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164|回复: 1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教师之友网》期待以‘全纳教育’的理念建设高品质的公益服务学术网站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3-31 04:59:4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教师之友网
期待
‘全纳教育’的理念
建设高品质的公益服务学术网站


何谓 全纳教育??是1994年6月10日在西班牙萨拉曼卡召开的《世界特殊需要教育大会》上通过的一项宣言中提出的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过程。它容纳所有学生,反对歧视排斥,促进积极参与,注重集体合作,满足不同需求,是一种没有排斥、没有歧视、没有分类的教育。



基本理念人权观  在《萨拉曼卡宣言》中,我们可以看到全纳教育思想重申了人所具有的受教育的基本权利。全纳教育思想提倡普通学校要给有特殊教育需求的学生提供学习机会,容纳所有的学生。
  在长期的教育实践过程中,我们历来就是将残疾学生与正常学生分开来进行教育的。这种教育状况,已成为一种惯例常态,人们亦已习以为常。而全纳教育从社会学角度来分析教育的这种状况,以人权观来批判现行的普通学校与特殊学校相隔离的状况,提出了人的受教育的基本权利问题,主张所有学生都应有机会进入普通学校接受教育,普通学校应接纳所有的学生,而不管学生所具有的各种特殊性。
  面对这样的一种挑战,特殊学校已实施了根本性的变革,尽可能持有特殊需要的学生转向普通学校。而问题主要是我们的社会、我们的普通学校并没有为之作好准备。虽然普通学校也在逐渐开展一体化的教育,但是,仍然还没有形成一种全纳的氛围。典型的例子即为盲人上大学在目前仍然是一个极大的新闻。
  根据全纳教育的思想,我们的学校、我们的社会应该创造出一种全纳的氛围,在这种氛围中,每个人受教育的权利都有充分的保障,学校和社会欢迎每一个人,每一个人都属于集体的一员。尤其是在普通学校中,要牢固树立接纳所有学生的思想,逐步创造条件,满足学生的各种不同需求。 平等观  全纳教育所强调的容纳主要是针对排斥的。从英语中的容纳和排斥两个词来看,很明显就可以看到这两个词的对应性。容纳为“inclusion”,其反义词排斥为“exclusion”。
  全纳教育主张人人都有平等的受教育权,即不仅要有平等的入学机会,而且要能做到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满足他们的不同需求。全纳教育强调的平等观,并不是要追求一种绝对平等,而是强调我们的教育应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不要只关注一部分学生,而歧视或排斥另一部分学生。
  全纳教育旗帜鲜明地反对歧视和排斥,正是因为在我们的教育实践中确实还存在着歧视和排斥这种不平等的现象。在我们的教育基本上仍然还是以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唯一标准的前提下,学校中出现歧视和排斥的现象就不足为怪了。
  全纳教育提出的一个重要思想就是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这就涉及到我们对学生的看法和评价。《萨拉曼卡宣言》申明每一个儿童都是不同的,都有各自独特的特性、兴趣、能力和学习需求。这些不同性,不应该成为歧视和排斥学习或行为有问题的学生的理由。相反,我们更应该关注他们,提供适合他们的学习条件。
  在我们提倡要更加关注这部分学生的过程中,也有人指出,如果过多地关注这部分学生,那么对学习好的人也是一种不平等。实际上,全纳教育主张的是关注每一个学生,而并不是仅仅某部分人。在目前的教育现实状况中,确实是有一部分人被排斥(包括显性和隐性的),而我们的教育目的并非如此。因此。全纳教育提倡更多地关注被排斥的人(including the excluded)是完全有道理的,这和全纳教育提倡的关注每一个人是不矛盾的。 民主观  国际社会曾提出过“学会生存”的思想,我们的一些学校也将“学会生存”作为一种口号或指导思想,来培养学生在社会生存的技能,使其更好地适应现实社会。虽然“学会生存”思想有其合理的一面,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也存在一些问题。
  全纳教育提倡的是“积极参与”。“学会生存”与“积极参与”这两种不同的提法,反映了两种不同的哲学观。
  “学会生存”的基点是个体怎样适应主流社会,立足点在适应,是个体被动地去融入这个社会,去适应这个社会。
  全纳教育提出的“积极参与”,是个体作为社会一分子,以社会主人的身份参与自己的事情,目的是要改造这个社会。
  按照全纳教育的观点,教师和学生都是教学和学校生活中的主体,都应积极参与和投入到教学过程和学校生活中去。全纳教育反对任何学生被排斥在教学过程以及学校生活之外,主张学校要努力促进所有学生的积极参与。
  “积极参与”反映了全纳教育的民主观。在学校教育中,全纳教育注重的是每一个人的积极参与,每一个人都是学校生活的主人。在学校中经受的这种民主体验,对学生以后走上社会以及改造社会具有极大的意义。他们不再会为了生存刻意改变自己去适应社会,而是以社会中的一分子、人民中的一员积极参与到社会的重建过程中去,是以主人公的身份参与社会发展的决策和实践。未来的社会就是人人参与的民主社会。 价值观  全纳教育主导的价值观之一是倡导集体合作观。全纳教育的目的是要使人们走向一种全纳的社会,在这种全纳的社会集体中,人人参与,大家合作。每一个人都是集体的一员,人人都受欢迎(everyone belongs,all welcome)。
  通常,在我们的学校班级中,如果有学生在学习上产生了困难、往往被认为是学生个体的事,是他与其他人不同,是他有个人的问题。解决的办法也仅仅是关注他的个人问题。
  而全纳教育认为,在学校班级里,学生的学习或活动有困难或有问题,这不仅仅是他个人的问题,也是班级集体的问题。因为我们的班级是一个学习的集体,而有问题的学生属于我们这个学习集体的一员,是我们学习集体中的合作者。例如,班级中有一个学生在语言交流上有问题,如果大家认为他有语言交流困难,而不与他进行交流,那么不仅他会陷于更大的困境,大家也都会失去相互交流的益处。如果大家能合作起来,想方设法去寻求战胜交流和理解的因难,那么大家都会体验到一种有难度而又有教育意义的经历。通过这种富有意义的亲身感受,同学们也学会了移情,学会了用集体的力量来改变个人的问题。
  因此,与我们通常的观念不同,全纳教育的立足点是集体,解决的方法是合作。全纳教育培养未来人的一个价值目标就是注重集体和合作,因为未来社会的工作更注重集体合作。未来优秀人才的一个必要条件之一即是合作,这意味着要能与不同兴趣、不同能力、不同技能、不同个性、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共同合作,也意味着对自己和对他人的工作具有一种责任感。
  全纳教育主张普通学校接纳所有的学生,但由于学生的各种需求不同,因此更需要强大集体的合作,依靠集体的力量来解决问题。在学校教育过程中,全纳教育主张在教师与教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家长与学生之间以及教师与社区之间都应该建立一种合作的关系.共同创建一种全纳的氛围。 教学观  全纳教育倡导教育的人权观、民主观、平等观和价值观,同样.全纳教育也提出了其课程教学观。
  全纳教育的主要观点之一是普通学校要接纳所有的学生,反对排斥任何人。然而,这样的一种观点给我们的普通学校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有对教育观念的挑战;有对教育制度的挑战;还有对教育实践的挑战。其中,最主要的还是教育观念的问题。试想我们用全纳教育的思想对教育制度进行了改革(目前已逐步从二元的体制向一元的体制过渡),试想我们将用全纳教育的思想来对学校课程和教学进行改革,但是,如果我们的教育观念没有转变的话,那么全纳教育的实践也是徒有虚名。
  全纳教育的课程教学观认为,我们的教育原则应该是向所有学生提供相同的教育,接受普通课程,而不是不同的课程;如果学生有特殊的需求,就应该提供额外的帮助和支持。全纳教育反对为学生设置特殊课程,认为他们都能学好普通课程。最重要的是我们的教育要在学生遇到困难、有问题时给予及时的帮助和支持;要在学生取得成绩和进步时给予赞赏和鼓励。
  全纳教育的课程教学观认为,每个学生都有其独特的特性、兴趣、能力和学习需求。课程应该适应学生的需要,而不是让学生去适应课程的需要。因此,我们的教学必须根据学生的不同特性,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才能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

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在教育发展过程中,我们取得的成就是毋庸质疑的,但是存在的问题也是十分明显的。其中,与全纳教育相关的问题尤为突出。如何用全纳教育的思想来解决这些问题是值得深思的。这些问题主要有: 排斥现象  ——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中,甚至在幼儿园,只要儿童的肢体或“智力”有那么一点问题,就会在入学时遇到麻烦,有的当即就被排斥在校外。
  ——在学校教育过程中,对一些问题学生不是加倍关怀,而是直接将其排斥在团体之外,有立壁角的、有站办公室的、有晚放学的、还有不让其参加集体活动的,等等。 歧视现象  ——对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不让其参与学习好的同学的课外活动。如有的学校请专家来校作报告,规定学习不好的学生不能参加。
  ——在全体同学面前展示学习不好学生的作业或成绩,用歧视的语言和动作对待学习不好的学生。 分类现象  ——以学习成绩为标准,将学生分门别类,甚至在一个班级里也分成好、中、差等类别,不同类别的学生分别学习不同的课程。
  ——给学生贴标签,而且是永久性的、不能改变的、撕不下来的标签。在给学生分类的基础上,学生的背上都有标明各自类别的标签。

普通教育和特殊教育面临的挑战  21世纪全纳教育的发展对我们的普通教育和特殊教育都带来了巨大的挑战。这种挑战主要是在教育制度、教育实践和教育观念上。 教育制度的挑战  全纳教育的发展已经对我们的教育制度产生了巨大变化。国际上,特殊学校在逐渐减少,教育体制逐步从二元制走向一无制。这种发展趋势,对我们的教育制度是一种巨大的挑战。特殊学校面临思想转轨、面临专业调整;普通学校更要面临新的情况、面临新的任务。 教育实践的挑战  普通学校如何实施全纳教育提倡的接纳所有学生、满足学生不同需求的理念,这是学校教育实践面临的一个巨大挑战。学校中全纳教育的文化氛围怎样建立?全纳教育的政策如何制定?全纳教育的课程应该是怎样的?全纳教育的教学又该如何进行?这些问题,迫切需要我们考虑。 教育观念的挑战  尽管全纳教育已开展了近10年,但是,至今仍有许多人不赞同或虽赞同却不愿实施。这主要还是一个观念的转变问题。因此,全纳教育实际上是对我们教育观念的一种巨大挑战。全纳教育的基本理念已很明了,然而,人们的传统思想却根深蒂固。因此,用全纳教育的思想转变人们的陈旧教育观念在当前更为必要。

