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教师之友网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走 近 地 平 线----《教师之友网》汇录有关孝感一中杨寒江老师的网文

[复制链接]
11#
 楼主| 发表于 2012-4-13 21:38:52 | 只看该作者
高考抢分最牛的十大法
     1.通读试卷,整体规划。
    刚拿到试卷,一般心情比较紧张,建议拿到卷子以后看一下,看看考卷一共几页,有多少道题,了解试卷结构,通览全卷是克服“前面难题做不出,后面易题没时间做”的有效措施,也从根本上防止了“漏做题”。
   2.答题顺序:从卷首依次开始
    一般地讲,全卷大致是先易后难的排列,所以,正确的做法是从卷首开始依次做题,先易后难,最后攻坚。有的考生愿意从卷末难题开始做,他们认为自己前面的题没有问题,好坏成败就看卷末的难题做得怎么样,开始时头脑最清醒,先做最难的题成功率高、效果好,想以攻坚胜利保证全局的胜利。这种想法看似有理,实际是错误的。一般卷末的题比较难,除了个别水平特别高的学生,都没有做好该题的把握。很可能花了不少时间,也没有把这个题满意地做完。你这时的思绪多半已经被搅得很乱,又由于花了不少时间,别的题一点没有做,难免心里发慌,以慌乱之心做前面的题,效果也会大打折扣。但也不是坚决地"依次"做题,一份高考试卷,虽然大致是先易后难,但试卷前部特别是中间出现难题也是常见的,执着程度适当,才能绕过难题,先做好有保证的题,才能尽量多得分。
    3.答题策略:
    ①先易后难、先熟后生。先做简单题、熟悉的题,再做综合题、难题。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果断跳过啃不动的题目,从易到难,可以增强信心,但也要注意认真对待每一道题,力求有效,不能走马观花,有难就退,伤害解题情绪。
    ②先小后大。小题一般是信息量少、运算量小,易于把握,不要轻易放过,应争取在大题之前尽快解决,从而为解决大题赢得时间,创造一个宽松的心理气氛。
    ③先局部后整体。对一个疑难问题,确实啃不动时,一个明智的解题策略是:将它划分为一个个子问题或一系列的步骤,先解决问题的一部分,即能解决到什么程度就解决到什么程度,能演算几步就写几步,每进行一步就可得到这一步的分数。

    4.学会分段得分
    高考阅卷评分办法是“分段评分”或者“踩点给分”,即踩上知识点就得分,踩得多就多得分。所以对于难度较大的题目采用“分段得分”的策略实为一种高招儿。对于会做的题目,要解决“会而不对,对而不全”这个老大难问题。会做的题目要特别注意表达的准确、考虑的周密、书写的规范、语言的科学,防止被“分段扣点分”。如果遇到一个很困难的问题,确实啃不动,一个聪明的解题策略是,将它们分解为一系列的步骤,或者是一个个小问题,先解决问题的一部分,能解决多少就解决多少,能演算几步就写几步,特别是那些解题层次明显的题目,或者是已经程序化了的方法,每进行一步得分点的演算都可以得分,最后结论虽然未得出,但分数却已过半,这叫“大题拿小分”,确实是个好主意。
    解题过程卡在某一过渡环节上是常见的。这时,我们可以先承认中间结论,往后推,看能否得到结论。如果不能,说明这个途径不对,立即改变方向;如果能得出预期结论,就回过头来,集中力量攻克这一"“卡壳处”。
    由于考试时间的限制,“"卡壳处”的攻克来不及了,那么可以把前面的写下来,再写出“证实某步之后,继续有……”一直做到底,这就是跳步解答。若题目有两问,第一问想不出来,可把第一问作“已知”,“先做第二问”,这也是跳步解答。

