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1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自由鹰夏冰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1-10 19:17:2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自由鹰夏冰
                                                                               ■文\雪域沸点

夏冰简介
1953年出生于上海。作为知青曾长期生活在东北。中国摄影家摄影会员。
1983年,作品《等待》在建国40周年全国最佳黑白优秀照片前十幅评比中名列第三而名噪一时。
1990年,哈尔滨铁路教育学员专职摄影教师。
1991年中央电视台专题片《夏冰的黑白世界》。
2000年《大众摄影》专题报道《现代都市中涌动的激情》上海第五届国际摄影展佳作奖。
2002年中国摄影报人物专访《解读夏冰》。
回上海后创办《自由鹰摄影图片工作室》,为国内众多知名人士成功拍摄黑白肖像而驰名。
                 
                                夏冰(上海抓客SH481摄影)
要联系上夏冰并不难,作为摄影界著名黑白人像摄影大师,他总是被摆在醒目的位置,张艺谋,奚美娟,孙道临等社会名流都慕名找他拍过照片,但他又是隐性的,在上海他的“自由鹰”工作室品茶,摄影,接待访友,外界却很少有关于他的消息。在决定采访他之前,我一直很难琢磨透这样一个成功的人像摄影师为什么内心深处深爱的却是“纪实摄影”。

提起夏冰,或许不能不提及他的的成名作——《等待》:那张照片拍摄于在呼伦贝尔大草原上,白云蓝天下,古老而破旧的勒勒车,一匹雪白的骏马扬起长鬃,仰天嘶鸣。夏冰抓住了那匹马因被羁束而流露出的异样眼神的瞬间,按下了快门。整张照片有种说不清的哀伤和忧怨。让人心情久久不能平静…1989年,中国摄影报评出建国40年最佳黑白摄影作品前十幅中,榜首是那张著名的《小平,你好》,名列第二位的是世人熟知的《雷锋擦车》,夏冰的《等待》位居第三。这殊荣,寓示着夏冰已从自觉走向自在的成熟。自此,“黑白王”驰骋影界。

第一次见夏冰,是在抓客网上看他的照片。照片是一位抓友在他那个叫“自由鹰”的工作室拍摄的,他站在那里,着一身中式服装,美髯飘逸颇有仙风道骨之气度,镇定,安静,双眼充满睿智和穿透时光后的淡然。
夏冰是返城的知青,从17岁开始“上山下乡”去了远离上海的北大荒插队,并在东北生活了28年之久。在那片远离黄浦江,远离弄堂的黑土地上,夏冰却创造了一个个奇迹。从一名拉了10年二胡的文化馆职员到当地小有名气的摄影师,夏冰经历了一次完美的艺术转型。

现在的夏冰,已经是上海赫赫有名的黑白人像摄影师。在有着悠久人文内涵的历史古镇七宝,他的“自由鹰”很显然已成上海黑白摄影的金字招牌。他的名人肖像系列在摄影圈堪称一绝。张艺谋、孙道临、奚美娟、冯骥才、赵长天等几十位艺术家,都在他的镜头下闪烁着耀眼的光芒,简单的黑白色调很轻易就搅动人心中的许多本来已经波澜不兴的部位。我在网上和杂志上看过他的一些黑白人像摄影作品,简单的造型,单调的背景却被他巧妙地用光线勾勒得充满抒情和诗意。那些被拍摄者的“神韵”也正好被他借来的光线凝聚得恰到好处。那种抽去了现实物像中的色彩所带来的“似是而非”的疏离状态瞬间拉开了与现实的距离,让作品散发一种难以名状的味道,凝重、高雅、朴素、纯粹、简约、深刻……


但是,作为今天商业影楼的成功操作者,夏冰坦言他曾经非常看不起商业人像摄影,他告诉我,他最喜欢的摄影是纪实摄影和观念摄影,做影楼商业摄影只是当初不得已而为之的决定。