与我国素质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的一致性1.全纳教育与素质教育  面对应试教育,我国提出了进行素质教育的改革。素质教育的倡导已经好多年了,我们现在又要提倡全纳教育,是否不利于素质教育的开展?回答是否定的。
  素质教育的实质是倡导教育应注重提高人的整体素质,以德育为导向,以创新为突破。创新必须要有一种适于创新的氛围和条件。创新的氛围是建立在一种自由、团结、和谐、合作的基础之上的。在一种受压制的、排斥人的、不和谐的、不合作的氛围中是很难有创新作为的。实际上,创新的氛围就是人们要具有较高的整体素质和基本的社会价值观。创新的条件就是具有开放的视野、出众的能力和坚韧的毅力。
  全纳教育实际上就是在倡导这样的一种氛围和条件。全纳教育主张在学校中要创造一种关注每一个人、加强合作、反对排斥和歧视人的氛围,并按照学生的不同个性和需求来进行教学,促进所有学生的参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因此,提倡全纳教育与开展素质教育是不矛盾的,是有利于素质教育发展的,也是与素质教育发展相一致的。 2.全纳教育与课程教学改革  素质教育的改革关键还是要落实在课程教学的改革上。我国的课程改革已进入第二期。课程改革的重点还在于我们对课程的认识和开发。
  全纳教育的课程教学观认为,课程应该适应儿童的需要,而不是儿童去适应课程的需要。因此,学校应该提供学习各种课程的机会,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以适应具有不同能力和兴趣的学生。
  全纳教育的课程教学观与国际教育课程观的发展趋势是完全吻合的,也与我国课程改革的指导方针是一致的。在国际上,各种课程教学观不断推陈出新,结构主义、建构主义、后现代主义等思想为课程的改革带来了巨大的冲击,我国的课程改革也颇受影响。总之,课程教学改革的重点是更加关注从学生的经验出发,促进学生自己建构知识;课程是为了学生,而不是学生为课程而学习;课程教学首要考虑的是学生的多样性和各自的个性。

可行性(一)全纳教育为我国提供了一种借鉴模式  1.追踪国际研究前沿
  全纳教育研究与实践在国际上已成为一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热潮。许多国家在对全纳教育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已逐渐在构建理论和形成流派。全纳教育理论的形成对全纳教育的实践具有极大的现实指导意义。目前,我国已有一些教育研究人员正在追踪国际全纳教育研究的前沿领域,探究全纳教育研究的动态趋势,引进最新全纳教育理论,力图引起人们对全纳教育的认真思考,以促进全纳教育实践在我国能更好地发展。
  2.借鉴国外实践经验
  全纳教育的实践在国外已有一段时间了。在其实践过程中,有许多的做法,很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例如,国外在开展全纳教育实践过程中,并不仅仅在喊口号,而是扎扎实实具体落实在行动上。教育研究人员深入到学校教育的第一线,与学校教师共同制定开展全纳教育的学校发展计划,并编制实用的“指南手册”来具体指导学校如何开展全纯教育。国外的这种模式,对我国理论与实践相脱离的状况是一种很好的反照。 (二)“随班就读”为全纳教育打下了基础  我国政府已制定了一系列开展“随班就读”的规定,并进行了大规模“随班就读”的实践,总结出了许多丰富的“随班就读”的经验,正在逐步形成以大量在普通学校附设特教班和随班就读为主体、以一定数量的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的教育格局。
  我国开展“随班就读”已有十几年的时间了。虽然“随班就读”还存在许多问题有待解决,但是,不可否认,”随班就读”这种新的教育形式已被人们广为接受。至少,现在残疾儿童进入普通学校学习已不再成为新闻。
  虽然“随班就读”的教育形式还不是全纳教育思想的全部,但是,“随班就读”却为全纳教育打下了良好的发展基础,其主要意义在于:一是改变了人们的传统教育观念;二是在教育体制上产生了巨大变化。这些都有利于全纳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三)素质教育为全纳教育提供了条件  我国正在进行素质教育和课程教学改革。素质教育的目的与全纳教育的目的实际上是一致的。素质教育要改变过去那种以考试分数为唯一指标的应试教育。这种应试教育就是一种排斥人、歧视人、筛选人的教育,这也是与全纳教育背道而驰的。针对为考试而实施教育的这种偏离教育本义的做法,素质教育着重强调对人的素质的培养和提高。人的素质是多方面的。综双全纳教育的价值取向(崇尚民主参与、提倡平等待人、强调集体合作),这些都是未来社会对人的素质的基本要求。因此,我们实施的素质教育无疑也为全纳教育提供了一种很好的条件。反过来,全纳教育的开展也会促进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深入。
  在实施素质教育进行课程与教学改革的过程中,一个最大的变化是改变了对学习的主人学生的看法;是学生学习课程,而不是学生去适应课程;课程与教学必须要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这种课程与教学改革的思想与全纳教育的课程观与教学观也完全是相一致的。
2#
 楼主| 发表于 2012-3-31 05:03:36 | 只看该作者
全纳教育:打破智障儿教育的围墙
      

    如何面对一个智力有障碍的孩子?按一贯的思路,我们会主张给这些孩子更多的关爱,送他们去专门学校,掌握生活自理能力,学会一些沟通的技巧或谋生的技能,以使他们将来更好地融入社会。以有障碍孩子为对象的特殊教育,近年来已受到社会越来越多的关注,从最初的有学不能上,到现在的普遍设立专门学校,国内的特殊儿童教育取得了令人欣喜的发展。

    然而设立专门学校,是否就是解决特殊教育问题最圆满的方法呢?上海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的黄志成教授为我们展示了一个崭新的概念———“全纳教育”,主张将各种类型的儿童都纳入普通学校,共同接受普通教育,促进学生参与学习和活动的积极性,减少和避免被排斥的状况。

    黄教授第一次接触“全纳教育”概念,是在几年前的“中英特殊教育比较研究”活动中。当时国内的特殊教育研究比较薄弱,虽然华东师大等少数高校也成立了特殊教育学院,但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均未形成系列研究。相较而言,英国在该领域已走出了一条颇有成效的新路。在英国几家实行“全纳教育”的学校里,黄志成教授首次感受到了这一新概念的魅力。在这里,有障碍儿童和其他孩子一起上课,一起玩耍,班上除了讲课的教师外,还有几位辅导教师专门帮助有障碍儿童,辅导教师在授课前均接受过一系列正规的培训。另外,学校在建筑风格上也延续了“全纳教育”的理念,每个班拥有独立的教室,教室间相通,各班按年级共享一个大空间,所有的学生都可以在一起相互沟通交流。

    “全纳教育”学校中学生的融合情况令黄志成教授深有感触。他表示,专门学校在解决有障碍儿童的教育问题上的确起了很重要的作用,但这主要是从教育的医疗角度考虑,先对学生进行诊断,看看他们哪里不好,有障碍程度的轻重,然后分类进行相应的“治疗”。然而从社会学角度考虑,将有障碍儿童圈在一个特殊的学校里,却是不合适的,因为这些学生长大以后还是要接触社会,当他们从一个隔离的“小世界”进入复杂的大社会时,在人际关系、合作沟通等方面都会面临很多问题。

    “全纳教育”在国外已成为教育发展的总体趋势。黄志成教授介绍说,在一些发达国家,专门学校的数量已逐渐减少。此外,“全纳教育”已突破了有障碍儿童的框框,它的主张是适用于各种类型儿童的。举个例子,比如某班有一位智力有障碍或身体有残疾的学生,从整体角度来说,这个班的学生要学会在不同情况下如何与别人沟通理解,这对学生的成长和素质能力的培养都大有益处。

    目前上海有不少学校对轻度有障碍学生实行了“随班就读”政策,但黄志成教授认为,国内要真正地实行“全纳教育”,还有很长的一条路要走。

    首先是教育观念上的转变。虽然“全纳教育”的概念得到了很多人的认同,但不少人认为,在实践中将有障碍学生纳入到普通学校,首先必须面临经费问题。上海每年在特殊教育上投入了相当多的资金,其实可以考虑将部分资金转入普通教育,尝试在普通教育中加强特殊教育。

    另外还有普通教育改革的问题。认为将有障碍学生纳入普通教育就是“全纳教育”,是对这一概念的片面理解。事实上,“全纳教育”对普通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将一个有自闭症的学生放在一个普通班级里,和其他学生共同学习生活,那么就需要其他学生学会关心援助自己的同学,如果这个孩子没有人理睬,他的自闭症会更加严重。很显然,这就要求教育往素质教育方向发展。对“全纳教育”来说,“唯分数论”依然比较普遍存在的教育现状,是一道很难迈过的门槛。

    黄志成教授表示,目前正在跟一些学校联系,尝试进行“全纳教育”实验,我们不可能将国外的那一套完全照搬过来,但希望通过努力,为国内接受“全纳教育”创造一个良好的开端。(林蔚)


《中国青年报》 2001年4月09日
3#
 楼主| 发表于 2012-3-31 05:04:36 | 只看该作者
国际母语日
www.XINHUANET.com  来源: 新华网


    2月21日是“国际母语日”。2012年的主题是母语教学和全纳教育。“全纳教育”指没有排斥、没有歧视、没有分类的教育理念。
  母语既是一个族群交流的工具,也是其文化和身份的代表。据统计,全世界约6000种语言中,96%语言的使用者只占世界人口的4%。数以千计的语言基本进入不了教育体系、新闻媒体、出版物和公共场合。如果不能采取有效的挽救措施,全世界超过50%的语种将走向消亡。
    1952年,巴基斯坦东部(现孟加拉国)民众为争取将孟加拉语列为国家官方语言之一而举行游行示威。当年2月21日,五名示威者被枪击身亡。为了纪念东巴人民为争取使用本民族语言的权利而作出的牺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99年11月宣布将每年的2月21日定为“国际母语日”。旨在保护世界语言和促进文化多样性的可持续发展,增进各国人民之间的相互理解。
    目前,一些国家在保护少数民族语言上已取得一定成效,如威尔士语、加泰罗尼亚语和加拿大的印第安语得到较好保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专家认为,人类对母语的保护仍需加大力度,确立官方语言、编撰字典、编写多语教材、完善语言存档和传播制度等都是保护母语的有效途径。
    200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首次在北京举行“国际母语日”纪念活动。此后,中国每年都举行活动纪念国际母语日。近年来,中国在保护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如使用各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开设各学科专业、开通少数民族语言知识产权服务平台等,通过保护少数民族语言使其所承载的文化得到尊重并得以流传。
4#
 楼主| 发表于 2012-3-31 05:05:38 | 只看该作者
全纳教育:通向未来之路
 2008年08月05日   作者:周满生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要“关心特殊教育”,对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出现的大批身心难以完全复原的特殊需要儿童来说,这句话显得更加现实和具体。从国际经验中找寻答案,我们看到了全纳教育这一可以期许的未来。今年11月将在日内瓦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8届国际教育大会的主题正是全纳教育。
  ——编者