    5.答题速度:以快为上。
    高考数学试卷共有22个题,考试时间为两个小时,平均每题约为5.5分钟。为了给解答中高档题留下较充裕的时间,每道选择题、填空题应在二至三分钟之内解决。若这些题目用时太长,即使做对了也是“潜在丢分”,或“隐含失分”。一般,客观性试题与主观性试题的时间分配为4:6。
    6.立足中下题目,力争高水平。
    平时做作业,都是按所有题目来完成的,但高考却不然,只有个别的同学能交满分卷,因为时间和个别题目的难度都不允许多数学生去做完、做对全部题目,所以在答卷中要立足中下题目。中下题目通常占全卷的80%以上,是试题的主要构成,是考生得分的主要来源。学生能拿下这些题目,实际上就是数学科打了个胜仗,有了胜利在握的心理,对攻克高档题会更放得开。
    7.确保运算正确,立足一次性成功
    高考是限时限量的选拔性考试,在120分钟时间内完成大小22个题,时间很紧张,不允许做大量细致的解后检验,所以要尽量准确运算(关键步骤,力求准确,宁慢勿快),立足一次成功。解题速度是建立在解题准确度基础上,更何况数学题的中间数据常常不但从“数量”上,而且从“性质”上影响着后继各步的解答。所以,在答卷时,要在以快为上的前提下,要稳扎稳打,字字有据,步步准确,,尽量一次性成功,提高成功率。不能为追求速度而丢掉准确度,甚至丢掉重要的得分步骤。假如速度与准确不可兼得的说,就只好舍快求对了,因为解答不对,再快也无意义。
    试题做完后要认真做好解后检查,看是否有空题,答卷是否准确,所写字母与题中图形上的是否一致,格式是否规范,尤其是要审查字母、符号是否抄错。

    8.要学会“挤”分。
    高考试题是"题题设防,题题把关",高考试题每一道题目都“长牙”,每一道题目都“咬人”,只有这样才达到区分的目的。另一方面高考试题是分步赋分,做对几步就会得到几分,因此考生在答题时要学会“挤”分。
    挤分的主要方法有:理科把主要方程式和计算结果写在显要位置,作文尤其主要开头和结尾,文科一般都按要点给分。所以每一道题都认真思考,能做几步就做几步,高考是按步赋分,千万不能产生定势,高考试题为了达到理想的压分度,住住是难度逐步加深,对于考生来说就是能做几分是几分。这是考试中最好的策略。
    因此考生在考试时,不急燥,不气馁,要学会用“挤”的办法提高自己的得分率。   

    10.检查后的涂改方式要讲究。
    ①要划掉重新写,忌原地用涂黑的方式改,这会使阅卷老师看不清。
    ②如果对现有的题解不满意想重新写,要先写出正确的,再划去错误的。有的同学先把原来写的题解涂抹了,写新题解的时间又不够,本来可能得的分数被自己涂掉了。

