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教师之友网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天上的星,亮晶晶;梁卫星是颗明亮的星!

[复制链接]
11#
 楼主| 发表于 2012-8-3 18:35:07 | 只看该作者
 《成人之美兮》后记
  梁卫星
  我写《成人之美兮》,源于2008年4月,《新教育读写月报》主编李玉龙先生的撺掇。在此之前,我从没写过小说,我对此毫无信心,自然是连连摇头,但不知怎么的,李玉龙东说一句西说一句,我居然就晕晕糊糊地答应下来了。
  2008年12月份,我开始动笔写《成人之美兮》,在动笔之初,那些在脑子里活跃了很久的构思,根本就不愿意老老实实地转化为文字。我意识到自己典型是赶鸭子上架,明明知道自己写不好,却又不得不写。这其实是可以想见的——写小说是需要技术和素材贮备的,我却一样都不具备,尤其是前者。于是就边看书,边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思维片断,试图让自己的思维清晰起来。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我看到了法国作家勒克菜齐奥的长篇小说《乌拉尼亚》,这部长篇小说使这位作家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我抱着模仿的意图看完了他,小说里写的反对现代文明的乌托邦——坎波斯,这一想像的国度在现代物质文明面前虽然归于失败,但却让人流恋不已。我想,我是不是可以抛开以前的构思,模仿着写一个教育乌托邦的毁灭呢?
  接下来,我便试着对这个教育乌托邦进行了构想。但很快,我就发现这完全超出了我的能力,我没有办法勾勒出一个理想的教育蓝图,更没有头脑想像出一个理想的教育群体及其实践。我陷入到了手足无措的境地。很长时间的搁置后,我突然意识到,我何必写那么宏大的东西呢?再说了,教育乌托邦在我们这国家也不可能有啊,不现实,不如就写几个老师的人生挣扎算了。
  我的思维明确起来,我想,我就写老师们的人生吧,这些老师的人生应当全都为我们现有的教育处境联结在一起。
  然而,教育人生是什么样的人生呢?这个随之而来的问题,对我又造成了很大的困扰,我不是会编织故事的人,也不擅长叙事,对生活也从来都是粗枝大叶,根本就没有留心储备过可供使用的素材。我当时就想,不如扬长避短,以对教育问题的哲理沉思为主,穿插一些对教育人生的揭示与思考吧?
  为了把这一构思具体化,我把自己所能考虑到的教育问题进行了分门别类的列举,在列举的过程中,我越来越清晰地意识到所有这些严重的教育问题与我们这些普通老师的人生是不可分割的。教育其实就是我们这些老师的生存此在。这一发现校正了我写教育人生的粗陋想法,我想,我写的不应该是教育人生,而是日常人生。这让我获得了极大的构思空间。我想起了米兰·昆德拉,我平生最为敬服的作家,他的写作经验浮上脑际。昆德拉写作一篇作品之前,首先进入他的思考范围的,不是人物,不是故事,也不是生活片断,这些从来都不是。对他来说,这些现实生活中的人事和生活片断没有任何意义,他也从不关心,他的写作不需要现实素材。因为他的写作是虚构,是创造另一个有别于现实的世界,这个虚构的世界只有一样是来自现实——那就是这个虚构世界的人物的生存逻辑。所以,昆德位的写作,源于他在沉思中提炼出的一些关键词。这些关键词体现的是昆氏对人生、人性、历史、伦理、道德、宗教、哲学及人类一切方面的思考,这些关键词在昆德拉笔下如同催生婆一样自然生成人物、细节、存在处境,我们只要看看《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等小说,就能感受到,昆德拉的人物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大可能有的,这些人物被他的关键词,如轻与重,如媚俗等虚构出来,成为鲜活的艺术生命,体现的却是昆德拉对人性人生的深刻思考。
  思考到这样的地步,其实思维已经完全明确了,在我所列举的无数教育问题的笼罩下,关于教育人日常人生的关键词大约只有这样一些了:分裂、妥协、隐忍、顺从、背叛、放弃、怯懦……这个词条链可以无限延伸下去,但没有与之对应的词汇,因为来自教育现实的关键词不可能有希望和理想的位置。这些词语如同气泡一样不断膨胀,最后,胀成人形,居然形成了无数端着教育这一饭碗的抽象形象,我的影子自然也在其中。这其实是一种必然,因为我对教育的思考只可能来自我的日常人生,我的日常人生只可能笼罩在我自己的教育问题之下,这些关键词,自然也只能指向我自己的人生。
  这些关键词的确让我第一次再清楚不过地看清了自己,我一直过着非常分裂的生活,一方面的确有一点点教育情怀,也为这份情怀驱动做过一些努力,但更多的却是为了现实生活的安稳平静,有时甚至是为了一些微小的利益,就将这份情怀抛到了脑后。尽管现实生活的确很严峻,但我的分裂并在分裂中无动于衷还是来得太轻易了一些。分裂贯穿了我的人生,因为分裂,我隐忍顺从;因为分裂,我怯懦妥协;因为分裂,我背叛放弃……想想自己这些年,一直做着的一些事情,并且因为这样一直做而成为了生活方式,我却习以为常,实在让人羞愧。记得很久以前,我刚参加工作,听到办公室里老师们骂学生骂得无所不用其极,我非常反感,但后来,我也学会了骂学生,开始时只是为了显示自己和大家一样,这是一种安全感的驱使,到后来,就骂成习惯了。记得刚参加工作时,组长为老师们争取学生资料回扣,我还有些心虚,不久,就拿得心安理得了,后来我自己也做过几年组长,为了多争取回扣,为了迎合老师们,我想办法订资料和杂志,目的只是为了替老师们谋点利益。从内心深处,我是认同在处理师生矛盾时,站在学生的立场上的,但每每真的发生这样的事时,我的立场总是不够坚定,很容易摇摆到老师这边来,这是典型的屁股决定脑袋。对领导和权力,我内心一向充满反感甚至仇恨,我很清楚,他们就是我们严酷教育生态的代理根源,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为了自己的饭碗,却也不免经常对他们弯腰腼颜。
