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7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写好教学论文的几点体会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5-5 19:46:1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写好教学论文的几点体会
黄九林
     这里所说的“教学论文”只是个泛称,包括各种文体,而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论文”。我22岁开始写的,写了3年一篇没发,到25岁时第一篇小文章才发表,这一发就不可收了。自93年以来,我在全国二十几家省级以上的教育刊物上发表了近200篇大大小小的文章。写教学论文提高了我的教学水平,也给我带来了很多很多的荣誉,其中小高和小中高都是破格晋升的。
     “如何写好教学论文”是大家都关心的话题,结合本人多年来的写作经验,提出自己一些不成熟的看法,仅供参考。
       一、要有恒心,持之以恒,迎难而上,不成功决不罢休。
      写论文是要有恒心和毅力的,我经常听有的老师对我说:黄老师,我明年评职称了,马上写两篇文章,你帮帮忙修改一下,有可能再帮我推荐发表一下。我说:好啊!没问题,我一定帮你推荐发表,可我等了好长时间,也没有文章过来,后来我就问他们什么原因,有的说我一拿起笔就无话可说,不知道写什么,还有的老师也写了一部分,写不下去了,感觉写文章太难,便选择了放弃。像这样没有恒心,半途而废是不可能写出文章的,更谈不上发表了,有时一篇文章要经过1到2年的修改和推敲,最终才能发表,所以写文章是要有恒心和毅力的!
       二、认真写好教学后记,勤于练笔。
      坚持写教学后记及时记录下自己的所感觉、所想,做到有感而发。教学后记是写好教学论文的源泉,它为教学论文的写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只有坚持写教学后记,勤于练笔,才能写出有高质量的教学论文。有的老师又问教学后记写什么呢?下面我以数学学科为例,重点谈谈教学后记的写法。教学后记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记成功做法
      记教学过程中达到预想目的或引起教学“共振”效应的做法,如一些形象贴切的比喻,巧妙的课堂引入,留有悬念的结束语,引起学生高密度思维的提问,生动形象的直观演示等。
例如,“有一台播种机,作业宽度是1.8米。用拖拉机牵引,按每小时6千米计算,每小时可以播种多少公亩?”教学这道应用题时,大部分学生不理解题中说的:“作业宽度”,老师作了一个“别出心裁”的演示:用粉笔迅速在黑板上涂了一大片。当时学生很纳闷,心想老师在干什么?老师拿起了黑板擦说:“这是播种机,马上就要播种了。”这时学生由纳闷变成了惊奇,教师指着粉笔涂抹的黑板说:“这是一块正要等待播种的土地。”然后慢慢移动黑板擦,指着黑板上出现的一片空白,说:“这是黑板擦的长也就是播种机的作业宽度。”这样的演示不但使学生明白了“作业宽度”是什么意思,而且对应用题中所描述的情境有了直观的理解。于是我将以上这些做法写成教学后记,在以后的教学中引用和完善,获得了很好的效果。
      2.记失败之处
      再完善的教学设计也可能有疏漏之处,记下这些课堂中的“败笔”,如没有成功的演示,处理不当的教学重点难点,安排不妥的教学内容,步骤繁杂的解题过程,甚至由于某种原因对学生积极性的挫伤等。例如有位四年级的老师在讲解“求未知数x”时,安排了这样一道题:“25÷x=7,结果学生求出“x=3……4”显然,这种表示是错误的,因为经x表示的是除数,怎么出现余数呢?但四年级的学生只能算出这种结果,因为此题已超出了他们所学的范围。所以这位教师在教学后记中总结了这样的教训:让学生做的练习题,老师一定要先做一遍,这样才能避免失误。
     3.记教学机智
      再详尽的教案也不可能写出课堂上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也不可能预见学生思维发展,师生情感交流的全过程。课堂上,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问题情境的创设,或者一些偶发事件的产生,教师总会突然产生一些灵感。这些智慧的闪光点往往“突如其来,突然而去,不由自主”,如不及时记录下来,将是昙花一现,令人遗憾。例如,我在检查求一个数的倒数的作业时,发现有不少学生把5/6的倒数是6/5写成5/6=6/5。如果直接指出,学生不能获得深刻的印象,而且以后还会发生类似的错误。于是我灵机一动,在黑板上板书了“2吨=5千克;2时=半小时”学生很快地发现了等号两边的两个量是不相等的。接着我又要求学生求出2和10的倒数,学生回答后恍然大悟,立即明白了把5/6的倒数写成5/6=6/5是错误的。课后,我将上课时获得的“灵感”记录下来,并总结出一种教学方法叫“故错法”。后来,我又经过补充拓展,写成一篇教学论文在刊物上发表了。