     文章来源:李广学 博客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10105e0102dwqz.html
12#
 楼主| 发表于 2012-4-13 21:41:54 | 只看该作者
高考作文的审题需要“三管齐下”
作文永远是高考的“半壁江山”,高考作文从来就没有放弃过审题的要求,因此,审题依然是高考作文的一道绝对的“分水岭”。而立意的指向、命题的意图、适合的文体,是作文审题的三个最主要环节,缺一不可。所以,高考作文的审题,更多的时候可能真的需要“三堂会审”“三管齐下”。
一、把握立意指向
作文写什么,这就需要审视命题人所提供的作文材料或命题本身,认真分析材料或命题所蕴涵的道理或思想,从中找到写作的中心,并以此立意,这就是通常意义上人们所说的“作文审题”。因此,作文的材料或命题就是我们审题及写作的依据和抓手。尽管如今的高考作文要求“立意自定”,但永远也不可能可以随心所欲地“顾左右而言他”。其立意必须会有源头,这源头就是作文的材料或命题。所以,认真思考并分析材料或命题的实质,从中把握作文立意的指向,是作文审题的第一步,但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这里有两个基本原则:
一是要“准”。所谓“准”,就是要能够准确理解并全面把握材料或命题的实质,不偏不离。命题人在为我们提供材料或命题的同时,实际上也为我们画好了一个“圆”,因此,审题的准确就是指我们的立意只能在那个规定好了的“圆”内做“自由活动”,而不能超越。这就需要我们从材料到题目,从提示到要求,全面分析,整体把握。
一般来说,与作文材料或命题毫无关联的属“离题”,与作文材料或命题勉强能够扯上一点关系的则是“偏题”,而完全符合作文材料或命题的才叫“切题”。
二是要“深”。所谓“深”,就是“面上选点”,要在准确理解、全面把握材料或命题主旨的基础上重锤敲打,找到立意最高、切入最深的那一个“点”。这就需要我们多角度、分层次地去思考和分析,如剥笋一般,层层深入,最终直抵“靶心”。立意要深,首先是审题时的思维要深,要学会刨根究底,由浅入深,步步追击,而不能浅尝辄止。
一般而言,思维初次触及到的那一种立意可能还处于“泛”的层面,而思维再次触及到的可能尚属“浅”的层次,惟有纵向开掘,将思维的触角引向第三层甚至更远,才有可能达到“深”的境界。
从作文的材料或命题来把握作文立意的指向,是历来备受人们重视的一项工作,所以这里不再赘述。
二、揣摩命题意图
所谓命题意图,指的是命题人在命制作文题时可能针对的现象或问题,即命题人命制作文的出发点。从理论上来说,任何一道作文题都会打上命题人的主观印记,而所不同的仅仅是,命题人的命题意图有些是显性的,而有些则可能是隐性的。
所以,作文的审题,理所当然地要去审视作文命题的意图,从中挖掘出命题的导向、价值的取向、思维的方向。
我们不妨回顾一下2002年的高考作文“心灵的选择”。理论上说,虽然命题人在提示材料和写作要求之中没有明确纵容或要求考生非选择“舍己救人”不可,而是由考生“自行”抉择。但这其中就有一个价值取向的问题,因为即使“舍己救人”在目前的现实生活中是自己所不能承受的,或干脆就是自己所不愿选择的,但文章的主题恐怕也不能去写“舍弃救人”等对立面,否则就很可能会陷入“立意不高”“思想不好”等在价值取向上一票否决的泥潭。选择对立面,试图标新立异,其结果极有可能会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不久前,江苏无锡出了一道纯命题高考作文模拟试题“坚守的价值”,但学生写作的结果却并不能令人满意,原因就在于很多学生没有能够很好地去揣摩命题的意图。因此,“坚守工作岗位”“坚守自己的职责”充斥于很多学生的笔下,内容肤浅,甚而至于有相当数量的学生干脆将“坚守”写成了“坚持”。其实,在我们面对“坚守的价值”一题时,我们就有理由也有必要去考虑,命题人给出“坚守”的现实根基是什么?在现实生活中有什么样的表现?这样,我们就可以大致明了,“坚守”源自于现实的破损,源自信仰的危机、道德的滑坡、人心的浮躁……这应该就是命题人命制这道作文的出发点,也就是命题的意图。
同样的,当我们看到“我们一直提倡要有坚定不移的奋斗目标。那么目标一旦定下就真的不可以再更改吗?这则寓言故事引发你怎样的思考?请以‘既定目标与客观现实’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这一段提示语的时候,我们是否能够从“目标一旦定下就真的不可以再更改吗?”一句中感觉到其中蕴涵着命题人鲜明的导向呢?是否能够感受到“不能死守目标,目标可以根据现实适当加以调整或更改”的命题意图呢?
一般来说,命题人总会通过作文的材料或命题来针对某种现象或问题,来引导学生关注社会人文、道德风气,关注社会时政、生活现状,这其中蕴涵的其实就是命题意图。因此,高考作文在材料或命题中是隐含有其内在的命题的导向、价值的取向和思维的方向的,我们一定要认真加以揣摩,充分领悟并反映到我们的作文中去。
三、审视适合文体
高考作文对于文体的要求相对而言是比较宽泛的,除个别省市外,一般都只作“文体自选”的要求。但是,这里面有两点值得我们重视:
一是“文体自选”并不等于不要文体,相反,所选用的文体必须是规范的甚至是典范的,所以要掌握记叙文、议论文等常见文体的常规写法,这一点早已形成共识,无须赘言;二是既然是“文体自选”,那就一定要学会选择。
商品流通讲求“适销对路”,其实作文的文体选择也有一个“对路”的问题。要想使文体“对路”,就需要有一个清醒的自我“检索”的过程。一方面要考量自己,另一方面也要考量题目。前者考虑更多的是“自己最擅长的”,而后者要求更多的却是“题目最适合的”。只有两者兼顾,相互匹配,才能臻于佳境。
很多人在作文文体选择上强调“扬长避短”,这当然无可厚非,而且一般情况下也是行之有效的。但是“强扭的瓜不甜”,这其中有一点我们不能忽视,那就是有些作文的主题并不一定所有的文体均可以表现,而是自有它最适合的表现文体的,而换为另一种文体则不适合或很难将该主题表现出来。因为从理论上来说,“最适合的”只能是特定的“那一种”。
就如2007年江苏高考作文试题“怀想天空”。考场作文中,要想将它写成典范的议论文就可能存在着相当的难度,因为按照议论文的传统思路结构,“什么是怀想天空?”“为什么要怀想天空?”“怎么样怀想天空”的常规写法是无法表现出命题“怀想天空”的内涵的,其比较适合的文体应该是一种散文化的文体。
如果我们认真分析近几年全国各地的高考作文试题,我们就会发现类似的例子还有。尽管这样的现象在如今的高考作文中可能尚属少见,但并不是不存在,那么也就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所以,在选择文体时,一定要深入挖掘题目主旨对文体的“内隐性”要求,不能死搬教条、一成不变。
而后面两点,易为人们所忽视。
(作者:江苏特级教师 崔国明
13#
 楼主| 发表于 2012-4-27 09:24:17 | 只看该作者
北京四中名师谈:如何获得语文高分


