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61|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参阅]------说课的基本要求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4-3 02:08:1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说课的基本要求

    所谓“说课”就是教师在备课的基础上,依据教学大纲和教材,在教学理论的指导下,结合教师、学生实际和教学条件,向其他教师说明本单元或本节课的教学思想和教学设计。实际上说课和讲课一样,是教师把教学技能转化为教学能力、更好地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形式。其具体内容和基本要求如下:
1、依据教学大纲分析教材、分析学生教材是教学的一个基本要素。深入细致地分析教材,把握教材是设计好每一节课的基础,是教师能够驾驭教学过程取得最佳教学效果的基本前提。因此教师必须钻研教学大纲,领会教材编写意图,分析教材逻辑系统,把握教材知识结构,并侧重分析本节课内容在教材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分析教材的重点、难点、能力点和思想教育点。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分析学生是教师实施教学行为的关键,是贯彻因材施教的前提。教师想要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增长主体意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教与学的和谐发展,就是要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结构、各种能力水平、思维品质、品德状况作以详细的分析,使教学真正做到有的放矢,达到预期目的。
    2、说明教学目标的确立和实现教学目标的基本思路。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的主体在具体教学活动中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标准。这里所说的教学目标,一般指课时目标。确立教学目标,要根据教学大纲和教材、学生学习的特点及发展,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进行整体设计,建立目标体系:
   (1)确立认知目标:也就是通过学习要使学生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上达到一个什么标准,是掌握还是理解、知道等等。
   (2)确立能力目标:也就是要求学生在身心发展上,即能力、情感、意志、性格、体力的发展上达到一个什么标准,一般能力是由观察、思维、记忆、想象能力构成,其中思维能力是核心。
   (3)确立德育目标:就是要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理想、思想道德、科学世界观和人生观,培养学生的审美观。
    教学目标制约着教学设计的方向,对教学活动起着指导作用,因此教师要紧紧抓住教学目标,以充分的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说明实现教学目标的进程、步骤、组织以及教学目标向学习目标转化,目标实现程度的检测等方面的基本思路。
    3、说明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的策略。一般来说,教学重点是教材知识结构中带有共性的知识和概括性、理论性强的知识,教学重点除知识重点外,还包括能力和情感的重点。教学难点,是那些比较抽象、离生活较远或过程比较复杂,使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的知识。在教学实践中常见的教学难点有三种:一种是与教学重点相同的教学难点,即既是教学重点,又是教学难点;一种是教学难点并不是重点,但与重点有着直接关系的教学难点;一种是与重点无关或没有直接关系的教学难点。确定教学难点要依据教材知识体系和学生认识能力以及教学条件等,并要具体分析教学难点和教学重点之间的关系。
教师高超的教学技艺体现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上,这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投入的精力最大,付出的劳动最多的方面,也是教师的教学深度和教学水平的标志,因此教师在说课时,必须有重点地说明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的基本策略。也就是要从知识结构、教学要素的优化、习题的选择和思维训练、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的选用、反馈信息的处理和强化等方面去说明突出重点的步骤、方法和形式。
    4、说明优化教学过程结构的设想。所谓教学过程,就是那些引起教学活动系统状态变化的诸因素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过程。在这里教师、学生、教材、教学条件是教学系统本身比较稳定的基本要素,而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教学结果等是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因此在说课时,首先要说明教学过程运行中怎样处理好教师、学生、教材的关系,在哪些关键性问题和环节上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做到教师的主导与学生的主动性的最佳结合,知识结构的内在规律和学生认识规律的最佳结合,掌握知识和发展思维能力的最佳结合,同时做到最佳状态的情感交流和情感调控等。其次,教师要说明怎样组织好教学过程,通过导入、反馈强化、组织教学、结束等控制手段和语言、提问、演示、讲解、板书等基本技能,促进教学过程有序的发展即按规律运动。