全纳教育:通向未来之路


  社会给予他们何种程度的接纳,他们便会以何种程度的发展回馈社会。图片摘自美国“活力儿童”网站

  ■周满生
  前不久,印度尼西亚巴厘岛举行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8届国际教育大会亚太地区预备会议。此次会议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局为国际教育大会举办的九大地区会议之一。会议分析了全纳教育的政策趋势、实施效果及面临的挑战,分享经验和成效,为国际教育大会制订行动路线和方向指南提供政策建议。
  全纳教育源于特殊教育
  全纳教育(香港译为和谐教育)起源于特殊教育。特殊教育的发展经历独立设置、与主流普通教育结合到全纳教育的转变。在某些情况下,特殊教育是普通教育的补充,在大多数情况下,它又是完全独立设置的。近些年来,批评者或者从人权的角度,或者从效率的角度对这种分割的教育体制提出质疑和批评。
  特殊教育与普通教育“结合”遇到的主要挑战是普通学校的组织、课程、教学和学习策略一直没有变化,难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特殊需要。教育体制缺乏变化成为实施全纳教育的一个重要障碍。学校需要改革,理念需要更新,教学法需要改进,教育制度需要探索不同途径来适应儿童的需要,以各种方式、途径接纳所有有特殊需要的学生,这些因素促成了全纳教育概念的产生。随后,全纳教育的内容越来越宽泛,远远超出特殊教育的范围,涉及各种学习困难和具有特殊需要的学生,也包括超长儿童的教育。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5年发布的《全纳教育指南:确保全民教育的通路》对全纳教育的定义是:“全纳教育是通过增加学习、文化和社区参与,减少教育系统内外的排斥,应对所有学习者的多样化需求,并对其作出反应的过程。以覆盖所有适龄儿童为共识,以常规体制负责教育所有儿童为信念,全纳教育涉及教育内容、教育途径、教育结构和教育战略的变革和调整。”
  此次亚太地区预备会议上有代表提出,这个定义难以把握,“与全民教育的目标交叉重复,既宽泛又模糊,把人搞糊涂了”。也有人认为定义似乎过于理想化,不容易转化到政策制订和政策实施层面,难以操作,全纳教育的理论框架需要进一步澄清和精炼。
  全纳教育的主要倡导人之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局高级官员雷纳多·奥帕提解释说,全纳教育包括所有儿童和青年,考虑到所有地区多样化的需要,有必要提出一个宽泛的概念。一年多来,国际教育局先后召开9次区域性会议,通过大量宣传和解释,全纳教育的理念日益被接纳,被认为是获取有质量的公平教育的重要途径。
  全纳教育通向全民教育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经提出,要转变观念与态度,以最有效的方式构建一个和谐的社会,实现全民教育。在早期的全民教育文件中,更多强调“特殊需要”,后来逐渐被全纳教育所替代。全纳教育被视为整个全民教育的关键因素之一。全民教育意味着确保所有儿童都能接受注重质量的基础教育。这表明,在学校和在基础教育计划中要创建每一个儿童都能够也有能力学习的环境。这样一个环境必须容纳所有儿童,友善对待儿童,保护儿童健康和消除性别歧视,对所有儿童都具有教育效果,受到儿童的欢迎。发展这种友善对待儿童的学习环境是世界各国努力增加入学率,提高学校质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全纳教育是实现全民教育目标的一条重要通路,是满足所有儿童、青年、成年个性化学习的一条重要途径,它侧重于易受伤害的、被边缘化和被排斥的群体。全纳教育通过整个教育制度,包括课程目标和内容、评价手段、学校观念、教育原理、教育行政领导、教育与社会的关系、教师作用、教育实践等方面的变化产生深刻、渐进的变化。
  它是一个不断消除各种学习障碍的过程,是促进社会、学校、校长、教师和学生参与的过程。全纳教育涉及国家长期的教育政策,而且同其他社会政策密切相关。它在正规、非正规、非正式的学习环境中,通过一个灵活的、适应性强的全纳教育课程提供终身学习机会,通过教师教学实践的多样化有效保证学生学习的多样化。进一步说,全纳教育要求全纳社会作保证,提供基本的社会服务和学习环境,为穷人、社会边缘人群、少数民族、女性、艾滋病病毒携带者和艾滋病患者、原住民和社会隔离人群提供有效的学习条件。
  教育是一种公共产品,要确保提供有效的教育,政府的作用十分关键。尽管存在着受排斥群体难以辨别、承认存在受排斥群体可能引起政治麻烦、全纳教育花费高昂等问题,国家决策人也必须全部承担起全纳教育的责任。政府在全纳教育中的作用包括厘清概念、提高认识、采取法律行动、提供高层次的政治支持、改变现有政策、革新课程、加强教师培训、进行机构调整、加大财政支持等。
  全纳教育关注什么
  当前世界各区域对全纳教育的辩论可以归纳为7个方面:1.在特殊教育、与主流普通教育结合、全纳教育中寻求平衡;2.社会和谐和全纳教育的辩证关系;3.谁来规划设计和实施全纳教育;4.全纳教育与各国承诺实现全民教育目标和注重质量的教育是什么关系;5.全纳教育与促进、保障实现公平的、高质量的教育是何关系,家长是否有选择权;6.如何有效地设置全纳教育课程;7.全纳教育中教师的作用,如何支持教师的专业发展。
  国际教育局为第48届国际教育大会准备的框架方案列出了四项分主题,即全纳教育的方法、范围和内容;全纳教育的公共政策;全纳教育的体制、联系和转变;全纳教育中的学习者与教师如何加强学习。
  本次亚太地区预备会议也讨论了7个全纳教育议题,并作出倾向性结论,准备向国际教育大会提交。结论包括:
  特殊需要儿童的教育 特殊需要儿童的全纳教育已列入国际日程许多年,现在进一步受到关注,但目前在亚洲许多国家,特殊需要人群教育仍旧被排除在主流教育群体之外。
  从亚太地区情况看,课堂规模,考试和评价标准是实行全纳的最大障碍。教师、家长和儿童自身的能力建设最为重要。设备、资源和设施对促进全纳教育也非常重要。因此,制订政策时需要充分考虑性别、种族和其他特殊需要人群相关的问题,而且要考虑特殊需要儿童的必要专业技能和知识问题。制订确保在全纳课堂里不实行隔离教学的政策。
  各国应该关注特殊教育学校对全纳教育的支持作用。应该采用以儿童为中心的教学。全纳教育应该在从幼儿园到高等教育的各级教育实施。不同部门、机构应加强合作保障全纳教育的有效实施。
  此外,会议建议亚洲地区建立校内外特殊需要儿童数据库,有效监督全纳教育的进展。
  艾滋病与健康教育 各国必须禁止歧视或排斥被艾滋病感染的儿童,应该制订保护和反歧视艾滋病感染儿童的法律、政策和规章。
  艾滋病感染儿童和青年应该与他们的同龄人一起就近入学,在家庭附近接受有质量的教育。要为所有儿童开设有质量的预防艾滋病教育,包括健康教育、性教育以及预防毒品教育,在正规和非正规场所实施。为所有艾滋病感染儿童提供免费的检测、咨询和治疗等服务。
  此外,媒体要承担起防治艾滋病教育的作用,通过向公众宣传,纠正对艾滋病的错误认识。教育部门和卫生部门必须保证艾滋病感染儿童和青年的隐私不被泄漏。
  少数民族儿童的教育 亚太地区存在着数千个母语不是他们生活国家官方语言的少数民族。语言是对少数民族儿童实施注重质量教育的一个主要障碍。语言问题又同文化、宗教和学校采用的整体教育教学方式密切相关。因此,会议建议亚太各国,制订法律法规允许地方有灵活性和适应性;课程计划和教学内容要增强地方的适应性;招聘教师和教师培训的政策要增强少数民族群体的能力建设;教育体制要促进不同种族文化、宗教的对话,促进理解和宽容;为了更好地掌握国家语言和国际语言,在初等教育早期阶段积极采用母语教学;母语教学与官方、国家或国际语言的教学要协调开设。
  移民和难民儿童的教育 移民工人子女,特别是家长害怕被当局抓捕的非法移民子女,通常不能享有平等的入学和受教育机会。
  儿童的非法状况不应该影响他们的受教育权。在难民营学校,应该为儿童提供心理-社会帮助以便使他们尽快适应新的环境,应该教授他们的母语,而且要根据难民儿童的需求为他们提供学习避难国语言的机会。
  在避难国主流学校,难民儿童应该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国际社会应该提供尽可能的支持。为了避免其他儿童、教师和家长欺侮和歧视难民儿童,在学校和社区应该开设相应的平等意识教育。
  社会包容 在国家和整个亚太地区层面,面对各种被边缘化的群体,非常有必要提高对社会全纳的理解与认识,包括其涵义、范围和影响。
  各国应该继续努力在学校和社区减少和避免对各种被边缘化群体的社会排斥。为受战争、内乱和自然灾难影响的儿童提供平等的受教育机会,重新审视为边缘化群体提供的现有教育水准,建立真正以学校为基础,保证教育质量的机制,使学生的能力发展和讲授科目同国家发展要求密切相关,为所有儿童提供平等的参与机会,不断支持教师和其他利益相关人。
  性别平等教育 性别平等是全纳教育的核心问题之一,而性别歧视是目前亚太地区学生学习的重大障碍。
  有关部门需要掌握有性别差异的教育数据和具有性别敏感性的指标;制订和实施相应的法律法规保护全民的受教育权,特别要反对性别歧视;在教师职前和在职培训以及教材内容中都要融入性别平等意识的教育;在招生、在校生巩固率和课程计划等方面要注重性别平等;教师、校长和教育行政官员的聘任和安排上要考虑性别平衡;教育制度要积极面对文化、宗教、社会传统等产生的性别歧视的挑战。
  灾难风险减少教育 灾难风险减少(DRR)教育是本次亚太地区预备会议新加设的一项议题。“灾难风险减少包括危机评估、危机教育和危机信息管理、土地使用规划、环境管理、重大设施保护、科学技术在早期预警等领域的应用”。此项议案由联合国国际减灾战略亚太地区办事处提出,得到中国、印尼、老挝等国代表的大力支持。
  与会者认为,自然灾害是将一部分儿童排斥在教育制度之外的一个重要原因。应确保灾害多发区域的处境不利儿童和因灾难而转移的儿童能够公正入学,在灾难发生后立刻提供临时校舍。政府有责任为所有儿童提供必需的灾难、风险和应对灾难的知识和相关技能,要把减灾教育融入学校课程计划,包括非正规、非正式教育。为了实现全民教育的目标,各国政府有责任通过强制性的建筑标准和建立具备高度抗灾能力的学校设施,以确保学校安全。(作者系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中国教育报》2008年8月5日第3版
5#
 楼主| 发表于 2012-3-31 05:06:48 | 只看该作者
世界目光聚焦全纳教育
——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8届国际教育大会代表周满生
  图为泰国北部山区部落正在劳作的女童
  摘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网站
  【新闻背景】
