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64|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诗意地行走在教育学术研究的幽径---访刘铁芳教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4-3 07:52:4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湖南师范大学研究生在线>之名师风采

诗意地行走在教育学术研究的幽径


                                    ---
访教科院刘铁芳教授



刘铁芳,男,1969年生,湖南桃江人,1990年考入湖南师范大学,于1994、1999、2003年获教育学学士、硕士学位和哲学博士学位,现为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院长,教授,湖南师范大学“两课”重点学科研究员北京师范大学“985”团队研究员,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兼职研究员。


“乡村生活给了我一个对未来美好而自由的期许……”

1969年,刘铁芳老师出生在益阳桃江一个普通的家庭,虽然家庭条件不是很好,但并没有阻碍他与自然相融、积极向上心态的养成。在农村生活的那些年,少年铁芳徜徉在乡村的鸟语花香,万物静籁之中,各种声音、颜色、气味,外汇百物的动与静,成了他看不完的美丽“风景”。刘教授提到自己的乡村生活时,笔者分明看到了老师脸上的那种陶醉与享受,“乡村的生活,给了我享受自由的心情,在任何时候,我对乡村始终保持着一份浓浓深情”。在乡村生活中,父母和家庭给了这位孩子朴素而人文的教育,亲近泥土的劳动,古朴乡村与村民生活的景象,更是养成刘教授在其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一直受用的韧性之品质。“韧性的坚持,这一点真的太可贵了”。

在乡村的读书回忆中,刘教授的思绪像打开洪水的闸门倾涌而下,“当时,我就喜欢听村里的老人讲很古老有趣的故事,当然还有比我大哥哥姐姐,听他们给我描述一些美好的事情。这让我对未知的世界有着莫名的向往。”这些富有生活气息和乡土气息的故事开启了刘教授无限丰富的想象和强烈的求知欲。“初中一年级的时候,同学的哥哥送给我一套《古文观止》,当时那真的是无法言表的高兴”。刘教授笑了,我们看到了老师两个可爱的酒窝。笔者能够想象出当时收到这本书老师的激动与感激之情。


1983
年,刘铁芳考上了中师,益阳师范毕业之后回乡任教四年。四年的乡村教书经历让刘铁芳有了乡村教育的底层经验,同时对自己以后受教育的机会更加的珍惜。这些不仅使刘铁芳在经历上更丰富,在情感上更充实,更是为后来从事教育研究,对乡村教育的关注埋下了伏笔。1990年幸运地考上湖南师范大学,进入本科阶段的学习。毕业之后,作为当年除音体美外语等学科之外唯一的一个直接走上讲台的本科毕业生留校。“这要好好感谢当时的系主任涂光辉老师,还有副主任彭运石教授,正是他们的不拘一格,才让我顺利走上大学讲坛,走上教育学术研究的道路。这应该是我人生的一次重大转折”。后来攻读硕博学位便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问到刘教授为何在攻读教育学硕士之后选择攻读哲学博士学位,刘教授说,教育的本质是人学,我们不能回避基础性的问题,自己希望能够站在哲学的基础上,寻找不同的视角,“正是文学和哲学的广泛阅读,以及读博时伦理学的系统学习与思考,使我有了突破教育学范式的可能性”。当然,刘教授成功了。从曲阜师大的“第一次学术旅行”起,刘教授连续几年,几乎以每年810的速度发表论文,人大复印资料也是连连转载,很快就成为教育学界广受关注的新人。迄今为止,已有学术论文、思想性随笔200多篇,著作8部,主编各种文集10余本。


“做学问是成‘人’的途径,而不是目的。”


作为青年学术骨干,刘教授在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中,瞄准当代学术前沿,人文社会科学和教育学领域内的基本问题和热点问题十分敏感,在广泛涉猎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融入自己的深入思考,不断创新,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最近被评为湖南师范大学09年—11年度科研标兵。

当记者问到刘铁芳教授做学问的心得时,他说:“做学问要在广泛涉猎的基础上有自己的根据地,要有那么几本是自己读到滚瓜烂熟的书作为自己的学术基础。”刘教授说柏拉图的《理想国》、卢梭的《爱弥尔》和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作为不同教育形态的三个阶段,是自己学术思考的源泉,还说,中国本土教育家孔子,当代思想家鲁迅,蔡元培的思想以及当代学人如钱理群,叶秀山、刘小枫等对其均有很深的影响。

