得了许多教育教学的灵感(另文述)。
3#
 楼主| 发表于 2012-1-5 14:43:57 | 只看该作者
三、我这样做丈夫
  严格地说,我不是个好丈夫--倒不是人品水平之类,而是四十多岁的人还漂着,这在旧同事中是绝无仅有的。
  我们曾经小富,但几十万被我拿去办学办砸了,于是类乎流浪地过了这么近十年。
  我们现在也有条件多挣点钱:不久前一位朋友约我到他们省城开千人作文讲座,每天讲六至八小时可以分八千到一万,可以讲十多天,我却总记得自己是个老师,作文不是听会的而是练出来的,没有练的过程听得再兴奋也没用,不干;几家有钱人家想要我专门给他们的孩子上课,每月八十节课可心拿一万二,我也没答应,因为我觉得毕生精力的结晶为是为几个人准备的。
  我可以把摊子缩小,很容易小康,但我觉得人生易老,不如试试自己究竟有多大能耐。
  为这些,我经常遭老婆挤兑,我总是有原则的妥协,按刘毅先生的理论,就是“妥协,但绝不投降”!
  我经常用调侃的方式疏导老婆:在咱们三十五岁以前的同事朋友中,确实没有连孩子考上了都因为户口不能正常读书的,没有还没大房子的……但是,有谁能编出三四套二三十本书?有几个人对北京有咱们熟?有谁家能把普通话和家乡方言转换得这么快……
  前不久,因为在网上耽得太晚,老婆采取临时果断措施,我把这事发在博客上,博友哗然,我又写了一首诗解释,这也许能看出我的处境和心境:
家事--醉和博友

【序】日前赋樵兄小院,提及倔妻断电事,多博友问真伪,值一博友有新作,试和之,觉不尽,乃补百十言,搏博上兄弟姐妹一哂。

知命在望眨眼间,磕磕绊绊十八年。举案齐眉传百世,我却何曾见一斑?
少年夫妻老年伴,而今正悬尴尬链。立志拼搏敢懈怠?勉勉强强立人前。
冤家相聚日复日,睚眦之后肩背肩。虽有辉煌前途在,我常踯躅不敢言。
晚归定然不乐意,上网还得言在先。拉闸断网家常菜,抢杯倾酒也自然。
曾经也有几十万,因我草率如云烟。携母将雏南到北,烟酒网外不曾嫌。
尝居平房一两间,总慰我遭北风寒。儿女渐大娘更老,妻比我更皱纹全。
愚公移山感天地,紫气东来肯相怜。百十同志勇投身,泰山北斗也顾眷。
厚望花开半中国,该归之时总果断:“家有冤妻常牵挂,先顾相思再顾钱。”
网友评论:
1
柳非煙

2007-05-31 11:01 呵呵,有在樵夫处看到过那篇文章,写得甚是有趣~~不过老泡在网上冷落贤妻,被动了家法也是正常~~中间立场,不偏男亦或是女,表要打偶,哈哈

2
月亮星星LUCKY

2007-05-31 12:18 来晚了没能做到沙发,唉...

家有冤妻常牵挂,只顾相思不顾钱....
思考...


3
黄泥紫燕

2007-05-31 12:51 莫把贤妻当冤妻,半老更识案眉齐。
网上得来终觉浅,家中固有方安逸。

4
与风约

2007-05-31 13:02 风雨同舟总相伴,
俗世之中互挂牵.
鲁莽草率妻不嫌,
倾酒断电莫喊冤.

5
不爱卤煮火烧

2007-05-31 13:43 真情真性,至性至情也。
“妻比我更皱纹全”、“家有冤妻常牵挂,只顾相思不顾钱。”
几人能达此境界?
----先生不但诗词歌赋插科打诨信手自如,做人也很有境界啊!

6
邱为江

2007-05-31 13:56 冤家相聚日复日,睚眦之后肩背肩。

晚归定然不乐意,上网还得言在先。拉闸断网家常菜,抢杯倾酒也自然。

不是光老兄如此,我们家更甚。

7
辽宁老杜

2007-05-31 18:09 乐观的人,有几分顽童味道.好!!!!

8
北国de睡莲

2007-05-31 18:48 在樵夫处看见你的文章,非常钦佩你的文笔!
你的代鹤言更是有趣,我会常来欣赏学习的!