  2008年11月25日至28日,来自世界153个国家的教育官员、专家,国际组织和非政府组织代表共1500多人齐聚瑞士日内瓦,参加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办的第48届国际教育大会(ICE)。本次会议的主题为“全纳教育:未来之路”,旨在探讨如何促进以教育公平与平等为基础的全纳教育,政府应在促进全纳教育方面发挥何种作用等问题。国际教育大会从1934年起定期举行,是世界各国教育部长的交流论坛,旨在促进全球性的教育政策对话。
  ■本报记者 高靓
  刚刚举行的第48届国际教育大会无论从规模还是层次上说,都是一次引人注目的会议。为此,记者采访了参加此次会议的中国代表团成员、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周满生研究员。
  全纳教育理念
  核心是尊重学生多样性
  问:据了解,第48届国际教育大会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及各国教育界非常重视的一次大会,您是会议的亲历者,请您先对会议情况作一个概括介绍。
  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为召开这次大会进行了两年多的准备,先后在全球范围内召开了13次区域性会议,重视程度由此可见。
  概括说来,第48届国际教育大会的目标如下:第一,促进和加强有关教育政策和教育实践的国际对话,以开放和深入的方式讨论和分享全纳教育的主要经验;第二,形成共同参照框架,融入全纳教育概念的最新发展情况,审视全纳教育政策实施中的政府职能,确立在照顾学生多样化和促进终身教育方面取得成功的教育体制;第三,明确各种已经达成的共识或仍存在的分歧,总结教育政策方面的经验与教训;第四,通过有利于发展个人、地区、国家和国际能力的结论和倡议,起草相关问题的短期和长期计划,以便在世界各地推出更为合适的教育政策。
  问:提起全纳教育,现在大家已经不像10年前那样陌生了,此次大会召开前,本报也曾约请您比较全面地介绍过当前全纳教育的世界发展趋势(详见本报8月5日3版)。现在,国际教育大会的召开可能给全纳教育带来哪些新的发展?
  答:本次大会对全纳教育的推动体现在最后形成的结论和建议中,有不少内容值得我们关注。
  在理念层面,各国代表一致承认,全纳教育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通过政府和社会各方面的推动,使学习者越来越多地参与教育、培训和文化活动,反映所有学习者的不同需要,核心是尊重学习者的多样化需求,同时阻止在学校和更大社会范围中的排斥与隔离。
  大会明确了全纳教育学校的特征,这种学校的文化和环境应该对儿童友好、有利于有效学习、包容所有的儿童、有益健康和提供保护、注重性别平等以及鼓励学习者、家庭和社区的积极参与。
  在推动公共政策层面,各国同意收集各类受排斥群体的相关数据,并在制订政策时加以考虑,更好地帮助他们融入社会。建立国家监督和评估机制。制订为不同类型的学习者提供教育支持的政策,方便他们在普通学校中学习和成长。将课堂中语言和文化的多样性视为宝贵资源,倡导在教学初级阶段使用母语。鼓励教育工作者采用灵活的方式,设计有效的课程框架,以适应当地的需求和具体情况,使教学方法多样化。
  再如,加强学校和社会的联系,使家庭和社区能充分参与教育工作并为之贡献力量。制订早期儿童保育与教育(ECCE)计划。加强信息与通讯技术的应用,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尤其针对农村、偏远地区和贫困地区。提供接受高质量非正规教育的机会,使通过非正规教育获得的能力也能得到正式的认可。加强扫盲工作,将其作为全纳教育的一种机制。谨记父母的文化素养对其子女教育的重要影响。
  与会者认为,高素质教师是推进全纳教育的关键,应该加强教师的作用,努力提高教师的地位,改善他们的工作条件,同时建立相关的机制来招聘、留住合格教师。开展教师培训,使教师拥有适当的技能和教材,能够辅导不同的学生群体,满足各类学生的学习需求。鼓励对与全纳教育相关的教学过程进行创新研究,等等。这些结论和建议表明了一种国际趋势,也是各国努力的方向。
  金融危机
  更显弱势群体教育需求
  问:一直以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致力于推动全民教育,但是在有些人看来,全纳教育只关系到一部分比较特殊的群体,此次大会为什么选择以“全纳教育”为主题?
  答:早些时候,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刊文指出,为聚集世界各国代表的部长级会议选择主题,并非易事。需要寻求非常关键又非常现实的题材,以引起国际上广泛关注。
  众所周知,当今世界仍有7700万儿童未能入校学习,7.8亿成年人不能阅读。这种排斥现象在残疾人群体中尤为严重。约98%的成年残疾人不具备基本的读写技能。残疾儿童占所有辍学儿童的比例超过了1/3。在发展中国家,90%的残疾儿童得不到教育,被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称为“看不见的孩子”。在一些发达国家,把残疾人编入正常班级的政策,经过几十年的实践,又重新受到质疑,而在世界其他许多地方,有关政策甚至还从未被实行或规划过。此外,还有不计其数的儿童因语言、性别、贫困等因素在学校体制内被边缘化。
  会议期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了《2009年全民教育全球监测报告》,该报告用大量篇幅展现了当今世界儿童教育状况的不平衡。联合国教科文总干事松浦晃一郎在大会致词中说,第48届国际教育大会提出“全纳教育:未来之路”的议题是非常适时的。可以说,全纳教育是突破全民教育目标瓶颈的关键。
  问:当前,世界正在共同努力度过金融危机的难关,各国代表是否考虑了它可能对教育产生的影响以及应对措施?
  答:与会者非常关注全球金融危机可能给教育带来的影响,不少人认为,“全球金融危机将给穷人带来尤其巨大的影响——而最不应为这次危机埋单的人恰恰是穷人”。来自153个国家的代表和部长议定,全球金融危机不应成为削减教育资金的理由。
  与会者强调,教育是减少贫困人口、改善健康状况和维持生计的基础,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提供有质量的教育,解决所有学习者多样化的需求,已经变得更为迫切,为教育提供资金是重中之重,无论是在国家层面还是在国际层面上,金融危机都不应成为减少分配教育资源的理由。这些观点已被写在大会最终书面结论的开篇。
  问:全纳教育主要限于基础教育领域,而受金融危机影响产生的劳动者技能培训需求属于终身教育范畴,二者有何联系?
  答:事实上,全纳教育并不局限于基础教育领域,它被看作是面向所有学习者加强教育的系统过程。它的范围从学前教育到继续教育,包括各种正规和非正规教育的学习途径与方法。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许多国家学生群体的社会经济背景、种族、性别的构成发生了变化,高等教育机构吸纳了大量非传统学生,他们既非来自主流社会群体,也不在全日制、以课堂为基础的模式中学习,他们也是全纳教育的对象。
  这次国际教育大会的结论和建议也呼吁,“支持高等教育在有关全纳教育实践的教师岗前培训和专业培训方面发挥战略性作用”。西方高校不少学者在研究全纳教育,例如,牛津大学有几位学者在研究社会全纳与教育的关系、全纳教育的公共政策、教师培训。
  推行全纳教育
  不能过于理想脱离国情
  问:此次大会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交流各国在全纳教育方面取得的经验,有哪些经验可供我们分享?
  答:这也是各国反映最多的问题。应该承认芬兰的案例是最好的。芬兰的综合学校在公平和高质量方面同时取得成功。在连续三次国际学生评价项目(PISA)测验中,芬兰表现出色,学业成绩优秀的学生更多,学业成绩低下的学生更少,学校间的差异更小,基础教育留级率最低。同时,芬兰学校布置的家庭作业较少,学生不用通过接受补课和私人指导来提高成绩。芬兰的经验是,他们实现了面向所有人的灵活的教育体制,开发推进全纳教育的各种活动和教学方法。芬兰代表特别强调,教师的态度和技能被认为是实施全纳教育的关键,高质量的教师教育尤为重要。
  目前,像芬兰这样的案例确实少之又少,不少发展中国家的代表表示,更需要适应他们社会经济发展阶段的典型案例。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的经验很受关注。会上,国务委员刘延东、教育部部长周济介绍了中国免费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大力扶持农村教育、提高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自我发展能力、保障流动人口权益、为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教育创造条件等方面的经验,引起了与会各国代表的强烈反响。
  问:探讨全纳教育这样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对于我国正在努力推进的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有何意义、影响?实施全纳教育,我们应该注意什么?
  答:可以说,全纳教育思想是当今世界在终身教育和全民教育两大教育发展理念之后的又一重大教育思想创新。它提供了更广阔的教育视野和更全面的全民教育战略,被认为是实现优质全民教育的指导原则。从借鉴的角度看,全纳教育理念的提出可成为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外部动力。要实施全纳教育,就要消除社会排斥,这与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是一致的。
  这次会议也让我们看到,全纳教育政策的制订与实施要从国情出发,要实事求是,摈弃过于抽象的理想主义色彩的概念,特别要警惕西方国家滥用人权理念阐释全纳教育。
  从代表发言来看,对全纳教育还存在着各取所需的理解。东欧国家强调全纳教育的对象主要是残疾儿童和吉普赛流浪儿童。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关注女童、艾滋病感染者和病毒携带者、战争孤儿的教育。法国认为全纳教育的重点是中等教育,我国强调全纳教育的重点是农村教育,而芬兰、挪威、丹麦等北欧国家强调要在教育体系中全面贯彻全纳教育。这也反映出,全纳教育政策的制订与实施绝不能脱离本国的国情与教育实际。
  全纳教育已经成为一项重要的全球性议题。我们应该进一步认真总结经验,通过我们的案例,特别是中国在女童、特殊教育、流动儿童等方面所取得的成绩来发挥更多的作用,而不仅仅做国际协定的旁听者,单纯执行决议。

