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实现数学教学的有效甚至高效,必需赋予数学课堂多重色彩,把“情感、理性、生活、文化”元素贯穿其中,变“令人生厌的数学”成“有趣的数学”、 “操练的数学”成“思考的数学”、 “封闭的数学”成“生活的数学”、 “工具的数学”成 “文化的数学”,通过数学提升学生的精神气质和生活态度。
【关键词】数学课堂 色彩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人们越来越关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甚至高效性,越来越关注学生的当下需要和可持续发展。然而,如今的数学课堂上,我发现,有些课堂,教学内容披上形式化的外衣,一味追求学生感官的“刺激”,一味追求课堂气氛的“热闹”,致使学生在课上兴奋有余,而真正的数学思考不足,课后模模糊糊甚至一无所知;有些课堂,教学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教学活动单一,教学方法简单,教师喋喋不休的讲授,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数学带给学生的是生硬与繁琐、是身体与精神的折磨,数学课堂无法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
我思考,在调动学生学习热情的前提下,我们的课堂如何回归数学的理性?如何使学生在数学问题的引导下进行研究性学习,激发学生心灵深处强烈的探求欲望,使其产生强大的内驱动力,让数学思想、数学方法成为学生终身受用的精神财富?
我思考,数学课堂如何赋予数学情感的色彩,从学生自身的需要出发,全方位调动学生参与数学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兴趣盎然的情绪中遨游在数学的知识海洋里,感受数学的生命存在和生活价值,使数学更具有生活意义?
我思考,中华五千年的古老文明,世界丰富灿烂的数学文化,如何在我们的数学课堂上释放,让学生耳濡目染,从而改变学生的精神气质和生活方式,使学生的生命变得厚重与凝练?
在新课程理念下,我们应该让数学课堂丰富多彩,魅力无限;让数学学习真正成为学生生命的需要,真正成为学生生活的基石。
一、丰富数学课堂的情感色彩----改变数学的生硬与冷峻,让学生快乐学习
在数学教学中,数学的冷面孔,理性的数学知识总是容易充塞课堂,感性的成分往往在教师的不经意间流失。特别是复习课,知识网络、定理定义,方法策略,更会使学生眼花缭乱,应接不暇。如果教师复习方法单一,我讲你听、我写你抄、我问你答,只会使学生感到疲乏,提不起兴趣,这等于浪费学生的时间,等于给学生唱催眠曲。
有关心理学告诉我们,复习内容和形式不宜原样重复照搬,而应从另外一个角度以新的形式在新的构建体系中再现出来,这对具有“喜新厌旧”特性的小学生来说更具有奇效。所以一节高效的复习课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以“教材”为依托,帮助学生进行系统整理,把分散的知识点连成线、织成网、组成块,揭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新的知识结构。其次复习旧知必须讲练结合,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但学生往往对练习题兴味索然,因此,老师不仅要选择有代表性的题目,而且要使题目趣味化,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让学生主动思考、自主练习。
例如,人教版一年级下册P98 的 “100以内的数(总复习)”教学内容,我将教材内容按照说一说、分一分、比一比、做一做进行整合,并创设以美猴王为主线的情境串,引导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进行练习,巩固了100以内数的认识。学生兴趣盎然,课堂效率高。
在复习《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时,我把要弄清的“面积” 与“ 周长”概念,巧妙地预设在创设的问题情境中——“阿凡提给巴依老爷放羊,羊圈是一个长15米,宽10米的长方形,羊长大了,羊圈小了,巴依老爷不给阿凡提材料,却让阿凡提扩大羊圈,否则不给工钱,阿凡提略一思索,就顺利的拿到了工钱,你知道他想出的什么办法吗?同学们积极思考,经过小组探讨很快找到了答案,这样练习,不仅巩固了长方形、正方形、圆的周长和面积计算,还拓展了学生思维空间,体验到数学的趣味性。
教学内容呈现方式有效地改变,教学情境的趣味化,活动方式的多样性,教师语言的童化与激励,让数学学习更富于人文关怀,情感因素成为数学课堂不可或缺的润滑剂,只有关注数学课堂的情感,丰富数学活动的情感表达,才能改变数学课程的形象,给予学生数学学习的真正快乐。
二、回归数学课堂的理性色彩—-让数学思想方法成为儿童成长的力量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思维具有无穷的威力,具有令人醉心的魅力。小学数学教学的目的之一就是要为学生打好思维“体操”的基本功——练就基本的数学技能,掌握基本的数学思维方法。高效的数学课,会尽可能在每一堂课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习惯,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
一位教师在执教“认识整万数”一课时设计了一道开放题——猜房价。
这是一幢漂亮的别墅,它的房价是个整万数,在计数器上拨珠时用了3颗珠子,猜一猜它的房价是多少万元。
这一富有思维含量的练习题,让学生在猜数的过程中,对整万数的特征及组成有了进一步的理解,给学生留下了较大的思维空间和探究余地,引发了学生对知识的深层思考。
在实际的教学中,学生猜出3万、30万、300万和3000万这几个数之后,教师及时跟进,对学生进行了下面的学习指导。
师:这几个数分别把3颗珠子拨在什么数位上?