9
千里之外的思念

2007-05-31 20:21 欣赏!
然后,大家都要注意哟。
对老婆好一些,
再好一些!



10
雪俏芳菲

2007-05-31 20:38 教作文的哥哥,你太厉害了,这首“长篇叙事诗”写得太好了。
“家有冤妻常牵挂,只顾相思不顾钱。”呵呵!

11
淡蓝色的心湖

2007-05-31 20:58 拉闸断网家常菜,抢杯倾酒也自然
真是形象,眼前一幅图画呢!

12
真情续云水

2007-05-31 21:36 文采飞扬!

13
彦人

2007-05-31 22:38 自是经常顾影自怜,呵呵。

14
700826

2007-05-31 23:24 好文采,笨叔贤妻更率性!率性之中见真情。只此率性相护佑!笨叔万里展鹏程!

15
马亚男大庆

2007-06-01 05:43 外面世界万般好,还得少年夫妻老年伴。拉闸断网为你好,老笨心中偷着乐吧,“家有冤妻常牵挂,只顾相思不顾钱。”

16
耀眼的石头

2007-06-01 15:03 “家有冤妻常牵挂,只顾相思不顾钱。”厉害!偶要学学

17
位微未敢忘忧国

2007-06-01 15:54 妙!!!
老夫老妻常相怨
只因她要一生伴
同感

18
平常的女子96

2007-06-01 16:40 哈哈...好玩.
儿女渐大娘更老,妻比我更皱纹全....数过笨嫂嫂的皱纹?

19
平常的女子96

2007-06-01 16:52 .好有学问啊...笨大哥.

平常的女子.
家贫读书少.
读了九年书.
识得斗大字.
来到贵宝地,
书香又搞笑.

20
平常的女子96

2007-06-01 16:54 真情真性,至性至情也。
“妻比我更皱纹全”、“家有冤妻常牵挂,只顾相思不顾钱。”
几人能达此境界?
----先生不但诗词歌赋插科打诨信手自如,做人也很有境界啊!

21
水酉山人

2007-06-02 15:18 晚归定然不乐意,上网还得言在先。拉闸断网家常菜,抢杯倾酒也自然。

天下乌鸦一般黑呀!~~~~
断网犹可忍,若忍得抢杯倾酒,孰不可忍?!~~~~ :D

22
jinask

2007-06-04 15:37 "晚归定然不乐意,上网还得言在先。拉闸断网家常菜,抢杯倾酒也自然",以为你够可怜,“家有冤妻常牵挂,只顾相思不顾钱”其实是有人怜。好福气啊!夫复何求?

23
luckystar6001

2007-06-06 08:46 只顾相思不顾钱。就是我所想了。哈哈,写的好啊。

24
晴雪飞情

2007-06-06 09:30 教作文的笨叔叔.这个名字够特别.能给晴雪讲讲怎样写作文吗?
4#
 楼主| 发表于 2012-1-5 14:44:32 | 只看该作者
我这样当老师·我这样教书
  我从一参加工作就玩命。
  刚开始专门教了一年初中,接着专门教了两年高中,然后就是一个初三应届班、一个初三补习班、一个高中毕业班,三个班三个头教了三年,把省、州、县三级先进、优秀挣全了,发表了三篇教学文章,全州中学教导主任和语文教研组长在我那儿开了一次现场会,第一次职称评定就以五年多教龄、专科学历评了一个中学一级教师。
  其实我虽然上这么多课,但并没有外人想象的那么累,反而经常有时间喝得大醉,一个星期起码三次。
  就遗憾没入得了党。改了几次申请,接受了两年考察,结果是好几个人都后来居上,却没我的份。有一次我和我们书记在饭桌上玩出了这么一组对话:
  --书记您说,共产党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由无产阶级的先进分子组成,对吗?
  --对呀!
  --知识分子是无产阶级的一部份,对吗?
  --对呀!
  --那我是老师中的先进,几级教育行政都发证证明,怎么到这儿又不成先进了呢?
  --不能这样推论,不能这样推论,组织上的事,……反正不能这样推论。
  这成了流传比较广的对话。89年秋,黄老师当教育局长半年后觉得教研的活有些忙不过来,就问我是愿意在学校里当个官儿还是到教研室当教研员,我选择了后者。
5#
 楼主| 发表于 2012-1-5 14:45:17 | 只看该作者
我这样当老师·我这样当教研员
  在黄老师手下干事是一种“痛并快乐”的感觉。
  那时他自称是“教研室主任兼教育局长”,每天处理70万人口但又是国务院挂名的特困县的教育事务。他一般白天都是事务性的工作,晚上才加班编教学资料、写文章,他负责五六两个年制一二年级四本书单元检测题的编撰和修改我们编的内容,在他手下,没有一劳永逸的活,年年修年年改,我也就仗那几年熟悉了小学教材;我们还编有小学、初中每月各一期的作文报,虽然我把前期工作都做了,但他还是一丝不苟地检查。
  在整个教育局,教研室是“特种部队”,两位副局长和其他科室的领导也很不过问,我们得以潜心做业务,但一点也不轻松:每学期要听60--80节课,次次都得交他亲查;每学期要上30--50节课,按黄老师的话说,就是我们这些教研员不是全县老师的榜样而是大家的靶子,我们上的课都是“供大批判用”的;每学期要写出三到五篇论文--只要黄老师改过认可的,寄出去一般都能发表--我们一个县的教研室每年正式发表论文的总篇数竟然比全地区其他七个县和地区教研室的总数多出一倍多!地区教研室要布置什么统测检查之类,我们一个小教研员都可以拒绝。
  在教研室经常下乡,我们一去就是一周全在一个地方,课得听透了,没有其他科室下乡那么潇洒,但也因此更得到老师们的理解、尊重和配合。那一段时间,我们成功地培养了一批业务骨干。
  那几年我中小学全涉及,为后来干的事打下了一定的基础,更有价值的是得黄老师耳提面命,那价值更是不可估量。
6#
 楼主| 发表于 2012-1-5 14:45:57 | 只看该作者
我这样当老师·第一次辞掉公职

