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迎来首批“90后”大学毕业生 2012年06月28日 作者:张建 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长春6月28日电(记者张建)1990年出生于重庆市的戴之毅是吉林大学广告学专业2012届毕业生,虽然他已经被录取为研究生,但是他并没有选择直接读研,而是选择参加国家汉办/孔子学院总部组织的赴泰国的汉语志愿者项目。
在学校的安排下,戴之毅提前完成了答辩,早在一个月之前就离校赶赴泰国的支教地点。和他一起前往泰国支教的还有很多“90后”的大学毕业生,他们很多人都希望能够在异域体验当地人的生活,体验校园以外的风情。
戴之毅说:“我选择的这个汉语志愿者项目,初衷是为了传播中华文化和促进文化交流,更重要的是要通过这样一种方式让外国人知道我们中国年轻人的精神状态和人生追求。”
对于像戴之毅一样的“90后”大学生来说,2012年是一个特殊的年份,因为他们毕业了,而他们的毕业也标志着中国迎来首批“90后”大学毕业生。
在首批“90后”大学生即将大规模毕业之际,他们有的拍个性毕业照,有的举行另类毕业仪式,以“90后”特有的方式书写青春记忆。这些纪念方式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处处可见文明之风。
进入6月份,为迎接毕业季的到来,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在内的全国各地高校劲吹文明离校风。在大学校园里,“90后”大学毕业生向师弟师妹赠书,传递学习和求职经验等活动陆续举行,到处可以触摸到大学毕业生乐观向上文明的心态。
在吉林省长春市的东北师范大学,《远方有你》和《一生的守望》两首原创MV歌曲风靡网络,歌曲的制作过程中,很多“90后”大学毕业生都参与其中,策划、编排、拍摄等各个环节都有他们的身影,给他们的大学时代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而在同一个城市的吉林大学,一场大学生自编自导自演的毕业季原创话剧《今夜不熄灯》日前精彩上演后,好评如潮。除了话剧本身吸引人外,还有一个特别之处在于,演员基本上都是清一色的“90后”。
参与表演的吉林大学紫焰戏剧社大学生演员丁佳卉说:“我们不能为即将毕业的师哥师姐做些什么,但是我们感觉送上这样一个讲述大学生活的话剧,或许是我们对毕业生最好的礼物吧,这也是我们‘90后’能做到的。”
在个性彰显的同时,一些“90后”大学生内心充满彷徨。和戴之毅一样出生于1990年的孙贝贝同学是吉林大学保送研究生,本科期间成绩非常优秀。但是,孙贝贝对将来的研究生生活既充满期待,又害怕三年过后,与自己的本科同学拉开很大差距。
事实上,除了这些继续求学的人,更多的大学毕业生选择了就业,然而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90后“大学生和“80后”大学生面临一样的烦恼。
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最新统计显示,2012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预计680万人,创历史新高。然而,“90后”面对的职场形势并非一片大好。
即将赴中国西部贵州省工作的地矿专业毕业生郑礼说:“现在,和往届大学生一样,好工作依旧不是那么好找。一年来,自己费了好大的力才找到了一家自己比较满意的工作,希望今后好好工作,在实现个人价值的同时,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为国家多找些矿产。”
很多大学毕业生表示,这些年,国家一直在倡导大学生积极参与西部大开发,其实也是基于大学生就业现状考虑的。“去西部没有什么不好,锻炼上几年,等着翅膀硬了,照样可以回到向上海这样的东部城市发展去。”郑礼说。
除了就业,风靡中国多年的创业意识在“90后”身上也多有体现,但是依旧不是那么强劲。《2012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中国职业院校毕业生比本科毕业生更愿创业,比例分别为2.2%和1%。大量年轻创业者分布在较不发达的中西部地区。
东北师范大学学生就业指导中心副主任刘志说:“不论是就业还是创业还是继续学习,‘90后’毕业生都和‘80’后大学生有明显的不同,他们既彷徨又有创新意识,他们的个性更加鲜明,因此,我们也采取了更加积极的措施应对。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