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17|回复: 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教师之友网》管季超欢迎数学专家审读本专栏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8-1 15:05:0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教师之友网》管季超
欢迎
数学专家
审读本专栏
2#
 楼主| 发表于 2012-8-1 15:08:25 | 只看该作者
中央教科所陈晓东
江苏苏州工业园区二小徐斌
江苏南通市海安实小储冬生
。。。。。
3#
 楼主| 发表于 2012-8-1 15:09:17 | 只看该作者
4#
 楼主| 发表于 2012-8-1 15:18:43 | 只看该作者
读书札记——《给数学教师的101条建议》


华东师大三附中 邓升华
   

一、书籍名称
《给数学教师的101条建议》作者: 季素月;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二、内容提要
这本书分为九大部分,共101条建议。本书中提出的建议都是通过一个个小案例,小故事,小情景的描述,从小的视角出发进行较为深刻的思考,力求反映一个大的问题,说明一个大的观念,领悟一个大的意境。在这当中,有的揭示了数学教育丰富而深刻的内涵,;有的确立了与时俱进的教育理想与信念;有的提出了数学教师专业成长的内涵与途径;有的对具体的数学教学活动给出了真实,中肯和操作性很强的建议。
三、主要观点
通过一个个小案例,小故事,小情景的描述,从小的视角出发进行较为深刻的思考,力求反映一个大的问题,说明一个大的观念,领悟一个大的意境。揭示了数学教育丰富而深刻的内涵;确立了与时俱进的教育理想与信念;提出了数学教师专业成长的内涵与途径;对具体的数学教学活动给出了真实,中肯和操作性很强的建议。
四、读后感
寒假期间,我认真拜读了《给数学教师的101条建议》,这本书分为九大部分,共101条建议。本书中提出的建议都是通过一个个小案例,小故事,小情景的描述,从小的视角出发进行较为深刻的思考,力求反映一个大的问题,说明一个大的观念,领悟一个大的意境。在这当中,有的揭示了数学教育丰富而深刻的内涵,;有的确立了与时俱进的教育理想与信念;有的提出了数学教师专业成长的内涵与途径;有的对具体的数学教学活动给出了真实,中肯和操作性很强的建议。比如:第70条建议“让爱做主:惩罚的艺术”中,作者的观点是:“惩罚应是在关爱的前提下对儿童的不良行为进行纠正、矫治的强制措施。首先这个措施确实必要,其次要有一个“度”,应该行之有效。在这个过程中,“罚”是为了爱,要“让爱做主”。我们在惩罚学生时更应该“路留一步,味减三分”,给学生留有改正错误的余地。”这就告诉我们,在教育学生这个问题上,光有赏识是不行的,适当的惩罚的确是帮助学生克服和杜绝不良行为的一种有效的教育方法。惩罚(非体罚)仍然是不可缺的教育手段。只是应该讲究惩罚的艺术,要用爱去惩罚学生。特别是面临90后的学生,他们不好教是公认的,但是他们有思想,比80后更多了“个性”,是一群娇惯了的一代。结合以往的教学实践,认为在惩罚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实事求是 分析原因;2、让学生了解为什么受惩罚;3、把奖励与惩罚结合起来运用;4、惩罚必须及时;5、惩罚学生要对事不对人;6、惩罚要做到寓教于罚;7、惩罚后要引导学生对错误行为造成的后果进行补救;8、必须避免惩罚后又说好话。
总之,教师对学生的惩罚需要做到:合法、合情、文明、科学、理性,既达到教育的目的,又有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
5#
 楼主| 发表于 2012-8-1 15:22:45 | 只看该作者
初中数学教师专业发展研修:
[1]顾泠沅.教学改革的行动与诠释[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 .设计合理的数学教学.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孔企平等.数学新课程与数学学习.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4]张思明等.数学课题学习的实践与探索.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5]孙晓天.数学课程发展的国际视野.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6]于琛.初中数学继承与创新(上、中、下).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7]李忠如译.实施初中数学课程标准的教学案例.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8]张春莉等.数学学习与教学设计.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9]郑毓信.数学教育哲学.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1.