“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你会体验到生命内在的快乐”。90年代中期以来刘铁芳教授就开始对教育与生活的关系问题作深入的探讨,力主教育向“生活世界”的回归,倡导教育与教育研究本身的人文关怀,从教育与生活基本关系入手,深入触及教育与人、世界、生活价值与意义、历史、文化、传统、语言、道德、人性的关系以及教育中的公正问题。近年来,又在对当代人的生存困境深刻把脉的基础上,提出教育如何应对时代的虚无主题,力求重温古典教育传统。同时,把教育人文思考的触角延伸到乡村社会,深入探求乡村教育的内在人文机理,并把对乡村教育的认识置于整个现代教育体系之中。其良好的文学素养,哲学和教育学相结合的知识背景,研究方法上的优势,使其在教育哲学、道德教育哲学,尤其是在个体生命与道德教化之深层关涉的问题研究中已自成一家,成为近年来脱颖而出的一位以思想性见长的青年教育学人,其颇具特色的问题视角和话语方式,在国内教育学界引起了良好的反响。

“只问耕耘,不问收获”。由于对道德教育和教育基本理论问题的透彻研究,刘老师在《读书》、《书屋》、《天涯》、《教育研究》、中国教育学刊高等教育研究》等刊物上陆续发表了一系类颇有影响文章,与此同时还有《生命与教化——现代性道德教化问题审理》、《走向生活的教育哲学》、《古典传统的回归与教养性教育的重建》、《走在教育的边缘》等专著的问世。

谈到未来的学术发展,刘铁芳教授说,他希望能够成立一个“古典教育研究中心”,加强国际交流。此时的古典应该是在现实生活中能够甄别当下的生活,了解当下的意义,寻找古典文化在当代语境下的意义。关于近年来出现的国学热,刘教授说,他反对过度拔高青少年读经的好处,现在很多的国学经典热中往往忽视国学的根本,过于拔高国学本身,为国学而国学。其实国学的根本不在国学本身,而在于人,应该学会摆正其位置,使其成为一种资源,开启心智,拥抱自由精神,担负社会责任等等,引导孩子成为健全的人。


“年轻人,应该确定自己的远大目标,然后一步一步,踏踏实实的走下去,总有一天会成功的……”

当记者问到对于现在的研究生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素质,应该如何做学问?刘铁芳教授舒展了习惯性皱起的眉头。刘教授谈到,“研究生做学问不是要你能解决多少问题,而是如何努力超越个人心性的局限,把自己做成有学问的人,核心是成人,成为配研究生这个名称的人。”“优良的研究生应该是具有开放的视野,丰富的学养和脚踏实地的实践精神的人”。

刘教授认为,现在的有些年轻人有点浮躁的心态,总是沉不住。其实,在此过程中,人最重要的是应该有所坚持的东西,就如做学问一样,在研究的过程中,应该有一个主导性目标,知道自己关注的是什么,自己应该走什么样的路,然后进行累积性的发展,一步一步,踏踏实实地走下去,总一天会有好的收获,总有一天会成功的。

“在生活中思考/在思考中生活/忧郁、敏感、深思 一种人生在世的姿态/忧郁的眼神,总在寻找日常生活的突围/敏感的心 把个人所周遭的一切都变成思想的资源/深思,慎思/在思想中触摸真理的边缘/在理想与现实之间穿行/在形而上与形而下之间游走/思想的道路充满坎坷/难道不是/充满希望。”(《我的自白:一位忧郁的理想主义者》)这是刘铁芳教授的一首自白小诗,正如教授所说在生活中思考,在思考中生活,在生活与思考中充满希望的行进着人生的脚步。或许他的年轻有为是他对学术思考的写照;对现代道德教育,对人文教育,对乡村教育的关注是他给教育本身的关怀;他无名指的婚戒和手机屏保的女儿照片是他热爱生活、拥抱人生的美好展现……

祝福这位耕耘在教育领域的年轻学者在学术的旅行中,在人生的旅途中,一切顺利。

(记者:黄蕾 杨水远)




学子心声:
大学之大乃大师之大





/樊杰

本科做毕业论文时,正好刘铁芳老师指导我。当时,与刘老师说话不多,他却马上知道我的写作思路并提出建议。刘老师慈眉善目,对我们都很和善。一位学姐鼎力举荐,考研就考刘铁芳老师,如此,我就开始了跟随刘老师长达六年的学习和研究。

刘老师的教育研究和其他人很不同。他的研究文史哲不分家。在学术讨论中,我们结合文学片段、历史资料或哲学名言来谈教育感想,不仅未受到批评,他还将我们看为稀松平常的生活事件解读出普遍性意义,将我们淡化和忽视的心灵感受阐发出人类性价值。他的言语考究细腻,表达温和缓慢,将我们的思想直接带入人类共同的精神世界,让我们的心灵浸润其中。

