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1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刘一嬴的“摄影行态”“人生大摄影”学说梗概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1-16 18:05:1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2010年第1期《中国艺术》杂志(国家艺术类权威核心期刊,大型艺术季刊 )发表了同济大学艺术学硕士,首届摄影方向研究生——刘一嬴(女)的重要学术文章《论摄影中的中国元素》。

     
       刘一嬴的“摄影行态”“人生大摄影”学说梗概内容如下:

中国元素在摄影艺术的运用过程中,要努力跳出视觉层面上公式化概念化常态化之平庸的视觉形象的限制,使之呈现出“中国元素”“态”的整体摄影艺术行为。在这种摄影行为下所产生的摄影作品可能没有精致的视觉美学形象,它变得好像完全不见地道的摄影语言,似乎只是在随意拍摄中出现的毫无专业技术,毫无视觉冲击力的、随处可见的普通大众所为的极其平常的“纪念照片”。而在这种纯自然状态下拍摄出来的照片,却实为最易于抒发摄影者性灵的摄影艺术作品。在整体的摄影艺术创作过程中,对情感的表达完全“不动声色、不着痕迹”。其独特的摄影语言就是“无摄影语言”,其绝妙超然的视觉冲击力正是“无视觉冲击力”。这种摄影形象表面可能最具像,似乎俗不可耐,但同时其实质也最抽象,反而超凡脱俗;这种摄影可能画面内容最涉及现实,但整体思想观念与精神诉求又最脱离现实,从而,实现了由表象之大俗而达至心象之大雅的自由解脱的超然境界。


这种拍摄并不是摄影人没有自己作品的风格,而是这种看似没风格的作品恰有其独特的“无风格”的风格,这种空前超越式“无风格”的风格即为该摄影人探索追求的新风格。从其自省的内涵看,这并不是“摄影者”的哗众取宠,黔驴技穷,而正是其恍然悟得了中华文化的至高终极真谛——“自然”后,努力地提高、升华自己生命境界的结果。这不仅是摄影艺术视觉形象、美学形式的创新,而是对整个摄影艺术思想、观念的革命性探索与突破。这种摄影艺术创作在文化思想上的感悟甚为美丽动人,作品作为纯意识形态的产物亦更涵本真、天然之别样玄妙。仔细感受该摄影创作的全过程,悠然可见“摄影人”内心的自然、自由、自在,淡定、平和、满足、幸福。


优秀的摄影人可能最好的作品并不是他的一幅作品或一系列作品,而是他的人生、他的思想、他的情怀、他的气质风度。也许他的摄影创作几乎少到不拍照的程度,但他的摄影哲学却是亘古开新的划时代之说。作为一个艺术家、艺术工作者,要把对追求艺术表面形式的热情转换为对艺术本质意义及人生价值更深层次的思考。我们既要看到五花八门的表面形式后面无形的心理钳制与灵魂束缚,我们还要认识到吸引人们眼球的形式多样性所带来的潜在困扰。这种潜在的困扰会在我们的刺激视觉感官兴奋之后带来无限的极度视觉疲乏与心灵迷惑。物质与精神不可分开,人的身体和心灵不能分隔,人类的理性和逻辑亦需与宇宙混沌的整体融为一体。作为一个摄影人,作为一个艺术家,创造出新的艺术风格委实可贵,但倘若能够在最微小、微妙、最平凡、平实的地方,随意轻巧地便能揭示美,表达爱,则更为弥足珍贵。呼吸的空气、幸福的笑容、优雅的动作,每一个人所拥有的每一处现实……21世纪的今天,摄影艺术实在不能再继续被狭隘地限制、桎梏、圈囿在一幅或一组图片中,它应该被放大为人生的方方面面,放大为人生的大摄影”。我们要通过摄影让自己活得淡定、活得潇洒、活得充满热情、活得圆融无碍、活得幸福快乐逍遥自在。


我们要努力追求艺术与生活成为完全有机融合的统一体,但“艺术”与“生活”作为两个意义完全不同的词汇在我们的人生词典中出现,它们究竟区别在哪里呢?禅宗有曰:“思维知与不知,有与没有,而后离开你可能执着的两边”。“无常,无我,无念,无生”。这说的是世界万物本无分别的终极本相,而加以分别的不是别的,正是人所固有之强烈的分别心。也就是说一切一切的区分、差别,都是人完全按照自己的需要而主观设立的。参禅的目的就在于“去执、归真”,去掉一切的分别心,使自身与宇宙融于一处、一体,从而实现完全彻底地无分别。那么,我们其实完全可以把“艺术”就等同于“生活”,因为把“艺术”与“生活”放置在无穷尽的宏观宇宙空间的存在中,它们即无差别。对于摄影艺术的追求,应追求一种“悟”的境界,以超越纷杂、多变、有限的“现实世界”,而遁入到虚静、为一、无限的“本体世界”。天人合一,作为储藏智慧的人体这一系统,其结构、变化是和宇宙完全同步的。那么从某种意义上讲,吾身与宇宙形异质同,宇宙与吾身浑然一体。因而,一个摄影人进入禅定心态(非禅定状态),把自己凝缩成一个小宇宙之后,即进入一个神奇的自由享乐世界。


站在摄影之外来看摄影,使摄影跳出艺术、美学的范畴,体悟于整体生命存在,即如爱因斯坦不受三维空间的局限看待整个宇宙。那么我们全心投入所创作的最好作品即为感悟、经营自己的人生。


