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9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用生命铸就语文教学的华章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5-9 08:08:0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原文地址:用生命铸就语文教学的华章作者:SUNNY
用生命铸就语文教学的华章
——吴泓老师“中学语文模块/专题教学研讨会”观摩心得
江南梦忆
吴泓老师的确是名师,这“名师”二字不只是上级封的带钢印的那种,而是他用教学理念和丰厚实践铸造的。我也住在宝安区,有天早晨在电梯里遇见一个中学生,问她哪个学校的,答曰新安中学,我便问她:“吴泓,你认识吗?”她说:“知道,名师来的。”这是新安中学的初中生,看来老吴的影响不是一般的大。参加了老吴的模块/专题研讨会,我的确震撼不小。如今的老吴虽已不再孤独,但他仍旧是一种不可企及的妩媚。
吴泓老师是在用生命铸就语文教学的华章。这是我两天来参加全国首届“中学语文模块教学”研讨会的总体感受。关于吴老师模块教学的实践经验及理论架构,张秋玲博士已在《人民教育》上进行了系统梳理和理论概括,此处不再赘述。只想谈谈通过两天的学习,我对模块/专题教学的几点认识和收获。
第一,勇敢地突破了现有教材的局限,为学生提供海量阅读材料。
我们平常的教学离不开教材,不管是教教材还是用教材教,都以教科书为依托,通过有限的篇章进行有限的阅读能力训练;写作训练基本上与阅读无关,几乎是另起炉灶,单独设立主题。这种阅读量有限、写作与阅读割裂的情况,使得语文教学,尤其是高中语文教学越来越显得苍白无力。如何突破这个读写阅读的障碍,把学生引领到更加广阔的空间?吴泓老师以专题/模块的形式(如今开展了28个专题/模块),为学生提供海量的阅读信息,用以读带写、以读促写、读后写作等方式,加强了阅读与写作的联系,大大提升了读写教学的质量。有专家认为,吴泓老师的专题教学中,学生的阅读量几乎是普通只教教材的班级学生的五十倍。从语言学习的规律来看,学习语言必须通过大量的输入,才能获得理想的输出。吴泓老师的模块教学有了高输入的起点,当然就会有高输出的结果,
众所周知,我们的现行教材,比如人教版必修一和必修二总共二十几篇课文,远远不能满足学生一个学期的阅读需求,而且这些篇章又因体裁的不同,文言与白话的不同,分为不同的单元,为此,学生对哪一方面的阅读都跟蜻蜓点水似的,浅尝辄止。本学期以来,我从每周五节语文课中抽出一节来,把学生放到图书馆去阅读,然而读什么,读到什么程度,我要求他们写读书笔记,是否人人在做,做得怎么样,这些问题一概经不起盘问。我发现了用教材教学存在的局限性,但是,却无法突破教材的障碍。因此,单从使用教材的角度来说,吴泓老师的专题/模块探索太有价值,太有预见性,太符合语文学习的规律了。
第二,为我们清晰地演绎了过程与结果的关系,让学生体验到语文学习的快乐,享受学习的过程,在过程中追求完美。吴泓老师运用专题的形式,把学生引入广阔无边的语文海洋,把他们扔到海洋里,让他们自己去游泳,老师也跟他们一起游,游着游着,他们就看见了一片小岛;或者把他们带到春天的草地上,让他们自己去欣赏世界的美,去思考社会人生的许多问题。新课程改革提倡“过程比结果重要”的理念,但是,怎样实现这个理念,怎样的过程才会比结果重要?新课程没有给教师提供操作规程,而吴泓老师以专题为依托,带领他的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享受快乐。一方面享受大量阅读的快乐,另一方面享受读后写作的成就感。在阅读与写作的过程中,获得自信,培养了思维能力、思辨能力。学生普遍感觉,他们通过大量阅读去感悟,通过写作,通过从丰富的学习材料中选择自己需要的有价值的材料,形成自己独特的观点,从而形成思辨能力。
第三,解决了读什么、怎么读的难题。
读什么?当我们还怀着所谓的民主思想和开放意识,希望让学生活在当下,既读经典又读畅销的时候,吴泓老师却毫不含糊地说“读经典”!他的28个专题,从《论语》《孟子》开始,有《雷雨》,有鲁迅,有韩愈,有苏轼,有海子,也有外国作品,甚至《中国近代史》,通通都是经典。读传统思想,读历史文化,读作家,读时代,读文学,一句话:读经典,几乎无所不包。
怎么读?按照惯常思维回答,答案应该是精读还中略读,课内读还是课外读,教师带着读,还是学生自己读,等等,而吴泓老师则坚定不移地说——“研究”!
