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黄一鸣博客 作者:黄一鸣)
纪实摄影的古典音乐美——从古典音乐到纪实摄影
我在阅读和欣赏纪实摄影作品时,耳边常常会回响起音乐大师们创作的古典交响曲,《命运》、《英雄》、《自新世界》、《1812》、《伦敦交响曲》一部部熟悉的作品和他们的作者:贝多芬、莫扎特、德沃夏克、柴科夫斯基、巴赫、海顿、柏辽兹……又当我在聆听古典交响乐的时候,布列松、萨尔加多、奥古斯特·桑德、路易斯·海因(Lewis Wickes Hine)、尤金·史密斯、安德烈·柯特兹(André Kertész)等纪实摄影家们的身影和纪实摄影作品又常会在我眼前浮现。
我长久以来深深地体会到,纪实摄影中蕴含着古典交响曲的旋律美和人生哲理,一部完整的纪实摄影作品就是一首看得见的古典交响曲。我认为,纪实摄影是现实中的古典交响曲,古典交响曲是人类深化抽象中有人生哲学的心灵影像。纪实摄影和古典交响乐交相辉映,共同创造和丰富人类的精神家园。
一、纪实摄影与古典交响曲在旋律和结构上交相辉映
我发现许多成功的纪实摄影作品都是由几十张上百张摄影作品组成的,作品之间都有着许多内在的联系,比如萨尔加多的《劳动者》、尤金·史密斯的《水俣》、《乡村医生》等等作品,它们由主题紧密相连,跌宕起伏,时而气势磅礴,时而精致入微,由宏观到微观,由全景到特写,叙述着一个个生动感人的故事,每幅作品之间形成内在紧密的联系,有一种旋律的美,这种震憾人类心灵的美,是纪实摄影家用特殊的摄影语言来完成的,是一种视觉转化成的旋律。古典交响曲的旋律则是通过听觉完成的,旋律随着古典交响曲的主题展开,为主题服务。古典交响曲结构更为严谨复杂,起伏变化大,或抒情或写景,或描绘人生艰苦奋斗的历程。古典交响曲由几个乐章联结在一起,用主题的重复出现来完成整部古典交响曲的创作。纪实摄影的创作有时也和古典交响曲的创作一样,随着主题的深入挖掘和展开,拍摄手法和形式也在发生变化,它使主题不断得到加强和深化。
二、纪实摄影与古典交响曲中的人文精神体现
纪实摄影和古典交响曲除了主题旋律和结构相似外,它们还强调了一种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是指一种对于人的关注的思想,一种追求人生真谛的理性态度。也可以说关怀人生价值的实现,关怀人的自由与平等,以及关怀人与社会、自然之间的和谐等。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存在着深刻的人文精神,即以人为中心,融天地万物为一体,把人的伦理精神,道德情操的提升与超越放在首位。
摄影艺术、音乐艺术与人类所从事的其它活动一样,都是人的主体行为,无不受到人的心理活动的支配。艺术实践的“创作——展演——欣赏”三大环节,都离不开人的心理活动。艺术是人类社会的精神产品,它与人类社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摄影和音乐活动是一种社会活动,它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一个部分,是各种不同文化的符号性载体,记录和发现了人类和思想的发生、发展过程,是人文精神的集中体现,摄影和音乐产生于社会,又作用于社会,它在社会生活中产生影响,并参与人际关系的交流,以实现其社会功能。
1936年西班牙内战期间,著名摄影师、玛格南图片社创始人之一的卡帕在西班牙战场拍摄了战士中弹将要倒下的系列摄影作品《西班牙战士》,这些作品就像一幅幅古典的油画一样富有诗意。刚刚跃出战壕的人,被飞来的子弹徒然射中,生命随即嘎然而止。无论多伟大的理想,最后都被羸弱的生命个体承担着,而这种生命个体的消亡,却带着无法言说的命运的力量,不可抗拒,也因而有了宿命的美。卡帕这些作品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作品发表立刻震动了当时的摄影界,成为战争摄影的不朽之作,也成为世界纪实摄影史上的传世佳作.。
摄影家塞巴斯蒂奥·萨尔加多用摄影写成的史诗《劳动者》的意义也远远超出了照片本身。那是一部为消逝的传统劳作方法而作的古典交响曲。那些纪实摄影作品展现的是现代文明中人类永不停息的劳作。从这些劳动者身上,我们看到了巨大的忍耐力和不可**的尊严。萨尔加多对劳动者的生存状况给予了特别的关注。从非洲撒哈拉饥民到巴西金矿,从卢旺达茶场到科威特油井,他大量纪实摄影作品让世界各地的读者倾听人类手工劳动绝响的古典交响曲。
