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static/image/common/ico_lz.png)
楼主 |
发表于 2012-8-2 08:58:49
|
只看该作者
课 题 类 别: 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青年专项
课题批准号:
EBB030474
学 科 分 类: 教育心理
课题主持单位:湖南省桃源师范学校
课题负责人:
郭铁成
主要研究人员:李文英
刘文艳
刘双林
周咏波 潘定戡
李雪云
余立云
王
卫
黄泽忠
袁小平
陈业桃
娄德华 邓飞雁
周瑞萍
刘
杰
林丽娟
<学习策略指导与小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湖南桃源师范学习策略研究课题组
摘
要:采用实验的方法,对“课程教学、学科渗透、自我训练、个别辅导四结合的学习策略指导模式”与小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同时对学习策略促进学习方式转变的内在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⑴“四结合模式”能显著提高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学习策略水平和学习成绩。⑵“四结合模式”能显著促进小学高年级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形成。⑶学习策略促进学习方式转变的内在机制主要是结构——功能机制和同化——顺应机制。
关键词:小学生;学习策略;学习方式;四结合模式;内在机制
一、问题的提出
“学会学习”是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之一,而“掌握学习策略已成为衡量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的根本标志。”[1]林崇德教授指出:“在学校里,学生最重要的学习是学会学习;最有效的知识是自我控制的知识。” “要学会学习就有一个学习策略的问题。”
[2]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而“学习策略的获得与改造有助于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林崇德教授认为,学生运用学习策略的过程就是自主探究学习的过程。
然而,我国的学习指导总体上还停留在具体学习方法上,学习策略指导的研究还是一个新课题。本研究试图探讨小学生学习策略指导的内容与方法,试图架设学习策略指导理论与实践的桥梁,为新课程背景下教与学方式的转变找到新的切入点和突破口。
如何把学习策略教给学生,是学习策略研究的重要课题。目前学习策略的教学主要有以下三种模式:[4]一是通用学习策略的课程教学模式,即通过开设学习策略课进行通用学习策略的教学。二是学科学习策略教学模式,即在各学科教学中进行各学科特定学
习策略的教学。三是交叉式学习策略教学模式,即先通过学习策略课教通用学习策略,再结合具体学科的教学将这些策略运用于具体的知识学习中。第一种模式不涉及学科知识,对学生的知识学习帮助不明显,易出现学习策略学而不用的现象。第二种模式与具体学科内联系紧密,学生掌握的策略对另一学科的学习用处不大,缺乏广泛的迁移性,对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促进可能不大。第三种模式在一、二种的基础上取长补短,是一种理想模式,但往往会给教师的教学增加难度,学生也难自觉运用。有关专家认为,“是否符合现实教学实际,还有待进一步实验研究。” [5]
基于第三种模式,我们提出了第四种模式,即:课程教学、学科渗透、自我训练、个别辅导的“四结合”模式。[6]我们认为,这种模式有助于学生克服学习策略学而不用、用而缺乏迁移、用而不自觉的弊端,能显著促进学生学习策略水平和学习成绩的提高,显著促进学习方式的优化转变。本研究旨在探讨“四结合”模式的有效性和操作要点,并通过实施“四结合”学习策略指导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优化转变,促进学习质量的提高。
二、课题界定
㈠ 什么是学习策略
目前学术界对学习策略的涵义没有一个统一的界定。有代表性的观点大致可归纳为如下几种:⑴把学习策略看作内隐的学习规则系统(Duffy,1982)。⑵把学习策略看作是学习程序与步骤(Rjgney,1978)。⑶把学习策略看作具体的学习方法或技能(Mayey,1988)。⑷把学习策略看作是学生的学习过程(Nisbet,1986)。⑸把学习策略看作是为达到一定学习目标而学会学习的规则、方法和技巧(林崇德,2000)。⑹把学习策略看作是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有效学习的规则、方法、技巧及调控方式(刘电芝,1997)。刘电芝的界定最具代表性。
我们认为,学习策略中既包含外显的学习方法,更包含内隐的学习监控活动。因此,我们把学习策略界定为: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有效学习的规则、方法、技巧,以及对学习规则、方法、技巧、学习过程、学习环境和自我状态有效监控的方式。[7]