[10]张维忠.文化视野中的数学与数学教育.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6#
 楼主| 发表于 2012-8-1 15:31:00 | 只看该作者
  从历史与现实的角度把握数学文化
                     ——读《数学教育中的数学文化》
  
                                        朱哲(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321004)

     张维忠教授的新作《数学教育中的数学文化》,作为顾泠沅先生主编的《数学教育研究基础丛书》之一,已于2011年由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这一著作对数学教育中的数学文化若干问题作了细致的梳理,同时也是作者多年在该领域研究工作的系统总结。从《数学文化与数学课程》(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到《文化视野中的数学与数学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再到《文化传统与数学教育现代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乃至最新出版的《数学教育中的数学文化》(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细心的读者可以看到作者的心路历程和研究轨迹。说是心路历程,是因为十多年来,作者对“数学文化”的不离不弃;说是研究轨迹,因为读者可以从中看到作者在这一领域研究不断拓展、深入和升华的清晰脉络。
   《数学教育中的数学文化》第1章《数学文化概述》,作者系统梳理了文化的含义,在此基础上,从数学的文化意义和数学文化的基本内涵两方面又梳理数学文化的含义,此后又论述了数学与文化的关系。作者用较长的篇幅罗列并系统地梳理各方的观点,似乎让人搞不清什么是“数学文化”了。不过作者指出:“数学文化内涵界定不一的问题,我们可以将它看作是研究者视角的多元化。而教育本来就是基础的、零散的、田园牧歌式的,因为它面对的是拥有不同个性、特长的人,所以很难像科学那样有量化的‘准确’的定义。所以,数学文化内涵不唯一,并不成为数学文化研究的障碍或缺点,相反这恰恰是它对个体丰富性的尊重、对数学文化本质的深刻理解、对数学教学的开放性的把握。”[1](第13页,本文黑体字为笔者所加)这段陈述,则又让人豁然开朗。同时这也启发我们,作为数学教育研究者,尤其是从事数学哲学、数学文化的研究者,需要厘清“数学文化是什么”;而一般研究者,或者中小学一线教师、教研员,只需比较宽容和开放地理解数学文化,弄清楚“哪些是数学文化”并理解“如何实施数学文化”就可以了。或者说,我们看到的并不是数学文化的准确定义,而是对数学文化的各种理解;我们要做的不是去描述或者复述数学文化的准确定义,而是丰富并实践对数学文化的各种理解。
    为了丰富和加深对数学文化的理解,我们有必要从更广阔的视野加以考察。“只有把数学的发展置于社会文化中来考察,才能够更好地理解作为一种文化的数学,才能使数学教师与学生建立正确的数学观,进一步创建适合时代发展的数学教育。”[1](第038页)于是,作者从中西方古代数学发展的文化反思和中西方近现代数学发展的文化反思两方面向读者呈现了第2章《数学发展的文化反思》。
    数学文化不是空洞的,它实实在在地发生在现在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生活中的种种千丝万缕的联系之中(比如,诗歌与数学、美术与数学、音乐与数学、建筑与数学等,都是数学文化具体的素材。本书第4章《数学教学中的文化素材》就展示了很多的相关素材)。数学文化不是空洞的,它自自然然地发生在历史的长河中,有其产生和发展的历程,这就需要我们去考察历史,梳理历史,并反思历史。中西方数学的发展是两条不同的路径,形成了两种不同的风格,这些路径与风格又深深地打上了文化的烙印,形成了不同的传统。那么,具体有什么不同,产生这些不同的原因是什么?这两种不同的传统,它们的优劣分别是什么?它们对中西方思想文化发展的意义在哪里?未来走向又是什么?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细细思考,而作者将中西方数学发展的源流、对比及社会文化意义向我们娓娓道来,谜底一一解开。
     现实的人和现实社会生活,这是横的维度;而时间和历史,则是纵的维度。通过这两个维度、纵横交错,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把握数学文化的含义及其意义。
     在认识过去、面对现在的同时,我们还需要展望未来。从过去、现在来审视当前、展望未来的数学教育,我们需要思考,我们的数学课程改革该怎么做,我们的数学教育将走向何方?我们看到,近现代数学与应用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数学的发展使人们对数学有了新的认识,数学的新的应用急剧扩展,而计算机带来的信息技术也已经深刻地改变了数学世界。这一切,必然影响到我们的数学课程和数学教育。其中,对数学的动态观点,将对数学课程起强有力的作用。“改革数学课程最迫切的问题在于改变学校师生对数学的宏观观念,那种认为数学是由专家发明的一系列规律和公式而其他人只能应用以得出固定答案的观念必须改变。”[1](第068页)所以说,我们考察数学的历史、文化的含义,数学文化的意义,最终还是要落实到我们数学教育改革中来。观念改变行为,数学文化是一种观念,我们的行为则是要创造符合时代发展的数学教育。
    这里,作者从历史的角度,对数学文化进行解读,最后由观念转入行动,落实于数学教育,这也算是对第1章的呼应。说到数学史,笔者一直关注数学史与数学教育,同时也一直被一个问题所困扰,即:数学史作为数学文化的表现形式之一,它该以什么样的形式出现在数学课程与教科书中,它的价值究竟在哪里?