生:分别拨在万位、十万位、百万位和千万位上。
师:对,这四个数都是把3颗珠子拨在了同一个数位上。还可以把这3课珠子拨在————
生(恍然大悟):还可以拨在两个数位、三个数位上。
师:四个数位上行吗?
生:只有3颗珠子,不够拨在四个数位上。
师:好,那同学们想想把3颗珠子拨在两个数位的整万数可能有哪些,拨在三个数位上呢?
接着引导学生有序例举。
拨在一个数位上:3万、30万、300万、3000万。
拨在两个数位上:12万、21万、102万、120万、210万、201万、1002万、1020万、1200万、2001万、2010万、2100万。
拨在三个数位上:111万、1110万、1101万、1011万。
最后让每个小组联系现实生活实际,筛选出合适的房价。
在《猜房价》问题的解决过程中,教师善于洞察学生思维的量与质,直面学生真实的想法,当学生思维受阻时,用心解读学生思维的“密码”,在学生思维临界状态下适时点拨,再将其带入柳暗花明的境地,体会豁然开朗的感觉。在这一教学活动过程中,学生学会有序列举,感受到了有益的数学思考方法,培养了思维的发散性和深刻性等良好的思维习惯。
数学的本质是理性,是数学思想、数学方法对学生持续的影响。我认为,数学课堂一要教数学知识,二要教数学思想,三要渗透数学文化。三者中最核心的是数学思想。数学教师必须把“观察比较、穷举假设、合理猜想、归纳演绎、逻辑分析”等作为数学教学的首要任务。这不仅是数学学习的需要,而且是其他学科发现、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手段。回归数学课堂的理性色彩,就是要通过我们的数学课堂,把学生带进奥妙无穷的数学世界,体验数学的成功,感受数学的美好,吸取数学的力量;回归数学课堂的理性色彩,就是要通过数学课堂的推动,让学生长知识、长智慧、会思考。
三、点亮数学课堂的生活色彩—--让生活经验成为学生数学学习的支点
生活是数学的源泉和基础。作为小学数学,很多内容与生活现实密切相关。点亮数学课堂的生活色彩,就是要切实体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获得必需的数学”课程理念,努力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使数学教学更加符合儿童的认知世界,让生活直接、有效地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服务,使生活成为学生数学活动时的支点。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广角——植树问题》,在开课的过程中我创设了如下情境:(教师出示:康师傅3+2饼干)
师:大家知道这是什么饼干吗?
生:康师傅3+2饼干。
师:是啊,你们知道为什么叫它3+2呢?
生:因为它有3层饼干,两层夹心。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像这种饼干与饼干之间的夹心在数学上我们称之为“间隔”。 (板书:间隔)我们可以说3层饼干中的间隔数是2。
师:其实在生活中只要你仔细观察也能发现很多间隔。观察你的手掌,数数看有几个间隔?
生:人的手掌5根手指张开有4个间隔
师:(课件出示图片:五线谱):音乐课上的五线谱,五条线组成了几个间隔呢?
生: 五线谱的五条线组成了4个间隔。
师:(课件出示图片: 4盏路灯):小路上的4盏路灯组成了几个间隔呢?
生: 4盏路灯组成了3个间隔。
师:在生活中还有很多的间隔,你发现了吗?
生1:汇演中心顶灯与顶灯间有间隔。
生2:我们站路队的时候,同学与同学之间就有间隔。
生3:学校的楼房和楼房之间有间隔。
生4:教室里的桌椅与桌椅之间有间隔。
. . . . . .
师:同学们都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真棒!植树的时候,每相邻两棵树之间也有间隔。(课件出示图片:树与树之间的间隔)
师:像这些与间隔有关的数学问题,我们都称为“植树问题”(板书课题:植树问题)。
高效课堂强调教师要为学生提供一个真实的背景,以此为支撑物启动教学,使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并且在学生生活的周围,具有植树问题本质特征的事件很多。在课的开始,教师巧妙地从儿童身边的事件出发,引导儿童观察现实世界中的生活现象,借用生活概念认识和引入数学知识,不仅有效地降低了数学学习难度,而且极大地提高了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和学生的学习热情,点亮了数学课堂上的生活色彩,这是数学贴近生活的成功实践。
又如:在《植树问题》拓展部分,我做了如下设计:
师:其实植树问题不是只和种树有关,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多例子与植树问题很相关。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课件出示图片)
师:数数看车站数有几个?间隔数有几个?它们有什么关系?
