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13|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马承“三位一体”教学法:英语学习的有效途径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6-20 13:07:1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承“三位一体”教学法:英语学习的有效途径
  对马承的“三位一体”教学法有些耳闻,不久前听了他的现场教学课,的确使人耳目一新。马老师的授课 对象是北京市北礼士路第一小学的四年级学生,这些学生刚刚学完16个英语字母,马老师讲剩下的10个。他边板书K、Q,边问学生:这两个字母在扑克牌中叫 什么?”学生回答后,他又问:“鲁迅有篇作品叫什么名?”学生说:“阿Q正传”。他又继续问:“看电视,中央电视台缩写的几个字母是?”学生 说:“CCTV”;“体育比赛时,美国队队员的衣服上都写着什么”,学生齐说:“USA”……就这样,马老师运用迁移规律,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来学习新知 识。接着,马老师将含有共同音素的单词排列成一个记忆组块,使学生产生相似联想,如e,net网,pet宠物,Leg腿,ten 10……学生都见词会读。之后,马老师又拿出卡片让学生读。据记者统计,仅一节课学生就熟读了90个单词,令观者赞叹不已。

     马承1962年毕业于北京冶金学院外语系,曾在北京市中学、教育学院分院任教。他集自己30多年的英语教学经验,创立了“字母、音素、音标三位一体教学法”和“词汇、语法、阅读三位一体教学法”,并著有《字母、音素、音标三位一体教学法》、《词汇、语法、阅读三位一体教学法》、《小学英语》及《效率英语》等书。

     学习英语最感头疼的是过语音关。由于传统的教学方法是以模仿为主,学生对音标掌握不好,只能靠机械模仿,死记硬背学习单词,以致于相当一部分学生毕业时还不能查字典认读单词。马承针对这一弊端设计出“字母、音素、音标三位一体教学法”, 巧妙地利用了字母、音素、音标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讲授新课时尽量唤起学生对旧知识的回忆,减少死记硬背,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在学完26个字母后,采用掐 头法、去尾法、对比法,把音素从字母中分离出来,接着便进行大量的拼读练习,凡符合拼读规则的单词,都能做到“见其形读其音,听其音知其形”。在学会48 个音素和拼读之后,便将音素逐一与音标挂钩,学会48个音标。由于这种方法是循序渐进,环环相扣的,因此,学生能够轻轻松松地学会48个音标,并且可以自 己拼读单词。这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还为以后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一般说来,初一新生入学后,只需要16个课时左右,便可掌握音标和学会拼读。

     “词汇、语法、阅读三位一体教学法”是马承三位一体教学法的 另一个重要部分。其方法是:提前集中记单词,相对集中讲语法,阅读训练同步行。词汇教学采用记忆板块编码、联想记忆、按发音规律记忆等方法,将半个学期或 一个学期要学的单词提前集中学习。语法教学则采用超前集中、随机集中和综合集中的方法,将以往三年才学完的主要语法项目,提前一年多讲完,但这只是略讲, 以后还要精讲。集中学单词,提前学语法,为阅读教学扫清了障碍。在此基础上,进行大量的同步阅读训练,在阅读中巩固了所学的词汇,加深了对语法的理解,从 而大面积大幅度提高了教学质量。