这时我们便也可以轻松、满足、幸福地像杜尚那样说:“我最好的作品就是我的生活”。



这样的整体摄影行为即成为提升整个生命质量的善巧法门。因此,我们就完全可以将其称之为“摄影行态”。




   中国哲思在摄影创作中应体现成一种整体行为


人的内心世界是无法限定的,中国艺术的时空是依照心灵的逻辑及世界所构造出来的。真正的艺术家在某种意义上说,要融于纯粹的天然至美境界,就应该毅然斩断通向纷纭喧嚣的大千红尘的所有神经,在一个卓然独立的天地中修炼心灵的清净。否则,艺术的价值诉求势必拘囿于表象世界的炫丽,局限于视觉感官的愉悦。所以中国的艺术家必须要认识到天人合一,“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庄子·齐物》),时空是人与宇宙的有机混合体。正如歌德所说:在中国艺术中“人和大自然是生活在一起的”。宇宙的时空旷大无际,精神本质的“无”要借助“有”来诱发。宇宙时空是一张绵绵无极的“天网”。这种理解在画面上所表现出来的“有”是为了表现画面之外的“无”,“有”是媒介、桥梁,而“无”才是目的、真义。艺术时空的本象乃是在于“无”。


“无”是大美之所在,但对于摄影来说,绝对无极的空间是抽象的,无法被人直观感受的东西似乎也无法通过摄影的拍摄来实现。因为画面的构建必定是有限、静止的,而美的时空却是无限、运动、变化的。


因此,中国的摄影家要着力解决如何运用摄影这种独特的艺术手段来展现中国宇宙精神观念中的“无”与物象的“有”之间的矛盾,即解决无限“大美”与有限画面之间的矛盾。艺术家要将无限的宇宙空间通过画面表现为某种愉悦震慑的视觉形象,将有限的画面向无限的时空进行自出机杼的转换。艺术家无需过多地关注风云变幻频繁的外部世界,而是应该更多地追求生命内在的丰盈。艺术形象不能仅成为只是满足感官需要的可感时空的存在物。因为从宇宙整体切割、分离出来的每一瞬间的那些可以满足感官需要的可感时空的存在物都是个别、有限、停滞的,而体现整体、无限、发展变化的宇宙大美,则必须拥有宁静、淡泊的心灵,通过静观的审美方式才可以实现。


中国文化的突出特征在于主要注重探索“人”的问题。它不太醉心于向外系统、深入的自然科学研究,其倾心关注的重点在于向内探索人文领域。中国文化钻研的侧重点在于人生命的过程,及其价值与意义。中国先哲认为人自身与自然界虽有其各自相对的独立性,但整体上二者是对立统一、相互交融的,不即不离、天地人浑然一体。所以这“只求之于内,不必求之于外”的“天人合一”便是中华文化的本质所在。“人”作为天地万物之灵处于“天地”当中,“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超然境界被视为理想人格的无上追求。有言:中国人是把外在的世界拉到人类的生命体统中,是从人的心灵窗口去观察外在世界的。它把外在自然界当作是人的真善美心灵的“外射”,并加以一一点化,使自然也同时成为一个充满真善美的价值世界。正如庄子所说:“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


对于摄影艺术的追求,“悟”以为终。预达此超然妙悟之境界,亟需放下功名利禄等等俗物的桎梏、圈囿,超越纷杂、多变、有限的花花世界,飘然而至恬淡、虚静、无限的“本体世界”。在这追求形上之美的过程中,不是探究某一哲学或科学,而是一种体验,这种体验可以说是一种“妙悟”。有言:“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天人合一,作为贮存天智的人身这一载体,其方方面面的结构、变化都与宇宙同频共振。因而,从一定意义上来说,人人皆为宇宙,宇宙皆为人人。所以作为摄影人,当进入无心无意、无欲无为、自然而然的状态,把自己凝缩成一个小宇宙之后,即进入一个奇幻、曼妙的迷离时空。其思维之云即刻超越时空、恣肆逍遥。恍兮惚兮中,其目中满溢溪水潺潺、河流涓涓、牧笛声声、牛羊绵绵……


人的生命是客观物化与特有灵性的结合。人乃万物之灵,不仅可以制造、使用工具,最主要的是人必有“灵”,有灵魂、有灵感,甚至有灵通。摄影人不是精湛摄影技术的炫耀者,其重点关注的应是关乎形上之人的自身解脱、自由。摄影要体验人生、贴近人生,重点反映人之性、命、灵、魂的自然呼吸与律动。它要努力地使摄影人的思想、行为合于天人本真之道、宇宙原璞之心。


摄影艺术并不神秘,它本是再平常不过的东西。对于摄影人来说,摄影不过就是一种平常、平凡的生命行为。摄影不是理性的刻意,而是生命自性的随意;不是文明理念的役使,而是生命本然的外化;不是处心积虑苦心孤诣的惨淡经营与倾心创造,而是生命自然而然的欲求与行为,是生命自然律动的结果。摄影艺术绝不是刻意的追求、设计、创造、革命、超越,它极其简单的就是生命本体纯粹自然的感觉、行为,及相伴产生的结果。它就是生命本体不由自主自然而然的客观释放与流淌,就是心灵、精神的随意外化与直观定格。这才是最最真纯、最高级、乃至终极的摄影艺术




中国元素在摄影艺术中的运用,不仅仅是视觉层次上有形的物象,而是一种没有明确的范围而内在涵盖无穷,且无处不在、无处不渗透的状态。这种状态的体现不只通过一幅或一组摄影作品反映,它一定要浸润到摄影人的每一个生命细胞,要贯穿于摄影人整体生命的摄影行为之中。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5-29 11:43 , Processed in 0.147350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