吴老师说,他的一个专题/模块一般要集中三个月的时间,读完一部经典,或者一个人物或背景,学生们就会尝试着去写作,写研究文章,表达自己的看法。学生的文章一般不少于两千字,三四千字也不在话下。当学生吸收大量的信息,拥有众多的材料之后,他们就会从中选择为己所用的东西,他们就能学会判断和思考,学会取舍,学会引用,运用,正如学生所言,“心中充满一股子‘气’,不吐不快。”学生的研究成果,从吴泓工作室的博客里可以一睹为快。
第四,培养了一批有凝聚力,懂得感恩,有思想,又有创新精神的学子。
此次研讨会的第一天下午吴泓老师为我演示了90分钟的课堂教学之后,他的学生便坐到与会人员中间,与与会人员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回答人们的提问或质疑,学生们的精彩对答,把会议推向了高潮。学生口中的吴泓不是“吴老师”,而是“老吴”,无论新生还是老生,都这么亲热地称呼他。当与会人员提出这样一些问题:
“在阅读过程中有没有遇到文字词语的障碍?如果遇到了怎么办?”
“每个模块要学习多长时间?”
“老吴提出‘精神与言语共生’的理念,精神与言语如何共生,其过程怎样?”
“你们怎么处理语文阅读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
“阅读量太大,在内容上怎么处理,会不会遇到内容障碍?”
“你在学习中的收获是,应付高考还是社会人生方面的东西?”
……
没有一个学生被问题难倒,他们勇敢地站起来,发表自己的看法,明确地站在老吴的阵营里,维护老吴,替老吴辩解,理解老吴的无奈——既要追求自己的理想,又要关注高考分数,不允许有人对老吴的做法表示怀疑。学生们的表达充满思辨性,充满挑战性,直面教师的提问。学生们的交流,不仅仅回答了现场老师的提问,而且对中国教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发表他们的看法。从他们的发言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些学生个个充满思想,充满自信,有思想,敢于迎接挑战。
最令人感动的是,听说老吴要开研讨会,他的历届毕业生都从各个地方赶回来参加,并且积极发言,用自己的成长经历告诉我们:老吴这些年对他们的教育教学的成功的!
我认为,老吴最大的成功在于,他用自己的行动为学生树立理想的标竿,让他们感到人生在世,除了对物质生活的追求之外,还需要有理想,有追求,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
第五,“只有超越高考,才能战胜高考。”
这是老吴的学生在回答现场教师提问时几次提到的话语。老吴和他的学生们所开展的专题学习,他们所读的内容,远远大于教材的容量,高于教材的要求,学生大量的阅读,长篇大论的写作,富有挑战性和批判性思维,从心灵感悟到理性思辨的提升,无不关乎读写能力的提高。为此,老吴的专题学习没有回避高考,把高考纳入到素质教育的轨道上,用一种凌驾于高考之上的方式方法和途径,完成远远高于高考知识和能力要求的学习任务。学生们非常自信地告诉在场教师:我们的成绩证明了老吴的模块/专题教学理念是正确的,结果是成功的。
第六,十年辛苦不寻常,老吴为此付出了健康的代价。
老吴从2000年开始他的模块/专题教学实验,如今整整十年。起初建设“家园”网站,费时费力,他说正是那时候把腰做坏了,直到今天,他腰间还靠一根钢板在支撑着,身体毛病多多。四十几岁的他,被人误认为已届天命之年。尽管如此,尽管身边不断有人提醒着“悠着点吧,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不要拿生命做代价”,但是,埋下头来,老吴不可能放弃他的事业,他的学生不会答应,他也无法不顾及他的学生,就像我不能放弃我对外国语文教育的思考一样,我知道健康与美丽对一个女人是多么的重要,我也曾体会过在阅读大量资料之后心力交瘁的感觉,然而,我终究不可能放弃我想做的事情。老吴更是如此。