      4.记学生问题
      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如知识难点,能力缺陷,思维障碍,作业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等,便于在以后的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实施补救措施,同时也为再次教学时确定学生学习难点,揣摩学生的学习心态提供依据。另外,学生在课内提出的一些问题,教师在当时并不一定能够解决,将这些问题记录下来,并在课外及时进行研究,就可防止将问题束之高阁,悬而不决的现象。
       5.记学生见解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他们在学习探索的过程中,常有“智慧的火花”出现。教师应当肯定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好见解,虚心地接受,并记录下来,这样,不仅使好的方法,好的见解得以推广,对学生也是一种鼓励和鞭策,同时,这些好的见解也是对老师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完善,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例如,有一次我在课堂上教学这样一道思考题:同学们参加野营活动。一个同学到负责后勤的老师那里去领碗,老师问他领多少个,他说领55个。又问:“多少人吃饭?”他说:“一人一个饭碗,两人一个菜碗,三人一个汤碗。”算一算这个同学给多少人领碗。
      当时,绝大部分同学的解法是:55÷(1+1/2+1/3)=30(人)。而其中有位女同学提出她用6×(55÷11)也得30人。当时我很纳闷,就让她说出思考过程。她说:“假设6人一桌,那么一桌就需要6个饭碗,3个菜碗,二个汤碗,一共是11个碗,这样55个碗就可以安排5桌,因此参加野营活动的同学有30人。这位同学的解法真是别出心裁!我及时给予了表扬,并把她的解法记录下来。
      总之,记教学后记贵在及时,贵在坚持,每有所得,及时记下,以记促思,长期积累,必有长进!
     有的教师教学水平很高,教学经验丰富多彩,可就是不能很好地加以总结,形诸文字。他们说:“要我拿粉笔教书没问题,要我拿钢笔写文章不好办。”
原因所在?就是少磨练。笔锋的利与钝,不是爹妈给的,而是勤于练笔的结果。我每年写教学论文,少则几篇,多则十余篇,从来不敢偷懒。
     笔要勤用,除了上面说的多写之外,还有另一层意思,即要多动笔修改,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教师写论文,不能忘记多改这一环节。
      三、  开始命题范围要小,从小处入手
     我们学校的教师教学任务繁重,可供自己支配的时间并不多,因此,缺乏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钻研涉及面广的大课题。所以我们应该从工作实际出发,选一些小题目写教学论文,才是切实可行的。
      刚刚开始写的时候,命题范围一定要小,最好是教学一得方面的!我在第一篇文章发表之前,写了整整3年,没有一篇发表,主要原因就是题目写大了,记得我当时写了一篇题为“谈概念教学的内涵和外延”,现在想想这个命题太大了!那是专家研究的问题!后来我改变了方向,从小处入手,结果成功了!下面是我前期发表的一些小文章,大多数是教学一得方面的:
       处女作:《教学用语小议》云南教育1993年第4期
  在提高学生思维灵活性,加深思维的广度的教学过程中,处理好“教学用语”是很重要的。“教学用语”选择的好,就会活跃学生的思维,反之则会使学生造成思维障碍,形成思维定势。
  在教学“分数化成百分数”时,书上是这样描述的:把分数化成百分数,“通常”先把分数化成小数,然后再化成百分数。这里用了“通常”一词,它告诉学生除了这种方法外还有其它的方法,例:3/4=3×25/4×25=75%.如果将“通常”改为“必须”就会使学生产生思维定势,认为非这种方法不可。
  有一位老师在教学“100千克花生榨油45千克,750千克花生榨油多少千克”这道应用题时,进行了这样的提示:要想求出750千克花生榨油多少千克,必须先求出1千克花生榨油多少千克。这里用了“必须”一词就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其实这题除了用45÷100×750外,还可以用:750÷(100÷45);750÷100×45等几种方法,到了六年级还可以用比例的方法解答。
