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5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感受美国的校外教育环境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5-4 05:47:3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感受美国的校外教育环境

淄博十八中
刘同军


一、法律环境
如厕的尴尬
在从纽约赶往康州的途中,我们参观了著名的“自由钟”,期间,有一次去“方便”的经历,“方便”还算顺利.大家“方便”完毕,回到车上,导游程先生却告诉我们,刚才有部分老师去的厕所去错了地方,这令我们有点尴尬.程先生介绍说,标有家庭字样的厕所是专门为儿童设立的.他说,美国法律规定,6岁以下的儿童是不具备独立生活能力的人,这样的孩子,去任何地方,都需要有家长的陪护,这样,就有一个问题:如果家长陪自己的*岁以下的异性孩子去博物馆等公共场所,孩子怎么上厕所?为解决这个问题,就要在博物馆等公共场所建厕所时,就要专门建立有适合异性家长陪护的孩子使用的如厕场所,刚才部分老师去的那个地方,正是这样的场所.听了介绍,我在感叹美国人守法意识的同时,更被这种从法律层面对未成年人的保护意识所折服.保护未成年人是法律,是国家意志,更是公民普遍认可并自觉遵守的准则.
美国是世界上没有加入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的两个国家之一,他们没有加入,是因为他们认为,联合国的儿童权利公约中相应条款对儿童权益的保护力度不够,因此他们有自己的更为严格的保护儿童的法律.正因如此,美国的孩子有比其他国家更为优越的法律环境.
我们注意到,接送学生的校车都有黄色的醒目的外表,都有统一的明显的标志,我们还了解到,校车是优先级别高于警车的车辆,这也是法律规定,学生们受保护的环境由此可见一斑.




对谁负责
美国不但有严密的保护儿童的法律环境,也赋予了公民对教育更多的话语权.
格丹先生在介绍美国的教育体制时强调了四点,其中第一点就是“权利在教育底层而非顶层”.他说,在美国,地方政府、州政府和联邦政府共同管理教育事务,三级政府各有侧重,但权利都尽量往地方压.
联邦政府在制定教育政策方面并没有多少权力,相反,州政府具有立法权.
美国没有统一的考试,没有统一的课程设置,课程设置都是由地方甚至学校决定的.
在美国,学校的董事会是一个重要组织,它的成员是公民自选的,来自社区不同的业界,来自不同的背景,当然,董事会的许多人在进入董事会前并没有教育背景.
董事会由两大权力:一是用人权,一是用财权.
学校董事会决定谁来当学区总监,总监来决定谁来当校长,校长负责选拔老师,最终由董事会决定或任命.
在教育经费上,联邦政府给的钱这几年虽有增加,但只占到5%左右,州政府提供的费用占到40%,地方政府提供的资金约占50%,也就是说,地方政府的钱占大部分,均来自房产税等各种税收.学校的财政支配权是校董事会.
这样的一种体制,导致的一个直接结果就是:所有的学校不论校长还是老师,都必须对校董事会负责,而不是上级政府.而学校董事会是公民自选的,所以校长和教师最终就是要对公民的孩子——学生负责.另一个结果就是避免了政府对学校的直接干预.
反观在我们国内,任命校长和选拔教师的是政府而不是居民,给学校经费的也是政府,这样就很容易出现教育行为的两张皮:口中喊着要一切为了学生,但眼睛却盯着上级,坚决执行上级的文件,坚决接受上级的折腾,最终的结果往往是“一切为了学生”的落空.




二、社会环境
镇图书馆
在考察期间,我有机会参观了两个不同镇上的图书馆.第一次是我的第一个住户Willis Jan,他们全家去镇上的图书馆还书借书,邀我同去,另一次是和邀我们吃饭的NELSON老师一起参观他们镇的图书馆.两个镇的图书馆虽有些不同,但规模都很大,藏书都很丰富,图书馆里都有很多人或看书借书或利用电脑上网,人虽多但很安静.值得一提的是,两个图书馆里面都有专门的儿童图书室,除了大量的儿童读物,有专门供家长陪孩子一起使用的电脑和游戏机,宽敞的空间里的书架被着意做的矮了一些,书架下有供儿童踩着找书的方凳,书架上方则布置了许多儿童喜爱的卡通形象,几个书架旁边还有一些供阅读用的小桌椅,里面还有一些像滑滑梯之类的儿童游乐设施.我注意到,几个孩子正在家长的陪护下玩电脑游戏,一些家长则领孩子在游乐设施前玩耍,令人称奇的是,这么多的家长孩子在一起,竟然毫无噪杂之感.
这里的祥和安静和很高的利用率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Willis Jan告诉我,图书馆是他们家常去的地方,也是许多家庭特别是孩子很愿意去的地方,因为图书馆离家很近,借书还书都很方便,孩子阅读的许多书以及他在车上欣赏的CD光盘都是从图书馆里免费借的.