 2012年03月22日   来源:中国教育在线
  很多同学觉得,即使在考试前复习语文,也很难在考试时看到成效。实际上这说明大家还没有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并且也说明语文是一门重视积累的学科,想要获得高分,功夫就要下到平时。对于如何有效地学习语文、如何获得语文的高分,北京四中语文高级教师连中国建议大家在学习语文时需要针对不同的题型、使用不同的方法。
  一、字音
  大家需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构建个性化的知识清单。把不常考的、自己完全掌握的内容全部地剔除,随着练习、老师的讲解不断地补充到这个清单里。
  建议大家用不同颜色的笔,将这些知识进行区别。红颜色标出的是“困难的、容易忘记的”;蓝颜色标出来的“不及时复习会忘记” 的内容;什么都不标的部分属于“看看就可以记住”的部分,因为每个人对字音的敏感度是不同的,有的人、也许他本身的名字就带有某个难读的字,从小就认识也不会读错。所以这个清单的标注是为自己量身定制的。其实北京四中网校的错题本也可以很好地利用起来,比如红颜色重点标记的内容,集合起来就是一个错题本。
  二、古诗鉴赏
  建议大家能够每周看看名家对于诗词鉴赏的文章,在这个情景中加深对古诗词真正的体会。古诗词鉴赏其实难度是非常高的,所以我们不能在考试前最后的时候、高三冲刺的时候片面地强调方法,方法是给有准备的人使用的,在此之前要首先要做好积累。
  三、文言文
  掌握好“熟悉的字”。在现代汉语中某些字大家都特别熟悉,但是放在文言文之中,同样的一个字就变成了另外一种意思。例如“是”这个字,大家都认识,在文言文中“是”大多作“方位代词”来用。它作为判断动词的时候,大约起始于南北朝时期,所以注意这些熟悉的字在文言文中的意思和用法就是我们学习文言文的中心。
  四、现代文阅读
  在现代文阅读部分,大家应该注意几个方面:
  1、状态。我们需要注意在阅读时是否能够全神贯注,无论是谁,如果注意力不能集中在文字上,谁的阅读都会很差,要想取得一个很好的分数,一定要在阅读时保持一个良好的状态。
  2、读和思相配合,不能只读不想。有些同学念书念的特别快、做题也很快。实际上,题目是做不完的,而且也不是说谁做的多谁的分数就越好,做题与分数之间没有必然的关系,关键的一点是,做题的时候同学们的思维也跟着一些运转,这样才能保证效果。