  93年,黄老师辞去局长职务,到县一中去当校长。虽说新局长给我做了工作,让我放心,但我还是有曲终人散的感慨,决定调离教研室,但我的臭嘴给我伏下了天大的尴尬。我在厚望斋笔记中记有这么些内容:
口德
  余而立前,不修口德,或以旧语戗人,或编故事损人,一时痛快,后患无穷,今欲痛定说痛,以儆效尤,兼求和谐。
  背诵《毛主席语录》呛伤人事一。某甲,中共党员,时为校支委兼会计,家设小卖部,拆烟一毛二毛零售学生。教工会时,余约一二兄弟朗诵:“这种人,其实不是共产党员,至少不能算一个纯粹的共产党员。”一诵噪音绝,二诵人注目,三诵众目某甲,比四诵,某甲拂袖。后一年,余获省先进,书记动员入党,余以虔诚之意三改申请书,末时,某甲以余耽酒事渲染,其余支委无奈,事遂了了。
  背诵《毛主席语录》呛伤人事二。某乙,主任也。时筹新幼儿园,乙跑单位集资,劳碌一日,回局大念苦经,余与梁君齐诵:“出了一点力,就觉得了不起,喜欢自吹,生怕人家不知道。”乙仅哈哈,貌似大度。乙好写作,常有豆腐块见报,无非《妻子是老师》、《女儿真……》之类,时余已有十余篇论文发表,甚不屑,当其张扬时,余常以“卖儿卖女”之类言语嘲之,乙仍哈哈。时地区师范缺教学法教师,余亦欲右迁,师范来人,众作陪,席间乙以兄长态劝余少饮,亦无他,不料乙暴添油醋:“吾弟无酒时温文尔雅,酒后则狗屁不如。”当席宣余酒后狼狈二三事,余恼羞成怒,借席间说笑话佐酒之机篡张大千说胡子事回敬:三国某日,刘关张考校儿郎口才,命题说父事。关郞曰:“家父温酒斩华雄,过五关斩六将,真英雄也!”众评“优”。张郞曰:“家尊当阳桥一吼,百万曹兵溃逃,天下谁人不知?”众评“优”。阿斗口拙,本欲扬刘曹青梅煮酒事,然只言“家翁与阿瞒饮酒……饮酒”即无下文,关张窃笑,备大窘,出席指骂曰:“不肖子!汝父一身业绩,尔但知饮酒一事乎?”众喷饭,乙面似猪肝,离席而去。余自感畅快,岂知事后乙借出差绕道师范,与诸领导言:诸公岂敢用某人?彼在本局,副局长流皆无奈!余事遂不谐,为乡党笑,无奈方举家徙春城。

