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8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解放前我国新闻摄影事业的发展史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1-10 19:55:5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解放前我国新闻摄影事业的发展史

  
  来源:《青年记者》杂志

  ● 朱生柏

  1839年8月19日,法国政府在巴黎公布了舞美设计师路易•达盖尔发明的银版摄影术,它标志着摄影术的正式诞生。1842年5月5日,德国的汉堡发生了一场大火,比欧乌和史特尔茨纳赶赴现场拍摄照片,后仅存一幅,这次拍摄和这张照片被公认为世界上第一次新闻摄影活动和第一张新闻摄影照片。至此,世界新闻摄影拉开了序幕,而我国新闻摄影的产生则晚了半个多世纪。总体来看,我国新闻摄影事业的发展过程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摄影术的传入

  摄影术传入中国,是在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在鸦片战争结束后,随着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中国被迫打开五个通商口岸,外国人以牟利为目的开设照相店。由此,摄影术传入中国,并标志着中国摄影术的诞生。①

  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随着摄影技术的发展,我国东南沿海的广州、福州、厦门、上海等地,照相馆蓬勃发展。但这时期中国的新闻摄影停留在纪实摄影阶段,主要拍摄对象为中国的风土人情和当时的社会面貌,以便西方人了解中国。对于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以及李鸿章、曾国藩等人镇压革命等重大历史性事件的影像亦有所纪录。这一时期的照片受铜板和石印印刷技术的限制,图画容易失真,不够清晰,照片基本都未在国内报刊上登载出来。

  摄影术的传入对新闻摄影的产生具有重要的作用。不但为其提供了技术保证,摄影术的普及还为新闻摄影的诞生提供了受众基础。

  新闻摄影早期阶段

  1900年,照相铜版制版技术传入中国。国内报刊始出现用铜版印刷的新闻照片。铜版照片影像逼真,是报刊图片宣传的一大革新,新闻照片作为新闻报道的一种手段,从此登上历史舞台。②

  20世纪初,有些进步的摄影者开始把摄影作为反映革命起义和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一种宣传手段。1911年辛亥革命前,由于清政府在国内大兴文字狱,严禁言论自由,甚至严禁

  从1900年至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的封建统治这段

  新闻摄影中期阶段

  辛亥革命成功后,以新闻摄影为主要手段的画报、摄影周刊开始出现。1912年创刊的《真相画报》,为国内最早出现的画报。而1926年创刊的《良友画报》则创造了中国画报史上的一个高潮。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和国共两党合作期间,出版了大批报刊,利用文字并配合照片对当时发生的重大事件进行宣传:如《向导》周刊就对“五卅惨案”和“万县惨案”进行了大篇幅报道,揭露帝国主义的罪行;《“二七”工仇》采用了四页照片,详细报道了“二七”惨案,揭露军阀吴佩孚的残暴和工人斗争的英勇。

  这时期报刊所刊登的照片,主要为重大事件新闻和重要人物的照片,新闻性强,并且开始注重拍摄手法,具备很强的纪实性,刊登更及时,图片更清晰。

  然而,正当中国新闻摄影事业蒸蒸日上之时,1927年,蒋介石、汪精卫发动反革命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许多进步的新闻工作者被迫害,新闻摄影事业停滞不前,进入了低谷。

  纵观历史,在1927至1937年国共对抗的10年间,值得一提的是,新闻摄影理论超越了20年代初邵飘萍对新闻摄影理论的最早尝试:“报上写真的意思,不仅是使看报的人知道报上的事,而且叫看报的人看见事实的情形。”③戈公振和邹韬奋便是这一时期新闻摄影理论家的代表。

  戈公振认为新闻摄影事业的发展,离不开专业摄影队伍的建立,且在摄影技术和艺术两个层面上摄影记者都该有深切的研究。他第一个把新闻摄影提升到艺术的高度,新闻照片不再是纯粹为配合文字报道而拍摄。而邹韬奋主张要抓住最佳拍摄时机,④这与法国摄影家布勒松于1952年提出的摄影理论“决定性瞬间”有相似之处。

  新闻摄影发展阶段

  随着1935年中国共产党领导和发动的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我国新闻摄影的状况从根本上有所改观。摄影器材的购置和补充有了比较可靠的保证,产生了一批爱国业余摄影人士,他们冒着生命危险,深入斗争现场拍摄出的画面形象真实、生动、自然。具有很强的纪实性的新闻照片,一经刊出,大大振奋了全国人民的抗日热情,推动了抗日战争的爆发。

  这时期的《新华日报》针对国统区的实际情况,正确宣传了中国共产党的纲领路线和方针政策,并不时刊登新闻照片。在延安创刊的《军政杂志》,从1940年1月第二卷第一期至1941年12月第三卷第十二期,每期都刊登新闻照片若干幅,反映八路军敌后抗战生活。⑤之后的《晋察冀画报》、《山东画报》、《冀热辽画报》等均大量刊登反映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及解放战争的新闻照片。与此同时,根据地还通过举办照片展览向广大群众介绍解放区的情况和部队、群众的生活,鼓舞广大人民群众的斗志。据统计,1939年至1945年抗战胜利,大后方举办的摄影、图片展览有14次之多。⑥

  到全国解放时,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革命的摄影事业建立了一支约近四百人的摄影战士队伍,世界摄影史上这样的伟大业绩,是别的国家未曾有过的,更是旧中国不可想象的。⑦这些摄影战士拍摄的照片,时效性强、现场性强、主题突出、讲究构图和用光。

  同时,摄影革命家通过实践,提出了许多新的摄影理论,包括:沙飞的新闻摄影“武器论”和“正确的政治认识+新闻记者的工作方法+艺术的修养+科学的知识”对新闻摄影记者的四点要求;⑧郑景康在《摄影初步》中对新闻摄影的特性进行了分析;罗光达新闻摄影必须把政治性、新闻性与艺术性三结合的理论等。⑨

  综上所述,从摄影术传入中国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我国新闻摄影实践经历了从无到有、从摸索到兴盛的曲折发展过程,新闻摄影理论从探索到深入,为建国后我国新闻摄影事业的发展打下了深厚的基础。

  注释:

  ①王振山:《当代新闻摄影学》,青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10月第1版,第9页

  ②方汉奇主编:《中国新闻事业通史》(第1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年5月第1版,第1001页

  ③邵飘萍:《中国新闻学不发达的原因及其事业之要点》,《新闻学名论集》,1930年联合书店版

  ④邹韬奋:《再谈巴黎报界》,《新生周刊》,第1卷第18期

  ⑤⑦蒋齐生:《新闻摄影一百四十年》,新华出版社,1989年6月第1版

  ⑥蒋齐生、舒宗侨、顾棣:《中国摄影史》,中国摄影出版社,1998年6月第1版

  ⑧见沙飞为吴印咸《摄影常识》所作的《序》,晋察冀军区政治部新闻摄影科出版,1939年11月7日

  ⑨罗光达:《新闻摄影常识》,1945年4月,晋察冀画报社分社印

  (作者单位: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来源:青年记者2009年3月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7 12:16 , Processed in 0.104824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