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教师之友网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寻人启事:陈谷栋教授在本站走失。有发现者速告本网管!!

[复制链接]
11#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6 10:54:50 | 只看该作者
12#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7 20:23:14 | 只看该作者
张三:近年来一直写碑,从大字一直到小字,一直苦恼,停滞不前。前日,与网上书友讨论学碑心的。高手指出5步:1.实临;2.以其他笔意入之,而字形不变;3.横向临习;4,纵向临习;5.意临。说的我恍然大悟。纵想,近几年临碑,不过得之皮毛而已。我时常迷惑于,字形,线条,变化,章法。曾想以隶入碑,以帖入碑,莫如鬼哭狼嚎,谈笑作罢。
    近年一直临张猛龙,还是苦恼。如:张的结体,张横画的收笔。有时候不想字体过于呆板,想加入自己的想法,又苦于功力不够。实至烦忧。
    起初写黑女,忘却几年,毫无成效;后入大字,始平公也写了好久,字体呆板,刻意做作。后学习清人写碑,亦是谈笑风声,最后选择张猛龙。现在总是写了,再看,觉得自己的字病态百出,不知何由。


    有无写碑高手,指点一二。交流下写碑心的?



李四:陈振濂先生曾提出关于“魏碑艺术化运动——新碑学”的概念,虽然在实践方面我个人并不认同,但就其理论而言,我觉得是有其学习和探究价值的。
陈认为需还原魏碑本来的面目, 着重于其线条的契刻而非书写,以及因凿刻、剥蚀、残损等因素对线条尤其是中段产生的丰富性和变化,而非典型的二王系统或者唐楷系统的书写方式,因为两者在风格上是有明显界限的,混为一谈 便严重抹杀了魏碑自身艺术特征。

我个人认为,碑和帖作为两种不同的笔法(线条)系统,而魏碑系统里面的摩崖、造像、墓志风格也都不尽相同,其技法都不相类,忠实于魏碑自身的线条特征固然是一个方向,也或许能产生有别于一般书写状态的新的艺术风格。但我们毕竟是在用毛笔在纸张上书写,而非用刀在石砖上凿刻,笔毫、纸张、墨汁的特性是不容忽视的。
启功先生一句“透过刀锋看笔锋”从骨子里是瞧不起魏碑的刻工技术的,这种观念也直接影响先生的书风。陈先生的理论对实践的指导意义还尚未展现其实际的价值,也或者书法家们对理论也是不屑的吧。
以二王笔法书写也罢、唐楷笔法也罢,方向不同,面目也大不一样,这都是书家个人的风格取向问题,只要能做到精纯极致,也都算成功了。
然,当今时代,满眼的风格、变异,满眼的躁动。我想,纯净、纯粹的东西,一定会更容易打动我们的心灵吧。
王五:













13#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7 20:28:19 | 只看该作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6 18:46 , Processed in 0.076711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