     有感于一线教师数学史素养的缺失,有感于课堂教学中数学史内容的不用或者误用,有感于学生数学史知识的匮乏,笔者一度期望,中小学数学课程中能充斥数学史,通过历史来展现数学知识。这个设想是美好的,实施起来,效果却不尽人意,因为非常费时费力,也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此外,如果仅以“读一读”、“小贴士”等形式展现数学家的故事,数学发展的历史,这种简单的“添加式”的实施方式其实很难涉及到价值精神层面。
    事实上,数学文化的价值重在思维。因为数学教育不仅因使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而且应使数学知识所表现的理性精神和思想方法渗入学生的头脑,使其养成冷静、客观、公正的思维习惯,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才能,并且使他们受用一生。数学文化表现为在数学的起源、发展、完善和应用的过程中体现出的对于人类发展具有重大影响的方面。它既包括对于人的观念、思想和思维方式的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对于人的思维的训练功能和发展人的创造性思维的功能,也包括在人类认识和发展数学过程中体现出来的探索和进取的精神和能达到的崇高境界等。所以,不能简单地展现材料,而更多地应是将材料背后蕴含的文化价值凸显出来,并激发、促进学生的数学思维。数学史是导引,引导学生去思考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由此发展数学能力。这一点,对于数学文化的其他素材也是一样的,不是仅仅只展示数学的好玩、数学的有趣、数学的美丽,而是通过数学的好玩、有趣、美丽,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进而上升到精神层面。
    笔者曾对勾股定理的赵爽证法进行过细致研究,发现我们的教科书以及实际教学中存在着一些错误,并提出在教学中应尊重史实这一观点[2]。然而,我们的数学课更多是让学生掌握其思想方法,而不是细节;过分纠缠细节,有其好处,但也有些副作用。作者在第3章《数学课程与教材中的数学文化》中指出:“如果在数学课堂上过度纠缠于数学史的枝节,就会偏离数学课堂的核心目标。数学课程的核心是教数学,而不应该是数学知识的演化史,或者数学故事、数学家生平,甚至数学的应用价值,都不能代替数学本身。这里,数学课程的过滤与选择功能应该发挥其对于数学文化材料的更大的作用。在有限的课程容量与资源的限制之下,数学课程应该把什么样的‘目标’和‘素材’放在优先和重要的位置,是一个十分关键的问题。这里强调的是,要使数学文化成为促进学生数学理解的载体,成为促进学生数学创造的一种途径。通过揭示数学知识的现实来源和应用,引导学生体会真正的数学思维过程,创造一种探索与研究的数学学习气氛,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探索精神。”[1](第087页)由此我们明白,数学史(或者更广泛地说是数学历史文化)在数学课程中的作用,是帮助学生认识数学、理解数学、欣赏数学、以至能创造数学,或者说是创造性的使用数学。这既是作用,也是目标,在此目标的指引下,我们挖掘素材,有选择地应用于数学课程中。作者在本书的第6章《相关研究展望》,也是本书的结尾部分指出“数学史知识在中学教材中应该有总体上合理的布局及介绍的视角,且所插入的数学史内容应与教材恰当地融合,以使数学教学充分反映数学的文化底蕴。”[1](第259页)这就非常明确地告诉我们,数学教材中的数学史应该怎么处理。所以,中小学数学课程中的数学史,它的定位不是为历史而历史,也不是为数学而历史,乃是为教育而历史!
   《数学教育中的数学文化》不仅从多视角厘清了数学文化的概念与内涵,还有一个十分突出的特色就是在实践层面的论述,它不但以翔实的材料分析了数学课程与教材中的数学文化,数学教学中的文化素材,尤其是第5章《基于数学文化的教学案例与教学模式》还剖析了大量基于数学文化的教学案例,构建了基于数学文化的教学模式,并通过诸多典型具体实例与相关教学实践加以佐证。文[3]已有详细评述,这里不在赘述。
    总体而言,《数学教育中的数学文化》资料详实,有叙有议。有理论,有资源,有案例。这些不仅为未来相关研究者提供了研究的坚实基础,而且对中小学教师从文化的视角理解数学,促进中小学数学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细细研读此书,犹如一股清泉沁入心脾。对数学文化的一些迷惘,也一丝一丝解开,让人受益匪浅。最后掩卷,依然让人回味无穷。


参考文献
[1]张维忠.数学教育中的数学文化[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
[2]朱哲,张维忠.从赵爽弦图证明谈数学史教学应尊重历史[J].中学数学月刊,2005(10)
[3]黄友初.课堂教学中的数学文化:从理论走向实践——兼评《数学教育中的数学文化》[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12(4)(上旬)
7#
 楼主| 发表于 2012-8-1 15:35:17 | 只看该作者
8#
 楼主| 发表于 2012-8-1 15:38:36 | 只看该作者
小学数学教师读书推荐参考书目


一名优秀的教师是一名讲述者,为了使我们成为一名优秀的“讲述者”,首先成为阅读者与思考者。所以我们回到自身,用读书写作发展自己,让我们同读一本书,去阅读“教育”,去品味“教育”,去思考“教育”,去走近“教育”,去快乐“教育”……
教议每个学校都“同读一本书”,写读书笔记或心得,相互交流……

参考书目:
1、《小学数学名师教学艺术》 雷玲
