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78|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张鸣:真正的知识分子应敢于批评人民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2-6 14:53:4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张鸣:真正的知识分子应敢于批评人民




登录张鸣的博客,总是特别慢,那是太多网友们关注的所在——当消费主义正前所未有地凋落着世道人心,让我们对于永恒、对于意义的追求变得麻木时,还好,还有张鸣。
读张鸣先生的文章,有一种特别的痛快——犀利、直接、宏阔且理性,更重要的是,在它们的背后,有一份伤感,一份嘹亮的悲天悯人情怀。毫无疑问,在日渐背向理想主义的时代中,张鸣代表着感动与坚持。
每篇文字下面,是成百上千的网友留言,有人恶骂,有人厌倦,有人荒唐……是啊,少有人会喜欢清醒,仿佛铁屋中的睡者,他们不愿徒增苦痛。
总有一种盲目,铸就了一个民族的悲剧命运,当世世代代在同一条鞭子上行走时,我们学会了怨天尤人,学会了谎言,学会了道德冷漠。可当未来之路看上去无限遥远时,我们又怎能不追问:何去何从?
张鸣先生的书,今年已出了四本,既有《北洋裂变》式的深邃,又有《中国心绞痛》式的沧桑,更有《无所畏与无所谓》、《中国人为什么看不起中国人》式的沉痛。它们并不精致,但它们却标志着这个时代——我们没有沉沦,我们依然有梦。
人间若有真的声音,则大地上便注定会有新的方向。聆听张鸣先生的话语,仿佛在聆听良知在血脉中呼啸,或者,这就是解决方案吧:心不死,则希望永存。
赛金花是一个谎言
晨报:在您的新作中,对赛金花谎言的解读令人印象深刻,可为何这么多人对此信以为真呢?
张鸣:身体救国呗。当国家危亡时,大家对男人感到失望,觉得他们没用,便塑造出一个高大的女性形象,希望靠女性的慈悲来拯救众生。这是一种普遍心理,莫泊桑的《羊脂球》讲的也是同样的故事,这其中包含了男人的反思。
晨报:《羊脂球》是小说,可赛金花却被很多人当成史实。
张鸣:赛金花晚年承认了事实真相,有《赛金花本事》可证,其实她吹的牛漏洞百出,根本经不起推敲,她当年只是和一个低级军官有过来往,据齐如山记载,瓦德西根本就不认识她。但抗战时,一些文人又将赛金花的传说编成了话剧,想以此激发爱国热情,这就给后人以误导。
晨报:这样荒诞的传说,竟被这么多人当成事实,可笑之外,是否也有点可悲?
张鸣:赛金花是名妓,有炒作自己的欲望,可大家却把她当成传奇,其实有什么可传奇的?世界上哪有那么多传奇?
值得警惕的传奇思维
晨报:您最近访问了台湾,因在微博中写了两条批评意见,似乎遭到很多网友的围攻?
张鸣:网络上有一些“fans”,他们喜欢的东西,你不能批评。一位网友留言说:“丧失了一次沟通机会,可惜。”他不在现场,不知道当时的情况,根本就没法讲理,因为倾向性太强,两派之间火药味极浓,只要你说的,就都是错的,霸占讲堂、不让开会、不让投票……而且不认为自己做错了,这就影响了有效问政,这种只认是非不认利害的做法,非常不理智,很容易被操纵。
晨报:出现这种极端情况,是否会令人对民主失去信心?
张鸣:这是不同层面的问题,议会里打架,但社会很安定,各种矛盾也有解决途径,几乎看不到暴力。民主是一种制度,任何制度都会有代价,舞弊、争吵、欺骗,这都是不可避免的,关键看社会成本,民主可以将这些问题控制在某个层级上,虽然议会的事多了,但街头的事少了。民主确实有杂耍化、娱乐化的问题,但至少减少了官民冲突等。
晨报:换言之,对于民主,也应警惕传奇思维,不应将其传奇化?