  由这些关键词出发,我痛苦地认识到了自己原来是一个这么没有担当的人。我的人格与德性实在是残缺不堪的!难道生活真的只有这一种选择吗?难道生活真的严酷到了这样的程度?难道人性真的这么脆弱,脆弱到只有这一种选择吗?我想,如果只有这一种选择,这个小说还是不要写了。这些关键词如同一面面镜子,让我看清了自己,我实在难以面对。所以,有一个月的时间,我没有动笔。我曾经以为,我不会写下去了。
  但是后来,我还是动笔了,而且写成了现在这个样子,固然是因为李玉龙的绝不放弃,更是因为我那段时间的胡思乱想。一个方面,我在想,教育人的日常人生是一种无人闻问却又多有指责的人生,它即使是溃败和堕落吧,也应该出现在我们的文字里,因为溃败和堕落是有根源的,对这些根源的揭示是能让人渴望新的生存可能性的。写出来吧,我想,写,本身就是一种自我救赎。而且,我还想到,虽然我是一个没有担当的人,过着一种明显分裂的生活,但既然是分裂,就说明我的人格深处也有值得肯定的地方。我于是又重新对这些关键词进行了列举,并且力求构成对应关系。分裂——统一;放弃——坚持;顺从——隐忍……这组对应关系一旦列举出来,我马上意识到了一种类似于雨果莫泊桑式的小说模式。雨果和莫泊桑喜欢把人物安排成对应关系,让他们在面对同一处境时作出不同的反应以揭示人生的不同选择。我因此想,我是不是可以这样来写:把复杂的现实人性状态一分为二,每一部分都单纯一些,一部分负责表演统一与坚持,一部分负责表演分裂与顺从,这样写起来,由于性格比较单一,也好写一些,同时关于教育破产及其所由之的人性破产之根源的思考也好渗透一些。
  当然,将一种复杂的现实人性状态一分为二,这二部分作为艺术形象,不论成败,他们都已经脱离了现实母体,他们在对原型某个方面的特点的无限夸大中成长为自己,其实与原型已经没有太大的关系了。因为作为原型,现实人生中的一种人性状态和人生追求是不可能如此腰斩的!也正是因此,小说中作为对立面出现的几组人物,其各自人格的复杂完全超越了我最初一分为二时的构想,他们人格中的互补互渗也让我分外惊奇和欣悦。
  然而,很多人在看了拙作后,却都惊呼这简直就是纪实文学,真实到了残酷的程度,令人有毛骨悚然之感。这一方面让我安慰,另一方面也让我惴惴不安。我感到安慰,是因为读者的感觉说明我真的写出了教育生态与教育人生的普遍状态,是真的达到了撕开假面的目的,至于在这样一个眼球极易分散的时代,能不能引起疗救的注意,却不是我所能控制的,我只能做我做的那部分工作。我感到惴惴不安,是因为远在千里之外的读者尚且拿自己生命中的人与事对号入座,那么,我身边的人事呢?毕竟,我不能脱离我的人生去写作;毕竟,我的抽象来自于我的人生啊!这是我在写作之初全然没有想到的,但现在,我不能不忧虑担心了。所以,我要声明一下,我在写作时,心中所想,完全是一些抽象的概念,是这些抽象的概念自然生成了我笔下的人物,而这些笔下的人物又把这些概念内聚的现实生活重构了出来,与我现实生活中的任何具体人事都没有任何关系。如若有人愿意对号入座,是基于对小说生存伦理与现实生活之间关系的理性思考,由此而反省甚至展开疗救,我感激不尽。如若有人根本就没有看完小说,只是把小说的整体予以肢解,从人物的某些具体言行丝缕上看到了自己,并以为我在刻意丑化他们,我只能说,这是对他们自己和我的双重侮辱。
  这样的对号入座,实在是一件极其可笑的事。我可以公开地说,小说里每个人物身上都有我的影子,但每个人都不是我。这不是自传,而是小说。有人猜测我是海老师,或是贾老师,我得说,我本人虽然有海老师的怯懦和隐忍,却绝无海老师那样的事功与际遇;我本人虽然有贾老师那样的分裂与执着,却绝无他那份争取自己利益时的一往无前的勇气和魄力。我有他们二人的弱点,却没有他们的优点,他们的优点使他们成为了有别于我的艺术形象。他们不是我。我的生活中也没有海老师和贾老师,他们只是一个概念的膨胀,尽管这个概念的确来自于我生活中的人和事,但那只是一些碎片,只有经过我头脑的抽象组合,他们才幻化成为了人形。
  所以,我要再次强调,小说中的人物,比如海老师,比如贾老师,比如邹哥,比如古主任,比如孙江,比如胡冰,比如常老师,虽然他们的生存状态有着无可置疑的现实生活逻辑,但却绝不会是我的生活环境中的任何一个人,也请读者不要对号入座,从而造成不必要的伤害。我的同事们虽然也是温水里的青蛙,过着奴隶一般的生活,但他们都有着世俗的善良。之所以小说里的人物让人失望,那是因为他们必须服从我的写作目的:我要写尽教育的溃败与在此存在境遇笼罩下日常人生的沉沦。我打磨了一面镜子,每个置身教育圈子里的人都可照见自己,艺术的夸张与集中大抵如此!至于照镜子的人,若是幡然自省,那是他的功德,若是恼羞成怒,甚至于穷凶极恶,远过于镜子里的形象,那也是他的业报,与我又有什么关系呢?
  此外,人们很容易以为这是一部教育小说,从而在其间寻找关于教育的真谛。但我想说,我写的不是教育小说。我无意探讨任何教育理念,也无意书写教育理想。我也不是教育家,没有能力为一个没有教育的时代提供所谓教育蓝图。尽管小说里有很多关于教师成长的思考,也有一些关于课文与课堂的描写,但那些其实只是人物关于人生与人性的表达,是人物自身生活、个性与人格的一部分。而我所谓要写教育的溃败与堕落——我也的确达到了这个目的,但我只是想借此突现教育作为一种生存此在的不合理与非人道,从而呈现在此生存此在笼罩之下的人性与生活。我想写的一直就是生活,就是人生,现在回过头来看,我居然还是写出了一个松散的教育乌托邦的毁灭,写出了伴随着这乌托邦的毁灭,人性的沉沦与一切存在可能性的断绝。它绝然没有一丝救赎的可能性!