6#
 楼主| 发表于 2012-3-31 05:08:07 | 只看该作者
2008年11月25~28日,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国际教育局举办的第48届国际教育大会在日内瓦召开。会议主题为“全纳教育,未来教育之路”。来自全世界153个国家的1500多名代表与会,记者第一时间采访了参加此次大会的周满生研究员。

  □受访者:周满生

  □采访者:本报记者 李晨


  全纳教育的核心:学校适应儿童

  《大学周刊》:第48届国际教育大会的主题是“全纳教育,未来教育之路”。什么是全纳教育?

  周满生:关于全纳教育,目前有3种定义。

  第一种定义,根据UNESCO《全纳教育指导方针》,全纳“可视为一个过程,旨在通过所有学生对学习、文化和社区的积极参与来满足其需求的多样性,以便减少教育体制内和由教育体制引起的排斥现象。全纳意味着内容、方式、结构和战略的改革与变更……”

  第二种定义是在此次大会讨论小组B 中提出来的,即“全纳教育是一个对所有学习者的多样化需求作出选择和反应的整体过程,旨在为成功的学习和社会全纳创造条件,消除任何形式对儿童的分割”。

  第三种定义则是在讨论小组A中提出来的,即“全纳教育以社会全纳为背景,是可持续的和合法化的,同时,全纳教育为社会和谐奠定基础”。并提出“全纳是排斥的对立面,也是分割和社会选择的对立面,它以社会和谐与凝聚为条件”。

  全纳的核心是学校适应儿童,要具有多样性和适应“不同差异”学习者的需要。

  通过这次大会的讨论,最终形成的文件《第四十八届国际教育大会(ICE)的结论和建议》(草案)中,第一条对全纳教育作出了一个比较简捷的定义,即“全纳教育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进程,其宗旨是向所有人提供有质量的教育,并尊重学生和社区的多样性以及不同的需求、能力、特点和学习预期,消除一切形式的歧视”。

  《大学周刊》:全纳教育的概念是如何提出的?在现时的时代背景下,倡导全纳教育有什么样深远的意义?

  周满生:全纳教育思想经过教科文组织十余年来尤其近两年来的大力宣传和推介,已经为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教育界内外的人士所接受。全纳教育的概念在不断的争议中逐步厘清,正走向趋同。

  教科文组织为召开这次大会进行了两年多的准备,先后在全球范围内召开了13次区域性会议,共900余名专家进行了反复磋商、激烈辩论。

  开幕式上,UNESCO总干事松浦晃一郎说:“第48届国际大会的议题,‘全纳教育——未来之路’是非常适时的。所有的教育部长们都知道缺乏知识、技能和能力是引起社会排斥和社会冲突的重要原因。今天,许多重要相关人士齐聚这里,反映出教育是一项社会工程,没有社会的广泛参与,就不可能取得成就。”他提出教育要走向全纳,遇到的第一个挑战就是如何制定政策使大多数被边缘化和处境不利的孩子入学;第二个挑战就是教育走向全纳的质量问题。全纳教育的准则向我们提出的挑战是思考教育的多样性、开放性和灵活性,保障教育的基本需求,最大可能地提高学习质量,核心因素是教师的质量。

  《结论和建议》特别强调,“全纳教育对消除贫困、改善健康、提高收入和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尽管面临着全球金融危机,我们依然强调,为教育提供资金是重中之重,决不能把金融危机作为削减国家和国际教育拨款的理由”。

  要根据实践经验制定政策

  《大学周刊》:刚才您提到教育要走向全纳,遇到的第一个挑战就是如何制定政策。在这方面,学者们主要的观点和建议是什么?

  周满生:要根据实践经验制定政策。

  在此次大会上,各国教育部长和学者们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大家达成了基本的共识。制定全纳教育的公共政策应该与社会服务、文化、语言、健康等政策协调,全纳教育决不应仅局限于教育,它应该与其他政策沟通。公共政策应在强调政府作为主要提供者的作用时,家长和公民社会也应该发挥更强有力的作用。全纳教育必须以良好的立法和国家全纳教育政策指导方针做保障,同时在地区、地方和学校层面认真组织实施。全纳政策的制定和立法应该有综合的、整体的和长期的视野,必须建立在坚实的和连续的政策基础上。

  在国家层面推进全纳教育,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包括:立法和政策,灵活的体制和结构以适应最薄弱群体的要求,适宜的基础设施,促进多种能力发展和多样化的课程,适宜的教学方法,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充足的资源。

  态度而不是资源经常是实施全纳教育的主要障碍。全纳教育的公共政策需要广泛的支持,需要社会各方面——政府、公民社会、私立部门、大学和研究机构、各方面利益相关人与合作伙伴投入力量。

  在地方掌控教育资源的情况下,国家政策有必要适当平衡,保障处境不利人群的基本受教育权。竞争的问题、私有化问题、双轨制和分权的问题都可能对全纳教育形成挑战,教育大众化并不能确保民主化,入学并不确保成功。

  公共政策要侧重从4个方面来分析、解决全纳教育的问题:公共政策特别要关注贫穷、边缘化、不平等和童工问题;实施全纳教育的公共政策要从国际比较的视角出发;社会全纳、社会保护和全纳教育之间的政策要对接和协同,要特别关注全民教育目标的进展;在实施长期的公共政策时,政府的作用及其与公民社会和私立部门的伙伴关系要认真考虑,以便扩大全纳教育的实施范围。

  《大学周刊》:全纳教育和当前的教育体系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

  周满生:全纳教育从属于具体的社会和经济环境,因此,应从全局的角度来理解国家情况的复杂性,根据具体的国情推进全纳教育。

  鼓励正规教育和非正规教育之间建立密切联系,强调它们在全纳教育中所起的不同作用,特别是对于经济欠发达的发展中国家来说,重视两者之间的联系才能包容所有的学习者。各国还越来越努力寻找有效方法,以使学习者在非正规教育和非正式教育环境中获得的能力得到正式承认。

  高度重视早期教育,重视为幼儿提供接受教育和关怀的机会。良好的幼儿教育可以为学习者将来在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阶段成功地满足未来要求奠定基础。

  全纳教育的产生虽然基于全民教育,但是却包含了职业培训和终身教育。要通过课程的改革和设置良好的教学方式加强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之间的联系,使学习者在整个职业生涯中都能进行学习。因此要让人有终身都能学习的机会,在不同的时期能接受到不同的职业培训。课程的设置要更加灵活,以方便每个人能灵活地学习,从而方便向全纳教育的过渡。

  《大学周刊》:刚才说到第二个挑战是质量问题。为了保障教育质量,对教育的实施者——教师有什么样的要求?

  周满生:的确,在此次大会上,大家一致认为高素质教师是推进全纳教育的关键,全纳教育首先要求对教师全纳。必须重视教师的教育与在职培训,使教师具备实施全纳教育的素质与能力。应重视为教师创造平等、较好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吸引优秀人才当教师。应重视课程和教学方法的开发,使其更好地适应学生多样化的需求,更容易取得成功。学校设施和教学仪器设备等应适应各类学生的多样化需求,同时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应注重学校与家庭、教师与家长、教师与学生的合作,共同为学习者创造全纳的环境。加强学校管理的民主化,应让利益相关者特别是学习者参与学校的决策与管理,使学校的决策能更好地满足学习者需求,也利于把学生培养成好公民。因此,政府加大对教育特别是教师和课程开发的投入十分重要。

  全纳教育是教育思想的重要创新

  《大学周刊》:您作为中国的学者,如何评价UNESCO提出的全纳教育这一思想?

  周满生:可以说,全纳教育思想是UNESCO首创的终身教育(终身学习)和全民教育两大教育发展理念之后的又一重大的教育思想创新。

  全纳教育强调通过公共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强调重视多样性,消除各种学习障碍,以终身学习为依托,发展有质量的教育体系,建立更加全纳、公正和公平的社会。全纳教育积极反对各种排斥,它涉及所有校内外的儿童、青年和受教育者,关心他们的生存、参与和成就。它提供了一个更广阔的教育视野和更全面的全民教育战略,被认为是实现优质全民教育的指导原则。从借鉴的角度看,全纳教育理念的提出成为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外部动力。全纳教育首先要保障所有学龄人口均有参与学习的机会,这是以教育普及为基础的。

  从我国的角度来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教育的普及提供了基本的经济和社会保障。要实施全纳教育,就要建设全纳社会,消除社会排斥,这是与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完全一致的。全纳教育理念的提出,促进我们要进一步重视农村教育,切实扶助弱势群体,大力促进教育公平。也敦促我们更加重视教育质量的提高,致力于发展有质量的全民教育。

  《大学周刊》:那么,这一教育思想或理念在实施过程中是否会遇到困难?

  周满生:在全纳教育政策的制定与实施上,要从国情出发,要实事求是,要摈弃过于抽象的理想主义色彩,特别要警惕西方国家滥用人权理念阐释全纳教育。

  从与会国家教育部长的发言来看,对全纳教育还是存在着泛化的各取所需的理解。如东欧国家强调全纳教育的对象主要针对残疾儿童和吉卜赛流浪儿童;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强调女童的边缘化、HIV/AIDS的传播,战争孤儿的教育;法国认为全纳教育的重点是中等教育;中国强调全纳教育的重点是农村教育;而芬兰、挪威、丹麦等北欧国家强调要在教育体系中全面贯彻全纳教育,包括战略指导方针、组织结构、教师培训、课程、教学方法、学校文化、教材和评估各个方面。

  这固然说明各国对全纳教育的理解既可能泛化,又可能狭隘,各取所需;但从另一个角度说明,全纳教育公共政策的制定与实施绝对不能脱离开本国的国情与教育实际。

  值得注意的是,全纳教育理念直接反映了东西方国家在人权问题上的分歧。在《结论和建议》中,原本第二条提出“实施有质量的全纳教育是基本人权之一”。在这个条款的表述上,美国和印度的驻联合国大使发生极其激烈的辩论。印度代表指出,联合国界定的人权包括政治、公民权利和经济、社会、文化权利,不能仅仅强调前两项标准。许多发展中国家的贫穷问题远远没有解决,实施全纳教育刚刚开始,远远做不到实施有质量的全纳教育,不能拿西方的人权标准限定发展中国家。在印度、巴西等国的坚持下,这一条款被取消。

  中国的实践也可提供良好的案例基础

  《大学周刊》:中国的教育实践对全纳教育的思想而言有什么样的意义?