2
、张天孝,《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科学出版社,1993年。
3、张奠宙编,《中国数学双基教学》,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年。
4、沃建忠著,《小学数学教学心理学》,北京教育出版社,2001年。
5、肖川:《教育的理想与信念》、《教育的真情与智慧》
6、刘铁芳:《守望教育》、《走在教育的边缘》
7、张文质:《唇舌的授权》《幻想之眼》《保卫童年》
8、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第五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
9、郑毓信编著,《问题解决与数学教育》,江苏教育出版社,1994年。
10、波利亚著,《怎样解题》,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2年。
11、《素质教育在美国》
12、[美]T.丹齐克著,《数:科学的语言》,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
13、李俊著,《中小学概率的教与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
14、张维忠著,《文化视野中的数学与数学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
15、弗赖登塔尔著,《作为教育任务的数学》,上海教育出版社,1995年。
16、《走进儿童的数学学习》 张兴华

17、《数学思维与小学数学》 郑毓信
18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案例透视》 斯苗儿
19
、《从数学教育到教育数学》 张景中等
20
、杂志:《小学数学教师》
2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
22、网络推荐
书名
作者
阅读类型
星级
必读书
《小学数学名师教学艺术》
雷玲
略读
《走进儿童的数学学习》
张兴华
精读
《数学思维与小学数学》
郑毓信
精读
《数学教育心理学》
章建跃等
精读
《数学课程发展的国际视野》
孙晓天
略读
选读书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案例透视》
斯苗儿
略读
《从数学教育到教育数学》
张景中等
略读
《数学教育的价值》
黄翔
略读
《有趣的数学》
李光延
略读
《数学思想应用及探究-建构教学》
王培德
略读

关于数学书目的说明:
从编排上看,《小学数学名师教学艺术》是由若干名师,如:刘可钦,徐斌,钱守旺等的教学风格解析,课堂案例组成。针对每一位教师,编者先是对他的突出教学风格进行解说,再利用他具体课堂上的一些案例来佐证其风格。通过阅读,能让我们感受到,课堂上,名师们是怎样灵活机动的处理教学细节,在数学知识的建构上,他们是如何彰显的。但他们留给读者的,更多的是技术层面的东西,倘若要去了解儿童,走进数学课堂深处,这本书也只是给爱好数学课堂的老师一个引子。
单一的谈儿童心理,对只注重实践教学的一线老师来说,无疑是枯燥乏味的。但张兴华的《走进儿童的数学学习》是以具体的数学课堂案例为载体,剖析儿童心理上存在的诸多问题,无论是对数学知识的建构,还是对儿童心理的分析,都大有裨益。
数学知识,它虽是有着内在的逻辑,但每一个数学问题的产生,若是去细细的分析,它又是多元的,发散的。在具体的数学课堂上,我们应该如何设置问题,才能激发学生的思维,教给孩子智慧呢?带着这样的疑问走进《数学思维与小学数学》,我们或许能慢慢得到明晰。
从数学老师的知识结构上看,数学基础、教育与心理理论素养和较长时间的数学课堂教学实践相结合,是最理想的。《数学教育心理学》就是从这样的视角对数学知识进行分析的,虽是在阅读上有一定的难度,若是以上面几本书的认真阅读为基础,这本书无疑能将我们对数学的理解带向更深一层。
推荐给老师们阅读的最后一本必读书是《数学课程发展的国际视野》,书中呈现了美国,英国,印度等国家,当前数学教育的路径与思想,能够拓宽我们的视野,让我们能站在一个高度去窥视眼前的数学教育。
在选读书目中,《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案例透视》相对是比较浅显的一本,它呈现给读者的是一些实实在在的教学案例与点评,虽是一本技术含量较浓的书籍,但理论分析明显不足。对于拿到理论书籍就头疼的老师,这本书或许又能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带你走近真正的专业阅读。
《从数学教育到教育数学》是张景中,曹培生献给中学师生的礼物。书中开篇就问,为什么是教育数学而不是数学教育?数学教育要靠数学科学提供材料,对教材进行教学法的加工,使之形成教材,是数学教育的任务。但是数学教育不承担数学上的创造工作。为了教育的需要,对数学研究成果进行再创造的整理,提供适于教学法加工的材料,往往需要数学上的创新,这属于教育数学的任务。就拿“勾股定理”来说,笔者从“面积法”入手,收集了300多种证明方法,其中列举了我国古代无名数学家和美国第20届总统家菲尔德的巧妙证明,让读者茅塞顿开,兴趣盎然!这虽不属于数学教学方法与理论分析的书籍,但对激发老师和学生探索数学知识的兴趣,拓宽思维,是非常之妙的。
谈及新课程,我们的老师是再熟悉不过了,但在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轰轰烈烈之下,我们应该如何来冷静思考数学课堂,凸显数学价值呢?抛开那些表层的,浮躁的,吹毛求疵的革新话题,《数学教育的价值》或许能带给我们一种宁静!