     马承创立的三位一体教学法是 我国中小学英语教学法的重要流派之一。该教学法自1985 年开始在河南、山东等地推广以来,马老师应邀在全国各地讲学350余场,直接培训教师7万余人。原国家教委中国电视师范学院于1991年——1993年将 马承教学法录制成30集的英语教学片,通过太平洋卫星向全国播放。现在,该教学法已遍及全国,每年都有近万所学校在数百万学生中使用这种方法。十几年来, 实验这一教法的地区和学校,英语成绩都有显著提高。平顶山矿务局从1990年开始推广这一教学法,1991年全局的学校初一年级期末考试平均分达到 72.6分,比没有采用这一方法的1990年提高15.3分,提高幅度为26.7%。沈阳市东陵区是个城乡结合部,1991年采用此法后,平均分提高到 93.5分,比上年提高了22.7分,及格率提高29.7%,优秀率提高44.1%。,山东省龙口市村镇中学于1989年——1992年进行了三年实验追 踪调查,以验证该教学法的长效性和生命力。实验证明:实验班初一到初三平均分的提高幅度为9.36%、10.7%和14.2%;及格率的提高幅度为 24%、27.5%和30%;优秀率的提高幅度为25%、27.5%和28%。1997年北京市大兴县七中采用这种方法后,实验班平均分达到89.14 分,比全县平均分高20.75分,及格率达到96.58%,优秀率达到49.09%。(本报记者   李挥)
  《中国教育报》1999年1月1日第3版

2#
 楼主| 发表于 2012-6-20 13:07:56 | 只看该作者
一、马承“三位一体” 英语教学法课题简介
翟艳玲

(一)、关于马承
马承先生是全国享有盛誉的英语教学法专家。他的三位一体教学法("字母、音素、音标三位一体"教学法与"词汇、语法、阅读三位一体"教学法)是我国中小学英语教学法的重要流派之一。马承老师通过长期教学实践,创立了“三位一体”教学法,马承英语教学法在全国影响很大。
(二)、关于马承教学法
马承"字母、音素、音标三位一体"教学法,是针对我国的外语教学"费时较多,效益较低",两极分化现象非常严重。这一弊端而设计的一套巧妙、科学的教法。即利用字母、音素、音标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在学完26个字母后,采用掐头法、去尾法、对比法等方法把音素从字母中分离出来,接着进行大量的拼读练习,凡符合拼读规则的单词,都能做到"见其形读其音,听其音知其形"。在学会48个音素和拼读以后,便将音素逐一与音标挂钩,学会48个音标。由于这种方法是循序渐进、环环紧扣的,因此学生丝毫没有感到困难就把音标和拼读学会了。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还为以后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词汇、语法、阅读三位一体"教学法是马承先生三位一体教学法的另一重要部分。这一方法是:提前集中记单词,相对集中讲语法,阅读训练同步行。这种方法适合我国国情。因为我国绝大部分地区都缺乏外语的语言环境,而只有阅读是不受时间、条件和地区的限制,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因此把阅读作为学好外语的突破口,并采用集中学单词,提前学语法的方法,为阅读教学扫清了障碍。词汇教学采用记忆板块编码、联想记忆等许多方法,提前学习半个学期或一个学期要学的单词。语法教学则将以往三年才学完的主要语法项目,提前一年多讲完,但这只是略讲,以后还要精讲。提前学语法和集中学单词以后,就可进行大量的同步阅读,在阅读中加深了对语法的理解,词汇也能大量复现,得到巩固。从而大面积大幅度地提高了教学质量。
多年的实验证明马承英语教学法是高效、实用和易操作的。立足于中等偏下的学生,转差为优,解决两极分化,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马承先生为组长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中小学英语一体化教学及三位一体教学法实验与研究》目前正在实施中。对课题进行了细致、周密的安排、组织和实施,配合基层作好课题的实验工作,使各地英语教学成绩得到大面积大幅度地提高。
(三)、关于我校课题组
我校自2001年9月起在起始年级开设英语教学实验班。选用了北京市教科所所长马承老师编写的“马承三位一体”《初中英语》实验教材,进行初中阶段英语教学实验,旨在提示适合我国中学英语教学的规律和探索符合我国特色的中学外语教学体系。
在实验过程中,实验教师们注意小结,随时总结经验。并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教学模式:四步阅读。以阅读为媒介,听、说、写共同发展的一种模式,是融“三位一体”英语教学法的听、说、读、写、唱、画、演、玩练于一体的一种模式:第一步:预读课文,扫平语音障碍,即音读;第二步:边读课文边弄明课文意思,即意读;第三步:边读课文边弄清语句结构;第四步:阅读课文,明确语言点。
四、所取得的成绩
1、口语、演讲竞赛。2002年组织学生参加淄博市‘新空间置业杯’少儿英语风采大赛,近20位同学获一等奖,12位同学获二等奖,11位同学获三等奖。2003年4月又组织学生参加淄博市“少儿英语电视剧场”小演员选拔赛有十几个同学顺利进入决赛。
2、短剧表演。每学期举行一次短剧表演比赛,选出比较好的进行班级交流活动。2001、2002年在淄川区举行的短剧表演大赛中,我校有两组同学获一等奖,并将代表淄川区参加市里的比赛。
3、其他参赛、获奖情况。2002年,在全国第四届“中学生英语素质教育能力竞赛”中,12人获一等奖,12人获二等奖,10人获三等奖。2003年,淄博市举行的中学生阅读能力竞赛中,4人获市一等奖,若干人获二等奖。2003年全国英语能力竞赛中,1人获国家及一等奖,多人获二等奖和三等奖。2004年全国英语能力竞赛3人获国家级一等奖,11人获二等奖17人获三等奖。
4、翟艳玲论文《英语四步教学模式》(2003年)获国家级优秀论文二等奖;对话教案(2003年)获国家级二等奖。蒋春红《书山有路巧为径,学海无崖乐作舟》获国家级二等奖;翟艳玲论文《马法教学中的语法教学》(2001年)获国家级二等奖;司淑娟论文《马法教学初探》(2001)年获国家级三等奖。
5、2004年5月,本课题组在总课题组的中期验收中获国家级一等奖。课题组组长王义海校长、谷万刚书记获国家级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王德全校长获国家级教育科研成果二等奖;翟艳玲优质课获国家级(2004年)二等奖;曹丽婕论文《浅谈马承英语教学法》获国家级论文三等奖。