第七,给学生一桶水,老吴拥有了一片海洋。
新课程实施之初,常常听到“给学生一桶水,教师须有一河水,一河长流不息之水。”这句话曾激起一些老教师的强烈反感,他们认为自己教了大半辈子书,积累了那么些教学经验,怎么一下子,又要从头再来?有人为此恐慌,有人对此不屑,而有的人却在用行动实践着这句话。会议结束后的当天下午,送走了几位专家,我们一行几人来到老吴的工作室,看到桌上堆积如山的各类大书,文学的,史学的,艺术的,思想史等等,便知道老吴那一片海洋的源头活水来自何处了。
曾在昨天听老吴课的时候,我便有两个疑问:第一,他平常要求学生阅读的究竟是网络资料、电子书,还是纸质的书本?第二,确定学生应读的书,就限制了阅读范围,老吴这么武断地限定学生读经典,为他们作了一个大大的茧,学生们就没有想过要破茧而出,他们就这么心甘情愿地跟着老吴板着脸孔读着古板的书,就不想去吃点零食,读点韩寒郭敬明或几米什么的,享受一下现时阅读的快乐?会议结束后,今天下午坐在老吴的工作室里,喝着他为我们泡制的工夫茶水,听着他桌上鱼缸里哗哗的水流,翻着工作室里成堆的纸质原著,和老吴聊起这个问题,答案便迎刃而解了。老吴说,韩寒郭敬明的那些书他们也看,但是,拿回来翻过之后,就发现写得不怎么样,他们会拿别人的好书来跟那些书做比较。所以,当学生的阅读能力达到一定的水准,当他们阅尽书中的人世沧桑,他们的人格思想得以历练之后,那些个青春作派的文字,那些篇口水化的写作,在他们眼里就是稚嫩可爱的小花朵了,只能点缀草地,而不能长成参天大树。
品茶闲聊之时,北师大文学院的张秋玲博士(这次研讨会的总策划)和南中的几位教师提起我的《美国语文教育》,老吴说他读过几遍,第一次读的是我的书,第二次第三次就是翻阅,从中寻找理念,竟然发现他的想法和做法很先进啊。这是笑谈。吴泓老师的模块/专题教学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它深深的震撼了我,让我对这位兄长、朋友表示我深深的敬意!
吴泓老师的专题研究性学习实践,花费十年时间,用四届毕业生的优秀成绩为例证,充分证明了他的理念符合科学原理,他的“精神与言语共生”的观点揭示了语文学习的本质规律,而这一切正源于他对语文教学事业的强烈责任感,他对语文教学境界的追求。总而言之,他是在用生命铸就语文教学的华章。
在听完老吴的课,看到过吴氏门生的精彩对话,聆听完专家和教授的评点之后,再想想当今的新课程改革,我脑子里忽然闪现这样几句话:
在一个文化屈从权势的传统中,庄子是一棵孤独的树,是一棵孤独地在深夜看守心灵月亮的树。当我们大都在黑夜里昧昧昏睡时,月亮为什么没有丢失?就是因为有了这样一两棵在清风鹤唳的夜中独自看守月亮的树。
一轮孤月之下一株孤独的树,这是一种不可企及的妩媚。(鲍鹏山《庄子:在我们走投无路的时候》)
实验之初,老吴是孤独的,他用自己的坚定信念在看守着语文教育这棵月亮之树,探寻着中国语文教育规律和传统本源,毕竟这样的实验只能成功不能失败。而如今,老吴这棵孤独的树,已经得到很多很多人的认可和赞许,老吴不再孤独,但他永远是一种不可企及的妩媚,他的教学思路和方法,可以学习,可以研究,但不可以随意复制,毕竟他的实践融入了老吴丰厚的人生积累、文化修养和深厚的职业道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17 06:43 , Processed in 0.072492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