㈡ 学习策略的结构
西方学者迈克卡等人(1990)把学习策略分为认知策略(包括复述、精加工和组织策略)、元认知策略(包括计划、监视、调节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包括学习环境管理、努力管理和寻求他人支持)。我国学者张庆林(1997)把学习策略分为识记策略、精加工策略、组织策略和元认知策略。蒯超英(1999)把学习策略分为学习方法、学习的调节与控制、元认知。刘电芝(1999)把学习策略分为信息选择策略、高效记忆策略、信息编码策略、思维策略、元认知学习策略和阅读理解策略。刘晓明等人(1999)把学习策略分为认知策略(注意、精加工、记忆、组织)和调控策略(认知调控、情意调控)。迈克卡的分类最具代表性,全国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就是采用的迈克卡的分类。
为贴近国内外学习策略研究与应用从认知向情意拓展、从单一向各类学习活动和学习全程拓展的趋势,为适应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及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学习,为便于小学师生理解和操作,我们把学习策略分为以下三个维度十三个要素,简称“三维度模型”(见图1 )。[8]
选择信息的策略(选择性注意、复述、价值引导等)
加深理解的策略(先行组织者、心向、精制、组织、实践探究等)
认知
巩固记忆的策略(精制、组织、复习等)
策略
阅读理解的策略(四读法、五步阅读法、SQ3R读书法等)
解决问题的策略(一般思维策略、创造性思维策略、解题策略等)
元认知知识建构策略(影响学习的因素、自身学习特点、策略性知识等)
学习
元认知
元认知体验优化策略(理智感、自我效能感、归因等)
策略
策略 元认知监控策略(制定计划、执行监控、检查反馈、调整补救、总结反思等)
学习时间管理策略(珍惜时间、时间筹划等)
资源
学习环境管理策略(场所选择、干扰排除等)
管理
学习状态管理策略(注意、动机、情绪、努力管理等)
策略
信息资料管理策略(文本信息、非文本信息管理等)
他人支持管理策略(寻求老师指导、同伴帮助、合作学习等)
图1
学习策略的结构
㈢ 什么是学习方式
目前国内对学习方式有两种解释。一种是借用西方心理学中的“学习风格”解释学习方式,认为学习方式就是学习风格,是学习者学习的个人倾向和特色,即 “学习风格是学习者持续一贯表现出来的学习策略和学习倾向的总和。”[9] 按这样的观点,学习方式(学习风格)可分为场独立型与场依存型、沉思型与冲动型、整体型和系列型、辐合型与发散型、内倾与外倾等。
另一种观点认为,学习方式是学习者学习的基本行为和认知取向,是基于社会要求和学习任务而选择的学习方法的系统。钟祖荣教授把学习方式分为正规的学习和非正规的学习;阅读式的学习、观察式的学习、交往式的学习、听讲式的学习和实践式的学习;合作学习和独立学习;有指导的学习和自学;接受式的学习和发现式的学习(探究式、研究式);手工学习和现代技术学习;维持性的学习和创新性学习。[10]
钟启泉教授主编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这样写道:“学习方式是指学生在自主性、探究性和合作性方面的基本特征。自主性(主动性)、探究性与合作性是学习方式的三个基本维度。”
从以上我们可以看出,前者具有微观性、个体性,后者具有宏观性、社会性。学习风格主要因个体而变,学习方式主要因社会而变。后着包含前者,学习方式包含学习风格,学习方式包含学习策略。后者与新课程所指的学习方式更为吻合,本研究中的学习方式指后者。
三、研究假设
如果遵循学习科学原理和本实验提出的系统性、主体性、循序渐进原则,采用课程教学、学科渗透、自我训练和个别辅导“四结合”的指导模式,通过“学习策略指导课”进行学习策略的专项传授与训练;通过学科教学中实施“思路教学”和“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通过学科教学中自我提问、出声思维、具体问题解决等方式进行通用学习策略运用于学科知识学习的训练;通过写学习日记和学习的反省总结与经验交流;通过学习策略的个别心理与行为辅导等方式,对小学中、高年级学生进行学习策略的指导与训练,就能显著提高学生的学习策略水平和学习能力,促进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
四、研究内容与目标
㈠
研究的主要内容
4、小学生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资源管理策略指导与训练研究 ㈡
研究目标
3、探讨课程教学、学科渗透、自我训练、个别辅导“四结合”学习策略指导模式 五、研究对象与方法
㈠ 研究对象
湖南省桃源师范学校附属小学为实验基地,在该校四年级中随机抽取118班为实验班,119班为对照班。另有实验学校20所,分布在湖南常德、长沙、岳阳、郴洲等11个地市,这些学校主要承担子课题,负责某一子课题的独立研究或总课题研究成果的验证推广。这些学校的课题负责人全是在我校培训过的省市级语数骨干教师。
㈡ 研究方法与步骤
1、本研究采用实验法,辅之以文献研究法、行动研究法。实验设计采用实验组控制组前后测设计。
2、实验变量的操纵
①自变量操作(实验干预措施):课程教学、学科渗透、自我训练、个别辅导的“四结合”学习策略指导。