  小说写成后,只是在字词句上进行了修改。有无数的缺限,我虽然考虑到了,但最终还是没有大幅改动。因为这个小说,我已经有了太多的遗憾,就让它保留着吧。生活本来就是如此残缺。更何况,写这个东西,我没有任何艺术上的追求,更谈不上什么艺术野心。借用乔治·奥威尔的话给这些不应该说的话结个尾吧:我写,只是因为我有话要说,如此而已!
  拙作能够出版,完全是个意外,我要郑重感谢太多的人。拙作能够写成,李玉龙先生和童蓓蓓女士在精神上给了我极大的鼓励,在构思上给了我太多的帮助,谢谢他们。拙作写成后,我把它寄给了只有过一面之缘的丁东先生,先生一直关心教育,我只是想告诉先生我们的基础教育到了什么地步,我们这些基层老师的人生何等悲苦,并没有谋求出版之意,但先生却不但在在网络上予以郑重推荐,而且还向无数朋友极力褒奖。并且还和他的朋友老村先生与陈为人先生一起讨论,提出了中肯的看法,在此,我要对丁先生说一声:谢谢您!也对老村先生和陈为人先生说一声:谢谢你们!丁先生把拙文传给周实先生和向继东先生后,两位先生也是竭尽全力,向多家出版社推荐。向先生多次打电话和我这个素不相识的后辈联系,告诉我如何与出版社交流。我对二位先生也只能说一声微不足道的谢谢!余世存先生和吴洪森先生,在看了拙作以后,也极力为其出版奔走,一并致谢于此。林贤治先生在看了拙文后,提出了宝贵的修改意见,我感激不尽。最后,我要感谢花城出版社的苏灿明先生和倪腊松先生。两位先生为争取本书的出版,劳心费神之至,无论是大到出版方面的事务,还是小到小说标点符号的修改,可谓事无巨细,力求落实,其间辛苦只有我知道,我将铭记于心。
  2010年5月7日
12#
 楼主| 发表于 2012-8-3 18:35:47 | 只看该作者
答《新一代》杂志问

按:《新一代》由四川外语学院新闻传播学院主办,是一本大学生自己办的杂志,我在看到了这本杂志后,非常震惊也非常欣慰——这本杂志校正了我一贯以来的偏见——我一直以为,当代大学生乏善可陈,难堪期待,然而,当这本杂志呈现在面前,我意识到,和任何时代一样,当今时代,除了一味玩乐、懵懂混世的大学生,仍然有着严肃思考认真做人的大学生,他们或许会是中国未来的脊梁。感谢熊忻同学的辗转采访,他强烈的问题意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个采访算是对他们微不足道的致敬与安慰。他们同时采访了三个人,合成为一个采访稿:关于土壤——大学与人的心灵成长,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采访稿自然会与原生态有些差别,由于不会模式转换,我帖在这里的,不是整体的采访稿,只是我个人接受采访的部分。
按:《新一代》由四川外语学院新闻传播学院主办,是一本大学生自己办的杂志,我在看到了这本杂志后,非常震惊也非常欣慰——这本杂志校正了我一贯以来的偏见——我一直以为,当代大学生乏善可陈,难堪期待,然而,当这本杂志呈现在面前,我意识到,和任何时代一样,当今时代,除了一味玩乐、懵懂混世的大学生,仍然有着严肃思考认真做人的大学生,他们或许会是中国未来的脊梁。感谢熊忻同学的辗转采访,他强烈的问题意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个采访算是对他们微不足道的致敬与安慰。他们同时采访了三个人,合成为一个采访稿:关于土壤——大学与人的心灵成长,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采访稿自然会与原生态有些差别,由于不会模式转换,我帖在这里的,不是整体的采访稿,只是我个人接受采访的部分。
答《新一代》杂志问
《新一代》/梁卫星
1、大学时代给您带来的最大的影响是什么?(比如人、事、书籍、思潮、讨论组等,希望您能具体谈谈,比如喜欢讨论什么,讨论过什么。)比如在价值观形成过程中突破了哪些固有的观念?具体是怎样的?
大学时代对我刺激最大的是每星期四下午雷打不动的半天的政治学习,总是相同的学习文件——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领导人的重要讲话,总是一样的说辞——反自由化思想,反和平演变。不许迟到、不许旷课,必须发言交心。不可思议的气势汹汹,不可一世的不容置疑,不容喘息的狂轰乱炸,这使我身心俱疲,常常有置身囚牢之感。我因此得以从反面意识到了自由的可贵,发自内心地体验到政治应当是自我的选择而非权力的包办。当然,这种意识在当时还只是我的一种不可言说的生命体验,并没有知识论上的依据。这样,为了寻求知识论上的支持,我开始了广泛的阅读,而正是藉由阅读,我的生命开始走在正确的方向。而给我最大影响,至今仍让我受益无穷的,是陀斯妥耶夫斯基的小说和鲁迅先生的所有文字。陀氏让我意识到人类心灵的复杂与丰富,不容简化也不应驯养。鲁迅先生的文字则让我对我们的历史与现实有了整体的认识与把握。他们两人培养催生了我的自我意识和基本人格。这种自我意识持守个人尊严高于一切,拒绝任何未经我生命渴求检验的道德观念;这种人格结构坚信个人独立即是至高幸福,怀疑任何未经我生命理性测量的伦理价值。由此出发,我突破了从小所受的党化教育,意识到了不经理性透视的爱国主义是对生命的背叛,不容个体置疑的类群主义即是罪恶,不为基于生命体验的怀疑所论证的确信即是下贱。
大学时代的生活是孤独的,除了沉浸于书本之中,不曾有过与他人的思想价值交流,不是我不想,而是没有这样的人与活动可供我于交流中成长,所谓夏虫不可语冰,正可作此解,但这也从反面告诉我,每个人都孤立的,他得对自己负责。大学时代的孤独生活从存在论的意义上论证了个人主义,这种生命体验与广泛的阅读与思考合流,形成了我至今仍坚持并践行的生命伦理。


2.基础教育塑造出的学子进入大学,即便是有叛逆意识的,也未免受限于基础教育所预设的世界图景。您觉得一个人如果确实希望在大学里进行某种自救,他应该优先突破的是思维的哪些死角?莫非闷起头来广泛阅读就可以了?