14#
 楼主| 发表于 2012-4-28 17:27:53 | 只看该作者
顾之川:高中新课标语文教材(人教版)访谈



主持人:根据教育部制定的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的要求,高中课程分为必修和选修两大部分。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是怎样安排的?
【根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的要求,这套高中语文教科书分必修和选修两大部分。其中必修部分依照《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规定的五个模块编为五册,每个模块编为一册。另外,作为必修教科书的配套教材,还有《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扩展阅读》和《教师教学用书》以及相关音像资料等。】
◎编写《拓展阅读》是出于怎样的考虑?
主持人:与以往的高中语文教材相比,人教版的这套必修教材有什么特色?
【守正出新、立体系统、过程和方法(浸润式)】
◎您所说的 “守正”指什么而言?“出新”体现在什么地方?
【注意继承我国高中语文教科书编制的优良传统和成功经验,适当考虑中学语文课程教材改革的循序度和适用面。因此在编写工作中,没有全盘推翻以往的教材体例,也没有轻易改变基本的教学内容,同时特别注意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和教师的教学难度,从而使整套教科书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了教科书体例的大体稳定和与现行高中语文教科书的衔接过渡。】
主持人:(能否保持与现行高中语文教科书的衔接过渡,这是高中教师普遍关注的问题)
前面谈到,本套教材的“立体系统”体现为内容的“综合性”和体例的“板块化”。
◎请问内容的综合性体现在什么地方?
【①教学目标的综合。教科书中包含 “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综合。②课程内容的综合。教科书中包括语文学科本身各种要素的综合,语文学科与跨学科内容的综合,课内学习和课外学习内容的综合,以及课堂教学和实践活动的综合等。③过程和方法的综合。教科书力求让学生体验多种学习过程,运用多种学习方法,并根据自己的特点,扬长避短、各显神通,逐步形成富有个性的语文学习方式。】
◎能否举例说说语文学科与跨学科内容的综合,以及课堂教学和实践活动的综合?
◎选修教材中设置了哪些板块?
【阅读鉴赏、表达交流、梳理探究、名著导读】
主持人:“突出过程和方法”是本套教材的3大特色之一。能否结合阅读模块(或梳理与探究)谈谈“过程和方法”问题?
【“过程和方法”的教学目标包括:鉴赏的过程和方法,领悟的过程和方法,应用的过程和方法。例如,“阅读鉴赏”包括三部分内容:“品味与赏析”、“思考与领悟”、“沟通与应用”】
主持人:必修教材的分为“阅读鉴赏”、“表达交流”、“梳理探究”、“名著导读”四个部分,这与以往的语文教材体例有明显变化。请依次具体介绍。
主持人:先介绍 “阅读鉴赏”部分的体例。
【每册的“阅读鉴赏”部分都安排了四个单元。其中两个单元侧重于“品味与赏析”,另外两个单元分别侧重于“思考与领悟”、“沟通与运用”。每个单元都有四篇精读和略读课文,教学中可以灵活处理,部分作课堂教学文选,其余的指导学生课外阅读。】
表1:“阅读鉴赏”内容安排表