  我就这样苦笑着辞去了公职,离开了老家。
7#
 楼主| 发表于 2012-1-5 14:46:30 | 只看该作者
我这样当老师·告别公职
        第一次辞掉公职后,正逢昆明郊区某县大搞“人才引进”,基本政策是:35岁以下,中职,本科,只要本县有单位考核后愿意接收,拿身份证来落户,拿毕业证书来定工龄,拿职称证书来定工资,重做一套档案,家属也随落昆明市户口。
      我于是又成了昆明人。也有限制条件:必须干满八年,调走才给人事档案。老家的教育局长听说我就这样走了,马上去县政府汇报,因为我是县史上第一个这么无法无天的人,所以五套班子领导召开临时会议并形成决议:这种人,不发一分钱,不给一个字!——真有点荣幸哦,一个普通教师能得此待遇!
      我在这郊区且干了四年多,又教书又开饭馆,不亦乐乎,结果又乐极生悲,《厚望斋笔记》记下了这事:

  菜馆开张岁许,老笨半解放焉。教书、拍录像,悠然自得,未几又开新门道:撰通讯报道。
  公安诸友青睐笨菜,常光顾。一日酒后闻新破一案甚奇曲,予乃壮言曰此事可上报,诸友大喜,告之唯恐不极不尽,予伏案一夜,得六千余字,索图片数张,五日后春城晚报副刊竟整版刊出,公安诸友大喜。自是凡破离奇之案,诸友皆告予,乃至旁听预审。年许,局长、政委、刑警队长至干练警员光辉形象并英雄事迹廿余万字频见诸《人民公安报》、《民主与法制》、《法制与新闻》暨滇诸大报刊。时予小富,未尝以经济为事,诸友益感焉,老笨菜馆犹县公安局及镇派出所之后厨也。
  110方设,局长聘予讲文化课,训首批队员曰:“笨师为110编外总领导,必敬礼。”政委补曰:“笨师或拨110,用车也,有车即动。”予尝一试,果招之即来,送予下乡家访,至即敬礼云尚有下午班,需先归,予再不敢轻试矣。
  屡随车拍摄嫖赌及交通事故之类,见猎心喜,常试驾,诸友乃置一吉普于校足球场,曰:“油尽即拨110可也。”予于是耀武扬威月许,一日随交警队长采访一特大交通事故,触目惊心,归来无心饮食一日,终于车与酒中择其后,至今十余年,不触方向盘矣。

       “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老笨之谓欤?
  予纵警车出入,已为人妒矣。生意兴隆,竟也成罪。
   丙子年,予教高三。是届凡四班,教语文者校长一,办公室主任一,予二:理科班96人,文科班87人。
  是年世界杯,生徒多好者。惯例:春城郊八县一中比一二,主任高于予,校长低于予。总结会,校长旁敲侧击曰:“需尽全力,某师未尽全力也。”予乃直言曰:“犹强于某人。”众鼓掌。
  暑期未毕,予乃接教育局调令,命予为一极偏僻乡中学之小头目,予乃一气辞职,至今。
  后予受聘于一私立大学,折腾不卒岁,即携母挚妇将雏举家北上至今。

    没了人事档案,成了黑人,近十年在北京教书办学,坎坎坷坷,又生出许多故事。
8#
 楼主| 发表于 2012-1-5 14:47:09 | 只看该作者
厚望斋个人简历

一、自然状况

韦先生,男,壮族,1963年重阳节生于云南省广南县,身高1.68米,体重58公斤,已婚,健康。

二、家庭状况

母陆老夫人,1930年生于云南省广南县,壮族,文盲,原籍农村户口,现随子在京。

妻谢女士,1965年生于云南省广南县,壮族,昆明石林城镇户口,初中文化,现在北京市石景山区随夫,家庭妇女,熟悉五笔打字,开过饭馆,会做三五款看家菜。

子慎独,女紫奴。
三、教育背景

1982年毕业于文山师专中文专业。

1990-1993年参加云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文本科(云南师范大学主考),获全部单科合格证书(未换文凭)。