②因变量的界定与检测:本实验的因变量主要是指学生的学习策略水平、学习方式和学习成绩的变化。学习策略水平检测采用总课题组自编的《小学生学习策略问卷(PSCQ)》,该问卷按前文学习策略三维度十三个要素(见图1 )结构编制,共92题,重测信度0.71,据有关专家对问卷的分析,认为题目具有较高的内容效度。 学习方式检测采用北师大董奇教授编制的《自我监控能力问卷》、总课题组自编的《学习策略指导效果教师问卷》,并结合平时的观察了解、访谈和学生研究性学习的情况。学习成绩检测主要看期终语数考试成绩,试卷用县教研室文化素质检测试卷。
③无关变量的控制:按实验标准化原则控制各种无关变量。实验班与对照班教师水平基本一致,学生起点基本一致,使用教材一致。对照班进行常规教学,不专门进行学习策略指导。实验班控制实验干预措施以外的其它变量,而且严格控制学习活动总量,不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
3、研究步骤
研究时间为五年,分以下三个阶段:
准备阶段(2001.9—2002.12):制定实验方案,编印教师用相关实验材料,进行实验人员培训,开展实验前测。
实验阶段(2003.3—2005.6):正式实验,并于2003年11月进行中期评估。
验证、总结阶段(2005.6—2006.9):进行实验后测、成果验证推广和实验总结,撰写研究报告。
㈢ 实验干预措施
1、课程教学。开设“学习策略指导课”,每周1节。循序渐进地向学生传授各种学习策略,并让学生了解其使用价值和使用范围。创设情境进行学习策略训练与指导。组织学习策略学习讨论和经验交流会。
2、学科渗透。①实施“思路教学”和“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为学生策略性学习提供舞台,把学科知识的学习与学习策略的学习与运用有机结合起来。②自我提问引导单训练。根据具体学习任务,出示“元认知训练自我提问引导单”或某一学习策略训练自我提问引导单,以引导策略的运用,促进策略的巩固和内化。③出声思维训练。在问题解决或知识学习过程中,让学生大声复述自己的思路,以强化策略的运用。④思维策略训练。在具体问题情境中,对学生进行一般思维策略训练、创造性思维策略训练和问题解决策略训练。⑤学法讨论和经验交流。结合具体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讨论应该如何学习、如何思考,同时,交流各自的学习经验,使学习的科学性和个性化相结合,促进学习策略的掌握和创新。⑥在通用学习策略引导下进行学科学习策略训练。如语文的阅读策略训练,数学的解题策略训练等。
3、自我训练。①自我提问。一是根据课题组印发的自我提问引导单,对认知过程或整个学习过程进行自我监控训练;二是在解题过程中进行自我提问,以训练问题解决的思维策略。②自我反思和总结。学生对当天或某一阶段的学习情况进行回顾、评价、反思和总结。主要是通过写学习日记、阶段小结和进行学习经验交流。③自我检查与校正。主要是指对作业和解题思路的检查与校正,以及学习方法、学习策略和自我状态的监视和调整。
4、个别辅导。对个别后进生、学习障碍学生和在学习策略的学习上有偏差或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①个别补习。②个别心理辅导。③建立个案,跟踪矫治。
六、研究结果
㈠ 学习策略水平检测结果
表一
实验班、对照班学习策略水平检测结果(X±SD)
项
目
前
测
后
测
实验班(N=75)
对照班(N=76)
实验班(N=78)
对照班(N=78)
认知策略
116.79±22.52
114.65±23.40
142.15±20.94※※△△ 130.56±23.53
元认知策略
112.56±22.50
108.07±23.72
134.63±17.30※※△△ 123.29±21.76
资源管理策略
66.97±13.78
65.12±13.69
80.18±10.22※※△△
72.82±11.76
学习策略总分
296.35±55.97
290.16±57.20
357.62±43.60※※△△ 331.29±51.10
注:前测实验班、对照班各项目均数差异Z检验:P>0.05,后测实验班与对照班比较:※※P<0.01
实验班前后测比较:△△P<0.01
㈡ 自我监控学习能力检测结果
表二
实验班、对照班自我监控学习能力检测结果(X±SD)
项
目
前
测
后
测
实验班(N=79)
对照班(N=78)
实验班(N=77)
对照班(N=77)
自我监控
291.92±56.71
283.24±57.13
335.60±52.82※※△△ 310.99±59.20
注:前测实验班、对照班均数差异Z检验:P>0.05,后测实验班与对照班比较:※※P<0.01
实验班前后测比较:△△P<0.01
㈢ 学习方式转变教师问卷结果
表三
实验班学生学习方式转变教师问卷结果
显著性
促进自主学习
促进合作学习
促进探究性学习
促进学习方式优化转变
人数(%)
人数(%)
人数(%)
人数(%)
非常显著
17(52)
8(24)
2(6)
3(9)
显著
15(45)
25(76)
30(91)
25(76)
不显著
0
0
1(3)
0
不好说
1(3)
0
0
5(15)
㈣ 学习成绩测试结果
表四
实验班、对照班语文、数学成绩测试结果(X±SD)
科
目
前
测
后
测
实验班(N=80)
对照班(N=79)
实验班(N=78)