单元
第一册
第二册
第三册
第四册
第五册
品味与赏析
情感与意象(中外诗歌)
情趣与理趣(中外抒情散文)
人物与环境(小说一)
性格与冲突(中外戏剧)
情节与语言(小说二)
写景与抒情(古代写景散文)
含英咀华(诗经、楚辞、汉魏六朝诗歌)
感受与共鸣(唐宋诗)
情思与意境(词曲)
披文入情(古代抒情散文)
思考与领悟
品人与品文(中外记叙散文)
提要钩玄(古代叙事散文)
质疑解难(古代议论散文)
理清思路(社会科学论文、随笔)
融会贯通(文艺学论文)
沟通与运用
博观约取(新闻、报告文学)
对话与交流(演讲)
启迪与想像(科普、科幻)
知人论世(古代传记)
概括与归纳(自然科学论文)

主持人:中学教师很关注教材的选文。与人教版现行教材相比,新教材在选文方面有哪些变化(请举出例文)?
◎ 现代文及外国作品新选篇目45篇,约占65%,这是个不小的比例。请列出几篇新选课文的题目。
◎ 增选这些篇目的依据是什么?
◎ 有所增必有所删。删除了哪些篇目?删除的依据是什么?
◎ 古代诗文比例为45%,接近一半,对此编写组是怎么考虑的?
◎ 古诗文“适当扩大了选材范围”,能举例说明吗?
主持人:“表达交流”部分包括写作和口语交际两项内容。
◎ 写作部分是怎样编排的?
【三个系统:①写作专题②与阅读结合-笔记作文③与梳理探究结合―语文活动,贴近生活20个专题,每册4个。】
表2:“写作”专题安排表册次 单元专题

册次
单元
专  题




心音共鸣    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

亲近自然    写景要抓住特征

人性光辉    写人要凸现个性

黄河九曲    写事要有点波澜




直面挫折    学习描写

美的发现    学习抒情

园丁颂歌    学习选取记叙的角度

想像世界    学习虚构




多思善想    学习选取立论的角度

学会宽容    学习选择和使用论据

善待生命    学习论证

爱的奉献    学习议论中的记叙




解读时间    学习横向展开议论

发现幸福    学习纵向展开议论

确立自信    学习反驳

善于思辩    学习辩证分析




缘事析理    学习写得深刻

讴歌亲情    学习写得充实

锤炼语言    学习写得有文采

注重创新    学习写得新颖

    ◎ 与以往教材不同的是,每个写作单元,除了“写法借鉴”和“写作练习”而外,还设置了“话题探讨”板块,这是出于一种怎样的考虑?  
【“双重转化”,即重视“怎样写”又重视“写什么”】
◎ 写作部分强调贴近生活,联系阅读,培养思维能力。能否结合教材具体谈谈。
◎ 使用这套教材,在写作方面要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
【对“话题探讨”的要求要适度;灵活处理“话题”和“写法”的关系;落实到“写”;选择和拓展】
◎ 口语交际部分是怎样编排的?
【① 密切联系课文阅读和名著导读,相机进行口语表达训练。②利用“梳理探究”的综合性、探究性的特点,加强口语表达与交流的实践活动。③口语交际每册设置一个专题,依次是:朗诵、演讲、讨论、辩论、访谈。每个专题中有两项内容:指导与探讨,实践与交流】
表3:“口语交际”专题安排表

第一册
第二册
第三册
第四册
第五册
朗诵
演讲
讨论
辩论
访谈

   
主持人:下面请介绍“梳理探究”部分。  
◎ “梳理探究”部分是怎样编排的?
【以上所列的15个梳理探究专题中,前7个专题侧重梳理,梳理是在积累基础上的梳理;后8个专题侧重探究,探究的目的是要有所发现有所创新;梳理侧重语言现象和语文知识,探究则侧重文学和文化现象。】
表4:“梳理探究”专题安排表