1995年拥有自己的多媒体计算机,会录入并用word、飞腾、维思、photoshop等并具编排报刊画册(未考过级)。

四、工作简历和业绩

1982年毕业后被分配到云南广南县第三中学任教,86年被评为云南省教育先进个人,87年被破格评聘为中学一级教师(西南地区首批最年青的中学一级教师之一)。

1989年调广南县教研室任中小学语文教研员,92年被评为云南省教研先进个人。

1993年当作特殊人才“三不要”引进昆明路南一中(今石林一中),全家转为城镇户口。

1997年8月辞去公职,98年到北京,先后从事宣传、编辑、记者、教师工作,2000年起受聘为北京精诚文化学校教研中心教研员,2002年底受聘为北京市石景山区教育学会少年新闻写作俱乐部总教练,2003年被聘为《现代教育报》特约记者及该报“名师讲堂”专栏作者;独创“厚望作文”(“观察·分析·表达系列能力训练”),在培训市场纷纷扰扰的北京石景山区一年半“抢”出500多学生,教材被开明出版社投资百万出版,今年八月被聘为河北出版总社《少年素质教育报》作文版主持人。

成果简介(以发表先后为序):在《云南教育》、云南《语文教学阵地》、广西《小学教学参考资料》、河南《小学教学参考》、河北《语文教学之友》、北京《现代教育报》、《中国教育报》、陕西《教师报》等报刊上发表教育教学文章30多篇,在《故事会》、《民主与法制》《人民公安报》、《法制与新闻》、《云南日报》、《春城晚报》、《云南公安报》、《云南法制报》、《北京青年报》等报刊上发表文学、新闻作品50多篇,参与编写全国第二套、北京第一套《少儿哲学》,主编过北京市中小学生《我与奥运》征文。

五、自我感觉良好的几个例子

  1、在广南县第三中学任教期间,连续三年承担一个高中应届毕业班、一个初中应届毕业班和一个初中补习班共三个班的语文课,当地媒体以《先进教师是怎样炼成的》为题报道过。

  2、在广南县教研室工作期间,独立承担五年制、六年制三年级以上语文单元检测题的编写,年年翻新;编《广南小学生作文》、《广南初中生作文》两份四开四版半月报,本人负责编辑、画版、付印、校对、发行,发行量大于当地政府机关报。

  3、在辞公职后上北京前,任南方青年进修学院宣传部长半年间,除在正式报刊上发表宣传文章20余篇外,还一个人负责校报(四开四版半月报)的采、编、校、发。

  4、在北京精诚文化学校教研中心期间,曾在一周内编出该校50字、100字、200字、500字、1000字、2000字、5000字、10000字、20000字、50000字共十个版本的“学校介绍”,得到王国欣校长的特别奖励。

  5、为秦皇岛某写作学校编撰校本教材,二十天编写70多万字。

  6、给从小学二年级到初中二年级混成班学生上课,讲同样的例子,让小的听懂,大的觉得有回味。

      7、三年级才学汉语的少数民族,39岁起在北京开起作文班,出版了作文教材,还经常对北京及各地教师进行培训,专科生给本科生甚至研究生讲课,竟然还受好评。
9#
 楼主| 发表于 2012-1-5 14:47:46 | 只看该作者
刘毅先生