基础教育给予绝大多数青年学子的世界图景是极其狭隘虚幻的。对于80年代末期和90年代初期的这一代人来说,基础教育甚至包括他们正在进行的大学教育,给予他们的只是一个朝贡时代的世界图景,这个世界图景里只有中国,其他国家要么作为中国的假想敌存在,比如日本、美国,要么作为中国的陪衬存在,比如印度等国,此外便无任何其他意义。这一世界图景培养了这代人的敌我意识与唯我独尊的思维方式,也抟捏了这代人只知有我绝无他人的伪个人主义,其对人的毒害无论怎么说都不算过分。要想自救,是很难的,闷起头来广泛阅读是绝对不够的,阅读若不结合生命体验,若不与生命体验交互印证,若不能渗入生命体验成为个体生命的血脉心跳,正如水面浮油,可能会起相反的作用。当然,很多生命体验可能是虚假的,只是形形色色的消费时尚与根深蒂固的意识形态合力驯化的结果,唯有持守 “以身为度,以身为限”的法则,发自内心地认可自我生命需要即是幸福的内涵,他人的生命需要即是自我追求的界限,尊重自己也尊重他人,方可突破人格深处建基于敌我意识之上的狭隘政治理性与建基于伪个人主义之上的交往伦理,从而形成合乎天理人道的交往理性与生命伦理。


3.2009年您在写给自己学生的信(《给刚上大学的你们》)中说,中国人最富贵最威严最安全的生活就是某种组织生活,而包括大学社团和学生会在内的所有其他组织生活都是这种富而且贵的组织生活的预演。我们注意到90年代以来政府力量对高等教育的强力干预,可能加剧了社团生活的“组织化”。所以我们想知道的是,您上大学时所经历和见闻的学生社团活动是怎样的?以及您怎样评价?
我大学时代没有参加过任何学生社团,不过,我还是在过一种倍感屈辱的组织生活,因为在我看来,我们的大学其实就是一个以党组织为基本模型而亦步亦趋的组织体。至于学校社团,其实也不过是仿党组织的组织体,而且具体而微,党组织怎么样,他们就怎么样。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人基本上都在过组织生活,不管你愿不愿意,不管你自觉不自觉。事实上,真正的组织生活并不是坏事,相反,是好事,而且符合人作为社会性动物的本性。欧美国家的各种民间组织和个人社团只比中国多不比中国少,正是他们构成了一个国家介于个人与政府之间的社会层面,并有效地把个人组织起来抵抗着政府与国家的操控,捍卫并经营着个人的合目的性的生活。也就是说,较之真正的组织生活,我们的组织生活实际上是“被组织生活”。因为我们并没有个人选择,我们的组织与社团不会考虑个体生命丰富多彩的欲望与兴趣,亦拒绝或发现或催生以至发展个人的各种生命潜能,他们只有一个单纯的目的,把人追求自我完善与个体价值实现的政治理性简化为狭隘的爱国主义与集体主义,把人的无限丰富的兴趣与爱好删刈为纯粹的社交能力,把人的追求超越的精神趋向锁定为升官发财的物质主义人生。因此,我们看到的组织生活其实只有两种图景,一种是为官僚主义权威主义所支配的尔虞我诈勾心斗角,一种是游离于组织边缘却又不可摆脱从而找不到出路看不到方向的虚无主义与混世主义人生,苦闷、无聊、玩世不恭,什么都无所谓,过一天算两个半天。这样的组织生活从我年青时开始一直持续到今天,我对此充满了愤怒与无奈。


4.您教过的学生进入大学后,多有跟您保持联系者。他们的焦虑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您怎样看待这些焦虑?
我教过的学生进入大学后,相当一部分非常焦虑。他们的焦虑主要体现在与环境的格格不入。大学不是他们期待的那样,很多大学其实不过就是一个放大的高中,根本没有任何自由可言。大学的新同学不是他们想像的那样,无知、麻木、脑残,却又自以为是。大学的生活更非他们曾经展望的,那里没有大师,只有大楼,没有精神生活,只有欲望培训,没有思想交往,只有利益争夺。这使他们觉得自己被抛入了死气沉沉青蛙鼓噪的荒原,他们四顾无人,苦闷忧伤,但他们的焦虑在我看来首先是一件值得庆贺的事情,这说明他们有着年轻人正常的情感与心智,有着人之为人的正常的精神渴求与思想萌动,这是我给他们的大学礼物,我希望他们能够坚持住,我愿意送给他们一句话,人的痛苦比猪的快乐远为高贵!


5.八十年代的大学中弥漫着读书、讨论的氛围,对社会政治议题关注甚多;新世纪的大学生活则被网络所占据,关注的问题越发去政治化、多元化。这其间的九十年代是什么样的?时代变迁的过程和机制又是怎样的?