第一册
第二册
第三册
第四册
第五册
优美的汉字
成语:中华文化的缩微景观
交际中的语言运用
逻辑和语文学习
文言词语和句式
奇妙的对联
修辞无处不在
文学作品的个性化解读
走近文学大师
古代文化常识
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
姓氏源流与文化寻根
语文学习的自我评价
影视文化
有趣的语言翻译

◎ 梳理探究与研究性学习是什么关系?
【教科书中“梳理探究”部分实际上是一些语文专题活动。这些活动有的侧重于对学生以前在语言、文学、文化等方面所学过的内容进行梳理,便于在长期积累基础上巩固和整合;有的属于专题研究,重在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合作探究一些问题,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些专题活动要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不同地区、不同学校可以有选择地开展】
◎ 梳理探究部分的有什么主要特点?
【① 注重实际运用。如整理汉字中形声字的六种构成方式,搜集生活中的对联并尝试写对联,搜集整理新词新语并编辑成册,搜集成语中容易读错、写错和用错的例子,搜集并探究现实生活中的禁忌语和婉言等。②突出探究过程和方法。如“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引导学生从走近新词新语、新词新语的产生及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三个角度展开探究,引导学生从自己所熟悉的生活中搜集和分析例子。③联系现实生活。例如“奇妙的对联”:“查阅、复习学过的古诗文,包括你在课外所学,从学习、友情、做人、立志等方面任选一个角度辑一副对联。”这就把这个老话题与学生生活联系起来了。④加强文化内涵。例如成语专题,一是让学生从先秦诸子典籍中搜集成语,理解其含义,并编辑成册;二是专门设计“成语与文化”这一板块,使学生理解成语与中华传统文化的关系,突出成语具有传统文化百科全书的特点。】
◎ 梳理探究在教学中如何操作?在课内进行还是在课外进行?如何评价?
【①把握弹性,有所选择。②提前布置,重视交流。③注重基础,加强训练。④自主设计,加强指导。评价标准自定。】
主持人:下面请介绍“名著导读”部分。
◎ 一般情况下,必修教材属于文选读本,不会设置“名著导读”这样的内容。本套教材设置“名著导读”是出于怎样的考虑?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提出:通过必修课的学习,学生要“具有广泛的阅读兴趣,努力扩大阅读视野。学会正确、自主地选择阅读材料,读好书,读整本书,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高文化品位。课外自读文学名著(五部以上)及其他读物,总量不少于150万字。”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语文实验教科书(7―9年级)阶段,我们尝试把课外阅读纳入了教材编排体系,每个学期推荐3部名著,以突出和强调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实验证明,这样的做法对落实阅读目标、促进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确有裨益。】
◎ “名著导读”包括哪些内容?
【五册必修教材每册介绍2部名著,中外各占1部,共计10部(其中只有莎士比亚戏剧不是单部作品,而重在整体介绍)。】
表5:“名著导读”专题安排表

第一册
《论语》
《大卫·科波菲尔》
第二册
《家》
《巴黎圣母院》
第三册
《红楼梦》
《堂·吉诃德》
第四册
《谈美书简》
莎士比亚戏剧
第五册
《三国演义》
《复活》


    ◎ “名著”篇目是按照怎样的原则筛选的?
  