任何一门学科,它都有着内在的丰富与有趣,数学也不例外。但在实际的课堂上,我们又感觉数学是枯燥乏味的,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呢?或许与我们老师的课堂艺术有关,也与我们对数学知识的理解紧密相联。如何去发现数学知识本身的魅力?通过对《有趣的数学》进行阅读,依稀有所感悟。
相对而论,在所推荐的这10本书书目中,《数学思想应用及探究-建构教学》的阅读难度要偏大一些。但笔者能从认知的角度,通过同化与顺应,来分析数学知识,凸显数学思想,让我们对数学知识的建构有所理解,对抵达课堂深处,更加全面的了解学生,起到了更好的推动作用。
考虑到一线的部分老师,阅读有关数学本体性知识的书籍不是很多,在选择书目上,就出现了一些浅显的,技术层面的实践性书籍。但为了增加阅读的广度与深度,又穿插了一些数学与心理学,教育学,以及数学与生活方面的书目。若读者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性的阅读,并从必读书目中找到自己喜欢的一本,进行知性的阅读,对促使我们的专业成长,推进课堂的更加有效,应该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徐闻县小数学会


2012年2月26日



9#
 楼主| 发表于 2012-8-6 15:24:54 | 只看该作者
方李惠(霞浦)     王玉莲(尤溪)      王  羽(福州)      王莉群(福安)      卢燕茹(泉州)
叶建云(泉州)     叶育新(闽侯)      叶清芳(邵武)      叶  榕(福州)      刘明姬(顺昌)
刘胜峰(厦门)     庄良环(泉州)      朱俊敏(福州)      江绍权(福鼎)      汤慧黎(上海)
许莉玲(漳州)     余庆燕(闽侯)      吴天色(晋江)      吴汝萍(江苏)      吴秋菊(上杭)
吴振文(福州)     吴晓霞(福州)      吴资福(晋江)      张雪清(福安)      张锦发(永定)
李文静(福州)     李  红(福鼎)      李  鹏(厦门)      汪颜青(漳州)      苏双清(厦门)
苏彩恋(龙海)     邱春红(邵武)      邹本莉(广东)      邹亦玲(福鼎)      邹爱玲(福州)
陈  文(福州)     陈宝秀(南靖)      陈珊芬(漳州)      陈梅兰(莆田)      陈惠芳(江苏)
陈璟娴(厦门)     陈  璐(泉州)      林少华(福州)      林在凑(浙江)      林娜英(安溪)
林  钦(福州)     林雪芬(莆田)      林善钦(闽侯)      林新冰(福州)      罗旭丽(厦门)
罗鸣亮(福安)     洪惠婷(南安)      赵永侠(泉州)      赵艳云(南平)      倪其龙(福鼎)
徐友新(江苏)     徐  英(福安)      耿海嫔(福安)      郭丽英(福安)      郭海洲(厦门)
郭  乾(厦门)     曹郑心(福州)      梁孝科(浙江)      黄明惠(厦门)      黄  维(闽侯)
曾美蛾(三明)     慈  艳(北京)      廖兴坤(贵州)      戴丽芳(南安)      魏  芳(福州)         

杨良春(宁德)     马晓明(将乐)      尤晓亮(福安)      方培芳(云霄)      王有治(厦门)
王洪顺(山东)     王玲玲(泉州)      王  珍(厦门)      王相春(浙江)      韦兴文(宁德)
付建英(光泽)     兰赠连(武平)      冯  琳(上海)      卢汉忠(厦门)      卢声怡(连江)
卢春莲(长泰)     卢碧霞(厦门)      叶佳苹(漳州)      石惠临(福鼎)      仲崇恒(江苏)
任昭敏(福州)     刘红兰(福州)      刘秀兰(永安)      刘桂英(长汀)      刘锦霞(霞浦)
匡海全(广东)     吕玉足(永春)      孙文艳(连江)      孙雨来(龙海)      庄俊敏(莆田)  
朱秋婉(漳州)     朱  卿(福州)      江  燕(三明)      汤芳琴(周宁)      许素玉(华安)
阮志强(福安)     阮端正(周宁)      严书生(江苏)      严信梅(泰宁)      何飞鸣(福州)
何  平(福州)     何立娜(惠安)      何彩明(福州)      何菜玲(宁德)      余  平(晋江)
余顺花(漳州)     余振兴(湖北)      吴艺滨(厦门)      吴丽英(建阳)      吴陈文(周宁)
吴炜芬(三明)     吴斯娴(福州)      吴黎贞(厦门)      张凤招(上杭)      张红梅(闽侯)
张丽芳(莆田)     张阿华(厦门)      张美铃(福清)      张桂梅(政和)      张继坚(广东)
张新波(浙江)     张碧玉(南平)      张燕莺(福州)      李尼亚(石狮)      李忠彬(广东)