    我在北京精诚文化学校教研中心工作时就认识刘先生了。当时为编《少儿哲学》,两位主编――北京教育学院刘丙辛教授和著名教育教学评价专家赵慕熹先生坐班,许多名师参与,其中就有刘先生。此外是中学历史教学参考书主编孟广恒先生、北京五中老校长吴昌顺先生、北京四中特级教师赵如云先生等。他们当中的任何一位进办公室,带进的都是思想,我先是目瞪口呆、然后是耳目一新。以关注生命和回归真实的哲学思想为厚望作文的灵魂,从那时起我就认定了;而刘先生说:“现在许多教学、教师、教师培训都只停留在‘技’的层面上,没有升上‘道’的境界,这是很悲哀的。”当时就怦然心动,我想起“臣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这句话,就把“道”当作自己清晰的目标。
    几年来多次电话叨扰,刘先生从不厌倦。厚望作文总部教师培训基地建成,首批教师培训结业,我请刘先生、赵先生及李春旺、王有声诸先生赐教,才知道先生家竟然离我们教师培训基地那么近,我感到莫名的兴奋。
刘先生精神矍烁,几次都是骑着自行车从两公里外来的,加上他声音洪亮、思维敏锐、博闻强志,新教师们没人猜出这是一位退休十多年、年逾古稀的老人。我们请教了许多问题,先生宏观地从几个方面谈开,所谈深邃高远,振聋发聩,笔者鲁钝,仅能汲十之一二,但已觉得又是一个新境界:
    关注生命。把教育教学理解为一种生命活动,一种自由、自觉的生命活动,一种生存方式,力争达到安全和谐地发展。教育教学是对话,而对话是通向和谐的唯一途径。相信没有人拥有真理,每个人都有权利被理解,重要的不是谁是对的,而是什么是对的。
    要清醒。清醒的标志之一就是有忧患意识,“知所以危则安,知所以乱则治,知所以无则有。”清醒的人才会有智慧。知道事物是什么,说明你有知识;知道事物实际是什么,说明你有经验;知道事物的真实的形象和相应的态度行为,说明你有才能,这些都不是智慧。
    要回归真实。陶西平同志是很懂科学的官员,他指出现今形式主义文化蔓延:造了名师,误了学生;搞快文化、快科研,牺牲了科学;搞赛课评课风,牺牲了真实。警惕语言的虚幻成分。我们应该强调的是感悟而不是学习、创新。过去我们常说一句话:透过现象看本质。本质是什么?没法看出来,因为世界是多样的、变化的、多极的。科学家们大多强调“科学的直觉和灵感”,我们不要轻易放弃感觉,放弃感觉就像吃东西放弃味道一样,只要求填饱肚子,那就没意思了。
    听刘先生讲说,我每次都觉得在成长,只恨自己读的书太少,悟性不足,没能更多领会。
10#
 楼主| 发表于 2012-1-5 14:57:12 | 只看该作者
“厚望先生讲作文”
——“观察·分析·表达”系列能力训练
讲座提纲(高年级自信36讲)

入门课    入妙文章本平淡,等闲言语变瑰奇——作文其实并不难
第一讲    山水村落皆画本,耳目及处有诗材——要学会观察
第二讲    春花秋月冬冰雪,不听陈言只听天——写出自己的作文
第三讲    炼句炉捶岂可无?句成未必尽缘渠——把话说准确、连贯
第四讲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把话说生动、形象
第五讲    眼处心生句自神,暗中摸索总非真——用眼睛观察
第六讲    耳闻鼻嗅人难代,甘苦炎凉自身知——用其它器官体验
第七讲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按顺序观察
第八讲    茂林之下无丰草,大块之间无美苗——观察事物的联系
第九讲    一身偃卧蓬蒿稳,四海苍生恐未安——作文要发挥联想
第十讲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作文要发挥想象
十一讲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观察描写景物的固定特点
十二讲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观察描写景物的季节特点
十三讲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观察描写景物的动静变化
十四讲    三分春色描来易,一段伤心画出难——在写景中表达心情
十五讲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种一棵“写景知识树”
十六讲    万态千姿真世界,千人一面笑煞人——观察描写人物的外貌特点
十七讲    宁与黄鹄比翼乎,将与鸡鹜争食乎——观察描写人物的言行和兴趣爱好
十八讲    丈夫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观察描写人物的情绪心态
十九讲    委之财而观其仁,告之危而观其节——观察描写人物的性格
二十讲    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观察描写人物的关系
二十一讲 君子挟才以为善,小人挟才以为恶——在写人中举点事例
二十二讲 百人誉之不加密,百人毁之不加疏——种一棵“写人知识树”
二十三讲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把事情写完整、清楚
二十四讲 岁寒老树虽荒寂,会有腊残春到时——按一定顺序写事
二十五讲 盖棺方可定贤愚,临事始能见操守——写好事中的人
二十六讲 留得当时临别泪,经年不忍浣衣裳——在叙事中表达思想感情
二十七讲 流水淘沙不暂停,前波未灭后波生——种一棵“写事知识树”
二十八讲 发挥道德乃成文,枝叶何曾离本根——说理要有正确的观点
二十九讲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说理要有充分的理由
三十讲  合抱之木生毫末,千里之行始足下——说理要有合理的顺序
三十一讲 立言明道是真理,空谈虚论误时光——种一棵“说理知识树”
三十二讲 不共春风斗百芳,自甘篱落傲秋霜——抓住特征写事物
三十三讲 ——解释·分类·打比方
三十四讲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比较·列数字
三十五讲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在写物中表达感情
三十六讲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种一棵“写物知识树”
更多精彩内容请你登陆:厚望斋 http://www.hwzzw.com/  国学启蒙http://www.guoxueqimeng.org/hlcms/index.php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4 20:49 , Processed in 0.176131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