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6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熊培云:观念改变中国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2-8 15:38:3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熊培云:观念改变中国
  来源:财新网-作者博客  作者:熊培云
  闲来无事,重翻托克维尔的《旧制度与大革命》,有一段话迅即跃入眼帘,早些年初读它时我还在上面重重地画了几道横线:“在思想上我倾向民主制度……自由、法制、尊重权利,对这些我极端热爱——但我并不热爱民主。……我无比崇尚的是自由,这便是真相。”

  如今很多中国人都在讨论民主,认同“民主是个好东西”,可是托克维尔却说“我并不热爱民主”,岂非咄咄怪事?是的,如果只是突兀地看到这样一句话,读者一定会误以为托克维尔何等轻视民主了。事实并非如此,在《论美国的民主》里,托克维尔充分肯定了民主的价值。而透过这段话,准确说,托克维尔不仅看到了民主的价值,更看到了民主与自由可能产生的冲突,看到了自由的价值当优先于民主。

  近年来,有个典故已经尽人皆知了。十八世纪中叶,英国首相老威廉?皮特在一次演讲这样说过:“即使是最穷的人,在他的小屋里也敢于对抗国王的权威。屋子可能很破旧,屋顶可能摇摇欲坠;风可以吹进这所房子,雨可以打进这所房子,但是国王不能踏进这所房子,他的千军万马也不敢跨过这间破房子的门槛。”问题是,当民主取代了君主,君主不能跨进的这个门槛,民主是不是就可以破门而入呢?对此一问,法国大革命提供了自己的答案(随后发生于世界其它地方的诸多革命如出一辙),君主做不到或被激烈抵制的,民主以“公意”之名堂而皇之地做到了。正是基于这种忧虑,托克维尔提出了“多数人的暴政”,希望借着不可剥夺的个体自由给民主圈出一个边界。

  遵循多数原则,如果不刻板地纠缠于已有的有关民主的种种定义,通常我们谈论的革命也可以被理解为一种民主运动。和选票所倚赖的“和平民主”不同的是,革命多诉诸“枪在手,跟我走”的“暴力民主”。这场由“暴力投票”主导的“民主角逐”通常由三部人组成:革命者、反革命和中立者(相当于弃权者)。当革命者超过了反革命,历史便有可能翻开新的一页。

  近现代意义上的革命,多以追求自由、民主为价值指引,不幸的是,为什么“多数人”满心欢喜、费心劳力参加的一场改天换地的革命,最后却不得不面对法国大革命时期“革命吃掉了自己的孩子”的悲剧。究其原因,革命的一代在争自由、争民主的时候,却忘了另一个重要的价值——权利,准确说是个体的权利。当作为一种手段的革命变成了终极目的,上升为至高无上的道德,甚至成为一切意义的终结者,革命便结下了意想不到的恶果。

  黎巴嫩诗人纪伯伦说,“我们已走得太远,以至于我们忘了为什么而出发。”不唯法国大革命,如果我们愿意正视本国历史,这句话似乎同样可用来解释二十世纪的“中国迷局”。百余年来,“争民主、争自由”的革命、革革命风起云涌,无论革命还是反革命,从整体上说这个民族都付出了相当惨痛的代价,而且很多在今天看来都是无谓的挫折与残酷。而这些挫折与残酷的发生,无一不与权利被轻视甚至被抛弃有关。

  为更好说明权利观念与时代变迁的关系,不妨从近百年中国历史中截取三个片断:

  其一是1928年,为了使小资产阶级变成无产者参加革命,中共中央指示湖南、湖北省委实行“烧杀政策”,“杀尽土豪劣绅、大地主,烧地主的房子”,湖南特委执行这一政策后,把从宜章到耒阳一线400多里长的公路两侧各5里内的城镇及农村的人和财物一律撤到边远乡村,然后把搬空的房子烧掉,片瓦不留。此暴行引发大批农民反水、以暴易暴,导致一千多名干部被杀。在《一个革命的幸存者——曾志回忆录》里,曾志特别收录了这段回忆,说明革命一旦违背民众利益将自食苦果,故引以为训。上世纪二十年代,革命暴力盛行,在观念上许多农民并未接受自己是革命的一部分,或至少不认为自己应该不计代价参与这场革命。此时私权观念仍根深蒂固,当私权遇到暴力,抵抗甚至报复随即萌发。

  其二是上世纪五十年代,革命已经完全压倒生活,革命暴力与“建设暴力”并存,后者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农民“被集体化”。一部分人选择了抵制,但绝大多数人心甘情愿将自己奉献出去,包括上交刚刚得到的土地,砸锅卖铁去炼钢,甚至献身。随着革命形势的展开,许多革命者及革命群众的确认为既然自己已是国家的主人,私权便不再重要。内在观念与外在压力合流,方有公有化运动之势如破竹。

  其三是本世纪初,革命暴力已经消褪,“建设暴力”犹存,后者以暴力拆迁为代表。此时的民情与五十年代整体上的默默无闻大相径庭。个体的权利尤其是物权等观念深入人心,“钉子户”甚至成了时代精神的引领者。围观者的“无直接利益冲突”实际上暗含了“观念上的冲突”,他们不再认同强拆者侵害民权的行为。

  许多人冀望于“围观改变中国”,但围观只是表象,关键仍在民情的转变。从革命到建设,从群体理想回归个人权利,几十年来中国最大的变化,不是东部城市群落崛起,不是人均GDP超过4000美元,不是私家车开始填满各式小区,不是高速公路穿过越来越多的穷乡僻壤,也不是互联网联接了千家万户,而是观念的变化,是私权观念的崛起。正是这些观念使中国获得持久的活力,左右未来中国的蓝图。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14 01:09 , Processed in 0.058677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