二、马承五步教学法 (源于百度贴吧:李科良 lkl588
五步教学法是国际通用的教学法之一,适用于各个学科。运用五步教学法授课,教师首先要解决两个转变,即教师的作用和角色转变以及教学模式的转变。
(一)、教师的作用和角色转换
  教师所扮演的角色和所起的作用共十项,分别为:
第一 Teach-Teacher(教—教师),即教师的作用是“教”,所扮演的角色是“教师”。
  如何教好?我们可以引用孔夫子的话来加以论述,
  1)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愤,即为想说说不出来,悱,即为想又想不明白。这时候老师就要启发学生.也就是说让教师在适当的时候再启发,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把握启发的时机,达到最佳的效果。
    2)知一隅而不能三隅反则不复也
  隅为直角,整个句子意思是一个立方体知道一个角是直角却不能推断出其他几个也是直角,就别再教了,教师要注意把握适时变换教学方法。
  3)当其可而教,适时而教
  教的过程中要难易适当,不宜过难。并且在教的过程中,要把握时机。什么时候教什么东西,教多少,都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及心理特征而定.所以我们的教学开始阶段是感知,然后才学名称音和发音.
  4)能近取譬(Example)
  教师要能够用通俗的例子讲复杂的东西,深奥中有简单.并且能利用身边一切可以利用的事物,使教学过程充满活力,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使课堂教学效率高,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5)温故知新
  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不断复习旧知识,学习新知识,在新旧知识间建立起内在的联系,减小教学难度,提高教学效率。

