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调查:当服务社会成为必修课 2012年04月26日 作者:方莹馨 来源:人民日报当服务社会成为必修课——对高校将志愿活动纳入学分体系的调查 【新闻背景】
最近,天津科技大学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把社会公益服务列为必修课,占1学分。据悉,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等高校都有相似举措。将社会公益服务纳入到学分体系中,效果如何?值得探讨。
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和社会公益,已经发展了20多年。但把社会公益服务纳入到学分体系中、对大学生参加志愿服务活动量化考核,还是件新鲜事。
“有的学生并不是自愿参加志愿活动,而只是为了拿到学分。但这也确实能起到督促学生的作用。其实拿到这2学分并不难,学校只要不管得太死,设太多限制,我还是可以接受这种量化考核的。”中国人民大学徐悲鸿艺术学院09级本科生王帆对记者说。
公益因何与学分结缘
“通过这项举措落实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符合中央精神,也符合社会需要。” 从操作层面来看,量化考核确是推动大学生社会实践和社会服务最快、最符合实际情况的选择。
将志愿服务纳入学分管理,其实源于国家对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视。今年,教育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倡导学生参加生产劳动、志愿服务和公益活动,并加强了分类指导、增加可量化的工作标准,明确各类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学分和学时等基本要求。
这也是很多学校在长期的志愿实践基础上进一步探索的结果。经过去年一年的试运行后,天津科技大学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今年正式将社会公益服务纳入学分体系。院党委副书记崔永根认为,这一举措是现代教育思想的体现,“通过这项举措落实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符合中央精神,也符合社会需要。”
崔永根告诉记者,现在全国把社会公益服务明确纳入学分体系中的高校还很少,在天津仅天津科技大学一所。但是其他不少高校也提出了这样的思路。
其实之前已经有一些高校把每年暑期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及其他类型的志愿服务活动作为毕业的基本条件之一,比如北京科技大学将志愿服务以工时的形式进行量化,要求本科生毕业前修满36个工时方能合格毕业。
“总体来说,这是一件好事,但学校在活动项目的设置上应更加符合学生的需要和兴趣。”北京大学志愿服务与福利研究中心主任丁元竹说。
从操作层面来看,量化考核确是推动大学生社会实践和社会服务最快、最符合实际情况的选择。实际上,将公益服务列为必修课,并非只有中国的高校。丁元竹介绍,在美国、日本等国家,不光是大学,中学、小学里都设有公民服务课,目的是推动学生与社会接触,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在丁元竹看来,把公益服务算作学分,是一种阶段性的策略,通过强制性的推动,使学生真正养成自觉服务社会的意识,最终使公益服务由一门必修课内化成大学生的社会服务意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