  周满生:在会上,各国反映最多的是全纳教育谈理念固然很重要,更重要的是要提供好的案例实践。

  应该承认芬兰的案例是最好的。芬兰的综合学校在公平和高质量方面同时取得成功,学校没有将学生分流,在2000年、2003年、2006年连续3次PISA评价测试中,芬兰综合学校的学生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他们在阅读、数学、科学和问题解决技能方面的成绩都优于其他参与测试的国家。在参与测试的OECD国家中,芬兰学业成绩优秀的学生更多,学业差的学生更少。与其他参与国相比,芬兰学校间的差异也更小。芬兰的基础教育体制中留级率也最低,只有2%,而OECD国家平均留级率是16%,综合学校布置的家庭作业也较其他国家为少,学生也不用通过接受补课和私人指导来提高成绩。芬兰的经验是他们实现了面向所有人的灵活的教育体制,他们创建了阻止排斥的教育结构,与此同时开发、推进全纳的各种活动和教学方法。但像芬兰这样的典型案例确实少之又少,尤其发展中国家更急需适应它们社会、经济发展阶段需求的典型案例。

  全纳教育已经成为一项重要的全球性议题,中国的教育政策与实践为参与设定这项议题打下了良好基础。UNESCO也希望中国多介绍我们在全民教育上取得的成功经验。在这次会议上,国务委员刘延东介绍了中国基础教育取得的重大成就和推进全纳教育的基本经验,受到UNESCO的高度重视,也反映了这一需求。我们要进一步认真总结经验,通过我们的良好案例,特别是中国在女童、特殊教育、流动儿童等方面所取得的显著成绩来发挥更多的影响,而不是仅仅做国际协定的旁听者,去单纯执行决议。

  来源:《科学时报》 (2008-12-9 B3 国际)
7#
 楼主| 发表于 2012-3-31 05:08:44 | 只看该作者
  • 全纳教育—21世纪国际教育新趋势


北京大学幼教中心  王燕华  赵红梅
作为21世纪全球教育发展过程中的最新思潮,全纳教育(Inclusive education)已逐渐被赋予了更多内涵。如何理解全纳教育、全纳教育要关注哪些群体、世界各国是如何开展全纳教育的、我国实施全纳教育还面临哪些挑战和机遇?我们愿从多个角度来探讨这些问题。
一、什么是全纳教育?
全纳教育诞生于20世纪90年代。在全纳教育概念提出之前,许多国家已经实施了一些具有全纳意义的教育改革,如英国的“一体化教育”,美国的“回归主流教育”,中国的“随班就读教育”,我国台湾地区的“融合教育”,以及其他一些国家的“特殊需要教育”等。这些教育改革都为全纳教育的兴起和发展打下了必要的基础。
199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西班牙萨拉曼卡召开了“世界特殊需要教育大会”,并通过了《萨拉曼卡宣言》,会上首次正式提出全纳教育的概念,并号召世界各国广泛开展全纳教育。在《萨拉曼卡宣言》中,提出了全纳教育的五大原则:⑴每个儿童都有受教育的基本权利。⑵每个儿童都有其独特的特性、兴趣、能力和学习需要。⑶ 教育要考虑到每个儿童的特性和差异。⑷学校要满足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儿童的需求。⑸全纳学校要接纳所有儿童,反对歧视。
根据上述原则,我们可以进一步理解全纳教育的内涵。
1. 全纳教育关注的对象是各种各类儿童
全纳指的是全部接纳,即学校有责任和义务接纳所有适龄儿童入学,而不应因其身体、智力、语言、文化、种族、社会经济地位等方面的差异或是障碍而拒绝其入学。全纳精神的本质是“人人享有接受教育的权利”的民主平等思想。
全纳教育在21世纪已经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弱势群体不仅仅局限于身残智障的群体,在我国,更充分关注到那些社会经济地位处于劣势的群体,比如进入城市生活的农民工子女。全纳教育也开始关注一些相对的“强势群体”的教育需求,如对智力超常的天才儿童的教育与培养。
2. 要避免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因为差异而受到歧视
关注学生的多样性、差异性,是全纳教育的核心理念。我们必须接纳孩子的各种差异,避免让这些孩子因为差异而受到排斥和歧视。教育工作者不能把学生学业成绩好坏、学习知识的快慢等,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为其设定适宜的发展目标,采取有效的教育方法,要真正因材施教,满足个体个性化的教育需求。
比如对待农民工子女,要尽量在课堂上多给他们回答问题的机会、适当讨论与他们的农村生活背景相关的事物,为其提供更多的心理和社会支持等等。要让每个学生都能认识到世界的多样性,都感到自己是集体的一个成员,是受欢迎的。
3. 全纳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学生提供适宜其发展的优质教育
全纳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让教育机构简简单单地把各种类型的个体都接纳进来就完事,而是要根据每个个体的特殊需要,为其提供更高质量、更适宜的教育课程,使个体获得自身真正需要的高质量的教育。
如对于智力超常的“强势群体”,究竟是组建少年英才班,还是让他们继续和同龄人一起学习,然后辅以额外训练和培养,还存在很大的争议,这是我们在实施全纳教育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二、全纳教育与特殊教育、普通教育的关系
1. 全纳教育与特殊教育
人们之所以常常把全纳教育和特殊教育一起理解,是由于全纳教育的提出和发展与特殊教育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全纳教育提出之前,我们主要根据医学和心理学专家的诊断结果,考虑到一些特殊的孩子不能完全
适应在普通学校的生活,就采用相似性原则,为他们设置了各种类别的专门学校,比如常见的聋哑学校、培智学校等等。按照这种教育思路,人们主张给这些孩子更多的关爱,培养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让他们学会一些沟通的技巧或谋生的技能,以使他们将来更好地融入社会。
然而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在特殊教育机构学习,并不完全有利于特殊个体的身心健康发展,反而可能使他们越来越受到主流社会的排斥和拒绝。因此,近年来许多专家学者提出,专门学校并不是解决特殊个体教育问题的最圆满的方法。主张特殊个体和普通个体一起学习、合作、生活的全纳教育理念,逐渐受到专家学者和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和认同。这种尊重首先在称谓中得以体现,人们已经不再使用“残障”或是“异常”等带有负面倾向的标签性词汇,而是改用比较中性的“特殊群体”来称呼他们。
根据全纳教育的思想,特殊学校应逐渐减少,甚至可以走向消亡。事实上,近年来国外许多国家的特殊学校都在大幅度减少,大量的残疾学生都已进入普通学校学习,这已成为国际教育发展的一种趋势。
2. 全纳教育与普通教育
随着特殊学校的逐渐消减以及越来越多具有特殊需求的学生进入普通教育机构,全纳教育不再仅仅是特殊教育领域的问题,它已给整个普通教育领域带来巨大挑战。在全纳教育理念下,普通教育需要做以下几方面努力:
(1)创建良好的接纳氛围
要让每一位教师、学生及学生家长都有接纳和照顾特殊个体的准备和爱心,不排斥他们,给他们更多的关爱。要想形成这种爱心氛围,就要让每个人都深刻认识到全纳教育的人性化,让教师认识到自己有义务、有责任了解这些孩子的特殊教育需求,通过提高自身有关特殊教育的业务素质,结合多年的普教经验,满足孩子们的个性化教育需求。
最重要的还要让教师认识到特殊儿童不能来学校就读,不能完全归因于这些儿童的特殊性,其中也有教师自身业务能力的局限也是导致这一现象存在的重要原因。
(2)培养专业的高水准接纳能力
一旦所有的普通学校都建成全纳学校,能够接纳各种类型的特殊学生,并能提供高质量的适宜教育,就不仅涉及对特殊学校的投资转向普通学校的问题,更涉及培养一批能同时适应特殊教育和普通教育需要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的问题。这些问题不是通过简单的投入资金就可以解决的。由此所带来的教师薪酬、业务管理等一系列问题,也需要我们长期关注。
(3)设置适宜的教育课程
由于全纳学校要接纳所有的儿童,因此全纳教育学校应该构建一种能成功地教育所有儿童的、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教学模式。这种教学不仅要承认儿童之间存在差异是正常的,更重要的是必须据此来适应儿童的需要。因此,全纳学校的课程应该是灵活的,应该能适应不同能力和兴趣的儿童的需要,而不是让儿童去适应各种课程。
需要特别提出的是,我们对特殊儿童的世界和普通儿童的世界不能分裂来看,学校需要呈现给他们一样的活动内容和快乐氛围。所不同的是,特殊个体接受知识的程度、学习的快慢、获得知识的方式与普通个体不同,因此,有特殊需要的儿童应该在接受常规课程的基础上(而不是在接受不同的课程的情况下),得到额外的教学帮助。
三、我国全纳教育的实施现状
全纳教育在英国、美国、澳大利亚、西班牙和中国等众多国家得到认可和推广,各国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的政策和措施各有异同,我们不再赘述,在此仅谈谈我国的情况。我国目前通过以下几种途径开展全纳教育。
1.全纳教育从幼儿教育阶段开始
众多心理学研究结果表明,0~7岁是个体神经系统结构发展的重要时期,是个体心理、生理、动作发生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个体神经系统的可塑性较大,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强。在这一时期及时鉴别儿童身心发展中的异常,而后给予适当的干预训练,会促进个体身心和谐积极发展,为日后对其进行因材施教奠定扎实的基础。
全纳教育的起始点越低,越有助于最大限度地弥补个体差异带来的缺陷,挖掘个体的发展潜能。目前北京市已在全市18个区县都定点了一个幼儿园,作为特殊儿童随班就读的示范基地。
当前在接纳特殊个体的过程中,很重要的内容是制定个别教育计划(IEP)。IEP的制定需要由主管领导、专职教师(助理教师)、融合班教师、家长(监护人)等共同参与完成。主要内容包括:个体受教育的现状,个体的短期干预目标和学年度干预目标,为个体提供的特殊教育及相关服务措施,计划实施的预定日期和期限,教学目标和评价标准,IEP委员会成员同意实施计划和评估结果的签字。实施过程中强调阶段性总结与研讨,包括向家长反馈前一阶段IEP的实施情况和下一阶段的教学任务,倾听家长的意见和建议。
2. 建设全纳学校是落实全纳教育的重要途径
建设全纳学校是具体落实全纳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全纳教育理念在实践中的重要体现。根据我国的教育现状,将所有普通学校都建成全纳学校是不太现实的,但我们可以采取建设试点基地的措施,根据各省、市、区教育的实际情况,建设全纳学校。我国现有全纳学校的数目屈指可数,教育质量也需要大力提高,但这一类型的学校已经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2007年,一些学校开始无条件接纳各种各样的儿童,不管这些儿童是智力存在障碍还是家庭贫困,都能享受同等的受教育权利。
学校根据所接纳的特殊个体的具体情况,安排多种就读模式。比如:⑴以融合为主,以个别训练为辅的形式,适用于轻度有特殊需要的个体。⑵半日融合半日个别化指导相结合,适用于中度有特殊需要的个体。⑶反融合,即人数较多的特殊个体与人数较少的普通个体共同活动。⑷普通学校以外的专业康复机构训练与普通学校融合相结合,适用于中重度有特殊需要的个体。⑸不定期的个别训练辅导,适用于具有某些特殊需要的普通个体,比如存在智力超常、学习困难、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等现象的个体。
3. 教师使用全纳教育理念进行教学
尽管很多普通中小学没有完全成为全纳学校,但一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已经开始采用全纳教育理念。如有的教师尝试建设全纳课堂,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还有的学校将全纳教育的理念应用到评价学生的发展上,让家长、学生本人作为评价主体,使学生、家长、教师、学校共同成长。
参考文献:
[1]黄志成,等.全纳教育——关注所有学生的学习与参与[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2]William L. Heward(著),肖非(译).特殊需要儿童教育导论[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
[3]兰继军,李国庆,柳树森.论全纳教育的教育原则[J].中国特殊教育,2003,(6).
8#
 楼主| 发表于 2012-3-31 05:11:06 | 只看该作者
曼彻斯特全纳标准对我国全纳教育的启示作者:严淑琼 方俊明
万千书库 主题阅读 百家讲坛 武侠大全 世界名著