第二 Conduct-Conductor(指导—指导者)即教师的作用是“指导”,所扮演的角色是“指导者”。
   现在的教学要以学生为本,重视学生的内因,让学生把学到的东西内化为自己的东西。教师的作用是指导,要对学生进行学习策略的指导,学习策略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认知策略
  2)调控策略
  3)交际策略
  4)资源策略
第三 Direct-Director(导演)
  教师的第三项作用是执导,所起的作用是“导演”,但教师不能代替学生,要能调动起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要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效果。
第四 Organize-Organizer(组织—组织者)
  教师是课堂活动的组织者。现在的英语课堂是活动课的教学模式,学生在听、说、读、写、唱、画、演、玩、做等各种活动中学习。教师要对这些活动进行一一的组织,使课堂“活而不乱”。
第五 Demonstrate-Demonstrator(示范表演)
  教师在课堂上要进行示范表演,所以教师的作用在这里是示范表演者。表演包括面部表情表演和动作表演。教师将要传授的东西以表演的形式展示给学生,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习的效率。要注意教学的情景性、直观性和形象性。目标语言与实物相连,增强表演的直接性。(如讲“body”和表示动作的词,就没必要画图,可以直接讲。)
第七 Referee(裁判)
  教师还是个裁判,对学生的表现先给予裁定,赏罚分明,表扬为主。
第八 Mark-Marker(记分员)
  对学生的每一次表现都有记录—即描绘性评价,尤其是对学生的点滴进步给予纪录,给学生学习的信心。
第九 Help-Helper(帮助后进生)
  学生成绩是暂时性的,阶段性的,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学生。
第十 Guide(教书育人)
  教师不仅要教书,还要育人,时时刻刻给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
  二、教学模式的转变
  过去的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而现在是以学生为中心。
  我们的教学要创建以活动课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活动的形式要符合各个年龄阶段儿童的心理特点:比如,代表学习阶段,可以学字母名称音、单词等;概念学习阶段,可用实物或者图片进行分类学习等。 把握住这两个转变是我们写教案的指导思想。

(二)五步教学法的教案格式
教案要体现教法,要体现学法,还要体现目标语言学习任务。
1.教学目标(Teaching aims)
  教学目标要简单化,解决教什么的问题。教师要先分析教学内容,然后确定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可以包括如下内容:
  a.语音,列出学生需要掌握的语音项目;
  b.词汇,对不同要求的词汇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
  c.主题句的熟练应用,做替换练习,使功能与交际结合练习。
  d. 设计好活动形式或是游戏形式。
2.教学步骤(Teaching procedures)
  五步教学法的五步之间前后联系、环环相扣的。

  Step 1 Warm-up activities (Revision—复习)
  五步教学法的第一步是复习,主要讲两个问题,复习的作用和复习的方法。
  1) 复习的作用:温故知新(Gain the new insight through restudying the old materials)建立起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以旧引新,减小教学的难度。
  2)复习的主要方法:
  a. Objects(实物)
  b. Pictures(图片)
  c. Simple blackboard drawings (简笔画)
  d. Charts (列表)
  e. Demonstration (表演)
  f. Summary (总结)
  g. Questions (设问)
  教师可以依据教学内容灵活选用这些复习的方法,激活课堂教学。

  Step 2 The presentation of the new material(讲授新课)
  新课主要讲结构和功能(Structure and function),如何将新授的内容展示给学生,我们介绍五种导入的方法:
  1)自问自答导入法
  2)手指木偶导入法
  3)角色表演导入法
  4)简笔画导入法
  5)实物图片导入法
  教师依据教学内容,灵活选用适当的导入方法进行导入,使我们的教学从一开始就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如何讲授结构的方法有两种:
  1)Examples and structure (通过例句讲结构)
  2)Real or unreal situation (真实或非真实情景)