对照班(N=78)
语 文
89.14±8.51
87.19±7.67
88.21±7.30※
85.31±8.78
数 学
87.48±13.59
85.56±10.79
79.69±16.56※※
71.05±18.94
注:前测实验班、对照班语数均数差异Z检验:P>0.05
后测实验班与对照班比较:※P<0.05, ※※P<0.01
㈤ 学习策略促进学习方式转变的内在机制
1、从宏观的角度看,学习策略促进学习方式转变的内在机制如下:[11]
①学习策略通过同化与顺应内化为学习方式
②学习策略的指导有利于促进非智力因素的发展,从而推动学习方式的转变。
③学习策略的指导有利于促进智能特别是创造思维能力的发展,从而推动学习方式的转变。
④元认知策略训练是促进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关键
⑤学习策略本身就是自主探究学习方式的组成部分
2、从中观和微观的角度看,学习策略促进学习方式转变的内在机制主要是:结构——功能机制和同化——顺应机制(见图2、表五)。
①学习策略促进学习方式转变的结构——功能机制
知识和信念
领域内知识
策略性知识
多重动机性信念
|
图2
温内和巴特勒的自主学习模型
②学习策略促进学习方式转变的同化——顺应机制
表五
学习策略与学习方式的内在联系表
学 习 方式
学 习 策 略
心理维度
过程要素
主要策略
策略种类
学习动机
目标定向、自我效能感、归因、
计划策略、调节策略
元认知策略
价值意义、学习兴趣等
学习状态管理策略、努力管理策略
资源管理策略
方法策略
学习方法、策略的使用
复述策略、精加工策略、组织策略
认知策略
或获取信息的策略、加深理解的策
略、巩固记忆的策略、阅读理解策
略、问题解决策略等
学习方法与调控
计划策略、监视策略、调节策略
元认知策略
学习时间
时间计划与管理
时间管理策略
资源管理策略
学习结果
对学习结果的自我判断、自我
监视策略、评价策略、反思策略、
元认知策略
监控、行为控制、意志等
调控策略
学习环境
选择、组织学习环境
学习环境管理策略
资源管理策略
社会性
选择榜样、寻求帮助、独立学
计划策略、调节策略
元认知策略
习或合作学习
社会资源利用策略、或他人支持策
资源管理策略
略、合作学习策略
七、分析与讨论
㈠ 关于“四结合”模式的有效性
实验表明,课程教学、学科渗透、自我训练、个别辅导“四结合”的学习策略指导模式是有效的。
1、显著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策略水平
从实验班、对照班学习策略水平检测结果(见表一)看出,前测实验班、对照班比较: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资源管理策略和学习策略总分均无显著差异,P>0.05,说明实验前两班学生的学习策略水平基本一致。后测实验班、对照班比较:在认知策略上,Z=3.25, P<0.01;在元认知策略上,Z=3.16, P<0.01;在资源管理策略上,Z=4.17, P<0.01;在学习策略总分上,Z=3.46, P<0.01,说明实验后实验班学生的学习策略水平非常显著(P<0.01)的高于对照班。实验班前后测比较,各项目差异非常显著, P<0.01。另外,实验班学生后测标准差显著缩小,说明实验班学生学习策略水平的群体差异在缩小。这可能是教师个别辅导的效果。从学习策略指导实验效果教师问卷统计结果(见附录)看出,老师们认为,“四结合”学习策略指导模式对实验班学生认知策略水平提高非常显著的占24%,显著的占61%;对元认知策略水平提高非常显著的占18%,显著的占79%;对资源管理策略水平提高非常显著的占21%,显著的占64%;对学习策略总体水平提高非常显著的占12%,显著的占88%。从平时观察了解和教师问卷结果看,实验班学生初步掌握了老师所教的学习策略,能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和方法,学习策略和方法多样化;学习的合作性和探究性较强,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优于其它班,探究性学习活动成绩显著;学习效率高,成绩好。
2、显著提高了学生的自我监控学习能力
从实验班、对照班自我监控学习能力检测结果(表二)看出,前测实验班、对照班比较,Z=0.96,
P>0.05,说明实验前两班学生的自我监控学习能力基本一致。后测实验班、对照班比较, Z=2.72,
P<0.01,说明实验后实验班学生的自我监控学习能力非常显著(P<0.01)的高于对照班。实验班前后测比较,Z=4.98,
P<0.01,差异非常显著。从平时观察了解和教师问卷结果看,实验班大部分学生能自觉制定学习计划,学会了独立预习和复习;课堂上学习积极性高,老师在实验班上课感觉轻松,没有老师在场的自习课也能自觉学习,纪律好;学生坚持写反思性学习日记,善于反思和总结,知道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善于调节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方法。
3、显著促进了学习方式的优化转变