八十年代是一个启蒙的年代,还有一定的思想自由,人们对自己的精神生活还有一定的自主权,所以,那时的大学弥漫着读书、讨论的氛围是很正常的,人作为亚里士多德所言“政治的动物”,关注社会政治议题,也正是正常本能的释放与表达。在我看来,一个人不关心政治,就只能称之为非人,或者充其量只能叫余世存先生所言的“类人孩”。关健是中国人自古以来并不懂得什么是政治,他们一向认为政治就是管理,是权力的禁脔,是大人先生、王公贵族的事。上层这么想,他们理直气壮地把管理作为奴役,下层也这么想,他们心安理得地接受着奴役。可是真正的政治无所不在,政治的每一微小言行无不关乎到每个人在生存与生活中某一方面或许多方面的权力与利益,你不关注政治,政治也会找你,那时,你就只能“被政治”。只有一个彻底原子化的社会,人们才不会关注社会政治议题,因为在彻底原子化的社会里,其实已经没有了社会,也就没有了正常人,因此也就没有了政治,余下的只是一个庞大组织对一群乌合之众的任意役使,犹如一个蜂王役使一群工蜂。所以,在坏时代与更坏时代之间,我别无选择地缅怀八十年代。
九十年代完全不同于八十年代,南巡讲话与随后的文化教育政策,彻底埋葬了八十年代的启蒙理想与政治激情,一个空前物质化的时代几乎是一夜之间空降于九十年代。由高度集权牢牢掌控的市场经济把人们的所有物质欲望刺激出来,却绝不容许有一个思想的自由市场。于是,思想退隐,学术横行;理想匿迹,欲望纵横;启蒙夭折,国学驰骋;革命成鼠,难以过街,改良至上,人人服膺。九十年代于政治权力而言,就是这样一个以物质欲望驯化覆盖人的丰富多彩多元深刻的本性的时代,一个以活着就是幸福的实然存在图景僭越无穷存在可能性的时代。对知识分子而言,则是一个以理性宽容掩饰胆怯自私的时代。如果说,建国前三十年,中国人完全被意识形态所规训,成为整全的意识形态奴隶,那么,九十年代之后,中国人是在意识形态与畸形市场经济的合力之下,成为了彻底的物质化动物,丧失了人之为人的精神维度。从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的这样一个巨变,并不是一个正常的历史嬗变,而是完全出于政治权力的一己操控,而知识分子以自己的集体沉默与失节谄媚投靠权力晋升为精英阶层尤其令人愤怒沮丧。
所以,九十年代是一个令人失望的时代,到了二十一世纪十年代,时代的精神状况并没有本质的变化,网络的出现也不过是提前把人们的物质饕餮推进到了娱乐至上的生态层面。因为除了拿肉麻当有趣,拿无聊当开心,拿匮乏当丰满的娱乐疯狂,“被政治”的人们实际上也不可能有其他的生活与创造了。所以,我认为新世纪的这十年绝大部分大学生关注的问题并没有去政治化与多元化,而是更加单一化——为科技发展所带来的方式的多元化掩盖的实质上的单一化。他们关注的其实除了物质欲望的满足还是物质欲望的物质,房子、车子、票子、儿子是他们理想生活的全部。他们和他们的前辈九十年代人相比并不是什么新人类,他们仍然走在“类人孩”的诅咒之中。

6.看到一本80年代出的书,里面的大学生写自己的情况时,还是拘泥于那种受政治宣传话语影响很大的腔调。翻到本世纪初出的校园刊物,里面也还是有一些 “接班人”式的口吻。这一方面,您自己的经验是怎样的?
八十年代虽然是一个思想启蒙的时代,但由于建国三十多年的意识形态洗澡,那时候的大学生的话语腔调意识形态化是可以理解的,如果给予启蒙以从容的时间,相信这种腔调会得到正当的清洗,可惜,启蒙被人为掐断,而且为了打击抹黑启蒙,九十年代大学里的意识形态控制和渗透远超八十年代,那时候的校园刊物里,“接班人”腔调其实比八十年代有过之而无不及。只不过由于严酷的政治气候,多出了一些嬉皮士混世腔调而已。到了这个世纪,党化教育真是滴水不漏,我记得我读高中时,党组织还没有在高中生里招收预备党员,而现在的高中,每年到了一定的时候,学校都要组织学生申报预备党员,可以想像这些申报者的“接班人”口吻是多么字正腔圆了。当然现在的大学生刊物我相信还会有其他口吻,比如小清新口吻,娱乐无极限口吻,网络追酷求新口吻,这是媒体升级换代,科技促进玩耍的结果,而非基于思想挣扎后的理性选择。这些口吻一点也不与“接班人”口吻矛盾,他们既不是主动游离于意识形态之外的自我经营,亦不是刻意的意识形态反讽,他们不关心政治,也不知道有政治,正是“被政治”的最为可悲的证明,他们的那些看似自由主义的口吻,其实一点也不自由,不过是“接班人”口吻操控下的新媒体时代的虚幻面具而已。所以,当奉旨爱国或受令游行的时候,他们总是其间最活跃的一群。当然,我还经验过另一种口吻,那种完完全全的玩世不恭,只能说是典型的犬儒口吻,不消说,这种口吻在否定接班人意识的同时,也否定了个体独立的意识,这是长期的“被政治化”所形成的心灵伤痕,是没有热度与活力的人生。

7.今天大学生似乎更多地受大众媒介影响,他们心目中的知识权威几乎超越不了畅销书这一层。与此相比,九十年代是怎样的情形呢,那时候的大学生所信任的权威是什么?
我是九十年代初毕业的,我们那一代人信任的知识权威相对来说还是承载着八十年代的余绪,主要是一些经典作家和世界一流的文化思想大师,比如对我影响深远的就是像陀斯妥耶夫斯基和鲁迅这样的经典作家,还有萨特、叔本华等思想大师,但是由于已经没有了交流的场域,这种信任很快就开始为时代刻意炮制出的偶像所取代,比如陈寅恪这样的国学大师,钱钟书这样的学术大家,余秋雨这样的明星作家,汪国真这样的口水诗人。越往后走,大学生所信任的权威越偶像化、明星化、娱乐化,越来越远离思想与现实。

8.学潮过后的大学氛围有哪些变化?
被联篇累牍的政治学习弄得疲惫不堪的倦怠麻木,完全没有思想交锋的枯燥无聊,找不到理想无处挥洒激情的苦闷,迅速忘记八十年代跑步进入愚味而不以为憾,一个连娱乐玩耍都没有任何新意的时段,其气氛差可用“荒漠”二字来形容。

9.八十年代的大学生曾经历过人生观的大讨论(“潘晓争论”),踌躇于“为自己”还是“为他人”,您怎么看这次讨论?九十年代这方面是什么情况呢?那时候大学生的主要焦虑有哪些?