李玲玲(南安)     李胜基(石狮)      李  萍(邵武)      李萍萍(厦门)      李镇龙(漳浦)
李  霞(甘肃)     杜忠敏(福州)      杜  颖(厦门)      杨  鸿(平潭)      汪祝佑(福鼎)
沈晓兰(江苏)     沈舜权(东山)      肖炳义(平潭)      肖  雯(福州)      苏彩华(南安)
邱少莲(泰宁)     邱晓军(浙江)      邹爱玲(福州)      陈  丹(漳浦)      陈丹云(福州)
陈月昭(连江)     陈巧玲(福安)      陈汝婷(泉州)      陈丽玉(厦门)      陈怀玲(建阳)  
陈  芬(福州)     陈岩进(永泰)      陈建元(南安)      陈鸣婕(漳州)      陈  春(古田)
陈春莺(莆田)     陈祖花(福州)      陈美华(泉州)      陈美玲(厦门)      陈荣凤(福安)
陈  娴(莆田)     陈海霞(连江)      陈爱玉(漳州)      陈  艳(福州)      陈  艳(福州)
陈淑娟(厦门)     陈淑慧(漳浦)      陈淑慧(漳浦)      陈清兆(武平)      陈喜梅(东山)
陈  惠(福州)     陈联惜(厦门)      陈燕香(古田)      卓乃小(福鼎)      卓杨晶(福州)
周建梅(厦门)     周  娣(湖南)      孟兆山(山东)      巫水玉(建阳)      易增加(厦门)
林乃煌(长汀)     林天一(厦门)      林兰琼(平潭)      林圣梅(平潭)      林  华(长乐)
林修英(连江)     林玲玲(霞浦)      林  盈(霞浦)      林秋灵(安溪)      林美秋(闽侯)
林  香(福清)     林晓丹(连江)      林素娟(厦门)      林素萍(大田)      林艳菁(安溪)
林善魁(闽侯)     林  嵘(闽侯)      林  滢(福州)      林瑞丹(闽侯)      欧晓云(福州)
武素云(厦门)     罗喜年(龙岩)      范明富(浙江)      郑小莉(霞浦)      郑木木(连江)
郑声华(平潭)     郑珍珠(南靖)      郑清晖(霞浦)      郑  静(长乐)      郑德胜(福鼎)
姚少鸿(厦门)     施金婷(晋江)      柯金德(晋江)      柯俊民(泉州)      段建芝(云南)
洪  英(光泽)     胡丽春(福州)      钟丽玲(福鼎)      钟素琳(永安)      钟梅玉(长汀)
凌  云(福清)     徐顺花(漳州)      徐象党(福鼎)      徐惠珍(永安)      徐斐英(石狮)
翁友霞(霞浦)     翁振东(闽清)      翁晓媚(平潭)      崔玉兰(莆田)      康婷婷(厦门)
梁幼连(漳州)     梁伟芬(泉州)      梁求玉(泰宁)      章进在(大田)      黄小玲(龙海)
黄小彬(宁德)     黄小霞(泉州)      黄  云(云霄)      黄冬莲(厦门)      黄玉玲(厦门)
黄传平(周宁)     黄有华(厦门)      黄秀琼(莆田)      黄明珍(厦门)      黄金花(宁德)
黄金花(宁德)     黄  娟(厦门)      黄晓凡(永泰)      黄淑明(云霄)      黄新秀(长汀)
黄增加(石狮)     黄慧华(建阳)      傅其祯(连城)      曾江丽(永安)      曾秀珍(永定)
游木生(建瓯)     程  响(福州)      蒋声彬(德化)      谢兰芳(宁德)      谢巧燕(厦门)
谢丽珍(宁化)     谢盛强(霞浦)      阕锦添(厦门)      裘有群(光泽)      詹世华(莆田)
詹茂钎(尤溪)     赖秀英(上杭)      雷梅玲(南安)      鲍澜澜(江苏)      廖淑黎(安溪)
蔡天启(晋江)     蔡  军(厦门)      蔡  军(厦门)      蔡丽全(莆田)      蔡丽珊(泉州)
蔡炳雄(厦门)     潘灿阳(南安)      潘佳娜(福州)      颜爱清(厦门)      魏  敏(宁德)



丁  俊(龙海)     马晓如(福州)      毛小青(福安)      王一萍(福鼎)      王巧灵(福州)
王永霞(长泰)     王华亮(广东)      王秀丽(安溪)      王  芳(连江)      王进步(晋江)
王国东(江苏)     王孟孟(晋江)      王玲玲(泉州)      王婉玉(晋江)      王逸群(惠安)
王雪琼(泉州)     王  甦(福州)      王  甦(福州)      王筱珊(四川)      王碧霞(漳州)
邓秀娟(三明)     邓美丽(永安)      乐爱珠(沙县)      付惠英(光泽)      兰晓平(周宁)
冯  琳(上海)     史  翠(福州)      叶  芗(福安)      叶小贤(厦门)      叶华琴(周宁)
叶同音(霞浦)     叶向密(罗源)      叶美娇(厦门)      叶培祥(安溪)      叶  敏(福州)