实验显著促进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方式的形成。学习策略水平和自我监控学习能力的显著提高,就是学习方式优化转变的具体表现。实验班学生学习方式转变教师问卷结果(见表三)显示,认为实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非常显著的占52%,显著的占45%;促进合作学习非常显著的占24%,显著的占76%;促进探究性学习非常显著的占6%,显著的占91%;促进学习方式优化转变非常显著的占9%,显著的占76%。在自主学习方面,基本达到“四个认识”、“八个能够”:“四个认识”是认识到自我监控学习的重要性;认识影响学习的因素;认识影响自我监控学习能力发展的因素;认识自己的学习能力与特点。“八个能够”是:学习前能够对学习活动进行计划和安排;能够为学习活动做好具体准备;学习中能够明确学习的目标,对象和任务;能够选择并采取合适的学习方法,讲究学习策略;能够采用有效的自我监控策略控制自己去执行学习计划,排除干扰,保证学习的顺利进行;学习后能够对自己的学习状况及效果进行检查,反馈与评价;能够根据反馈结果对自己的学习采取补救措施;能够反思总结学习的经验和教训。在合作探究方面,学生课堂上喜欢独立思考、合作探究,课外喜欢研究性学习。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开展得有声有色,学生撰写的研究报告《小学高年级学生学习自我监控方法研究》、《关于我校五年级118班人际关系的调查研究》在全国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与自我教育研讨会上展评,分获一、二等奖,并收入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研究与发展自我》一书中。实验班学生形成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有相对稳定性和持续性。跟踪调查表明,该班学生升入初中后,部分学生仍坚持写反思性学习日记,学习的自主性强,效率高。桃源一中期考初一年级成绩排名中,前40名中该班有10人,前20名中该班有5人。
4、显著促进了学习成绩的提高
从实验班、对照班语文、数学成绩测试结果(见表四)看出,前测实验班、对照班比较:语文、数学均无显著差异,P>0.05,说明实验前两班学生的语文、数学成绩基本一致。后测实验班、对照班比较:语文,Z=2.24, P<0.05,差异显著;数学,Z=3.03, P<0.01,差异非常显著,说明实验后实验班学生的学习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班。从学习策略指导实验效果教师问卷统计结果(见附录)看出,老师们认为,“四结合”学习策略指导模式对实验班学生语文成绩提高非常显著的占15%,显著的占70%;对数学成绩提高非常显著的占39%,显著的占55%;对各科成绩提高非常显著的占15%,显著的占52%。
㈡ 关于“四结合”模式的可操作性及操作要点
1、“四结合”模式具有可操作性
学习策略指导实验效果教师问卷统计结果(见附录)显示,老师们认为“四结合”学习策略指导模式很有可操作性的占6%,有可操作性的占76%,该模式在桃源师范学校附属小学下一届120班和121班进行了验证推广,在常德、长沙的三所小学也进行了验证推广,均证明有可操作性。实验表明,可操作性的强弱取决于教师对学习策略的理解和掌握。
2、“四结合”模式的操作要点
①课程教学的操作要点:开设“学习策略指导课”,宜作为校本课程1-2周开设一节,开始可选派多名教师上课,每人每期只上1-2节。教学内容应根据学习策略三维度十三个要素(见图1 )循序渐进的安排。每节课的内容不宜多,要有足够的练习时间,要重视学生的主体体验。策略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引导学生了解某一策略的价值及其使用范围,知道何时使用这一策略;引导学生掌握策略的应用方法和技巧,结合学科知识的学习练习使用这一策略;培养学生运用学习策略的兴趣。策略教学方法既要形式多样,又要遵循基本的程序,我们认为,策略教学的基本环节是:情境导入——策略剖析——策略运用——策略反思。对于可让学生自主探究发现的策略,我们尝试了“情境分析,领悟意义——自主思考,合作探究——他山之石,启发借鉴——根据实际,确定对策——反馈交流,评价小结”五步教学法,[12]效果不错。
②学科渗透的操作要点:学科教学中渗透学习策略的指导与应用,应注意四点:第一,科任老师要根据本周学习策略指导课所学策略或以前所学策略,找到策略在学科知识学习中的应用点,根据所学策略学习具体知识或解决问题。第二,要鼓励学生生成新的策略,优化学习策略方法的选用。第三,可进行出声思维训练,让学生大声复述自己的思路,以强化策略的运用。第四,加强课堂学习策略应用的自我监控与反思,我们在数学课中下课前5分钟左右安排学生进行反思性总结发言,总结自己本节课的得失和策略运用情况,效果很好。
③自我训练和个别辅导的操作要点:自我训练关键在于落实,因此,要激发自我训练动机,提高自我训练的自觉性;要布置自我训练的具体任务,靠任务驱动形成习惯;要加强自我训练任务的及时检查评价,实现从外控到内控。我们要求学生每周写1篇反思性学习日记、一篇反思性学习周记,教师定期检查写出评语。在“监控个人学习计划的实施” 自我训练中,我们制定了“个人学习计划实施情况登记表”,表中每天要填写自评、同桌评、家长评意见,教师一周一总评,这样一来,自我训练就能落到实处。个别辅导的操作关键在于老师的耐心和技巧,要持之以恒;要借鉴“成功教育”的原理,小步子,多反馈,重激励;可建立学生间的帮学关系。