去教堂参加礼拜
116日是礼拜天,我随Willis Jan一家去教堂参加了一次礼拜活动.男士不论年龄都穿正装打领带或领结,女士则穿礼服丝袜,人们见面互相打招呼,孩子们也文质彬彬,很有礼貌,教堂不算很大,非常庄重但无压抑之感,气氛很好.在进行了几轮祈祷和歌唱之后,是向所有参加礼拜的人发面包和酒的一个仪式,我注意到,负责向众人发放面包和酒的是四个少年,都穿着西装,脸上洋溢着自豪,动作麻利而不毛躁,显得很绅士.礼拜活动还安排了三个人发言,其中就有一位少年,可见孩子在他们心中的比重.一个多小时的集体礼拜活动之后,还有人要专门给孩子们讲经,整个活动大约要三个小时左右.
我了解到,在美国,绝大多数人是信教的,是定期去教堂参加礼拜的.我在想,在教堂这样的环境中,人们的心灵必定是宁静的,在这里参加礼拜的青少年,也必定接受了一次关于道德观的教育.长期在这样的环境中,青少年也必定会传承他们的主流价值观.


Grace的篮球赛
考察期间,我还有机会观看了两场体育比赛,一场是在康州首府哈特福德举行的职业冰球比赛,另一场是在镇体育馆举行的儿童女子篮球赛,这里只说后者.
Willis Jan的九岁的二女儿Grace是学校篮球队的队员,周六的下午要打一场校际篮球赛,球赛安排在镇上的室内篮球场进行.我们提前到达,但只能在走廊等候,Jan告诉我,周末的体育馆通常很繁忙,现在里面正在进行另外一场球赛,这场比赛结束我们才能进入.等我们进入场地,我发现,这是一个多功能高规格的体育馆,虽然室外大雪覆盖,但室内很暖和,以便孩子们穿短袖运动装打球.很多人观看比赛,大部分是家长.虽然是八九岁的女孩的比赛,但非常正规,孩子们运球投篮盯人防守有板有眼,不时赢得家长的掌声和喝彩,裁判执法严格但又很人性化,教练则不时喊暂停进行指导.当然,孩子们失误也很多,失误也很低级,但家长们观赛没有一丝抱怨,好像都在欣赏比赛,享受比赛.
观看这场比赛,我感受最深的这是成人们对待孩子的态度:那样认真,那样用心,那样一丝不苟,没有抱怨,没有指责,只有鼓励和喝彩.



除了学校、图书馆、体育馆、教堂等公共设施外,许多企业或商业机构也修建了一些具有教育功能的设施,客观上提供了宝贵的教育资源.比如,Willis Jan曾带我去一个大型购物超市,超市为了吸引顾客,在里面建了一个动物山,山上陈列着据说是囊括了全美主要动物种类的大量动物标本,包括大象、狮子等大型动物标本,家长带孩子去超市时,这里成了孩子们最愿驻足的地方.

美国人给孩子成才创设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孩子们处处享受着的优越的教育,时时享受着成长的快乐.


三、自然环境


2011117日星期一是马丁·路德·金纪念日,学校放假.赞借住在中文老师刘兵家,七点多醒了,窗外已经大亮,不一会儿,阳光就进入了客厅.这是早晨醒得最晚的一次了.
座在沙发上向左看,大大的玻璃门连着阳台,室外紧挨着的是一片森林.几只松鼠在嬉戏,有的在树上,有的在雪地里,最近的一棵树离阳台应在三米左右的样子,最近的一个松鼠离我应该不到十米,它们的活动清晰地出现在我的视线中.各种鸟儿也在活动,有的在树上飞上飞下,有的在树间飞来飞去,有的在树枝上停留,有的在雪地或树叶间觅食.除了麻雀,能看清楚的鸟的种类应该不下五六种,长尾的,体型硕大的,小巧玲珑的,数量很多,各尽其美.如果不是冬天严寒门窗密闭,我定能听到它们婉转的歌声.这是多么美妙的人和自然相处的情景:和谐共处,互不侵扰.
想起在华盛顿的草坪上,行人走来,麻雀无视,我说:麻雀不怕人?导游说:麻雀为什么要怕人?这就是美国理念.是啊,同是生命,麻雀凭什么要怕人?
这几天,乘车行走在公路上,感觉最深的就是到处是森林,公路在森林中,人们的房子在森林中,小镇在森林中,城市被森林包围着.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和生活在被污染的噪杂的环境中,人的心境该有多大的不同?

几天来,我一直有一个问题,乘车在路上行走,只看到森林树木,没看到农田,没看到农场.昨天,我向Jan求教,他立刻做了一个决定:要驱车带我去看一个大的农场.当时天气很好,蓝天白云,车子行驶在公路上,真是车动景异,美不胜收,令人心清气爽.行不远,看到了农场,大雪覆盖下的所谓农场,看上去就是在森林中开出的一片相对开阔的区域,我想象着这里夏秋的景象,必定是庄稼满地、硕果累累.一群奶牛,不,一大群奶牛进入我的视野,逐渐清晰,奶牛的耳朵上拴着牌子,大概是编号或名字,牛群不远处,是卷成椭圆状的牛的草料,还有堆积如山的草料垛,还看到了牛奶车.原来这就是农场,森林中的农场.

