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¼ ½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编著《学会生存》,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37、36、36页。
① 叶澜:《时代精神与新教育理想的建构》。
① “总方案”辑录在《“新基础教育”探索性研究报告集》中。
¹ 瞿葆奎主编,雷尧珠、余光、黄荣昌选编:《教育学文集•中国教育改革》,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第799—800页。
º 笔谈:市场化大潮中的中国教育走向,叶澜:《中国的发展呼唤新教育理想》,《探索与争鸣》1994年第9期,此文后被《新华文摘》1994年第12期转载。
① 参阅《“新基础教育”探索性研究报告集》,第2—3页。
② 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③ 较具有权威性的文件至少有:1997年10月,国家教育委员会下达的《关于目前积极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文件对素质教育作了正规界定。1999年初,国务院向全国转发由教育部制定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其中将素质教育列为重要的跨世纪工程。同年6月13日,又发表了《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文件中不仅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而且把素质教育的范围从中小学推广到一切教育领域,包括高等教育和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等领域。
¹ 该文发表于《教育研究》1989年第8期。
① 叶澜:《“新基础教育”探索性研究报告集》,第56页。
¹ 指1999——2000年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的有关“新基础教育”探索性研究的一套(三本)丛书,2004年由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出版的“新基础教育”发展性研究的一套(三本)丛书。
①此项研究的成果主要集中反映在本人撰写的专著:《教育研究方法论初探》中,由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年出版。
②此项研究包括20世纪中国教育学科史的研究(本人主编并撰写总报告,将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自2001年始由本人主编并撰写总报告的《教育学科发展年度报告》(每年一册,已出版了2001、2002,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近年来,本人发表的主要相关论文有:《世纪初中国教育理论发展的断想》,《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1年第一期;《中国教育学发展世纪问题的审视》,《教育研究》2004年第七期等。以下一段论述的展开,在①º 注涉及的相关文章中。
③ 《“新基础教育”探索性研究报告集》第297页。
¹ º 叶澜:《关于加强教育科学“自我意识”的思考》,《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87年第3期。
③ “中朱学区教育”联合调查组(叶澜执笔):《学区系统终态变化的整体反思——上海普陀区中朱学区近十年教育实践与经验的研究总报告》,《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0年第2期。
① º 叶澜:《教育研究方法论初探》,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第160—162,164页。
¹ 叶澜:《思维在断裂处穿行——教育理论与实践关系的再寻找》,《中国教育学刊》2001年第4期。
¹ “新基础教育”研究的试验学校普遍建立了学习制度。学习的主要内容是有关教育改革,尤其是“新基础教育”改革研究中有关人员发表的研究文章(发展性阶段包括丛书的学习),举行论坛、读书报告会、专题研讨会、研究计划交流和小结交流等。学习组织多样,有学校的,也有教研室、年级组和试验教师的组合。
¹ 该论文题为《在学校改革实践中造就新型教师——〈面向21世纪新基础教育探索性研究〉提供的启示与经验》,发表在《中国教育学刊》2000年第4期。
º » 详细论述参见注¹论文的内容。
④ 因篇幅限制,本文不再对“研究性变革实践”作解释,需了解详意,可查阅叶澜主编:《“新基础教育”发展性研究报告集》,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年版,第29—32页。
⑤ “研究性变革实践”与“行动研究”的区别,也许要有一篇专门的文章来说明,这有待今后。本文中受篇幅和主题限制不作展开论述。有兴趣者可阅读与“行动研究”相关的著作与文章,同时了解“研究性变革实践”。
¹ 详细观点和论证可参阅叶澜:《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一文,《教育研究》1997年第9期。
º 本人发表的相关文章有:《新世纪教师专业素养初探》,《教育研究与实验》1998年第1期;《更新教育观念,创建面向21世纪的新基础教育》,《中国教育学刊》1998年第2期;《把个体精神生命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辑录在郝克明主编:《面向21世纪我的教育观(综合卷)》,广东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论教师职业的内在尊严与欢乐》,1999年上海名师讲座报告,发表于《思想#理论#教育》2000年第5期等。这些论文形成期集中在1997——1998年之间。
¹ 详细论述参阅叶澜:《重建课堂教学价值观》,《教育研究》2002年第5期。“课堂设计表”供试验教师参照使用。
② 详细论述参阅叶澜:《重建课堂教学过程观》,《教育研究》2002年第10期。
③ 详细论述参阅叶澜、吴亚萍:《改革课堂教学与课堂教学评价改革》,《教育研究》2003年第8期。
① 详细论述参阅叶澜:《实现转型:世纪初中国学校变革的走向》,《探索与争鸣》2002年第7期。
② 详细论述参阅王建军、叶澜:《“新基础教育”的内涵与追求——叶澜教授访谈录》,《教育发展研究》2003年第3期。以上五篇文章分别辑录在“新基础教育”发展性研究丛书三本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