④课程教学、学科渗透、自我训练、个别辅导“四结合”学习策略指导模式的整体操作要点:“四结合”模式的成与败,一在于四个方面能否落实到位,二在于四个方面的有机结合能否落实到位。而要做到这两个落实难度较大,因为学习策略指导是一项理论性和技术性都很强的工作,目前最大的问题是一线教师对学习策略的理论与操作很生疏。因此,我们建议,“四结合”模式的实验和大面积推广,应与校本培训和校本课程开发结合,由学校整体安排。通过校本培训让教师掌握学习策略的理论与操作,通过校本课程保证学习策略指导课的开设和“四结合”的落实。
㈢ 关于“四结合”模式的可推广性
研究表明,“四结合”学习策略指导模式具有可推广性。首先,从理论层面看,学习策略指导对教学生学会学习、促进学习方式转变具有重大意义;“四结合”模式内容的“三维度模型”具有先进性和可操作性,方式的“四结合”有助于克服学习策略学而不用、用而缺乏迁移、用而不自觉的弊端,具有先进性和创新性。其次,从实践层面看,加强学习策略指导,促进学习方式转变,是学校亟待解决的问题;桃源师范附小学习策略指导实验效果教师问卷统计结果(见附录)显示,老师们认为“四结合”学习策略指导模式很有可推广性的占15%,有可推广性的占70%。“四结合”模式在桃源师范附小和省内其他小学的实践都证明了它的可推广性。
㈣ 关于学习策略促进学习方式转变的内在机制
所谓机制,泛指一个工作系统的组织或者部分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与方式。学习策略促进学习方式转变的内在机制主要是结构——功能机制和同化——顺应机制。
结构——功能机制是指,任何一个系统都是一个具有一定结构的、动态的、能起综合效应的有机整体,系统的本质和功能是由系统的结构及各子系统的结构功能与相互作用方式决定的。由于探究性学习和合作学习都是一种自主学习,二者的学习模型与自主学习模型总体上是一致的,所以,图2“温内和巴特勒的自主学习模型” [13]可看作是一个学习方式的操作模型。于是我们从图2可看出,学习策略是学习方式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计划——执行——监控等重要功能,因此,学习策略的获得与优化,能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
所谓同化,是指将对象纳入主体已有的心理图式(即认知结构),使对象成为已有的心理图式的一部分。所谓顺应,是指主体改变已有的心理图式以顺从对象、适应对象。学习策略之所以能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就是因为学习策略与学习方式之间存在联系,有些学习策略可直接纳入学习方式中,成为学习方式的组成部分,从而引起学习方式的变化,此所谓同化;同时,对不能直接纳入的学习策略,学生也可主动改变学习方式,以适应学习策略的新要求,使学习策略能纳入学习方式中,此所谓顺应。从表五“学习策略与学习方式的内在联系表”看出,学习方式涉及的六个心理维度都有相应的学习策略,学习方式的过程要素对应着相应的具体学习策略,而且二者有很高的一致性和相似性,这就是学习策略与学习方式的内在联结点。表中还可看出,学习方式的实施需要运用学习策略,学习策略是学习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因为二者有如此紧密的内在联系,学习策略就可以通过同化——顺应机制引起学习方式的变化或转变。
㈤关于研究成果及其社会影响
本研究显著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策略水平、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显著促进了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形成,促进了实验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校的特色发展;提出并验证了小学生学习策略指导内容的“三维度模型”和方式的“四结合”模式,探讨了学习策略促进学习方式转变的机制,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1、研究成果得到学术界认可和有关部门推介采用
课题组共发表论文40多篇,其中,郭铁成老师的论文《学习策略教学与指导的理论建构》,在国家级杂志、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小学教师培训》上发表,反响很好。根据“中国知网”“中国学术期刊引文数据库”公布的结果,被引频次为10。引用本文的文章有4篇是全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6篇是发表在《心理科学》等国家级刊物上的文章或知名学报上的文章,作者多为知名专家学者。郭铁成老师的论文《论小学生学习策略的教学与指导》在《当代教育论坛》上发表、《学习策略指导与小学生学习方式转变机制探赜》在《湖南第一师范学报》上发表、《小学语文自主探究性学习的教学策略》在《现代中小学校教育》上发表。李文英校长的《如何监控个人学习计划的实施——学习策略指导课的设计及评析》在《小学教学设计》上发表。潘定勘老师的《小学高年级学生自我监控能力培养实验研究》在《湖南文理学院学报》上发表。