  Step 3 Drill(操练)(Oral repetition)
  第三步是操练,主要对新课中的结构进行操练。教师要加强对课堂的控制,采用分级操练的方法:
  a. in chorus (齐读):让人人都有机会练习 b. individual (个人):弥补齐读中滥竽充数的缺点
  c. in pairs(俩俩):学生两人一组,一问一答,互问互答,连锁问答。
  d. in groups (小组):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培养发散性思维。
  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操练的时候,要注意把握以下操练的原则:
  1) 针对性原则:操练要依据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具有针对性;
  2) 灵活性原则:教案要有几套操练的方案,根据情况选择;
  3) 激发性原则:提问题的时候要面向全体,先提问,后找人回答;
  4) 激励性原则:要注意时刻表扬学生,给他们信心;对后进学生要提问比较容易的问题,一旦答对了,就要表扬,教师的鼓励的目光对学生来说是最好的奖励,也是最大的鼓舞;
  5) 过渡性原则:操练要有梯度,要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给学生充分的信心;
  6) 节奏快,密度大:操练的时候要让学生始终在动,让他们有事情可做。
Step 4 Practice (实践)
  实践主要是针对新课中的功能进行练习的,实践的过程要逐渐放开,由全控到不控:
  a. Controlled(全控):教师给学生提供实践的思路;
  b. Semi-controlled(半控):教师提供模式,给学生起到表率作用;
  c. Seldom controlled(偶控):教师进行个别辅导;
  d. Free talk(Never controlled)(不控):学生进行自由会话。

Step 5 Consolidation(巩固)
  五步教学法的最后一步是巩固,对本课所学的结构和功能进行综合的巩固。巩固的形式很多,可以是唱歌,游戏,还可以用练习册;可以是口头的,也可以是笔头的。

五步教学法教案样例(一)

Teaching Plan (Period 2 of Lesson 3 Book 1)

Teaching aims

1. Learn the new words “my, name, is, goodbye, bye.”(understanding and saying them)
2. Learn the sentence pattern “my name is ....” 3. Learn Part 2 of Let’s talk.
4. Learn to chant the rhyme in Let’s chant.

Teaching aids

1. Flashcards of letters A to G
2. Pictures of animals
3. Some head ornaments
4. A recorder

Teaching steps

Step 1. Revision

1. Revise the names of the letters A to G:

Ask Ss to take out their flashcards of the letters. Say the letters and get Ss to hold up the relative flashcards.
Show flashcards of these letters. Get Ss to read them out.

2. Revise the names of animals:

Ask Ss to take out their pictures of animals. Say the names of animals and get Ss to hold up the relative pictures.
Show pictures of animals and get Ss to say the names.

3. Revise Part 1 of let’s talk:

Go up to some Ss and talk to them like this:
T: Hello! I’m ....(or Good morning. I’m....)
S: Hello! I’m....
T: Nice to meet you.
S: Nice to meet you, too.

Step 2. Presentation

1. Learn the new word “name”:

Write teacher’s name on the Bb. Point to it and say “my name”. Go up to a student, take up one of his/her books, point to the name on it and say “your name”. Do it several times, and then ask Ss to guess the meaning of “name”. They can answer in Chinese.

2. Learn the sentence pattern “my name is ...."

Point to yourself and say “I’m ....” “my name is ....” Then draw stick pictures on the Bb and say, “Look, this is Qiqi and this is Tom.(瞧,这是奇奇,这是汤姆。)” “They are talking. (他们在谈话) “Now let’s listen. (现在请听他们的谈话。)”
Then act both as Qiqi and as Tom(using finger puppets) and make the follow dialogue:

Qiqi: Good morning.
Tom: Good morning.
Qiqi: I’m Qiqi. My name is Qiqi.
Tom: I’m Tom. My name is Tom.
Qiqi: Nice to meet you.
Tom: Nice too meet you, too.
Qiqi: Goodbye.
Tom: Bye.

Do it several times and then ask Ss to guess the meaning of “my name is ....”.”Goodbye”and “Bye”. They can answer in Chinese.

Step 3. Learning Let’s chant

1. Play the recorder. Let Ss listen to the rhyme several times.

2. Get Ss to chant the rhyme after the recorder.

Step 4. Drills

1. Play the recorder. Let Ss listen to the dialogue of Part 2 of Let’s talk. Rewind the tape, play again and let Ss repeat it sentence after sentence.