Jan带我来到一座房子前停下车,我们下车后,来到了一座桥上,往下看,透过冰层破裂的地方,看得出河水清澈,汹涌向前.蓝天白云下又是一番美丽的景象.
想起了联合过儿童权利公约中的教育目的的第五条:培养儿童对自然环境的尊重。是啊,想要享受自然,就要尊重自然,想要好的环境,就要尊重环境。美国人整个社会是非常注意保护环境的,这其实就是在培养青少年对自然环境的尊重.



四、家庭环境


考察期间,我住的两个家庭,都有独立的一面临路一面靠森林的洋房,都有三辆汽车,家庭条件富足.在这样的家庭中,孩子们的生活、学习情况怎样呢?


重视学习吗
我住的第一个家庭Willis夫妇有三个孩子:大女儿Emma 12岁,二女儿Grace 9岁,小儿子Grahm 6岁.因为遇上大雪,在家时间稍长,使我有机会观察孩子们在家啊活动情况.
家长基本不给孩子们安排什么,时间是孩子自己支配的.GraceGrahm在家就是玩,包括玩电子游戏,玩实物玩具,室外玩雪,男孩玩够了就爬在地毯上看从图书馆借来的书,看书看烦了就再玩玩具,女孩玩腻了就弹钢琴,会弹很长时间,弹够了就玩芭比娃娃.有时几个孩子一起玩,一起看书,有时各玩各的,偶尔也看点电视.Emma因为年龄稍大,不太愿意玩游戏,看书写字的时间稍长,但也没有强迫.我曾问Emma为什么老师布置的一些题只做了其中的几个?孩子的父亲告诉我:孩子的家庭作业可以不全做.孩子的母亲告诉我,看到孩子们玩的高兴,她也高兴.她还告诉我,已经为儿子Grahm请了钢琴的家教,是个日本人,两周后就开始辅导.
我住的第二个家庭Reale夫妇也有三个孩子:17岁的大儿子Pater,15岁的二儿子Ben和12岁小女儿Samantha.他们都在我去考察的中学上学.
去上学或在家里,孩子们每人抱一个笔记本电脑,我的感觉,孩子们在家里不论作业还是游戏上网,基本就是在自己的电脑上完成的.Samantha会拉小提琴,我刚到她家时,曾表演给我听,但平时很少听到她练习.因为学校开设中文课,所以孩子们都愿意跟我学中文,包括说和写.特别是,Reales夫妇要组织一个欢迎我们的聚会,邀请了20多人参加,我问是否需要我帮他们做些准备,他们说不用,但很愿意我再次辅导Samantha写毛笔字.
早就听说美国的家长不太注重孩子的学习,通过观察我发现,这并不符合事实.家长其实是很重视孩子学习的,他们给孩子创造了很好的条件,他们把有利于孩子成长的游戏都当成学习,他们不愿强迫孩子只进行文化课的学习,更愿意在一种自然状态下让孩子在各种游戏和活动中找到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并做自己喜欢的事.在和住其他家庭的老师交流时,我了解到,亚裔家庭中的孩子学习普遍刻苦,家长对孩子的要求也普遍严格,这显示了观念上的一些差异.


铲雪
因为遇到了几次暴风雪,我在两个家庭都经历了铲雪活动.Willis Jan用铲雪机除雪,因为雪太大,Jan忙了半天,才铲出了从家里车库门口到公路上的一条宽约半米长约20米的通道,我拿铲子帮忙,不一会儿就感觉出了大汗。铲雪的任务是至少要清理出门前的一个较大区域,以便汽车能开出车库通向公路.9岁的女儿也拿铲子帮忙,但12岁的大女儿却牵着宠物狗在我们清扫出的地方玩,我注意到,孩子们不论铲雪还是玩狗,都是自愿,没有强迫,没有抱怨.在Reale家,铲雪的任务基本是二儿子Ben完成的,他驾驶铲雪机除雪,大儿子和我用铲子辅助.当我们铲雪时,父亲在自己的电脑旁工作.铲完自己家的雪,Reale的两个儿子驾车去他们爷爷奶奶家给老人除雪。

我看到,家长都注意培养孩子的责任意识,年龄越大,承担的责任(包括学习责任)也越重.除了培养责任意识,他们还注意培养孩子的感恩意识:在全家一起吃饭前都要双手平放眼睛微闭进行祈祷,大意应该是感谢上帝给了我们食物,我们要感恩,要珍惜.我注意到,他们受到别人帮助一定要说谢谢,比如吃饭时孩子帮忙拿了刀叉,家长会客气地说谢谢,家长给孩子盛了饭,孩子也都会说谢谢.另外,美国家庭中,家长时时处处对孩子的尊重也给我留下深刻印象,涉及孩子的事情一定会征求孩子的意见,比如外出时都问一下孩子是否愿意去.Reale组织的二十多人的聚会上,从六岁到二十几岁的孩子占了一半,孩子们做自己喜欢的事,和成人共处一室,相互尊重,都是主角,没有配角.
我想,这样的家庭中成长的孩子,一定是民主的,会尊重人也是受人尊重的,一定也是有责任心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5-2-20 10:09 , Processed in 0.084666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