【① 经典性。②课内外的衔接和互补,如课内选了《林黛玉进贾府》,名著导读部分选了《红楼梦》。课内有戏剧单元,课外就对家莎士比亚戏剧进行了全面而详实的介绍。③兼顾体裁和题材的多样性,如《论语》属于文化经典著作,《谈美书简》属于文艺理论和美学著作。】
◎ “名著导读”可以另选名著吗?教学中如何具体操作?
【美学期1-2部,教材推荐为首选,可以另选。阅读-体验-探究。①要对学生进行一些读书方法的指导。如读书之前先翻翻前言、后记和目录,对书的背景、作者和大致内容有一个初步的了解;略读和精读相结合;做点读书笔记,可以写摘要,做批注,列提纲,制卡片,画图表,写心得等。后面的名著导读包括全书的介绍、阅读建议、精彩片段以及对这些片段的点评,实际上是起个示范作用,引导学生从这样几个方面来开展有效的课外阅读。②教师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指导学生进行一些阅读后的活动,如开展读书报告会、辩论会、诗歌朗诵会、戏剧表演、编文艺墙报等。通过这些活动,一方面调动学生读书的兴趣和积极性,一方面起到一个监督的作用,还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阅读的情况,检测他们阅读的效果。】
主持人:面临高中课改,高中教师普遍关注3个问题:①教材怎么教?②学分怎么评?③高考怎么考?
◎先讨论教材怎么教的问题。
按照《普通高中课程方案》的要求,每个课程模块(1册教材)通常在36个学时内完成。人教版必修教材,每册16篇课文、4次作文、1次口语表达、3次梳理探究。这么多教学内容,如何完成?
【教材的变革,必然便随着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①根据高中新课程方案精神,学生可以自主确定学习目标和内容。②教师可以自主选择教学内容,利用教材重组教学内容。关键的问题不是怎么教教材,而是怎么用教材教。教材只是课程资源之一】
◎ 能否就阅读教学谈谈与传统阅读教学的区别?
【学生:阅读体验-个性化与多元理解-生成过程。教师:范例教学】
主持人:再讨论学分怎么评的问题。
按照高中课程方案的要求,学生修完1个课程模块(1册教材),可以获得2个学分。学分如何评定?
【高中课程方案要求:建立发展性评价制度,注重过程评价】
主持人:最后讨论高考怎么考的问题。
【①国家有与新课程配套的高考改革措施。②高考命题依据课程标准而不是教材上的具体内容,侧重考察语文素养。】
主持人:最后请回答教材使用者──中学教师普遍关心的一个问题:人民教育出版社将为使用本套教材的教师提供哪些帮助?
【为了配合这次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满足各实验区师资培训和教学的实际需要,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成立了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培训办公室(电话:010-64018811,传真:64068855,电子信箱:peixun@pep.com.cn),具体负责培训事宜。
1.由本套教科书编者(包括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的语文教育专家、北京大学中文系的教授,以及全国范围内的中学优秀教师)为参加本套教材实验的教师进行免费培训。
2.根据新课程方案实验学校和参加实验的学生规模,提供相应的师资培训经费,并免费提供培训资料(包括教材、试教通讯等)。
3.人民教育电子音像出版社出版有配合新教材实验的投影片、录音带、录像带、多媒体辅助教学软件、电子教科书、网络教材等电子音像产品,形成一个可供不同地区和学校根据自身条件选择的多样化、系列化、立体化的教材体系。
4.利用课程教材研究所现有的《课程.教材.教法》《中小学教材教学(中学文科版)优先刊载有关本套高中语文新教材的文章或资料,人教网(www.pep.com.cn)中学语文网页也将积极配合本套教材的实验与宣传,为一线教师备课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
主持人: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材建设将不断改进。欢迎使用本套教材的广大中学教师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及时与人民教育出版社中语室取得联系。同时我们也相信在广大中学教师的热心参与下,本套教材将加完善。
15#
 楼主| 发表于 2012-5-8 00:00:36 | 只看该作者

===》》》
《教师之友网》友链网站:




http://www.teacherclub.com.cn/tresearch/workroom/chendawei/index.jsp

《中国教师研修网》



http://edu.cnxianzai.com/


《现在-教育》


http://www.jxshufa.com/


《江西书法网》



http://www.cnsis.com.cn/index.asp


《校园文化策划网》





http://sfb.blog.zhyww.cn/archives/2009/2009929505.html


《语文报》





http://zml2712.5d6d.com/forum-342-1.html



《中国墨缘网》




http://www.yxjedu.com/index.htm


《语文教育研究》






http://blog.sina.com.cn/jiaoshiyuekan


《教师月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8 10:31 , Processed in 0.077733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