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7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城市文化》:城市空间正义的伦理反思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3-1 10:37:4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城市文化》:城市空间正义的伦理反思
作者:高春花 孙希磊2011-07-26  来源:《光明日报》 2011—06—24 

  近年来,城市改造计划的实施,带来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也产生了许多城市空间问题。以空间正义的伦理诉求为观照,分析我国城市空间缺失现象,探究解决问题的思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城市空间正义的伦理诉求
  平等性是空间正义的首要伦理诉求。以马克思主义平等观为理论平台,城市空间的平等性主要包括:空间权利的平等,即所有居民在生活空间体系面前都应该受到平等对待;空间机会的平等,即所有居民都有实现“居者有其屋”的机会;空间结果的平等,即所有居民在空间享有上有大致相等的结果。
  属人性是城市空间生产与消费的人文取向。美国城市地理学家哈维认为,作为一种对世界的叙述,空间的属人性表现了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在场-不在场”、“参与-排斥”的对应关系。城市空间不仅是具有物理意义的“地方”,更是人的一种心理状态和生活方式。这种属人性的伦理内涵是:城市空间是“为人”的空间,而不是“物的牢笼”;人在城市空间里享有家园感,而不是被异化为“非人”。
  多样性是城市空间保有活力的源泉。这种多样性既存在于显性的物质结构如单体建筑、街区风格之中,又根植于无形的社会资本如生活习俗、尊重意识、包容能力之中。哈维站在城市哲学的高度,通过“对差异的关注、对交流之困难的关注,对利益、文化、场所及类似东西的复杂性与细微差别的关注”,表达了对城市空间多样性的理解。雅各布斯则从城市人群的异质性特点来诠释城市空间的多样性。她认为,由城市人群的异质性所决定,城市空间的生产、分配和消费应该充分尊重和满足城市人群的多样性需求,营造丰富、生动的城市空间。
  城市空间的正义缺失现象
  以空间的平等性为价值坐标,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城市空间贫困现象。比如,作为民生必需品的住房不仅是个人遮风避雨的物理空间,也是实现家庭组建、后代抚养、生活关照、情感交流和心灵慰藉的社会空间,从这个意义上说,住房贫困必然会对人们的生活状况、生活方式、社会心态、价值取向、思想情感、幸福指数等带来负面影响。
  以空间的属人性为价值坐标,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城市空间异化现象。我们知道,资本在空间生产过程中常常以住房、汽车等物质形态表现出来,并在不断的循环和周转中,给其所有者带来利润和收入。于是,人们便形成一种错觉,似乎住房、汽车这些物品本身就是资本,天然地具有价值增殖的魔力。这种把资本视作“物”并披上神秘化外衣的错觉,在空间生产的总体运动过程中一再被强化,于是产生了空间拜物教。作为显在的“物相”,空间拜物教遮蔽了人们的眼睛和心灵;作为异化的意识形态,空间拜物教渗透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构成了人们的一种社会心理。人们必然会产生一种存在论困惑。城市人疏离了自己亲手建立的城市,城市空间变成了马克斯·韦伯笔下的“铁的牢笼”。
  以空间的多样性为价值坐标,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不合理的城市空间分区现象。一是空间形态的“千城一面”。单向度的城市发展模式和城市扩张运动,使得许多城市在空间生产中忽略了城市特色和历史文脉。二是空间布局上违背科学、单一的功能分区。如居民每天花费大量时间在居住地和工作地之间往返奔波,不仅造成交通拥堵,而且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最终影响和谐社会的形成。
  解决城市空间正义缺失问题的伦理思路
  从伦理视域上,解决城市空间正义缺失问题至少应该从以下两方面着手。首先,以价值理性作为城市空间发展的“合目的性”依据。以科学发展观审视我国的城市空间发展,可以得出如下启示:空间发展的目的是为了人们幸福的生活而不是GDP的增长;在人与城市空间的关系中,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目的,城市空间是促进实现这一目的的载体与手段;在空间发展的过程中,建立完善的公众参与制度,以规范的程序和方式来表达利益相关者的诉求;在空间发展的结果上,让发展成果惠及每一个人。由此,解决我国的空间紧张、空间异化和空间分区便有了发展伦理视野中的学理依据。
  其次,以源自集体理性的公共选择来控制源自个人理性的资本的“任性”。资本运行于城市空间,一方面完成了大量的城市空间生产,另一方面也造成了空间享有上的贫富分化加剧。因此,在资本向空间注入的过程中,需要政府将纷繁复杂的个人理性集合成集体理性,通过一系列公共选择活动,制定符合城市发展规律和人民群众现实需求的城市空间发展规划,统筹兼顾,综合平衡,关注民生,加强经济调控力度,优化空间生产、分配机制,促进空间资源共享,使城市真正成为“为美好生活而来”的各阶层人群的共同家园。■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6 15:32 , Processed in 0.076325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