叶惠洁(漳浦)     叶瑞江(寿宁)      叶瑞娇(龙海)      叶燕清(晋江)      宁睿芳(建宁)
左艳华(宁德)     田  园(福州)      白奇宝(厦门)      石  莹(福州)      任  洁(广东)
伊  敏(宁化)     关丽清(福州)      刘亚清(宁德)      刘宏凌(大田)      刘尾珠(泉州)  
刘和萍(建瓯)     刘  英(福州)      刘春秀(泉州)      刘柳霞(广东)      刘顺安(安溪)
刘  健(江苏)     刘晓芳(福安)      刘淑真(南安)      刘  萍(闽清)      刘景蕉(闽清)  
刘翠云(霞浦)     吕  红(建阳)      孙开如(连江)      孙好意(晋江)      孙雨来(龙海)
孙  婷(福安)     庄月蓉(泉州)      庄华蓉(泉州)      庄美雅(晋江)      朱向明(江苏)
朱丽云(罗源)     朱健鸣(清流)      朱瑞珍(莆田)      毕卫红(广东)      江瑞华(武夷)
江腾飞(清流)     汤金雄(宁德)      许玉春(晋江)      许志军(泉港)      许美丽(福州)
许茹燕(晋江)     许雅玲(晋江)      何  卓(福清)      何招银(周宁)      何贤荣(邵武)
何晓玲(大田)     何燕玲(厦门)      余马东(长汀)      余成美(政和)      余  琴(连江)
余慧君(屏南)     吴飞霞(福州)      吴太林(武夷)      吴玉虾(漳州)      吴玉嫔(漳州)
吴电船(晋江)     吴丽珍(建阳)      吴声季(连城)      吴进仁(武平)      吴陈敏(漳州)
吴奇源(南安)     吴奇源(南安)      吴建春(泉州)      吴俤仙(武夷)      吴春兰(建阳)
吴秋平(仙游)     吴梅芳(沙县)      吴淑家(晋江)      吴雪琴(诏安)      吴惠招(周宁)
吴雅红(晋江)     吴嫦云(德化)      宋燕嫦(广东)      张小琴(南靖)      张少玲(永泰)
张卡滨(龙海)     张池山(诏安)      张红玲(邵武)      张丽阳(晋江)      张丽珍(南安)
张丽燕(福鼎)     张志民(上杭)      张秀林(闽侯)      张坤娟(建阳)      张  凌(福州)
张爱清(福鼎)     张素卿(南靖)      张堂贤(政和)      张雪清(福安)      张  琦(闽侯)
张韩英(福州)     张溢平(厦门)      张碧英(福州)      李小彬(福鼎)      李小毅(永春)
李文伯(河北)     李日伟(古田)      李月明(邵武)      李艺英(安溪)      李冬青(福鼎)
李扬娥(福州)     李秀清(福州)      李秀银(罗源)      李明霞(德化)      李柳青(武夷)
李美玲(武夷)     李  娟(江苏)      李振明(霞浦)      李晓军(晋江)      李晓春(泉州)
李殊鸿(石狮)     李珠鸿(石狮)      李淑媛(泉州)      李皎华(福州)      李新锦(宁化)
李慧贤(广东)     李慧敏(惠安)      杨文芳(周宁)      杨丽敏(漳州)      杨秀丽(永安)
杨秀丽(晋江)     杨春华(沙县)      杨荣平(江苏)      杨海菊(龙海)      杨  清(福州)
杨碧娟(华安)     杨燕敏(广东)      汪秀玲(漳州)      沈远雪(诏安)      沈春桃(长汀)  
沈晓萍(江苏)     肖丽燕(建瓯)      肖沧海(晋江)      肖淑华(漳州)      肖淑芬(厦门)
苏龙霞(安溪)     苏全才(厦门)      苏  红(龙海)      苏丽萍(安溪)      苏启英(福清)
苏玲玲(长泰)     苏玲玲(长泰)      苏淑真(安溪)      苏意水(华安)      连仁平(大田)
邹晓凡(连江)     陆志钢(江苏)      陆李华(江苏)      陈凤美(莆田)      陈月琴(邵武)
陈加强(莆田)     陈巧英(屏南)      陈巧玲(漳州)      陈仲华(惠安)      陈  军(江苏)  
陈向晞(平潭)     陈丽玉(厦门)      陈丽霞(福清)      陈寿参(仙游)      陈志辉(南安)
陈  芬(福州)     陈  芳(江苏)      陈远征(福州)      陈建敏(福州)      陈  忠(霞浦)  
陈  枫(福州)     陈  恒(福州)      陈春娇(龙海)      陈玲芳(霞浦)      陈玲玲(莆田)
陈贵容(周宁)     陈爱珍(宁德)      陈爱容(福州)      陈耕英(连江)      陈梅珍(安溪)
陈淑媛(安溪)     陈清奇(长乐)      陈珺梅(泉州)      陈  萍(福州)      陈铭真(惠安)
