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5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意大利儿童教育家蒙特梭利给我们的警告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5-4 01:23:5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意大利儿童教育家蒙特梭利给我们的警告  2008年02月21日  作者:苏伟   来源:中国教育报
重温蒙特梭利给我们的警告:服侍正妨碍儿童的发展

  教育对幼儿的最初影响应该是引导儿童的独立成长,减少对幼儿不该有的束缚。

  一些专家为了让儿童获得独立性,在婴儿期就引导他们自发地展现人格的自由。从断奶开始,儿童就走上了这条独立的冒险之路。他们需要教育者为其提供一个可以相对独立的成长空间。

  蒙特梭利说,一个接受仆役观念,而且相信凡事被人服侍比互助更有利的民族,就会认为仆役性是一种本能。事实上,我们往往迫不及待地想要服务别人,好像不这样做就无法向他人表达我们完美的礼貌、仁慈与宽容似的。

  但是,一个被人服侍而非被协助的人,在某种意义上被剥夺了独立性。因此,要想有效地教育幼儿,就必须协助他们迈向独立之路,鼓励他们从事自己能做的各种活动,从而在将来避免由于自己的能力不足而成为别人的负担。我们必须协助幼儿自己走路、跑步、上下楼梯、捡起掉落的东西、穿脱衣服、自己清洗、表达能被别人清楚了解的需求以及凭自己的努力去满足自己的愿望,这些都是教育儿童独立性的一部分。

  我们可以服侍我们的孩子,但这种服侍方式不能妨碍他们做有益的、自发的活动。

  我们经常把儿童作为玩偶,给他们穿衣服,喂他们吃东西,就好像他们是过家家的娃娃一般。我们很少停下来想想:一个不活动的儿童怎么知道如何活动?自然已赋予儿童学习如何活动的所有方法,我们的任务就是帮助儿童从事有益的活动。大家都知道教导儿童自己吃、洗与穿比喂他吃、帮他洗与穿需要更多的时间和耐心。正如蒙特梭利所说:“教导儿童如何自己吃、穿、洗的人是一个教育家,而喂儿童吃,帮儿童洗与穿的人则是在做仆人的工作。”

  这种服务(喂儿童吃、帮助洗、穿)是危险的,也是容易的。它堵住了生命发展的出路,造成了生命发展的障碍。除了这些立即可见的后果之外,还有更严重的后遗症——一个有太多仆役的人会越来越依赖他们,最后反而成为他们的奴隶了。他的肌肉由于缺乏活动而衰弱,终致丧失潜在的工作能力。由于他不需要工作,只要开口提出要求,因此,他的心智也变得薄弱、衰退了。不幸的是,大人们往往就是如此使儿童感染了怠惰的毛病。

  如果有朝一日,一个经常被服侍的人忽然想要重新拾回他的独立性,也许他会发觉自己已经没有能力如此做了。虽然每个人都有潜在能量,但是很容易被习惯所掩盖,被时间和惰性所消磨。

  被服侍者的行为是缺乏自制力的,而缺乏自制力与无助的状态又是并行发展的。愤怒往往伴随怠惰而生。(北大幼教中心苏伟)

资料链接

  玛丽亚·蒙特梭利有关儿童教育的著作

  《蒙特梭利早期教育法》是蒙特梭利博士的第一本儿童教育专著,被译为20多种文字,在许多国家出版。本书是她对自己创立的“儿童之家”的经验总结,也是她对教育创新背后的理论和原则的揭示,如传授如何“让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自由地学习”。本书向人们介绍了蒙特梭利方法的指导原则,通过本书所介绍的方法,孩子能发展自己的秩序意识和逻辑思维。

  《蒙特梭利儿童教育手册》是蒙特梭利在美国“传授蒙特梭利教育法”期间,应无数对她的教育法感兴趣的父母和教师的要求而写作的一本操作性手册。该手册向人们传授了“儿童之家”所运用的教具和技术,以及如何为孩子提供一个“自我教育”的环境,以刺激他们的观察力、认知力和判断力的成长。它是蒙特梭利方法的全面传授,堪称父母、教师和教育家的必备手册。

  《童年的秘密》阐述了揭开儿童成长奥秘的革命性观念,是一个最富爱心的教育家对儿童发育和成长特征的最生动刻画。她认为,一个儿童之所以不能正常地发育和成长,主要是因为受到成年人的压抑,是社会赋予了成年人截然相反的使命;他们有权决定儿童的教育和发展。在本书中,蒙特梭利详细而生动的描绘了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征,揭示了成年人对儿童心理发育的忽视和压抑,提出了儿童发育中有一个“敏感期”的观念,刻画儿童在智力、秩序、行走、节奏感、观察力等方面的发育特征,是一本了解儿童发育和成长秘密的最生动著作。

  《发现儿童》揭示了如何培养孩子的新观念和新方法。蒙特梭利认为,每个孩子都有去观察、对外界作出反应、去学习、去集中注意力,甚至让自己独处的需要。在本书中,她描述了孩子的特征,以及如何更充分地唤起孩子学习热情的方法。

  《有吸收性的心智》是蒙特梭利博士的封笔之作,是集她思想和方法大成之作,也是蒙特梭利最受欢迎,并且最能表现她富有革命意义教育理论的书。在本书中,我们处处能见到至今仍显得超前的教育思想,如:孩子的知识不是通过教育得到的,而是通过儿童在他们特定的环境中吸取经验而得来的;教育不应该再停留在课程和时间表上,它必须符合人类自身的实际,等等。

  《中国教育报》2008年2月21日第8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26 09:50 , Processed in 0.176336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