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华东师大15年探索实践“新基础教育”出成果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6-11 14:58:0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华东师大15年探索实践“新基础教育”出成果
2009年05月17日
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上海5月17日电(记者肖春飞)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叶澜主持的“新基础教育”课题组历经15年探索、实践,终成“正果”。日前,“新基础教育”成型性研究成果在华东师大发布。     由叶澜领衔的“新基础教育”研究始于上世纪九十年代,旨在从生命和基础教育的整体性出发,“唤醒教育活动的每一个生命”。
对学生而言,“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气息”;对教师而言,让他们体会到教师职业带来的幸福。     叶澜表示,新基础教育理论的核心便是生命。传统的学校教学教育中,关注的重心是知识与一件件事情的完成,忽视的恰恰是教育中教师、学生作为生命体的存在与发展的需要。在“新基础教育”的一所所基地学校里,后者则作为关注的核心。     记者了解到,“新基础教育”研究更聚焦学校的转型,包括实践和管理两个层面,具有提升价值、重心下放、结构开放以及动力内放等多个特性。目前,上海的闵行区已有85%以上学校推行了“新基础教育”研究中的模式,江苏常州所有中小学均已采用该模式,效果良好。在全国素质教育调查和2006年公布的素质教育系统调研总报告中,“新基础教育”被称为取得了明显成效的改革实验之一,区域推进“新基础教育”的上海闵行区被列为素质教育开展的先进典型之一。     上海闵行七宝明强小学从1999年开始参加“新基础教育”实践,校长吴国丽表示,经过5年发展性研究和5年成型性研究,学校基本上完成了由近代型学校向现代型学校的转型。     教育部副部长陈小娅认为,“新基础教育”研究创造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交互作用的独特研究方式,走出了一条如何在当代中国现实条件下,高等师范大学的教育研究人员与中小学领导、教师合作开展研究的教育改革之路。     华东师范大学新基础研究中心日前也宣告成立,“新基础教育”成型性研究丛书现已出版发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5-2-17 15:29 , Processed in 0.063606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