八十年代的这场有关人生观的大讨论,是启蒙思潮推动下的一缕小小浪花。那是一个刚刚摆脱长达三十年恶梦的短暂年代,在八十年代之前的三十年里,人活着只能是为了国家民族党和领袖,个人得随时准备为这些抽象的东西献身,而且还得心甘情愿,充满自豪感和荣耀感,这完全是不言自明的,也是不容置疑的,根本不成其为一个问题。但是到了八十年代,当人们睁开眼睛,才痛苦地发现他们所为之献身的那些抽象的东西残忍地吞噬了几代人的青春与生活,践踏了几代人的生命与理想,扭曲了几代人的激情与追求,他们不能不反思,人活着究竟是为了什么?反思导致了大讨论,这一方面说明了三十年意识形态洗脑余威犹存,控制仍在,另一方面也说明了人们当时在挣脱这种精神控制时的痛苦与艰难。事实上,我们今天回过头看这一讨论,可能觉得很可笑也很幼稚,但如果稍有一些历史的同情,我们不能不为当时人的认真而肃然起敬。其实,我现在还是认为,这场讨论并没有结束,我们仍然需要重拾八十年代人的话题,只有这样,才能活得严肃而得体。
九十年代这个话题似乎少有人谈起,这是因为学潮之后,当局极大地强化了意识形态的宣传,加强了思想与精神控制,人们也许内心有抵触,但表面上得表示对当局教化的认同,否则,是很危险的事情。另一方面,随着市场经济的展开,欲望从潘多拉的魔盒里放出来,人们也慢慢习惯了这种精神分裂的生活方式——一方面在言语上表示对当局意识形态的服膺,一方面在个人行为上极力追求个人私利。人们的焦虑不再是理想的不得实现,而是如何压抑乃至彻底遗忘理想,如何做一个生活成功的人。这种精神分裂的生活方式后果是极其严重的,时至今日,他造就了我们这个新时代的主体人格:不关心政治,只关心自身的伪个人主义。这使每个人在追求个人私利时从不考虑他人的存在,人们无法把握群已界限,被分解为原子式的个人,只能被轻而易举地为不受限制的权力掌控,闷声发财,发不了财或则怪自己,或则怪周围的人,从不反思根本原因。我们现在看到的道德败坏,伦理崩溃,贪腐横行,公权私用,反社会事件层出不穷的……末世图景,就是从那时候开始的。二十一世纪十年代是上世纪九十年代的恶性延续。
所以,我们需要再来一次人生观的大讨论,因为这其间蕴藏着人如何才能真正活得高贵而尊严的秘密——为自己为他人里面包容着一个对群己界限的讨论,而这个讨论将不可避免地触及每个人对社会的责任以及每个人对权力的认识,一旦个人、社会、政府、国家的关系被全民讨论,我们体制的僵化蛮横与主流意识形态的专断可笑将成为每个人内心最大的羞辱,那时候,也许能迎来一个真正变革的时代。

10.您觉着一个大学老师的价值可以体现在何处?
我前不久看到了两则有关大学教授的新闻,一位教授说,他的学生毕业后如果不赚够4千万别来见他,另一位教授说,大学教师应该专心搞科研,上课是很可耻的事。这两位教授名头虽然吓人,其实不过是名利之徒,他们无非认为人的价值体现在对物质的巨量占有。这样的大学教授,实话说,大便不如,但他们却人数众多,把持着大学教育。我始终认为,一个教师,无论你是中小学教师还是大学教师,其价值只能体现在课堂之上,所谓科研,当然要搞,但真正的科研其实是在课堂上搞出来的,而非闭门造车弄出来的。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朱光潜、朱自清、闻一多那一代人,他们至今仍然深具影响的科研成果是从哪里做出来的?他们当然是安于书斋的人,但如果离开了与学生的生命交融,他们的成果能如此杰出吗?如今,我们的教授们不上课专职科研久矣,但除了时时暴出抄袭论文的丑闻,从来没听说过他们发现或发明了哪怕一点点于人类文明有益的知识。
一个大学教师居然把远离课堂作为一种荣耀,把赚钱多少作为成功的标志,这是什么样的无耻理念?难道我们的大学教育不应该以人的精神成长为根本目的吗?
我也在大学给研究生们上过课,我觉得能够和大学生们讨论人生,讨论社会,讨论知识,实在是一件极其幸福的事,我想大学老师的价值就应该在这之中吧。
13#
 楼主| 发表于 2012-8-3 18:52:00 | 只看该作者
14#
 楼主| 发表于 2012-8-16 18:59:22 | 只看该作者
[size=+2]梁卫星[size=+2]个人论题集转回复集
 栏目  论 题首帖字节发表日期
关天茶舍《英雄》其实是一种必然[size=-1]4764[size=-1]01-04 22:20
闲闲书话旧文:遥远的俄狄蒲斯[size=-1]2779[size=-1]01-01 18:04
关天茶舍遥远的俄狄蒲斯[size=-1]2779[size=-1]01-01 17:54
关天茶舍我有一本杂志,名叫《虫豸人生》——由2002年1-5有《书城》杂志想到的[size=-1]6173[size=-1]12-20 17:09
闲闲书话我有一本杂志,名叫《虫豸人生》——由2002年1-5月《书城》杂志想到的[size=-1]6173[size=-1]12-20 17:03
关天茶舍袁蕾:农民不许进城——〈十七岁的单车〉(转载)[size=-1]3808[size=-1]12-16 20:51
闲闲书话新帖:我那永远的单车——关于《十七岁的单车》[size=-1]3085[size=-1]12-15 19:08
关天茶舍我那永远的单车——关于《十七岁的单车》[size=-1]3085[size=-1]12-15 19:01
关天茶舍旧文一篇:黄花正年少[三][size=-1]8091[size=-1]12-12 17:39
关天茶舍四十岁,男人的生命才刚刚开始——《男人四十》乱谈[size=-1]3245[size=-1]12-02 18:11
闲闲书话再说:思想是如何失踪的?[size=-1]5343[size=-1]11-30 17:28
关天茶舍思想是如何失踪的?[size=-1]5343[size=-1]11-30 17:19
关天茶舍旧文一篇:黄花正年少[二][size=-1]8641[size=-1]11-30 12:47
关天茶舍说说《务虚笔记》[size=-1]6110[size=-1]11-25 18:34
闲闲书话说说〈务虚笔记〉[size=-1]6427[size=-1]11-25 18:24
闲闲书话从死屋到地下室[size=-1]1631[size=-1]11-24 19:15
关天茶舍旧文:从死屋到地下室[size=-1]1631[size=-1]11-24 19:12
关天茶舍旧文一篇:黄花正年少[-][size=-1]7727[size=-1]11-24 19:03
闲闲书话勉为其难的书写[size=-1]1807[size=-1]11-05 20:59
关天茶舍思想是如何失踪的[size=-1]5343[size=-1]11-03 20:08
闲闲书话四十岁,男人的生命才刚刚开始——〈男人四十〉乱谈[size=-1]3238[size=-1]11-03 20:00