张鸣:民主是一种制度,不是信仰,它不能成为终极价值。所有制度都有缺陷,只能说它是比专制更好的一种安排。事实上,把民主当成终极价值是很危险的,这会让人不自觉地去美化这种制度,以为它是万能灵药,一旦出现问题,便感到失望,最终又回到了专制。对于个体而言,制度本身是都有害的,民主只是一种危害比较轻的制度而已。
张鸣,浙江上虞人,1957年生,政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曾任中国人民大学政治系主任。长在北大荒。做过农工、兽医。初学农业机械,后涉历史,有《武夫治国梦》、《乡土心路八十年》、《乡村社会权力和文化结构的变迁》等著作。
2#
 楼主| 发表于 2012-2-6 14:54:26 | 只看该作者
没启蒙的年轻人更易受骗
晨报:值得反省的是,为什么在我们总是动不动就走向党同伐异呢?
张鸣:主要是教育不够,缺乏民主素质,很容易受挑拨,特别是这一代年轻人,他们没有经过启蒙教育,很多基本问题没有想清楚,在电影、网络等影响下,他们的个人意识提升了,但没有思考的基础,所以更倾向于去政治化,在思想上飘忽不定,相比之下,他们反而更容易被愚弄。很多年轻人精神有追求,但遵循的却是专制主义的思想方式,比如用道德优势来压人等,这说明,他们并不清楚自己需要什么。
晨报:从某种意义上看,年轻人需要得到专家们的帮助,但问题是现在大家都不相信专家,客观上造成了“懂行的不说话,说话的不懂行”的格局,这是为什么?
张鸣:这是因为一些专家在利益的诱惑下,昧着良心胡说八道;此外我们还有一些专家,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从哲学到转基因,什么都要发表意见;再加上一些部门有意识地利用专家为自己的无耻行为辩护,导致专家信用集体破产,真遇到问题时,谁也不敢站出来说话,谁说话谁挨骂。事实上,社会需要专家,因为有的东西我们不懂,也不需要懂。专家失效的局面,确实很荒唐,但这也是那些专家为了一点小钱而卖身的必然结果。
警惕被概念误导
晨报:今天青年个人意识更强了,可体现在话语中,依然以“人民”为主,这不很奇怪吗?
张鸣:中国文化历来主张“民贵”,所谓“天听自我民听,天视自我民视”,把人民神圣化了。但没有将人的概念从人民中剥离出来,没有人,人民就是空的,谁是人民?人民在哪儿?谁能代言人民?这样空洞的概念,很容易被操纵。我们常说“民意不可违”,这就假设了一个前提:人民永远正确。但人民就不会犯错误吗?从历史上看,人民经常会犯错误,对于真正的知识分子来说,应该像鲁迅先生那样,敢于批评人民。政府不可以批评人民,但知识分子应该批评人民。
晨报:这是否意味着, 启蒙的工作仍任重道远?
张鸣:是的。用“人民”取代人,人往往被同质化,社会也往往被同质化,这就会让社会失去活力。彼此都一样、完全同质的人,就会失去人性,这其实是很可怕的。必须予以警惕,因为概念会利用群众的力量,对个体产生绑架效应,而个体无力反抗,即使他意识到危险,也无能为力,这样在面对重大危机时,就很可能造成灾难性的后果。
走向未来靠社会
晨报:如何才能避免灾难性的后果呢?
张鸣:关键在中间层,我们的中间层发育不足,在一个阶段,国家甚至消灭了社会,这些年社会有了一定成长,但还很弱,这样既失去了制衡力量,又少了缓冲剂,在这样的局面下,对决策者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只是拖一天是一天,就很不利于转型,这种不安全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足协就是一个很好的案例,那么大的产业,对于腐败者来说,出于自身利益的考量也应保护好它才对,毕竟这是摇钱树,可他们居然就砍了卖木头。世界上怎么会有这么蠢的人呢?其实坏人也有理性,但制度安排决定了你没有安全感,谁也不知道明天会怎么样,那么,为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他只能这么干。
晨报:面对无限可能的未来,您觉得希望何在?
张鸣:集权的包袱重,决定了它转型难、风险大,但反正要做,做才有希望。人总是向上的,总是会追求理性的,也许明白人多了,情况就会改变。至少在网络上,网民们已有了很大的进步,戾气少了,过去很多人上来就乱骂一气,现在大家多少还是能听进去你的意见的,这体现了一种希望。
陈辉/文并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9-23 01:29 , Processed in 0.104717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