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校园五人制足球缘何“受宠” 2012年05月05日 作者:周敬启 黄伟
作为一项颇具人气的体育项目——五人制足球,近年来在高校风生水起。推动五人制足球在校园的发展,能否提升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热情,进而提高身体素质?五人制足球的发展,对教育和足球运动会有什么样的影响,又面临哪些问题?
校园五人制足球缘何“受宠” 在福州举行的两岸五人制足球对抗赛上,台北和平高中队员(左)与福建师范大学队员(右)在拼抢。CFP供图
湖北大学女足教练正在为队员讲解动作要领。李子云 摄 ■周敬启 黄伟
在当前的中国足球运动大环境下讨论校园足球,颇有一份“与世隔绝”的感觉。当我们把视野投向校园时,发现这里还留存着足球运动的一份纯真。
这些年,校园足球的快速发展,给当下的中国足球和教育留下了怎样的启示?校园足球的发展还要迈过哪些“坎”?请跟随笔者走进中国大学生五人制足球联赛及这项运动的“领跑者”——湖北大学,为我们的疑问寻找答案。
五人制足球风行校园
相比十一人制足球,五人制足球需要的场地更小、不受室内室外限制,比赛时间可灵活掌握、节奏更快,很适合在大学生中开展。
全场爆满、尖叫声迭起,这些激情场面往往出现在大型晚会、演唱会现场。4月初,这样的场面在湖北大学体育馆频频出现,着实让人有点意外。当时,由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中国足球协会共同主办的2011—2012特步中国大学生五人制足球联赛南大区赛在这里上演。
揭幕战由湖北赛区冠军湖北大学和云南赛区冠军云南师范大学对决。“比赛是晚上7时30分开始的,没想到可容纳2000余人的体育馆在6点半就座无虚席了。考虑到安全因素,此后陆续赶来的观众被拦在门外。但是,这些观众并没有离开,而是站在体育馆外听完了近两个小时的比赛。”时间虽过去了一个月,但湖北大学保卫处的一名保安对当时的情景记忆犹新。
此后一周的比赛,接连出现上座率超过100%的情景,这让负责赛事工作的曾吉颇费脑筋。曾吉是湖北大学体育学院副院长,也是该校五人制足球队领队。“前几年每到主场比赛,我就为缺少观众发愁,经常给各个学院摊派观众指标。现在是观众太多,考虑到赛场安全,不得不提前制作门票,观众进场必须对号入座。”说起变化,曾吉脸上洋溢着喜悦的笑容。
湖北大学五人制足球队主教练余志雄坦言,大学生空闲时间较多,每周踢上两三场球肯定没问题。他分析,相比十一人制足球,五人制足球需要的场地更小、不受室内室外限制,比赛时间可灵活掌握、节奏更快,很适合在大学生中开展。从经费投入上看,组建五人制的专业队伍要比十一人制队伍低许多,这对于许多办学经费并不充裕的高校是比较现实的选择。
“高校五人制足球运动水平每年都在提高,认知、认可这项比赛的社会公众也越来越多。”多次到武汉督战五人制足球比赛的中国足协副主席薛立曾表示,在高校开展全民性的体育赛事,示范和带动效应特别明显。每年各省份几十支队打选拔赛,选拔出的冠军队到南北大区比赛后将比赛经验带回本省,带动了本地高校五人制足球运动发展。同时,大学生的特殊身份还能影响更多的社会公众。
在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五人制足球项目主管郭飞看来,“大五”联赛的10年成长之路,见证了中国高校五人制足球运动的兴起。这个变化,在五人制足球运动强省——湖北省体现得最明显。2003年,首届中国大学生五人制足球联赛湖北选拔赛只有8所高校派队参加,很多队员还是从十一人制足球队临时拉来的,而今年湖北选拔赛已有18所高校参赛。
在其他省份,广东、云南、广西等地都开办了各级别的五人制足球联赛,并有着很高的关注度和参与率。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