刘老师因此也一直醉心于古希腊教育哲学研究。他认为古希腊蕴藏着人类无穷的精神养料,古希腊的经典承载着人类教化的基本价值,重温经典,回到古典传统是我们当前教育的重要问题。他的这种研究思路也直接将我引入我当前的研究领域——古希腊体育,并使我尝试将体育教化与人类文明发展联系起来思考。在我研究倍感艰辛的时候,刘老师对我思考方式的修正,对我研究方向的建议,以及对我的肯定和鼓励,都在不断推动着我。

刘老师非常喜欢和学生交流。他和我们的学术沙龙、信息和邮件沟通都很频繁。这些年,每周一次的学术沙龙他几乎没有缺席过。多年来,由他主持的学术沙龙,对我们每个研究生的研究内容和方法都有深入探讨,对于古典传统中的经典文本也有深入研读。深刻而多彩的讨论唤起了我们美好的憧憬和热情的希望,引起精神的升华,成为我们研究生生活中最难忘的部分。

刘老师是思想型学者。他的思想批判性很强,有时他的言语锋利,一针见血。不过这些年他的批判性越趋温和,也更加注重教育实践的建构性,尤其他做了父亲之后,批判中更有理解,言语更贴近人情人事人心。他的思想具有很强的包容性和开放性,越贴近生活世界,他的学术生命就越强大;他总像一块干海绵能不断从周遭吸收水分,他也总是有好而新的作品问世。

六年来,我在刘老师指导下不断进步,试图追赶他的步伐,可是刘老师也在继续大踏步往前走;在思想的道路上,我们的导师总是走在我们的前面,带我们去走一条追问教育真实的为学之路。


(作者系我校教科院教师,刘老师学生)




书山有路

学问之道

——刘铁芳教授访谈部分语录

【编者按】在我们对刘铁芳教授的采访中,刘老师妙语连珠,颇多警句,其语言虽短,却于为学之人,颇多可借鉴处,小编不敢独享,这些句子,虽然在采访稿中大部分可以查见,依然于此处独辟一栏,也许,某一句恰能与你心有戚戚焉。


1、做学问要有自己的根据地,要有那么几本是自己读到滚瓜烂熟的书作为自己学术的基础。

2、做学问入门须正,有自己的主导性目的,知道自己关注的是什么,然后就是累积性的发展。

3、哲学的体系性思考让我有突破教育学范式的可能,寻找不同的视角。

4、研究生做学问不是要你能解决多少问题,而是要超越个人心性的局限,把自己做成有学问的人。

5、写文章做结论要留有余地,终极性的问题是解决不了的。

6、做学问是成人的途径,而不是目的。

7、健全的现代人应该是一个具有世界性眼光,丰富的学养和强大实践精神的人



(记者:杨水远)
2#
 楼主| 发表于 2012-4-13 20:26:36 | 只看该作者
麓山之友历次活动回顾
    题记:花了近两节课的时间,将麓山之友历次活动进行了一番整理。在点击、翻看、复制、粘贴的过程中,如电影的快镜头,三年,这段不长不短的日子就在手间倏忽闪过。不免感叹:坚持做一件事情真的不容易。感谢一起相伴的朋友。让我们在回顾与重温中继续行走。也欢迎朋友们留下您的意见和建议。

一、在线讨论
麓山之友专题讨论之一:学生对教师的记忆
http://blog.cersp.com/80111/669040.aspx

麓山之友专题讨论之二:穿越时空的对话——我记忆深处的阅读经历
http://blog.cersp.com/80111/671335.aspx

麓山之友专题讨论之三:教师不能承受之重:今天的教师怕什么
作为教师,我们想实现自我的教育梦想,但现实中有太多的无奈。我们只有徘徊在个人理想与现实的夹缝之中。关注我们自己,关注教育生态。请大家说出自己在教育生活中周遭的怕与爱。
    本次讨论详情参见http://blog.cersp.com/80111/671507.aspx

麓山之友专题讨论之四:追忆远逝的童年:童年生活给我们的启示
童年生活的记忆,足以唤起我们对教育问题的切近自我生命脉络的最本真的思考。让我们共同来关注童年,回味童年,探询童年记忆所蕴涵的教育理想与问题的丝丝迹象。
   此专题讨论请见http://blog.cersp.com/80111/678896.aspx