  摘要 全纳教育自从上世纪90年代第一次正式提出以来就成为了国际教育研究的热点。我国全纳教育的研究还处于初步阶段,英国是当今世界上全纳教育发展较快的国家之一,所以了解英国曼彻斯特全纳标准对我们的实际工作有很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引入和分析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编写的最新版指导全纳学校的全纳标准,结合我国全纳教育发展现状,总结了对我国全纳教育的启示。
  关键词 全纳教育 全纳标准 全纳学校 启示 分类号 G760
  
  1 引言
  
  “全纳教育”(inclusive education),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是1994年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西班牙萨拉曼卡召开的“世界特殊教育大会”上正式提出的。在此次大会签署的《特殊需要教育行动纲领》中声明:“每一个儿童都有受教育的基本权利,必须给予他实现和保持可接受水平的学习之机会;教育体系的设计和教育方案的实施应该充分考虑到每个儿童的独特个性、兴趣、能力和学习需要等的广泛差异;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必须有机会入读普通学校,这些学校应该使他们参与能满足其需要、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活动中。”此后,世界许多国家都将全纳教育的基本思想付诸实践。
  英国是开展全纳教育比较早的国家之一,而且自从上述大会召开之后英国更是积极地开展全纳教育方面的研究,从立法上完善和保障全纳教育的实施,逐步关闭特殊学校,培养全纳型教师来满足各种特殊儿童的需要。政府的参与大大地促进了英国全纳教育的实施。国内以黄志成为首的教育专家对英国全纳教育的发展状况做了很多的相关介绍和分析,而英国实施全纳教育的做法和经验对我国全纳教育的实践具有一定的启示和借鉴意义,所以引进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全纳标准很有必要。
  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全纳教育需要有固定的机构来实施,而全纳学校就是实施全纳教育的主要和固定机构。凡是赞同全纳教育理念、愿意实施全纳教育思想的学校都可以成为全纳学校。TonyBooth认为“以全纳为导向的学校是反对歧视态度、营造融洽社区、建立全纳社会、实现全民教育的最有效的途径。此外,全纳学校应向绝大多数儿童提供一种有效教育,以及提高整个教育系统的效率,并且最终提高其成本效益。
  
  所以对英国全纳学校具体操作流程的了解很有必要,本文首先概述了全纳教育的由来及其发展,接着简述了全纳教育在英国的发展,尤其是在全纳学校中实践和应用方面的发展。在此基础上详细地介绍了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编写的全纳标准:该标准主要是用于全纳学校实施全纳教育理念的自检,是在全纳教育实施的基本理念基础上制定的,该理念包括——平等观和人权观,要尽可能的减少排斥增加包容,更加强调要面向所有的学生。该标准是2006年最新修订的版本,更加强调领导团队对整个过程的管理负责,重视学生的观点和家长及其他相关人员的观点,希望通过学校自检这样一个过程,可以使得在此过程中实施的行为和目标融入到学校将来的发展计划中,而且该标准有一个更加详尽的最适宜标准(Best Fit Criteria)来帮助学校和评估者进行评估。最后结合我国全纳教育发展的现状,总结了对于我国今后开展全纳教育工作的的启示。
  
  2 全纳教育的概念、由来及其在英国的发展
  
  2.1 概念及其由来
  全纳教育是从英文inclusive education翻译而来的,全纳有“包括,包容等”含义,与exclusive“排挤,不容纳等”意思相对,对于全纳教育目前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1994年的大会上也没有给出一个很明确的概念。不同的国家和教育学家有不同的定义,Keith Ballard(1999)认为全纳教育就是把所有儿童看作学校的成员。Can Parsons(1999)认为全纳教育是扩展普通学校范围的一个动态过程,普通学校可以容纳更多样化的儿童。美国的全国全纳教育重建中心(National Center on Inclusive Educatiorand Restructuring)将全纳教育定义为:给所有的学生(包括严重残疾的学生)提供均等的接受有效教育的机会;为了培养学生作为社会的公正成员来面对未来的生活,在就近的学校中的相适年龄的班级中,要给予他们充分的帮助和支持。英国的全纳教育研究中心(Center for Studies on Inclusive Educa.tion)认为:全纳教育指的是在适当的帮助下残疾和非残疾儿童与青少年在各级普通学校的共同学习。英国的全纳教育专家Tony Booth认为全纳教育就是要加强学生参与的一种过程,是要促进学生参与就近学校的文化、课程和团体活动并减少被排斥。在众多的定义中,较有代表意义的是TonyBooth的概念。
  在我国,人们对全纳教育的解说有多种版本。一般认为,全纳教育是指教育应当满足所有儿童的需要,每一所普通学校必须接收服务区域内的所有儿童入学,并为这些儿童都能受到自身所需要的教育提供条件。而且在国内很多时候专家都会存在把全纳教育与回归主流、一体化不加区别使用的情况,事实上这三个概念是存在一些细微差别的。相同点是全纳教育和后两者都直接起源于美国1950年代的民权运动(Civil Rights),更远则可以追溯到文艺复兴、法国启蒙时期西方对平等、自由的追求的一系列社会运动。这些社会运动孕育了西方以个人自由、社会平等为价值目标的社会文化基础,也为有特殊需要的人士平等、尊严地参与社会生活以及新的特殊教育理念的诞生提供了动力。而且全纳教育是在批判和反思回归主流教学实践失败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强调包容所有的学生,更多地把儿童的缺陷看成是差异,而不是像回归主流中以特殊儿童应该在普通教室以外的隔离环境中受教育为前提的,按照障碍程度的等级制度来划分,达到一定的标准才可以被普通教师接收。而且全纳教育的意义不仅是针对于特殊儿童,广义上来说是为了建设一个全纳社会。一体化通常泛指将特殊儿童从较多向较少的环境中转换、过渡的过程,因此回归主流和全纳教育都可以被包含在一体化教育运动中。
  
  2.2 全纳教育在英国的发展
  英国的一体化教育为全纳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94年开始实行的全纳教育的改革,由于专业人员的引领、政府部门的支持、学校教师、家长和社区的参与,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英国教育界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研究,挖掘全纳教育的本质,探索实现全纳教育的新思路。英国最具特点的是国家和政府部门的立法支持,8部法律及政府文件为英国全纳教育的推行提供了政策性保障。注重家长的参与是英国实施全纳教育的另一个特点。英国的全纳教育研究主要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进行的:全纳教育理念的研究、全纳教育与人权观的研究、全纳教育的实验研究。全纳教育的理念主要体现在和前期一体化教育的区别上,而且通过全纳
9#
 楼主| 发表于 2012-3-31 05:11:49 | 只看该作者
曼彻斯特全纳标准对我国全纳教育的启示作者:严淑琼 方俊明
万千书库 主题阅读 百家讲坛 武侠大全 世界名著


  摘要 全纳教育自从上世纪90年代第一次正式提出以来就成为了国际教育研究的热点。我国全纳教育的研究还处于初步阶段,英国是当今世界上全纳教育发展较快的国家之一,所以了解英国曼彻斯特全纳标准对我们的实际工作有很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引入和分析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编写的最新版指导全纳学校的全纳标准,结合我国全纳教育发展现状,总结了对我国全纳教育的启示。
  关键词 全纳教育 全纳标准 全纳学校 启示 分类号 G760
  
  1 引言
  
  “全纳教育”(inclusive education),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是1994年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西班牙萨拉曼卡召开的“世界特殊教育大会”上正式提出的。在此次大会签署的《特殊需要教育行动纲领》中声明:“每一个儿童都有受教育的基本权利,必须给予他实现和保持可接受水平的学习之机会;教育体系的设计和教育方案的实施应该充分考虑到每个儿童的独特个性、兴趣、能力和学习需要等的广泛差异;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必须有机会入读普通学校,这些学校应该使他们参与能满足其需要、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活动中。”此后,世界许多国家都将全纳教育的基本思想付诸实践。
  英国是开展全纳教育比较早的国家之一,而且自从上述大会召开之后英国更是积极地开展全纳教育方面的研究,从立法上完善和保障全纳教育的实施,逐步关闭特殊学校,培养全纳型教师来满足各种特殊儿童的需要。政府的参与大大地促进了英国全纳教育的实施。国内以黄志成为首的教育专家对英国全纳教育的发展状况做了很多的相关介绍和分析,而英国实施全纳教育的做法和经验对我国全纳教育的实践具有一定的启示和借鉴意义,所以引进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全纳标准很有必要。
  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全纳教育需要有固定的机构来实施,而全纳学校就是实施全纳教育的主要和固定机构。凡是赞同全纳教育理念、愿意实施全纳教育思想的学校都可以成为全纳学校。TonyBooth认为“以全纳为导向的学校是反对歧视态度、营造融洽社区、建立全纳社会、实现全民教育的最有效的途径。此外,全纳学校应向绝大多数儿童提供一种有效教育,以及提高整个教育系统的效率,并且最终提高其成本效益。
  
  所以对英国全纳学校具体操作流程的了解很有必要,本文首先概述了全纳教育的由来及其发展,接着简述了全纳教育在英国的发展,尤其是在全纳学校中实践和应用方面的发展。在此基础上详细地介绍了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编写的全纳标准:该标准主要是用于全纳学校实施全纳教育理念的自检,是在全纳教育实施的基本理念基础上制定的,该理念包括——平等观和人权观,要尽可能的减少排斥增加包容,更加强调要面向所有的学生。该标准是2006年最新修订的版本,更加强调领导团队对整个过程的管理负责,重视学生的观点和家长及其他相关人员的观点,希望通过学校自检这样一个过程,可以使得在此过程中实施的行为和目标融入到学校将来的发展计划中,而且该标准有一个更加详尽的最适宜标准(Best Fit Criteria)来帮助学校和评估者进行评估。最后结合我国全纳教育发展的现状,总结了对于我国今后开展全纳教育工作的的启示。
  
