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因材施教”在国外 ——加拿大修学观察日记 ■江苏 杜 诚 “副校长的孩子” “老师你知道吗?我们班上有一个‘副校长的孩子’……”在我上中文辅导课之前,两个小男生跑过来,神神秘秘地跟我说道。副校长是个年轻的亚裔男士,没有听说他的孩子在五年级啊。我笑着问他们是怎么发现的?他们说,副校长常来他们班,每次副校长来他们班,都要单独和这个孩子聊上几句,有说有笑的。过了几天他们又来跟我说道,“副校长的孩子”成绩不怎么好,有一次社会科学课上,要在加拿大的地图上找出指定的地点,他们不太会,正好“副校长的孩子”在边上,就照了他的答案写了,结果老师批改下来他的答案大部分是错的。又过了几天,这俩孩子又跟我汇报这个“副校长的孩子”了,他们说这个“副校长的孩子”厉害得不得了,两个老师才把他抬出去呢!我很诧异,出了什么事了吗?他们说“副校长的孩子”很调皮,钻到桌子底下,不肯听课。老师让他出来,他偏不。于是老师就把他的桌子抬起来,搬开,请他到副校长办公室,可是他不肯,于是就出现了前面的一幕。
听到这里,我突然想起这个副校长的工作了。他是专门负责处理学生事务的,其中有一项就是管理那些行为表现不当的学生的。在校长室的对门有一个小会议室,里面有两三张桌子,几把椅子。通常这个小会议室是空的,但有时也会看到有一两个学生在里面。在里面的学生通常面露愁容,一副尴尬难为情的样子。问了校长才知道,这间小会议室,是专门给不尊重师长,不遵守纪律的孩子反省的地方。这些孩子先会被请到副校长室谈话,然后到这个小会议室来反思。刚来加拿大的时候,校长曾让我在里面办公过,使我有机会近距离观察。会议室的墙上张贴着一些宣传画和手写的提示,提示上面写着:让你冷静下来的几种方法1. 深呼吸; 2.数到10;3.从那人身边走开;4.找人倾诉;5.想一想解决方法;6.先不想这件事;7.出去散个步…… 这样的学生在校长室都有备忘录,副校长每次到各个班巡视的时候都会特别关注这些孩子的表现,并跟他们谈谈话,在谈话中肯定和鼓励他们。
说到这里,我想大家一定都猜到了吧,那个“副校长的孩子”其实是他们班的特殊生。
学生在校长室里玩电脑 加拿大的学校里使用电脑有严格的限定:学生只能使用电脑房的电脑,只有教师可以使用班级里的电脑,不管是谁都必须使用自己的账号和密码,否则无法开机。某天我路过校长室,有两个学生居然在校长室里玩电脑,嘻嘻哈哈的,我很诧异。第二天路过校长室的时候,又看见了那两个学生在玩电脑。校长坐在他的办公室桌前处理公务,一点儿也不在意。在校长对面的小会议室里,也有两个学生,看外貌年龄还不大,四五年级的样子,他们一人一台笔记本电脑,还联上了网。那两个特殊生怎么可以这么大胆的玩电脑呢,而且还没有老师在!带着疑问,午餐休息时我找到了校长。校长听了,笑着给了我答复。原来在校长室里的两个学生在剪辑一段影片,那是两周后要在全校的“精神集会(Spirit Assembly)”上用的。“精神集会”是学校每年一度的大型活动,主要用来展现全校师生的活力和创意。所有节目都是学生和老师一起策划的,而主要操作者是学生。今年的集会上将有一个特别的节目,就是三组视频,一组表现学生活力,一组表现教师活力,还有一组是师生共同的创意活动。这两个学生就是这三组视频的拍摄者和剪辑者。前期的拍摄工作早已完成,他们这几天下了课就会来到校长室完成剪辑工作。原来是这样,那这两个学生应该是音像制作的特长生了。校长接着告诉我,学校新到了两台笔记本电脑,需要进行系统调试,通常这种工作都是学生完成的。那两个孩子都是电脑高手,正在发挥他们的特长呢。校长说,学校里有很多具有一技之长的学生,通常学校会为这些学生找一些特别的工作,同时也为学校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可谓一举两得。