  在教学工程应用题时,我曾经在巩固练习中安排了这样一道题:“一水池装有甲乙两水管,单开甲管要6小时注满,单独开乙管需要8小时将满池水排完,两管齐开多少小时将水池注满?”同学们都用1÷(1/6+1/8)解出注满一池水要24小时,当时我有意说了一句:这只是一般的解法:同学们听到"一般解法"时,思维开始活跃起来,后来许多同学用(6×8)÷(8-6)这种方法解出这道题.我问是什么理由,他们说:假设两管齐开了48小时(6×8)则甲管注满8池水,乙管排完6池水,也就是说,48小时注满了2池水,所以用48÷2=24小时,就是一池水用的时间。
     实践证明,在教学中应选择准确、恰当有利于发展学生思维的教学用语,尽量避免使用“唯一、只有、必须”等容易造成思维定势的词语。这样才能活跃学生的思维。
      这是第一篇发表的小文章,然后又连续地发表了:
      《不可忽视的标点符号》《福建教育》93年第78
      这是我发表最快的一篇小文章,从投稿到发表只有2个月时间,这篇文章讲的主要是:教学“一根铁丝,第一次用去 。第二次用去 ,正好是30米,第一次用去了多少米”这道应用时,当时我发现学生有两种解法,第一种是30÷ × ,第二种解法是:30÷( + )× ,究竟哪种解法正确呢,最后学生讨论得出:第二种解法的人把 后面的句号看成逗号了。课后我立即以“不可忽视的标点符号”为题,写了一篇教学一得投到福建教育编辑部,2个月后发表了!这以后又发表了:
     《应让学生说出思维过程》江苏教育
     《结果正确是偶然巧合吗》陕西教育
     《巧用∏值,化繁为简》 教师之友
     《优势与劣势》     江苏教育研究等等
      大家看看这些命题是不是都非常小,都是教学一得方面的!所以刚开始命题就小一点,这样容易发表!
        四、 题目要有新意、小标题要醒目
      小文章发表一定数量后,就可以向大文章努力了,把自己的成功经验和一些创新做法给写出来,推荐给大家!怎么写?这里要注意两点,第一就是题目要有新意,人家写过的你就最好不要再写,要写就必须有新意,在人家的基础上有所创新。比如,最近几年写自主探究课堂教学方面的文章很多,我也想把我在学校课改中自主探究的成功做法写出来,推荐给大家,我就不能再用自主探究等字样作为标题,所以我就用“六学主导,解放课堂”作为标题。后来小学课堂教学网,中国教师报读者论坛、内蒙古教育和云南教育,都介绍了我的成功做法,其实写的也是自主探究方面的东西。但我进行了创新,所以就容易发表,下面是我最近发表的一些文章的标题:
      数学课堂教学中“陷阱题”的设计
      “自主探究课堂教学的尝试”
      数学教学中点拨的艺术
      数学教学中促使学生思维顿悟的策略
      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学习
      把学生推向主体,把课堂还给学生
      数学教学中质疑问难的控制
      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七让”
      追寻学生自主探究的三重境界
       ……
      第二,小标题要醒目,能够准确地表达出你所要写的内容,有的教师又问小标题怎么写,其实小标题就是总结每一段主要讲的是什么,将与的内容浓缩成一句话,就是文章的小标题
     下面是我发表文章中的一些小标题,大家可以看一下:
     《数学训练中促使学生思维顿悟的策略》中的小标题:
      1.追本溯源——倒摄处促其顿悟
      2.小题大作——显微处促其顿悟。
      3.水到渠成——铺垫处促其顿悟。
      4.各抒己见——补白处促其顿悟
      5.亡羊补牢——救失处促其顿悟
      6.举一反三——变式处促其顿悟
      7 .能言善辩——讨论处促其顿悟。
      8.借题发挥——延伸处促其顿悟。
      《浅谈数学教学中“陷阱题”的设计》中的小标题:
      1.多余条件——干扰
      2.简便方法——诱惑
      3.先入为主——定势
      4.概念不清——混淆。
      5.粗心大意——失真
      6.记忆不牢——模糊。
      《六学主导,解放课堂》中的小标题:
.      1.自学——探究新知
       2.说学——交流回报
       3.帮学——释疑解难
       4.导学——点拨提升
       5.检学——检查反馈
       6.评学——表扬激励
      这些文章的小标题都很醒目,大标题也有一定的新意,所以就容易发表了!