闲闲书话太监拉着的历史[size=-1]3288[size=-1]10-31 18:50
闲闲书话神话深处多狂乱[size=-1]3550[size=-1]10-31 18:48
天涯杂谈反叛的历史——谨以此文深切怀念鲁迅先生![size=-1]4791[size=-1]10-20 11:57
闲闲书话反叛的历史——谨以此文深切怀念伟大的鲁迅先生![size=-1]4791[size=-1]10-20 11:43
关天茶舍反叛的历史——谨以此文深切怀念伟大的异端鲁迅先生![size=-1]4791[size=-1]10-20 11:35
天涯杂谈重复与鲁迅[size=-1]4722[size=-1]10-11 18:59
关天茶舍荷花淀:人性失落的地方[size=-1]4638[size=-1]10-05 18:07
关天茶舍为了铭刻的记念[size=-1]5758[size=-1]10-03 18:25
关天茶舍神话深处多狂乱[size=-1]3550[size=-1]09-22 21:18
关天茶舍勉为其难的书写[size=-1]1983[size=-1]09-10 20:45
关天茶舍断简残篇[size=-1]3282[size=-1]09-07 21:25
舞文弄墨[小说]黄花正年少[size=-1]30784[size=-1]09-06 12:16
关天茶舍王权统治无人国[size=-1]9347[size=-1]08-24 22:22
关天茶舍阿Q:另一种形态的刘邦、朱元璋[size=-1]6846[size=-1]08-22 22:46
关天茶舍[辛亥专题]太监拉着的历史[size=-1]3288[size=-1]08-19 20:55
关天茶舍重复与鲁迅[size=-1]4722[size=-1]08-15 21:08
15#
 楼主| 发表于 2012-8-16 18:59:58 | 只看该作者
[size=+2]梁卫星[size=+2]个人论题集转回复集
 栏目  论 题首帖字节发表日期
闲闲书话吹稀饭兄,身在德阳,你还好吗?[size=-1]94[size=-1]05-16 21:53
关天茶舍何为鲁迅之是非,鲁迅之是非何为?[size=-1]31264[size=-1]11-26 20:55
关天茶舍我们的时代文学:死水及其血色[size=-1]20431[size=-1]11-18 20:39
闲闲书话我们时代的文学:死水及其血色[size=-1]20465[size=-1]11-18 18:42
关天茶舍高考:绑架民族命运的三尸脑神丹[size=-1]3987[size=-1]07-09 13:53
闲闲书话两篇小说[size=-1]3064[size=-1]05-07 11:11
关天茶舍两部小说[size=-1]3064[size=-1]05-07 11:00
闲闲书话杂感:关于昆德拉与卡尔维诺的文学评论[size=-1]3705[size=-1]10-17 14:48
闲闲书话写作—生命在语言的搏杀中抵达存在[size=-1]6874[size=-1]09-23 13:14
关天茶舍写作:生命在语言的搏杀中抵达存在[size=-1]6874[size=-1]09-23 13:08
天涯时空当比喻成为一种习惯——兼论高考语文比喻考查题[size=-1]10941[size=-1]06-30 22:15
传媒江湖人在边缘:80年代,无声无事的悲剧[size=-1]9593[size=-1]06-30 18:37
天涯时空难以命名的边缘80年代:无声无事的悲剧[size=-1]9550[size=-1]06-30 13:44
关天茶舍难以命名的边缘80年代:无声无事的悲剧[size=-1]9550[size=-1]06-30 13:24
关天茶舍黄闻同学的《花落花季》已正式出版,恳请老师们来帮助(转载)[size=-1]1163[size=-1]06-10 19:33
关天茶舍请以下网文作者与本人联系[size=-1]415[size=-1]04-22 23:40
关天茶舍教育:我们如何承担责任?[size=-1]8322[size=-1]04-07 23:49
关天茶舍教育:生命在语词中行走[size=-1]9702[size=-1]04-07 23:39
闲闲书话守卫悲伤的权利——读章诒和《往事并不如烟》[size=-1]2903[size=-1]02-29 21:02
关天茶舍中秋节:文化习俗所掩盖的民族悲剧[size=-1]5859[size=-1]01-01 12:39
关天茶舍《阿Q正传》阅读札记[size=-1]10677[size=-1]12-29 12:04
关天茶舍作文课堂[size=-1]9884[size=-1]12-29 12:00
关天茶舍在语言的河流中生存[size=-1]5526[size=-1]12-29 11:53
闲闲书话在语言的河流中生存[size=-1]5568[size=-1]12-25 19:42
关天茶舍从宫殿到洞穴[size=-1]1461[size=-1]12-25 13:46
关天茶舍关天的问题也是我们的问题![size=-1]1521[size=-1]11-29 12:23
闲闲书话《阿Q正传》阅读札记之一[size=-1]10677[size=-1]11-20 21:10
关天茶舍《阿Q正传》阅读札记[size=-1]10677[size=-1]11-20 21:00
关天茶舍长路关心悲剑阁,片云何意傍琴台?[size=-1]5977[size=-1]08-30 18:55
关天茶舍公正无关程序,费滢作文25分探秘[size=-1]6419[size=-1]08-30 18:50
影视评论在黑白森林中迷失[size=-1]2451[size=-1]07-08 20:20
关天茶舍你是黄花你就要远行[小说][size=-1]12680[size=-1]04-06 22:22
舞文弄墨[小说]你是黄花你就要远行[小说][size=-1]12680[size=-1]04-04 18:45
闲闲书话旧文:平等、简洁与力量[size=-1]2351[size=-1]03-15 19:26
关天茶舍说说《新潮学案》[size=-1]3608[size=-1]03-13 21:12
关天茶舍旧文:说说《新潮学案》[size=-1]3608[size=-1]03-06 20:11
关天茶舍苦难的欢歌[size=-1]3598[size=-1]03-02 20:22
闲闲书话旧文:神话里的中国[size=-1]5458[size=-1]02-27 18:16
关天茶舍神话里的中国[size=-1]5458[size=-1]02-26 20:58