    5、说明教学方法的选择和教学手段的使用。教学方法是师生为达到一定教学目标而采取的相互关联的动作体系。它有多样性、综合性、发展性、可补偿性等特点。教师在说课时要说明选择某种教学方法或综合运用几种教学方法的根据、作用、适用度等,阐明其价值性。因为教学过程是教与学的统一过程,这个过程必须是教法和学法同步的过程,因此教师在说课时还要说明怎样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和规律。
     教学手段是师生教学相互传递信息的工具、媒体或设备。在当前新的科学技术不断涌入教学领域的情况下,传递信息的工具、媒体,从传统的手段发展到了电化教育。在教学手段上,由单一媒体的教学转变为采用现代化手段的多媒体教学。教师在说课时要从教学内容、教学环节、学生特点出发,说明使用教学媒体的有机性、适度性、以及电教软件编制的构想等基本想法和这些媒体的使用价值。
    6、说明教学效果的预测。教学效果是教学目标的归宿和体现。教学效果的预测,既是教师实现教学目标的期望,又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自我把握程度。教师在说课时,要对学生的认知、智力开发、能力发展、思想品德的养成、身心发展等方面作为具体的、可能的预测。
    总之,说课要以教材分析和学生状况分析为基础,以教学目标为根本方向,紧紧抓住教学重点和难点,优化教学过程结构,选择教学方法,科学运用各种教学媒体,有效地控制教学过程所要达到的教学效果,说明其基本的教学思路,并提出按照教学思路设计的教学实施方案。
2#
 楼主| 发表于 2012-4-3 03:10:30 | 只看该作者
注重有效提问,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zt]         

教育改革和新课程的实施与推进,其根本目的就是提高教学效率,而课堂教学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阵地和落脚点,是实现这一目的关键所在。但在现实目的课堂教学活动中,效率不高或达不到预期效果是普遍存在的客观事实。因此,明确课堂教学活动追求效率的意义,深入研究和探讨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找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和方法就成为教学中亟待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我们在教学中一直在探索的问题,在长期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深深感受到:注重有效提问,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最佳途径之一。
语文教学中的提问是一种技巧,更是一门艺术。从某种意义上说,它决定着一节课的成败,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关键。因为它驾驭着参差不齐、瞬息万变的学情,制约着学生思维的发展,也是对教师知识和能力的展示。课堂教学中有效的提问,能激活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让他们在课堂上争先恐后的表现自己,既让学生有所悟、有所获,又使学生感受到一种身心上的愉悦和享受,此种情形之下的课堂教学势必事半功倍。因此,语文教师在课堂中尤其要注意问题的设计。做到有效提问,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首先,做到提问难易“适度”,让学生有的放矢。
语文课堂教学中提问的随意性比较大,有些问题很难驾驭,在备课时很难想象学生对于你所设计的问题有怎样的回答,对教学内容会有诸多种理解,这就要求我们在备课时深入钻教材,剖析教学内容,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的基础上,仔细研究学情,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心理特点,找准诱发他们思维的兴趣点来精心设计问题。提问应表述清楚、详实、准确,避免笼统、含混不清、模棱两可。要让学生感到所提出的问题既不是高不可攀,又不能唾手可得,有让学生跳一跳够桃子的难度,这样既能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成为课堂的主人,有一种自豪感,又能开动学生的脑筋,让他们在积极思考后获得正确的答案。学生只有通过自己的思维劳动取得成果才会感到由衷的喜悦,同时也才会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只有当学生的思维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乐于学习,乐于接受,才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教学《桃花源记》一课时,对语文中描写桃花林美景的句子,学生很容易找到,要翻译这些句子也并非难事,如果将这里的问题设计为:“文中描写桃花林美景的句子有哪些?将这些句子翻译过来?”学生会很快答出,问题没有难度,很容易就解决了,没有了思考的空间,也就体会不到成功的快乐,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更谈不上培养能力,那么稍作改动,变为“请用优美的语言创造性翻译文中描写桃花林美景的句子。”在思考时就要先想一想哪些句子是描写桃花林美景的,然后才能思考下一步如何作答。这样的提问既能给学生一定的思考空间,培养学生审题的能力,分析能力及表达能力,又适合中考出题的方向,这样的课堂提问势必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其次,做到提问“适量”,繁简有度。