他被罚了吗
这天,我怀着好奇的心情来到了“精神集会”现场。“精神集会”在体育馆举行,全校学生按班级形成方队,面向舞台席地而坐。体育馆的四周零零散散地摆了一些椅子,是为老师和客人准备的。在我左侧的一位老师,拉了一个七八岁的小男孩,坐在她边上。那个孩子满脸不高兴,撅着嘴,坐了下来,座位恰巧紧挨着我。他是因为没有遵守纪律而被罚了吗?我有点困惑。节目开始了,伴随着轻柔的音乐节奏我看到了学生剪辑的第一段视频,视频上孩子个个露着欢快的笑脸,在教室里、走廊上、体育馆里、冰天雪地中向着镜头打招呼或是扮鬼脸。音乐逐渐欢快起来,镜头中孩子们的各种活动也丰富活泼起来。这时紧挨着我的那个小男孩开始哭起来,抱着头前后摇摆,不停地哭喊着要爸爸。他的老师刚刚走回班级方阵,由于音乐声太响一时没有听见。这个孩子双手捂着耳朵,紧闭双眼,继续哭喊着要爸爸,眼泪哗哗地流下来。我一时不知所措。这时他的老师回来了,拉起他的手,把他拉到自己的怀里,搂着他坐了下来,还轻轻在他耳边说着什么。过了好一会儿,这个孩子终于冷静了下来,然后慢慢地也开始欣赏起节目来,还跟着一起喝彩。集会结束后,我关心地询问那个孩子的情况,他的老师告诉我,这孩子害怕大声的环境,一进体育馆孩子就开始紧张了,所以让他坐在自己身边。不过今天他的表现很有进步,后来也能跟着一起欣赏节目了,尽管音乐声仍然很大。过后的几天,我了解到,学校有个专门的特殊学生班级,接收有身体缺陷、学习障碍或是其他不能跟上正常班级进度的孩子。这个班最多接收10名孩子,不限年级,配有一位班主任和两位教育助理,实施有针对性的个别教育,那位搂着那个小男孩的老师就是这个班的班主任。我想起好几次在走廊上看到这位老师站在走廊的一端,远远地看着两个孩子去走廊的另一端倒垃圾。有一次我问她在做什么,她说要站在那里看着孩子是不是能顺利倒好垃圾,并且能顺利返回教室。现在我明白了,原来那位老师在鼓励这些特殊的孩子学做事情。
我的学生到哪里去了 我的10个中国学生分在五年级的3个班级里。每天我会去巡视,看看他们的上课状况。某日来到了Mrs. Powell班级,孩子们正在上数学课,我左看右看居然没有找到我的中国学生。我的学生到哪里去了?加拿大孩子开始小组讨论活动了,Mrs. Powell利用这个间隙,过来告诉我,上了一阶段课后,她发现数学对于我们这批中国孩子来说太简单了,所学的内容他们已经会了。但是英语还相对薄弱,于是她就请教育助理带着他们去进行额外的英语辅导了。谢过了Mrs. Powell,我在“指导教室(Guidance Room)”里找到了我的中国学生。他们一人一个耳机,正对照着英文读物训练听力理解呢。在和教育助理谈话的过程中,我了解到,学校约有三四个像她这样的教育助理(Education Assistant,简称EA),专门帮助那些某项学科比较薄弱的孩子。每周他们都会有固定的课表,到各个班级去进行个别辅导,其余的时候就在教室跟着讲课老师的进度,学生小组活动时再进一步给予特别辅导,或者在“指导教室”进行一对一地辅导。
加拿大对于特殊学生的多层次、多条线的教育以及细致的人文关怀,让人印象深刻,是不是值得我们这些来自“因材施教”理念诞生地的中国老师深思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