麓山之友教师合作沙龙讨论之五:我当教师的幸福时刻
教育是一个沉重的话题.但教育实践中也不乏欢乐,而且优良的教育本来就应该是带来师生生命的欢娱.正因为如此,我们不妨换个角度来看教育生活,搜索记忆中我们作为教师的幸福时刻,在对美好的体验中探询教育的本真意蕴.
    本次讨论详情请见http://blog.cersp.com/80111/700737.aspx

麓山之友教师合作沙龙讨论之六:回忆我的中小学时代
本次讨论旨在触摸不同年代的个人的中小学教育经历,通过个人历史教育经验的活生生描述,来显现教育发展的脉络,并且对照我们今天所亲历的教育生活,感受其中的变迁。
    欢迎大家积极参与。讨论详情请见http://blog.cersp.com/80111/714110.aspx

麓山之友教师合作沙龙讨论之七:我当学生的幸福时刻
回忆我们曾经作为学生的快乐片段,探询美好教育的踪迹,也许能让我们从细微中有所体悟,欢迎大家参与本次讨论。
   讨论详情请见:http://blog.cersp.com/80111/725234.aspx

麓山之友教师合作沙龙在线讨论之八:寻找有创意的教育
教育应该是富于创意的活动。我们有意、无意中的灵机一动,也许能给学生一生留下美好的回忆。正是在富于创意的教育情景之中,我们感受到教育的魅力和教师存在的价值。请大家写下各自曾经有过的教育活动创意,让我们在对过去有创意的教育情景的回味中探询有创意的教育如何可能。
    讨论地点:http://blog.cersp.com/80111/779075.aspx

麓山之友教师合作沙龙在线讨论之九:小中见大:教育生活中的趣事管窥
教育生活中总是有那么些细小的片段,让我们发现教育生活的无穷魅力。从我们身边的细小事物出发,包括学生编的一些顺口溜、老师的绰号、师生有趣的“对话”瞬间,从中发掘教育生活的幽微之所在。
    讨论地点:http://blog.cersp.com/80111/808179.aspx

麓山之友专题讨论之十:我们离诗歌究竟有多远?
我们的生活正在越来越远离诗歌,我们的学校教育也在日渐剧烈的竞争中远离了诗意的从容。我们离诗歌究竟有多远?
    记得宗白华先生说,我们不一定要当诗人,但我们不能没有诗意。我们今天的时代正在一点点远离诗歌,远离诗意,我们的教育也在加速这种分离。我们能做些什么,我们需要做些什么,让我们一起来思考。
    讨论详情见:http://blog.sina.com.cn/u/4c322a87010009xe

麓山之友在线讨论之十一:新学期,我的微小改变
又是一个新学期,还是那样的校园,还是那样的教室,甚至还是那样的课本,一切平常如旧。然而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当我们面对台下那一个个生动活泼的面孔,您可曾有过生命的感动?您是否做好了迎接的准备?您可曾努力尝试让这一切的“平常”焕发出新的生命色彩?每个人的自我改变,也许就在一点一点之间。我们虽然不能改变世界,但我们可以一点一点地改变我们自己的生命姿态。让我们随意畅谈,说出新学期我的期待与微小改变吧。
讨论详情: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322a8701000b1x.html

麓山之友在线讨论之十二:我读《新教育的精神》
我读《新教育的精神——重温逝去的思想传统》——麓山之友在线讨论整理(一)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322a8701000be9.html
整理之二: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322a8701000bea.html
整理之三: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322a8701000beb.html

麓山之友在线讨论之十三:“我”的网络生活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322a8701006r73.html

麓山之友在线讨论之十四:学校共同体与教师专业发展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322a8701008i5c.html

麓山之友在线讨论之十五:小学教育应该为孩子们将来的残酷竞争准备些什么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322a870100aoo9.html

麓山之友在线讨论之十六:在不利的工作环境下如何构建并获取个人专业支持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322a870100bksg.html

二、读书活动
“麓山之友”教师合作沙龙之《追寻有意义的教育》: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322a870100083y.html

麓山之友读书活动之《窗边的小豆豆》现场实录: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322a8701000boa.html

麓山之友读书活动之《爱弥尔》交流实录: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322a87010099aq.html

三、现场交流
“麓山之友”“日常教育生活的反思与重建”研讨实录: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322a8701007xjv.html

触摸儿童隐秘的心灵世界——麓山之友教师合作沙龙湘潭市特殊学校读书交流会(一)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322a8701009rrp.html

触摸儿童隐秘的心灵世界——麓山之友教师合作沙龙湘潭市特殊学校读书交流会(二)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322a8701009rrr.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11 21:49 , Processed in 0.126239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