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2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刘亮程的还乡之书:读刘亮程散文《在新疆》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4-29 01:01:2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刘亮程的还乡之书:读刘亮程散文《在新疆》2012年03月28日

来源:文汇读书周报 作者:陈克海




《在新疆》 刘亮程著 春风文艺出版社出版

有那么几年,我尽可能搜寻关于新疆的消息,想搞明白那块土地上的人和事。而透过刘亮程对新疆的家常书写,我看到了一个和想象更加接近的地方,那里气候干燥,易于保存梦境。
和《一个人的村庄》一样,《在新疆》仍然只是刘亮程的新疆。但这次作家把笔触溢出了沙湾,你能看到一个作家对现实的观察,并作出了自己的判断。关于城乡差别人们谈得已经够多了,刘亮程专心摹写大地的做法似乎也谈不上有多新鲜,但透过那些明亮干净的文字,可以嗅出,出身乡野的他,并没有因为到了城市,就对原有的一切漠不关心,他始终在关心,在为人们的处境担忧。
我说的可不是所谓对底层人物命运的书写,尽管看起来刘亮程写的也是那么一些不起眼的人。那些普通的买买提,他们活得如此朴实,又如此恣意。那个理发匠,有着新疆大学法律系文凭的买买提,毕业三年都没找到工作,就做开了剃头生意,“只是为了不让自己闲下来”。(《生意》)他哪儿都没去过,守着一个理发摊,却知道城里的许多事。“人得有件事情在手上,大事小事都行。没钱花穷一点可以过去,没肉吃啃干馕嘛,没事情做这一天可咋过去。”你看,这就是他的哲学。可不是他一个人这么想,刘亮程逛万人巴扎,集市上所见到的一切都是证明,他们似乎总能找到打发时间的东西。而时间,应该是进入刘亮程散文世界的一道门帘。在《牙子》中他写文物贩子:“能看懂老,就是看懂时间了。”“在文物贩子托乎提眼里,这个地方的生活,一直就没变过。生活本身是一个更大的文物,那些被老城人过了千百年没有变化的生活,没人来收藏,这样的文物变不成钱,但更有价值。”“时间在这里不走了,好多老东西都在,或者说许多东西老在了这里,那些几千年的老东西,都能在龟兹桥头等到。等待本身也是古老的,这里的人,一直在过着一种叫等待的生活。”
等待,应该就是当地人的一种普遍表情吧。因了自然条件的恶劣,人们的生活过得实在是捉襟见肘。但就是在这种随处可见的困境中,作家仍然发现了哲学:人们把日子过成了一种坚忍。那个守护在克孜尕哈千佛洞的阿木提,不光得给自己找水喝,还得给洞口的两棵榆树浇水,而这两棵榆树是之前的守护者留下的。“我们养活了它几十年,就跟我们的家人一样了”。(《一棵枯井和两棵榆树》)
刘亮程似乎总能在常见的事物中抖出令人震撼的现实。还有什么比学会过日子更重要?还有什么比把日子过得有声有色更激动人心?
事情也似乎真像他声称的那样,因为对这片土地过于熟悉,“几乎没有办法说出它”。(《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但他还是以一种近乎写意的笔触皴染出来了。正是在他娓娓道来的叙述中,我们认识了新疆,那些点点滴滴的画面不能说有多接近真实,至少有印象了。
读完《在新疆》,我印象尤其深刻的是这么一句话,那是《树的命运》的结尾:“我原想把它买下来。可是,我在乌鲁木齐没有一块私有地方能放得下它。这样的大东西,也许只属于大地。”如果引申联想一下,《在新疆》这本集子里的文字,也是大地的产物。他写地里的一株青玉米,写老魏家的三十多只羊,写在别人收过的地里捡东西的孤老头,写库车城,写最后的铁匠,写那些小本生意人,还有尘土、黑狗、龟兹驴、大杨树、托包克游戏,写充满木头气味的阿格村夜晚,写两个古币商、偷东西的贼,也写夏尔希里的草、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甚至是沙湾县的一百六十五条沟……他看起来是写玉米写羊,但因了他捕捉的意象、看取的角度,原本寻常的东西就显得特别了,人与自然的相处、人与人的相处、人在历史中的命运,“无边无际的冥想”,就这么被定格了。
如果仅仅作原生态的概括,那就处理得太简单,也太粗糙了。早在近十年前,刘亮程就以散文集《一个人的村庄》引人关注,也有评论家专文解读,得出的标签就是“乡村哲学”。但形而上的东西太艰深了,我还是喜欢未被总结的那些细节,它们令人恍惚,让人眩晕,我不知道这是不是作家在故意制造一场声势浩大的梦境。在《向梦学习》中,刘亮程曾提及他的梦,“文字的意味向虚幻、恍惚和不可捉摸的真实飘移”,他说他时而入梦,时而醒来说梦。那种让人恍惚的感觉显然是作家故意营造的一种氛围,他把新疆大地上的事物抹上了一层水汽。
然而梦境只是作家涂抹的一种幻象,我们终究得醒过来积极生活。不过怎么说呢,在经受了现实的种种失落之后,偶尔翻读刘亮程的还乡之书,似乎也能在那块人为加工过的土地上,找到疲惫生活之余的英雄梦想,做梦疗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15 17:41 , Processed in 0.234474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