2. Divide the whole class into two parts. One half will be Tom, and the other half will be Qiqi. Get Ss to practise the dialogue several times. Then change roles and practise the dialogue again.

3. Drill in rows or lines: Let Row 1(or line 1) be Tom, and Row 2 (or Line 2) be Qiqi. Get them to practise the dialogue.

4. Drill in pairs: Get Ss to practise the dialogue with their partners. First use their own names. Then take out flashcards of animals and use the names of animals.

5. Ask some pairs to stand up and practise the dialogue. They may use their own names, or use the names of animals.

Step 5. Practice

Ask some students to come to the front and act out the dialogue. Encourage them to use other words, expressions and sentences they have learned, such as “Hello” “Good morning? “I’m ...." It’s better to let them put on head ornaments while acting.

Step 6. Consolidation

1. Revise the names of the letters A to G.
2. Learn the dialogue and the rhyme by heart.


五步教学法教案样例(二)

Teaching Plan (Period 3 of Lesson 3, Book 2)

Teaching aims

1. Learn the new words “tiger, lion, rabbit, deer”(understanding only).
2. Learn the sentence patterns “Is it ...” “Yes, it is. / No, it isn’t.”
3. Learn to sing the song “Old MacDonald has a farm”.

Teaching aids

1. A recorder
2. Some pictures of animals
3. Hanging charts of let’s talk.

Teaching steps

Step 1. Revision

1. Revise the names of animals learned before:

Show pictures of animals(cat, dog, fox, pig, chick, duck, hen, bee, bird, fish, frog, bear, m&#111nkey, panda, elephant, giraffe), and ask Ss to say them.

2. Revise the rhyme in Let’s chant: First listen to the recorder. Then ask Ss to repeat and recite the rhyme.

3. Revise the dialogue in let’s talk: Put up hanging charts, or show stick drawings of let’s talk. Listen to the tape. Ask Ss to repeat the dialogue of let’s talk. Then ask some students to act it out.

Step 2. Presentation

1. Learn the new words “tiger, lion, deer, rabbit”:

Ask the student to guess some riddles.

Example: It’s an animal. It has red eyes and long ears. What is it?
Ss may answer in Chinese. Some riddles can also be asked in Chinese.

Example: 名字叫小花,喜欢摇尾巴,夜晚睡门口,小偷最怕它。(Dog)
After guessing, ask Ss to take out the handwork materials. Say “Draw a tiger (lion, deer, rabbit)." Get Ss to take out the relative picture and draw it.

After drawing all four, say “tiger (lion...)”and get Ss to hold up the relative picture. If possible, show the pictures of tiger(lion...) and ask Ss to say the Chinese meanings.

2. Learn the new sentence pattern:

First show some pictures. Ask and answer “A cat?” “Yes, it is.”“A dog?” “No, it isn’t.” Then do it again. Ask and answer “Is it a cat?” “Yes, it is.” “Is it a dog?” “No, it isn’t.”

Step 3. Drills

1. Show pictures of tiger, lion, deer, rabbit and so on. Ask the class “Is it a ..."”Let the class answer “Yes, it is.” or “No, it isn’t”.

2. Divide the class into two parts. Let them ask and answer.

Example: Teacher show a picture of a tiger and says “deer”. Then let the left half ask “Is it a deer?”.and the right half answer “No, it isn’t.”

3. Get the students to practise the dialogue in pairs, using the stick drawings they have drawn.

Step 4. Practice

Play a game. Put up (or draw) some pictures of animals on the Bb. Ask Student A to come to the front, facing the class, Students B to come to the Bb. Student B points to one of the pictures. Student A asks, “Is it a lion ..."” The whole class answer “Yes, it is.” or “No, it isn’t.”

Step 5. Learning the song

Listen to the tape. Then sing after the tape sentence by sentence. After singing several times, sing the whole song.

Step 6. Consolidation

Revise the new words and the sentence pattern learned in this period.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14 16:25 , Processed in 0.122078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