刘双林老师的《论学习策略》在《常德师范学院学报》上发表。郭铁成老师编制的《小学生学习策略问卷(PSCQ)》被全省各实验学校采用,体现学习指导的《小学语文教学评价表》和《小学数学教学评价表》,被常德市新课程教学比武采用。邓飞雁老师参与编写摄制的《谈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等两套光盘由湖南教育音像出版社出版。郭铁成老师2005年在全省学校心理教育专业委员会上,就“四结合”学习策略指导模式作了经验交流。郭铁成老师还在常德市小学教师培训中心担任省、市级小学语文、数学、思品骨干教师培训班和市级小学校长研修班累计20个班的《教育科研方法》课程的教学,在教学中讲授了“学习策略指导的内容与模式”,并将其课题研究方案印发给每个学员,使其研究成果在来自全省各地市的近900名学员中得到推介,其中来自全省11个地市的20名学员所在的学校正式加入实验,另有部分学员个人参与研究。
2、实验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校的发展
桃源师范附小实验教师发表课题论文10篇,论文获省级和国家级奖励27篇。实验教师中有两人评为特级教师,两人评为省级骨干教师。实验促进了教师素质和办学质量显著提高,学校2004年评为“常德市名优学校”。常德市鼎城区长茅岭中心小学主持“元认知与小学生写作能力发展”研究,娄德华校长等人撰写的《从观察入手从教材出发指导学生作文》,编入《文学社团写作课程》教材。该校学生2002年以来正式发表优秀作文40余篇,该校“花园文学社”被评为湖南省“十佳文学社”,常德日报、常德电视台、今日女报等多家媒体对此进行了报道。常德市澧县大堰当镇中学中心小学和三村小学主持“小学生元认知监控能力训练实验”,教师发表课题论文10篇,论文获省级和国家级奖励22篇,黄泽忠校长发表论文5篇,其中国家级1篇,成为省级骨干教师和专家型教师。通过课题带动,教师素质和办学质量显著提高,学校远近闻名。长沙市育才小学主持《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及反思能力培养的研究》,邓飞雁老师首创了学生“提问反思本”和“学习指导网站”,为学生元认知策略指导和信息技术在学习策略指导中的应用提供了宝贵经验,被多所实验学校采用。
㈥本研究的缺陷及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1、本研究“四结合”模式的实验样本不大,有待在全省或全市范围内分城区和农村小学进行大样本研究。
2、学习策略指导是一项理论性和技术性都很强的工作,为增强可操作性和实效性,有待进行学习策略指导的校本培训研究和校本课程开发研究,有必要编写《学习策略指导教师指南》,提供系统的学习策略辅导材料和学习策略指导课参考教案。
3、学习策略指导课教学的内容、方法、模式,学科渗透的落实,都有待深入研究。
4、如何将课程教学、学科渗透、自我训练、个别辅导有机结合起来,使之便于操作又具实效,有待深入研究。
5、学习策略和学习方式的测评有待深入研究。
八、结论
1、课程教学、学科渗透、自我训练、个别辅导“四结合”学习策略指导模式,能显著提高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学习策略水平和学习成绩。
2、课堂教学、学科渗透、自我训练、个别辅导“四结合”学习策略指导模式,能显著促进小学高年级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形成。
3、学习策略促进学习方式转变的内在机制主要是结构——功能机制和同化——顺应机制。
参考文献:
[1]刘电芝,黄希庭. 学习策略研究概述[J]. 教育研究,2002,(2):78.
[2]林崇德. 关于创造性学习的特征[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0,(1):60.
[3]张向葵,关文信. 学习策略对学生未来生活方式的影响[J]. 人民教育,2003,(2):30-32.
[4] [5]刘电芝. 学习策略研究[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304-305.
[6] [8]郭铁成. 论小学生学习策略的教学与指导[J]. 当代教育论坛,2003,(10):125.
[7]郭铁成. 学习策略教学与指导的理论建构[J]. 中小学教师培训,2002,(10):38
[9] 刘春玲. 国内外有关学习方式的研究综述及其对我国教学发展的启示[J]. 教育实践与研究, 2004,(2):3-6.
[10]钟祖荣. 论学习方式及其变革的规律[J]. 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5,(2):33.
[11]袁小平,郭铁成,周正怀. 学习策略指导与小学生学习方式转变机制探赜[J]. 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6,(2):50-52.
[12]李文英,郭铁成.如何监控个人学习计划的实施---学习策略指导课设计及评析[J].小学教学设计,2004,(3):38-39.
[13]庞维国. 从自主学习的心理机制看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着力点[J]. 全球教育展望,2002,(5):27.