影视评论其实,我寻找的不是身份,而是本心——shuoshuo《无间道》[size=-1]3579[size=-1]01-25 20:01
关天茶舍其实,我寻找的不是身份,而是本心——关于《无间道》[size=-1]3560[size=-1]01-22 20:54
闲闲书话其实,我要寻找的不是身份,而是本心——关于《无间道》[size=-1]3553[size=-1]01-21 17:31
闲闲书话为什么我要写《(英雄)其实是一种必然》[size=-1]7405[size=-1]01-19 20:02
关天茶舍我为什么要写《(英雄)其实是一种必然》[size=-1]7405[size=-1]01-19 19:33
闲闲书话《英雄》其实是一种必然[-][size=-1]4764[size=-1]01-05 13:14
16#
 楼主| 发表于 2012-8-16 19:00:36 | 只看该作者
[size=+2]苏祖祥[size=+2]个人论题集转回复集
 栏目  论 题首帖字节发表日期
闲闲书话鸿雁、盖茨和终极*诉求[size=-1]2078[size=-1]07-06 10:15
闲闲书话乱弹世界杯[size=-1]4657[size=-1]07-06 09:53
闲闲书话革命、人格及其他[size=-1]1728[size=-1]07-06 09:42
关天茶舍[人文]世界杯乱弹[size=-1]4638[size=-1]06-25 09:54
关天茶舍[人文]鸿雁、盖茨和终极诉求[size=-1]2046[size=-1]06-06 11:25
关天茶舍[人文]高考语文:复古现在进行时[size=-1]3294[size=-1]06-02 23:40
关天茶舍[思想]为什么是哈耶克而不是胡适?[size=-1]9860[size=-1]05-25 07:51
关天茶舍启蒙:是否可能?如何可能?[size=-1]7929[size=-1]05-03 10:56
关天茶舍如焉——我们到哪里去?[size=-1]3038[size=-1]01-17 14:02
关天茶舍幸福不是橡皮泥[size=-1]2525[size=-1]11-27 21:24
关天茶舍乌托邦何以能蛊惑人心[size=-1]12217[size=-1]09-18 11:23
国际观察破碎动荡的亚细亚——透过伊朗看亚洲[size=-1]4749[size=-1]08-05 11:34
关天茶舍破碎动荡的亚细亚——透过伊朗看亚洲[size=-1]4691[size=-1]08-02 17:43
闲闲书话启蒙:是否可能,如何可能?[size=-1]7929[size=-1]06-15 08:23
关天茶舍启蒙:是否可能,如何可能?[size=-1]7733[size=-1]06-14 23:22
关天茶舍苍老的青春,喑哑的歌喉[size=-1]3313[size=-1]03-30 11:59
关天茶舍武、我:无可救药的暴力崇拜[size=-1]3056[size=-1]03-06 23:03
关天茶舍超越死亡和恐怖(伊大选观察)[size=-1]3127[size=-1]02-01 21:05
关天茶舍禁忌与规则:蒙昧与文明的表征[size=-1]3033[size=-1]01-23 20:45
天涯诗会[诗歌]纵使是紫色的阳光[size=-1]306[size=-1]01-19 21:36
关天茶舍《美丽人生》:一个光明战胜黑暗的寓言[size=-1]4739[size=-1]12-30 11:59
闲闲书话从“雪夜关门读禁书”说起[size=-1]2689[size=-1]12-26 13:53
关天茶舍出国的权利、女生的眼泪及其他[size=-1]3068[size=-1]12-19 22:36
关天茶舍头巾和军装:阿拉法特的救命稻草[size=-1]3061[size=-1]11-11 22:33
关天茶舍类人孩——我们当下的生存状态[size=-1]2516[size=-1]11-09 18:58
闲闲书话试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人之天下?[size=-1]9173[size=-1]10-20 09:58
关天茶舍试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人之天下[size=-1]7988[size=-1]10-20 08:40
关天茶舍隔膜:鲁迅小说的冰山一角[size=-1]6543[size=-1]10-08 22:39
关天茶舍赵燕仍受关注 维权未有穷期[size=-1]3780[size=-1]08-24 21:58
关天茶舍在痴语和悬揣中萎顿[size=-1]3636[size=-1]06-22 08:16
闲闲书话在痴语和悬揣中萎顿[size=-1]3688[size=-1]06-16 14:34
散文天下[诗歌]诗二首[size=-1]58[size=-1]06-05 17:28
关天茶舍危险的以身作则[size=-1]1860[size=-1]05-02 10:49
散文天下[诗歌]遥远的娇羞[size=-1]230[size=-1]03-27 17:10
散文天下[诗歌]所多玛的蘑菇[size=-1]235[size=-1]03-07 11:54
关天茶舍苏祖祥:解析“有奶便是娘”[size=-1]2788[size=-1]03-05 19:28
关天茶舍石头:作为叛逆和幻灭的表象[size=-1]13840[size=-1]03-01 21:11
贴图专区淡水中的凶猛鱼类(转载)[size=-1]48[size=-1]02-07 17:59
闲闲书话欢迎诸君到<<燕园评论>>“好书大家读“版去交流思想[size=-1]223[size=-1]02-05 23:00
关天茶舍石头:作为叛逆和幻灭的表象----[size=-1]13828[size=-1]01-23 15:46
关天茶舍库切的耻辱,非洲的苦难[size=-1]3848[size=-1]01-20 11:42
闲闲书话库切的耻辱,非洲的苦难[size=-1]3828[size=-1]12-27 21:15
闲闲书话石头:作为叛逆和幻灭的表象[size=-1]13843[size=-1]12-15 21:14
17#
 楼主| 发表于 2012-8-16 19:01:26 | 只看该作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5 22:21 , Processed in 0.102087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