一直以来在教学中发现,很多时候课堂上的提问是一问到底,贯穿始终的。要避免走入一问到底的误区,就要问得适时,问得巧妙,问得有趣,问得有价值,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点拨作用。语文课的内容多而杂,要在四十五分钟内让学生理解消化,作为引线作用的提问就要注意处理好“量”的问题。一节好的语文课单靠一两个提问远远不能解决问题,提得过多过繁也不行,会让学生有被老师牵着鼻子走的感觉,因此教师应该根据教材特点,学生的实际水平,设计出一系列有计划、有步骤的既科学又系统的提问,做到有的放矢,逐步引导学生向思维的纵深发展,适时、适量,富于技巧性的提问能培养学生思维的各种综合能力,极大地提高教学效果。一石激起千层浪。一个问题的提出,要能引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当学生的思维还没有启动时,教师精心设计出或妙趣横生、或意境深远、或鲜活、或灵动的问题,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其处于高度自觉和主动状态。从而把他们的注意力最大限度地吸引到所要研究的问题上来。《陋室铭》一课教学中,可设计以下问题:“从文题看,本文采用什么写法?所托之物是什么?所言之志又是什么?作者是如何借助对陋室的描写来表达自己的志趣的?”在这样的诱导下,一般学生都会认真阅读,积极思维,考虑怎样把自己的理解归纳总结,并清楚地表达出来。抓住文题牵一发而代全身,问题明了而思路清晰,由浅入深,有的放矢,学生完全可以顺着课题这一线索,把握整篇文章的内容、主旨以及写作方法,收到预期效果。《湖心亭看雪》可以设计这样一组问题:“谁去湖心亭看雪?看到什么样的雪景?看雪中有着怎样的奇遇?为什么要在看雪中写奇遇?”只是这样几个问题,便可以使学生了解到文章写什么,为什么写,又不让学生有茫然的感觉,因为这样的问题有明确的指向,意在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内容结构----赏雪、奇遇,同时去深入思考作者所表达的“痴”的深层含义。避免了繁琐而简单的提问,又能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其实对于很多文章我们教师在备课时只要认真挖掘教材,吃透教材的精髓,精心设计有效问题,力争做到少而精,就能让学生学的轻松,学的快乐,学的高效,走出误区,提高教学效率。
再次,做到提问“有法”,面向全体。
课堂教学要面向全体,优差兼顾,才能从整体上提高教学效率,这正是我们一直以来所追求的,为实现这个目标,教师在课堂教学问题的设计时,就应该根据学情,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由简到繁,由易到难,既能激活成绩好的学生的思维,又要给学习比较困难的学生一定的机会,既让优生吃得好,又让差生吃得饱,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提问方式,变化提问的角度,让每位学生在课堂上都能找到自信,充分自如的展现自己。例如《湖心亭看雪》一课的教学,课堂气氛十分活跃,那一次我为差一点的学生提出的问题:“谁去看雪?看到了怎样的雪景?湖心亭上有怎样的奇遇?”中等水平的学生可回答的问题:“作者是如何描写雪景的?对文中生动形象的描写做赏析。”有能力的同学思考:“你如何理解作者的“痴”?对于古代文人雅士的遗世独立你有怎样的看法?结合实际例子加以阐述。”那一次,整堂课的教学中,无论是哪个层次的学生都有话可说,都有表现的机会,收获成就感的同时,也会激发更高的欲望,当他们的表达欲望,表现欲望都被激发,我们的教学就达到了目的。试想这样长此以往,对我们的课堂教学也一定是个极大的推进。
最后、做到提问“得法”,平等的对话。
良好的课堂气氛是教学得以顺利进行的有利条件,课堂气氛的营造,学生兴趣的控制,提问是最佳的调控手段。教师在提出问题的同时应注意自己语言措词及语气语态,要有一种亲和力,拉近与学生心灵的距离,才能同学生进行平等的思想交流。学生也才会放开一切思想的顾虑,走近老师的思维中。耐心倾听和接纳学生的不同意见,巧妙的因势诱导,给学生多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点活动的余地,多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多一点体验成功的愉悦。一次听一位年轻教师讲《斑羚飞渡》的公开课,让我深受启发,这位老师的教学成绩一直很好,除了他有很好的素质,能够高效驾驭整个课堂外,很重要的一点是他的教态极具亲和力,特别是提问的措辞及语气恰到好处,很多时候他在提出问题时会说“你知道吗?你想说吗?谁来告诉我?谁愿意告诉大家你的想法?……”看似很随意的几个字,听起来却特别亲切,教师不再给学生一种高高在上的感觉,而成为学生的朋友,从而让学生乐于走近教师,乐于倾听,乐于表达,最终达到了乐于共同探讨的目的。其实这时学生也就走进了文本,开始了探求知识之旅。委婉提醒式的提问,有利于师生之间形成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的良好风气,使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在轻松融洽的气氛中完成。简便可行而又行之有效,应在实践中得到重视,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教学过程中的有效提问,可以凝聚学生的注意力,发现并弥补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和遗漏。更重要的是,为了提高语文课教学的质量,在实践中发现深入研究并巧妙运用课堂提问的艺术,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手段。科学灵活的设疑、提问,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使教学自始至终在师生间和谐的互动与交流中进行;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善思、求解、知难而进、勇于探索的良好习惯。
总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注重研究,结合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情境选用最佳的提问方式,注重问题设计,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9-21 22:52 , Processed in 0.072498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