2006年12月
附录:
附录一:主要研究成果目录
附录二:小学生学习策略问卷(PSCQ)
附录三:自我监控学习能力问卷
附录四:学习策略指导实验效果教师问卷
附录五:实验统计分析数据表
1、郭铁成.《学习策略教学与指导的理论建构》.《中小学教师培训》2002.10
2、郭铁成.《论小学生学习策略的教学与指导》.《当代教育论坛》2003.10
3、李文英,郭铁成.《如何监控个人学习计划的实施——学习策略指导课的设计及评析》.《小学教学设计》2004.3
4、袁小平, 郭铁成,周正怀.《学习策略指导与小学生学习方式转变机制探赜》.《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6.2
5、潘定戡.《小学高年级学生自我监控能力培养实验研究》.《湖南文理学院学报》.2005.10
6、陈业桃.《由自主走向自动——语阅读理解策略训练的主体体验初探》.《中国教育与教学》2006.5
7、郭铁成.《学习策略促进学习方式转变内机制探讨》.《中国教育学刊》待发
8、桃源师范附小118班课题组. 《小学高年级学生学习自我监控方法研究》.《研究与发展自我》.湖南人民出版社.2004.12
9、桃源师范附小118班课题组. 《关于我校五年级118班人际关系的调查研究》.《研究与发展自我》.湖南人民出版社.2004.12
10、刘双林.《论学习策略》.《常德师范学院学报》2001.12
11、郭铁成.《小学语文自主探究性学习的教学策略》.《现代中小学教育》2003.10
12、李文英.《例谈探究性学习》.《湖南教育》2003.20
13、余立云.《一个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教学案例》.《小学数学教师》2002.10
14、王菊芬.《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策略》.《湖南教育》2005.10
15、余立云.《“圆柱的表面积”活动教学设计与评析》.《湖南教育》2001.1,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小学各科教与学》2001.4
16、王菊芬.《“找规律”教学设计》.《湖南教育》2005.5
17、余立云.《浅谈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关系》.《常德师范学院学报》2001.6
18、袁小平, 郭铁成,周正怀.《学习策略指导与小学生学习方式转变机制探析》.《长沙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6.1-2
19、郭铁成.《“生态式发展性”心育模式的理论与实践》.《教学与管理》2004.6
20、黄泽忠.《认知体验性数学学习》.《湖南教育》2006.11
21、黄泽忠.《激活数学教材的思考》.《湖南教育》2002.21
22、黄泽忠.《教师应学会“三省吾身”》.《湖南教育》2004.22
23、游莲芳.《浅谈小学生数学创新学习能力的培养》.《中国教育创新研究》2004.12
24、周庆化.《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实现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中国教育改革与教学研究》2004.12
25、朱银坪,黄泽忠.《数学教学应使学习过程成为一种创新开放性的研究活动》.《中小学教师培训》2000.2
26、娄德华,徐阳初,尹光祥.《文学社团写作课程》.吉林音像出版社2001.8
27、肖 丽,娄德华.《用心观察,真情表达》.《小学教学参考》2006.9
28、周瑞萍.《新课程呼吁开放作文》.《教师教育》2003.5
29、邓飞雁.《谈学习方式的转变》光盘.湖南教育音像出版社.2005.7
30、邓飞雁.《案例解说新课程教学法——小学数学》光盘.湖南教育音像出版社.2006.3
31、邓飞雁.《走近可口可乐》示范课光盘.河南省教育音像出版社.2005.10
32、郭铁成.《小学生学习策略指导的内容与模式》.湖南省学校心理教育研究会一等奖.2004.12
33、郭铁成.《论小学生学习策略的教学与指导》. 湖南省心理学会二等奖.2002.11
34、刘双林.《元认知与学习策略》. 湖南省心理学会二等奖.2002.11
35、刘文艳. 《小学高年级学生自我监控能力培养的初步研究》. 中国教育学会儿童教育心理学分会“全国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与自我教育研讨会”一等奖.2004.5
36、余立云. 《科学指导,亲历探究——指导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几点体会》. 中国教育学会儿童教育心理学分会“全国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与自我教育研讨会”一等奖.2004.5
37、李雪云.《培养高年级学生自我监控学习能力三步曲》. 湖南省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研究会一等奖.2005.4
38、王菊芬.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几种策略》. 湖南省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研究会一等奖.2005.4
39、黄泽忠.《小学生自我监控能力训练构想》.湖南省中小学教育评价研究会一等奖.2006.6
40、黄泽忠.《元认知监控能力训练的感悟与思考》.湖南省中小学继续教育研究会二等奖.2003.12
41、游莲芳. 《浅谈低年级学生自我监控意识的训练》.湖南省中小学教育评价研究会一等奖.2006.6
42、唐汇莲. 《浅谈小学生课外自主阅读习惯的养成》.湖南省中小学教育评价研究会一等奖.2006.6
43、邓飞雁. 《实践互动式教学的几点思考》.长沙市教科院一等奖.2006.8
44、邓飞雁. 《让学生“问题”越来越多》.湖南省教科院基教所一等奖.2004.12
45、刘文艳.《在表演中理解,在体验中升华》.湖南省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研究会一等奖.2006.6
46、余立云. 《小学生数学学习自我评价能力的培养》.湖南省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研究会一等奖.2005.1
47、刘美琼.《自我教育与合作学习融合研究》.湖南省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研究会一等奖.2005.12
48、王菊芬.《想办法,求体积》研究课.湖南省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研究会一等奖.2005.4
49、余立云.《比例尺的教学与反思》教学设计.湖南省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研究会一等奖.2005.4
50、李雪云.《世纪宝鼎》教学设计. 湖南省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研究会一等奖.2005.4
51、桃源师范附小118班课题组. 《学习中的自我监控方法研究报告》. 中国教育学会儿童教育心理学分会“全国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与自我教育研讨会”二等奖.2004.5
52、郭铁成.《小学生学习策略问卷(PSCQ)》.各实验学校采用。
53、郭铁成.《小学语文教学评价表》.《小学数学教学评价表》.常德市新课程教学比武采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