      建议:刚刚写大一点的文章时,最好是模仿,多看看教育杂志,看看人家是怎么写的,自己学着人家去写一写.还有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就是用相关学科的骨架,充自己的内容,或用自己的骨架去查找别人的内容。比如,我有一位好朋友是教语文的,他向我讨教怎么写论文,我就把上次发表的《数学训练中促使学生思维顿悟的策略》这篇文章发给了他,让他把所有的数学例子换成语文的,并且让他把文章的标题换成了《阅读教学中促使学生思维顿悟的策略》,结果这篇文章在《北京教育》今年第7期上发表了!
      另外,在写论文之前,我们不妨先拟好一个写作提纲,如有可能最好是来一个初稿,然后再动手。 提纲可以帮助我们树立全局观,从整体出发,去检验每一个细节所占的地位,所起的作用,展现相互间的逻辑联系是否得当,各个部分之间的比例是否和谐,每一个部分、每一环节是否都是为全局所需要,是否丝丝入扣,配合默契,是否都能为主题服务……
     但提纲只是论文的大致轮廓,不可能对每一细节都考虑周密完善,因而可以先写一个初稿。有了它,很可能发现原来提纲中某些设想有不恰当之处,这时就应加以调整或修改;对于有错误的论点、论据,或发现新的论点、论据,还应及时抽掉与增补,使之逐步完善。
     初稿的写作通常有两种写法:
    (一)按提纲的顺序分段进行,它可以便文章的格调、风格前后保持一致,前后衔接紧凑、自然,避免旁逸斜出,防止语言、文字上的重复;(二)按内容的熟悉程度分段进行,这种写法有利于作者积极思考,便于捕捉创作的灵感。
     五、按时投稿
     什么叫按时投稿,就是文章写出来以后就要按时投出去,不要放在家里,有时间要求的稿件必须提前3个月投稿,这主要是一些教学设计方面的文章。有的教师在教学中突然有了某方面的灵感,便立即写了教学一得,这时要立即投寄出去,不要放在家里,放在家里是永远不会发表的!另外向某一种教育杂志投稿时,首先必须先要看杂志,每一本杂志都有自己的风格,仔细地看,它都发什么样的稿子,然后你把自己的稿子向它靠拢,自然发稿机率就大。另外投稿还有一些技巧:
     1.要以邮寄的方式进行投稿,不要投电子邮箱。现在投电子稿件的人非常多,而编辑很少看电子稿,更不可能再到邮箱中去找稿件看,所以建议大家打印出来邮寄到编辑部最好!
     2.要坚持不懈地向某一家刊物投。坚持向一固定刊物连续投稿,会感动编辑的,他肯定会给你文章发表的,你写的不好,他会帮你修改的。但注意不要一个月连续投几篇,最好是一个月投一篇,连续投数月,都是这篇文章的修改稿。我在向《人民教育》投稿时,一直坚持了2年,终于有一天编辑给我来信了,给我提出了修改的意见,我锲而不舍的精神打动的编辑,95年我的《培养参与意识,提高参与能力》终于在人民教育上发表了。
      3.投稿时可以在稿件中夹一封写给编辑的问候信,联络感情,以诚待编辑,促使编辑关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18 20:55 , Processed in 0.119532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