陈善林(上杭)     陈惠芳(建阳)      陈惠钦(平潭)      陈  湘(福州)      陈  韩(福安)
陈榕红(惠安)     陈端盛(平潭)      卓杨晶(福州)      周丽静(仙游)      周宏秋(平潭)
周忠英(政和)     周若男(连江)      周婷婷(四川)      官守华(光泽)      林小红(上杭)
林小迎(霞浦)     林小青(武平)      林丹丹(闽侯)      林心莺(福州)      林正惠(平潭)
林亦茜(漳浦)     林安娜(福州)      林红虹(厦门)      林秀吟(厦门)      林秀勇(闽侯)
林秀霞(福州)     林  芳(连江)      林  芳(厦门)      林国琴(三明)      林明丽(安溪)
林雨娇(莆田)     林秋玉(厦门)      林晖玲(南靖)      林  桦(福鼎)      林  海(福州)
林  敏(闽侯)     林惠珍(厦门)      林蓉珍(连城)      林  榕(莆田)      林碧英(莆田)
林碧英(莆田)     林碧霞(厦门)      林燕华(连城)      欧淑红(邵武)      罗梅兰(闽侯)
范寿昌(长汀)     郑凤宜(长乐)      郑少丹(福州)      郑  玮(福州)      郑春玲(南安)
郑荔花(莆田)     郑祥旦(大田)      郑祥旦(大田)      郑  彩(平潭)      郑翔穗(宁德)
金美梅(政和)     金  琦(福州)      侯建敏(福州)      俞萍蓉(福州)      姜丽萍(永安)
施雅丽(晋江)     柯淑云(漳州)      洪秀慧(泉州)      洪淑华(龙海)      洪淑好(厦门)
洪淑好(厦门)     洪惠容(厦门)      洪辉煌(晋江)      胡丹华(福州)      胡启锌(沙县)
胡妙玲(厦门)     胡晓香(厦门)      胡淑敏(华安)      胡慧萍(广东)      胡慧萍(广东)
荀步章(江苏)     赵爱凤(霞浦)      赵惠卿(华安)      钟永强(周宁)      钟华芳(福安)
钟荣兴(武平)     饶妃娥(宁化)      唐宝瑞(厦门)      徐堂荣(三明)      秦  桦(福州)
翁丹宁(福州)     翁艺云(安溪)      袁仕理(柘荣)      郭云霞(福州)      郭巧玲(泉州)
郭  灵(福州)     郭清杰(仙游)      郭琼兰(泉州)      郭瑾玲(泉州)      高友润(福州)
高远玉(光泽)     曹美凤(长汀)      梁亚瑜(南安)      梁翠云(泉州)      梅观应(霞浦)
萧振灿(安溪)     萨东霞(福州)      黄云琼(莆田)      黄少芬(安溪)      黄心勤(厦门)  
黄玉清(邵武)     黄亚明(福清)      黄  达(福州)      黄丽芳(仙游)      黄丽娇(宁德)
黄君蓉(南安)     黄宏宏(福州)      黄志萍(永定)      黄  芸(漳州)      黄学立(上杭)
黄金财(罗源)     黄点昭(闽侯)      黄  浩(福州)      黄培华(云霄)      黄婉清(南安)
黄淑英(南平)     黄淑珍(安溪)      黄萍仙(福州)      黄雪峰(晋江)      黄强玲(长汀)
黄惠红(明溪)     黄碧云(福安)      黄慧芳(连城)      黄毅雯(云霄)      黄  霞(霞浦)
彭邦妹(建瓯)     曾小梅(惠安)      曾才英(明溪)      曾丽云(霞浦)      曾建亮(仙游)
曾勇强(龙海)     曾革红(厦门)      曾维静(晋江)      游爱端(南靖)      游清燕(永安)  
程元春(江苏)     程玉平(闽侯)      程丽华(邵武)      董陈萍(霞浦)      谢秀笑(石狮)
谢淑美(厦门)     韩秋燕(漳州)      韩瑞金(漳州)      韩德文(漳州)      简佳玲(南靖)
简海燕(南靖)     蓝小苗(厦门)      蓝桥春(上杭)      詹莉萍(厦门)      詹  萍(福安)
赖秀美(清流)     赖转枝(泉州)      赖美秀(清流)      雷雪禧(霞浦)      廖丽金(长泰)
廖明妃(上杭)     熊小艳(福清)      竭清泉(龙岩)      蔡丽芬(南安)      蔡丽萍(厦门)
蔡秋洪(晋江)     蔡荣鑫(晋江)      蔡惠玲(晋江)      蔡嫦金(莆田)      雒莲秀(甘肃)
潘  丽(安徽)     潘国龙(辽宁)      潘  裔(福州)      颜华君(永春)      薛  枫(平潭)
薛清华(连江)     戴鼎清(闽侯)      檀怡珍(永泰)      魏小静(大田)      魏清玉(周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1 21:48 , Processed in 0.184503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