生:车站数有19个。间隔数有18个。车站数=间隔数+1 师:这座楼房有几层?间隔数有几个?它们有什么关系?
生:楼层数有3层
。楼梯数有2层。楼层数=楼梯数+1 师:仔细听敲了几次钟,有几个间隔?它们有什么关系?(点击声音.)
生:敲钟次数是4次,间隔数是 3个。敲钟次数=间隔数+1 在《植树问题》教学中,教师通过创设不同深度的情境,开放的探究空间,使学生有了充分地、满足于个体认知需求地探究体验。更加欣喜的是,以“植树”为背景采用多媒体图片与声音等多种教学手段来出示生活中的“植树问题”,以此来帮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车站问题、敲钟问题、爬楼问题等都与“植树问题”有着相同的数学结构。“植树问题”的放大,让学生走出了“树”的局限,走向了数学模型广阔的生活天地。我想这就是数学点亮生活色彩魅力之所在。
新课程强调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这就需要我们教师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激活教材,实现书本知识与人类生活世界的沟通,给课堂以“生活”的活水,把无声的“数学文本”演绎成鲜活的“生活文本”;需要我们教师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出发,设计孩子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观给学生;需要我们教师把枯燥抽象的知识变成更生活化的设计走进课堂,点亮数学课堂上的生活色彩,让学生的生活经验成为学生数学学习的支点;需要我们教师敞开胸襟,放手让学生体验生活与数学联系的乐趣,从而感受数学知识的博大精深。
四、着力数学课堂的文化色彩――让数学文化浸润孩子的人生
中国有着五千年的古老文明,孕育了灿烂的数学文化。历史上,出现过刘徽、祖冲之这些伟大的数学家,有《九章算术》等经典之作传盛于世。世界数学文化更是灿若星河,璀璨耀眼,著名的黄金分割已经成为人们衡量美的标尺!课堂着力数学文化的传播,就是要让孩子们从小沐浴在数学的文化浸润里,感受数学的伟大力量,体验数学的无穷魅力,真正把数学作为一种改变思维、改变生活、提高素质的重要途径和方式来学习。
高效的数学课堂会帮助学生走出数学金字塔,以开放的姿态展示其与自然、与社会与各门学科的联系,从而全方位、多角度地影响学生的心灵。
在教《7的乘法口诀》时,我把学生活动设计成四块:1,探究规律,孕育口诀;2,自主合作,创编口诀;3,解读品味,感悟口诀;4,多维应用,深化口诀。在第四部分,多维应用,深化口诀中,乘法口诀的多维应用颇有深意---远及古代,计算唐诗的字数,近到当前,计算一周喝水的杯数,计算钢琴键数,观察瓢虫背上的黑点数等,这决不是为了形式化地丰富课堂,而是通过这些环节,对补充的材料进行再次深加工,拓宽学生的视野,认识丰富多彩的“7”的世界,使之符合学生在实现独立知识构建的过程中将文化润入他们的心田。
哲学家罗素说:“数学,如果正确地看她,不但拥有真理,而且也具有至高的美” 。有价值、影响深远的数学课,不仅要重视深度,也要关注广度。通过教师敏锐的数学视角,捕捉数学文化中典型的富有生命力的素材。在对话与交流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情感得到全面的提升,并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经历了这样的学习过程之后,当孩子们再一次面对看似普通的“7的乘法口诀”时,定会被其所承载的文化而心动,耳濡目染,渐渐地,学生也会用数学眼光观察周围五彩的世界,创造出一片属于自己的数学天空。
总之,构建高效数学课堂的教师,一定会毕生致力于数学课堂的多重色彩,将数学课堂由“令人生厌的数学”变成“有趣的数学”,由“操练的数学”变成“思考的数学”,由“封闭的数学”变成“有生活意义的数学”,由“工具的数学”变成 “文化的数学”,让学生的心灵充满阳光,让学生的思维饱含睿智,让学生的气质充满从容,让学生的人生充满灿烂!
参考文献:1、《小学数学名师教学艺术》——雷玲
2、《文化是促进学生理解的载体》----张维忠
3、《“读懂”学生才能“导”得其所》---青小雷晓红的博客
作者简介
孟海霞 ,女, 35岁,小学高级教师,大专学历。沙市区小学数学专业委员会会员。自担任小学数学教学工作以来,教育教学成绩显著。2006年在荆州市中青年优质课竞赛中,荣获一等奖。2007年被评为“荆州市优秀教师”。2009年9月被评为区“学科带头人”。2010年被评为“荆州市教科研先进个人”。所撰写的案例曾多次在省市获奖:在 2008 年,《活动激智慧数感亦有形》获荆州市案例论文评比一等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