我问他如何去定义“纪实摄影”。他说:“纪实摄影这个词是个舶来品,单从“纪实”字面上来解释它的内涵未免偏颇。纪实摄影不是简单的记实,主观的表达往往是主导。纪实摄影也不是简单的抓拍,抓拍只是纪实摄影的拍摄方法之一。给一类照片下定义那是摄影理论家的事情,我不会按照“定义”去拍片,只去拍自己想拍的片子,过多的思考“定义”没有多大意义。”在抓客网夏冰的个人空间,可以看到夏冰人像摄影之外的作品。随性中隐约透着他构图和对光线把握的深厚功底,平凡的细节被他自由自在地揉合了艺术元素和现实世界的真实存在。一如他豁达不羁的个性,拥有绝对宁静的温度但却有超越感觉的自由意志在画面上婉延起伏。

通常,对一位摄影家和他照片的评价大抵可以有这几个层面:最基础的是摄影技术,然后是视觉的书写能力,再来是信息表达和评判,最高的当属哲理和美学的感悟。夏冰在这些方面也都可圈可点。


夏冰在齐齐哈尔生活的14年里,最主要的工作就是摄影,办过摄影辅导班,尔后又在大学做过专职摄影教师,他有自属于自己的理论和实践体系和很强的视觉符号的组构能力,他的图片简洁干净,又带有浓厚的艺术气息,诗意而不失庄重。在信息的采集和表诉传达上,他时常说,他喜欢通过直观的、自然的、可信的画面,让人能够联想和思考,最终产生心灵的冲击。在哲理上,他对摄影的归纳很有意味,他说,凡是从事摄影的工作者必定会有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看山是山;第二阶段看山不是山;第三阶段看山还是山。能走过这三个阶段的人是很不容易的,大多数摄影人停滞在第一和第二阶段。也就是说它是一个从简单到复杂,又从复杂到简单的一个轮回过程。

说起摄影,他有颇多感慨。他说:“从拿起相机到现在近三十个春秋,摄影给我带来最大的收获是改变了自我。我这个人没读过几年书,小学五年级文化大革命,之后下乡。在学习摄影基础阶段,从摄影技术技巧慢慢走向美学,还没有感觉有困难,然而上升到表现自己对社会、人性感受的时候,困难就出现了,而且难度很大。摄影的真正功夫是在摄影之外,让一个摄影者把下了很大工夫才掌握的摄影技术技巧忘掉,真的很难。也就是说忘掉它比学习它还要难。但是想要在摄影中取得新意,必须忘掉摄影。”

他告诉我他名字的寓意,夏冰,是个矛盾的组合体,他喜欢安静,但又有激情活跃的一面,随性却又挑剔,懒惰却又坚持。除去摄影之外,夏冰最大的爱好就是喝彩,聊天,发呆。我一直在猜测,这么多年,夏冰一直在不停地拍摄各种不同的人,他也许累了,他需要寻找一种摄影的出口,心灵的出口,纪实摄影的厚重和恒久正是他作为摄影人心灵最终的归属。

摄影是一种走入时间的动作,从中撕扯出一些东西,然后又以另一种持久的形式定格。从本质上说,纪实摄影者是以影像方式观看、体验世界与世间万物的生活方式。他们身心放松,全身感受芸芸众生的细胞处于全面开放状态,心灵处于最善解人意的状态,因此,他们就有可能邂逅世间的秘密,遭遇世间的惊奇,获得与尘世灵犀相通的无上喜悦。这是种通灵的喜悦。摄影在本质上来说其实是一种与被摄对象通灵交感、超越对象的具体性而获得一种精神感悟的心灵通灵术。人像摄影更多时候是在为个人造影,很难从中间找到摄影师本人的影子。而纪实摄影不同,它更多是为社会和历史造影,透过它们,我们可以看到摄影师在摁下快门时精神和灵魂的悸动。这也许正是夏冰一直深爱纪实摄影的原因所在吧。

我想,不管是他一直深爱着的纪实摄影还是他现在从事着的人像摄影,无可否认的是,夏冰一直在用手中的相机诠释着他内心深处的心灵感悟和悸动。很遗憾我没能亲临上海,在他古色古香的“自由鹰”品读他更多的作品,我也未能有幸看到他镜头里知青岁月作为那个年代的瞬间在他一声快门声后被定格,抽离的张张历史符号。我一直都觉得,懂得用心灵记录生活的人会是内心隐忍且强大的,黑白照片一直有着无限的张力,夏冰用心灵浇灌的黑白花朵,虽然少了很多缤纷但始终都是美丽而无可匹敌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8 05:53 , Processed in 0.099297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