  2 全纳教育的概念、由来及其在英国的发展
  
  2.1 概念及其由来
  全纳教育是从英文inclusive education翻译而来的,全纳有“包括,包容等”含义,与exclusive“排挤,不容纳等”意思相对,对于全纳教育目前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1994年的大会上也没有给出一个很明确的概念。不同的国家和教育学家有不同的定义,Keith Ballard(1999)认为全纳教育就是把所有儿童看作学校的成员。Can Parsons(1999)认为全纳教育是扩展普通学校范围的一个动态过程,普通学校可以容纳更多样化的儿童。美国的全国全纳教育重建中心(National Center on Inclusive Educatiorand Restructuring)将全纳教育定义为:给所有的学生(包括严重残疾的学生)提供均等的接受有效教育的机会;为了培养学生作为社会的公正成员来面对未来的生活,在就近的学校中的相适年龄的班级中,要给予他们充分的帮助和支持。英国的全纳教育研究中心(Center for Studies on Inclusive Educa.tion)认为:全纳教育指的是在适当的帮助下残疾和非残疾儿童与青少年在各级普通学校的共同学习。英国的全纳教育专家Tony Booth认为全纳教育就是要加强学生参与的一种过程,是要促进学生参与就近学校的文化、课程和团体活动并减少被排斥。在众多的定义中,较有代表意义的是TonyBooth的概念。
  在我国,人们对全纳教育的解说有多种版本。一般认为,全纳教育是指教育应当满足所有儿童的需要,每一所普通学校必须接收服务区域内的所有儿童入学,并为这些儿童都能受到自身所需要的教育提供条件。而且在国内很多时候专家都会存在把全纳教育与回归主流、一体化不加区别使用的情况,事实上这三个概念是存在一些细微差别的。相同点是全纳教育和后两者都直接起源于美国1950年代的民权运动(Civil Rights),更远则可以追溯到文艺复兴、法国启蒙时期西方对平等、自由的追求的一系列社会运动。这些社会运动孕育了西方以个人自由、社会平等为价值目标的社会文化基础,也为有特殊需要的人士平等、尊严地参与社会生活以及新的特殊教育理念的诞生提供了动力。而且全纳教育是在批判和反思回归主流教学实践失败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强调包容所有的学生,更多地把儿童的缺陷看成是差异,而不是像回归主流中以特殊儿童应该在普通教室以外的隔离环境中受教育为前提的,按照障碍程度的等级制度来划分,达到一定的标准才可以被普通教师接收。而且全纳教育的意义不仅是针对于特殊儿童,广义上来说是为了建设一个全纳社会。一体化通常泛指将特殊儿童从较多向较少的环境中转换、过渡的过程,因此回归主流和全纳教育都可以被包含在一体化教育运动中。
  
  2.2 全纳教育在英国的发展
  英国的一体化教育为全纳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94年开始实行的全纳教育的改革,由于专业人员的引领、政府部门的支持、学校教师、家长和社区的参与,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英国教育界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研究,挖掘全纳教育的本质,探索实现全纳教育的新思路。英国最具特点的是国家和政府部门的立法支持,8部法律及政府文件为英国全纳教育的推行提供了政策性保障。注重家长的参与是英国实施全纳教育的另一个特点。英国的全纳教育研究主要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进行的:全纳教育理念的研究、全纳教育与人权观的研究、全纳教育的实验研究。全纳教育的理念主要体现在和前期一体化教育的区别上,而且通过全纳
10#
 楼主| 发表于 2012-3-31 05:13:36 | 只看该作者



英国全纳教育实施的保障措施

(一)加强立法

英国政府对全纳教育的发展进行指导与规范的立法主要有《教育法》(1976)、《沃诺克报告》(1978)、《教育法》(1981)、《教育改革法》(1988)、《教育法》(1993)、《特殊教育需要鉴定与评估实施章程》(1994)、《反残疾人歧视法》(1995)、《所有儿童的成功:满足特殊教育需要》绿皮书(1997)、《每个孩子都重要》绿皮书(2003)等。通过立法,政府一直参与其中,这对全纳教育的实施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资金上的大力支持

目前英国政府的资助主要来自于两大基金,标准基金学校创始基金标准基金为英国学校开展全纳教育提供大部分资金,自19992003年,标准基金已为英国全纳教育拨款2.63亿英镑。以19992000年度为例,一项成功的全纳教育项目的费用从5万英镑到25万英镑不等。在英格兰,仅20001月,就资助了100所学校创建全纳学校。学校创始基金主要用于帮助地方教育当局提高普通学校接收有特殊需要的学生的能力。自20012004年,学校创始基金已为英国全纳教育拨款2.2亿英镑。

另外,英国继续教育拨款委员会也是全纳教育的资助方,它是一家政府机构,其目的是为政府制定继续教育的政策、办学标准等,通过控制政府资金或设施的分配和发放,监控全国继续教育的质量,以确保全英国的成年人在需要的时候能获得高质量的继续教育。该委员会在全英国各普通继续教育学院中推行了全纳学习计划,即18岁以上的残疾人如果还想继续接受教育,提出申请后就可以免费进入各个普通高校继续教育学院学习。

(三)重视理论与实践研究

在英国学术界,全纳教育已发展成为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专门论述全纳教育的著作可谓硕果累累。英国与澳大利亚、美国等国家联合创办了第一份全纳教育专门刊物《国际全纳教育杂志》。同时,英国还建立了专门研究全纳教育的研究机构英国全纳教育研究中心,该中心成立于1982年,是一个独立组织,为全纳教育及相关的问题提供信息、咨询与支持。另外,英国政府相关部门还编制了《全纳教育指南》,大学也积极开设培训全纳教育教师的课程。

(四)减少特殊学校,增加全纳学校

大规模减少特殊学校,这是确保英国实施全纳教育的重要举措之一。据统计,英国特殊学校的学生数已从1978年的2%下降到1996年的1.5%70%80%的唐氏综合征患儿已在普通小学学习,其中有20%25%的人能完成普通中等教育。有些地区,如伦敦市纽汉姆区已大踏步地对儿童开展全纳教育,该区仅保留了一所特殊学校。全纳学校不同于特殊学校,它是一种新型的学校教育模式。英国全纳教育研究中心和其他组织提出了成为全纳学校必须要遵循的一些基本原则:要公开声明并拥护全纳教育理念;排除各种障碍,如设施的位置适宜、无障碍通道、壁挂电话、体育课的项目安排等,都要适应每个孩子;注重集体合作,注重与其他学校的合作;学校是一个民主的场所,主张所有人都有相同的权利和责任,都有均等的机会受益;参与校内外的教育;以社区为基础,面向整个社区,人人都是受欢迎的、积极的、不同的,不存在筛选、排斥或拒绝;教师的角色是灵活的,促进师生之间的自然互助;与家长建立合作,使家长参与学校的规划和发展。

(五)加强对教师的培训

在英国,大学和各社会团体积极开设培训全纳教育教师的课程。例如英国开放大学在全纳教育领域已有多年的培训教师的经验。所有教师职前培养的课程,均应包括特殊教育的内容,英国教师资格委员会只承认那些有特殊教育课程的师资培训机构。在入职的第一年里,学校会给每一位新教师安排一位导师(Mentor)。此外,新教师培训还能得到大学、英国课程顾问和服务机构”(curriculumadvisory support serviceCASS)的支持和帮助。英国近年来颁布的新教师任职条例特别强调,教师必须具备发现和教育超常儿童以及其他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的能力。因此,英国教师普遍具有特殊教育的能力,成为全纳教育实施的重要支持。

在全纳性学习中,教师必须因材施教,这就给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首先,教师应掌握各种评估方法,通过评估了解学生已达到的水平、存在的缺陷及特长等。其次,教师要懂得如何根据教学目标及学生的特点选择并组织学习材料,安排教学进度。第三,教师要掌握适合于各类特殊学生学习与发展的教学方法,以适当的教学方法去适应并促进学生的发展,而不是让学生去适应某些僵硬的、无效的方法,阻碍学生的发展。第四,教师要懂得如何与特殊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经常与学生进行情感方面的交流,以便了解学生的需要。最后,教师还要掌握最新的现代化设备和手段。通过这些现代化设备和手段的应用,可以提高全纳性学习的质量,也可以提高特殊学生今后适应社会的能力。

三、英国全纳教育实施的具体措施

(一)评估学生的需要

英国的学校非常重视对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的评估。1994年英国的《特殊教育需要鉴定与评估实施章程》明文规定为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儿童制定个别化教育计划(IEP),实施个别化教学,保证每个儿童受到适合自己特点和需要的教育。学校邀请各方面的专家、家长以及教师一起对学生的问题进行全面的评价,然后根据每个儿童的特点和特殊教育需要为其制定个别化教育计划(内容包括学生的受教育水平、学生应达到的目标、为学生提供的特别教育服务以及可参加的普通教育计划的程度说明、计划实施的开始日期和持续时间、评估计划等),确定教学过程中应当使用的教与学的方法。学校需每年对个别化教育计划的实施成果进行评估,以确定是继续执行该教育计划,还是要做必要的修改。所有的教育计划和评估内容都需要写成正式文件。

(二)课程与教学

英国全纳教育的课程教学观认为,应该使所有学生都接受相同的高质量的教育。如果学生有不同的需求,就应该提供额外的帮助和支持,例如可以使课程多样化、差异化,想办法填补特殊需要儿童和一般儿童之间的夹缝。每个学生都有其独特的特性、兴趣、能力和学习需求,课程应该适应学生的需要,而不是让学生去适应课程的需要。全纳性学习要求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能力水平来进行教学,这是一种非常个性化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不管教师采用什么教材、什么教学方法、何种教学手段,其目的都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力,使其得到最大的发展。由于在全纳性学习中学生之间的差异非常大,这就决定了教师不能用同一个标准去要求所有的学生,不能用同一个进度进行教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富有创造性,教学方法必须是灵活多样的,教学过程也要求非常个别化。因此,英国全纳教育课程与教学观强调:

(1)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教师以满足学生的需要为最终目标,承认学生之间存在差异,但不认为差异就是缺陷。

(2)实行个别教学。对于全纳学校中有特殊需要的儿童可以对其实行个别教学。这里的个别教学强调有特殊需要的儿童应该在接受常规课程的基础上(而不是在接受不同课程的情况下)受到额外的教学帮助。

(3)合作教学。全纳教育的立足点是集体,解决的方法是合作。同一个班级可以由两个或多个教育者(包括特殊教育专职辅导员)共同承担教学任务,为学生设计和提供教学并对其进行评价,通过减少分离教学和增加更有效的个别教学为学生服务。鼓励学生成立学习小组.共同讨论。

(三)家长参与

英国各地方教育当局积极吸收学生家长广泛参与,充分听取家长对全纳教育的意见,并倡导家长参与其子女教育的全过程。英国1981年《教育法》赋予家长就其子女享受全纳教育服务进行咨询的权利,以及不服地方教育当局对孩子的安置决定而提出上诉的权利,希望家长完全参与到全纳教育的所有阶段。另外,家长还有权获得学生的相关资料,参与评估及设计个别教育计划等。

中国科普研究所
张会亮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26 11:25 , Processed in 0.149222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