中国摄影界所熟知的约瑟夫·寇德卡,是以拍摄吉卜赛人而闻名于世的,他的《流放者》充满强烈的人文色彩,每张照片都在讲述一个个动人的故事,描绘一段感人的情节。我们很熟悉的解海龙纪实摄影作品《希望工程》,它质朴真实而有深度!所有只追求形式而没有深度的“艺术”照片,都在它面前哑然失色! 解海龙创作这组作品,跋涉2万多公里,奔波26个省的128个县,接触了100多所学校的上万名农村孩子,拍摄近万张底片。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希望工程系列作品改变了我们这个国家失学少年的命运!提升了中国纪实摄影作品的社会地位,是一部人类和生存环境抗争的摄影交响曲。
本人历时两年拍摄的纪实摄影专题《海南“慰安妇”》也是从人文精神的角度讲述那些幸存受害者悲惨故事,用摄影向世人呈现了这些老人难以言说又震撼人心的惨痛经历。著名作家韩少功如此评价说:“他(黄一鸣)用黑白语言发掘历史,记录了日军侵华时期‘慰安妇’的悲怆命运,对暴力和强权再一次给予了无声的控诉。虽是无声,但我们可以从很多镜头中听到作者的一声叹息,听到作者全身血涌的呼啸之声。”当读到这些海南“慰安妇”》作品时,你不觉得此时耳边回响起《命运》交响曲中铿锵有力的旋律吗? 以上这些作品都是富有人文精神的纪实摄影经典之作。目前在中国,同样优秀并具有人文精神的纪实摄影家和作品还有很多,包括:王文澜《自行车王国》、胡武功《麦客》、李杰《布拖纪事》、杨延康《藏传佛教》、秦军校《小脚女人》、王福春《火车上的中国人》、王征《西海固》、陈锦《四川茶铺》、黑明《走过青春》、安哥《生活在**时代》、徐京星《中国瞬间》、晋永权《出三峡记》、朱宪民《黄河中原人》……这些著名摄影家的作品同样谱写了一曲曲时代的交响曲。
纪实摄影是这样,古典交响曲也是如此。在古典交响曲史上,贝多芬可以说是一个划时代的人物。他带给世界的不仅仅是经典性的音乐作品,更重要的是他用音乐所表述的对待命运和生活的一种精神。在《命运》中,我们看到了无情的命运与弱小的人类之间的反复搏斗。通过《命运》,贝多芬向我们讲述了一个具有自传体的故事,他不仅战胜了自己,而且战胜了他所属于的那个时代。正像罗曼.罗兰在《贝多芬传》时写的:“一个不幸的人,贫穷、孤独、由痛苦造成的人。世界不给他欢乐,他却创造了欢乐来给予世界。” 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是他在生命里最低沉的时刻所创作的,在这里他融入了自己全部的心血,也耗费了毕生的精力。整个乐曲激扬高亢、气势宏伟,把所有与之共鸣的人都笼罩在一种与命运抗争的意境里,实现用音乐关注人生,关注现实的人文精神。
捷克作曲家德沃夏克的《第九交响曲(自新世界)》也是古典交响曲经典作品之一。作为民族主义音乐家的德沃夏克一向珍视民族音乐的节奏、旋律,《自新世界》交响曲里也大量地寄托了怀乡情绪,表现最突出的是第二乐章,著名的英国管奏出的主题。然而也正是乐曲丰富的旋律性以及严谨的结构,使乐曲成为德沃夏克最受欢迎的交响曲。曲中粗犷和开朗的作风、勇敢无畏的自信心,都是最典型的捷克民族风格,乐曲富有动人心弦的抒情风味和人文精神。德沃夏克在自己一生的音乐创作中,始终把人文精神这一重要因素放在首位,无论在歌剧、交响乐或室内乐作品中,他都努力把民族性、抒情性和欧洲古典音乐传统紧密结合起来,达到尽可能完美的境地。
三、用古典交响曲来深化纪实摄影创作
从以上的例子可以证明,纪实摄影是可以和古典交响曲相互融合交相辉映的。一部完整的纪实摄影作品就是一首看得见的时代交响曲。因此,我觉得可以用古典交响曲来深化纪实摄影创作,从古典交响曲(古典音乐)中吸取营养。首先,作为一名纪实摄影家要努力成为古典音乐的鉴赏家。要向音乐大师们学习,深刻领会其创作理念和人生哲理。在中国摄影界,著名摄影家王文澜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不仅仅是位优秀的纪实摄影家,而且是一位古典音乐的鉴赏家,他经常性地从古典音乐中吸取创作的营养,启发灵感。因此,他的创作游刃有余,得心应手。其次是作品创作至始至终要贯穿着人文精神,只有关注社会,关注人生,与时代紧密相连的作品才会成为人类社会的精神财富,才会世世代代被人们所传颂,才会成为经典之作。
主要参考文献:
(1)赵鑫珊《贝多芬之魂》上海三联书店1997年1月5版
(2)刘延立等编译《西方音乐漫话》人民音乐出版社1996年5月第一版
(3)刘璞编著《音乐大师与世界名作》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年2月版
(4) 顾铮著《城市表情》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年11月第一版
(5) 孙京涛编译《时代的眼睛》中国工人出版社2008年1月第一版
(6) 王文澜著《地平线》中国摄影出版社2007年10月第一版
(7) 中国日报编著《中国纪事》浙江摄影出版社2001年6月第一版
(8) 百度文库《人文精神的内涵》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