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0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像梦一样的散文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8-16 03:54:4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2007年第四期:迷茫)

像梦一样的散文
推荐//刘宗迪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副研究员


普鲁斯特想从人的心理出发创造一个真实的世界,而本雅明更愿意用语言去营造一个梦幻世界
让人从中感受语言和思维本身的魔力


   德国犹太思想家瓦尔特·本雅明生前难得外界承认,而死后随着阿伦特、阿多诺等杰出思想家的推崇,其价值才开始逐步获得尊重。由于其涉及领域的广度和深度以及行文方式的特异,人们反而难以将他归到某个特定的社会或人文学科中。但是读过他作品的人恐怕不容易忘记他的独特。
   2003年2月,本雅明散文集《驼背小人——一九00年前后柏林的童年》出版,看这副题(实际上是原书的正标题,可能出版社为了推广市场而改的题)就知道作者想写什么了。这本书共30篇,以20世纪初期柏林的一些日常生活用品及当时柏林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状况为线索的回忆体散文,然而这本书不同于一般的回忆体或者自传体散文、小说,而是一本独具魅力,让人耳目一新的作品。
   看过意大利导演托纳托雷回家三部曲《天堂电影院》、《1900传说》(也译为《海上钢琴师》)、《玛莲娜》的人一定会同意:托纳托雷是个怀旧高手;读过奥地利作家茨威格《昨日的世界——一个欧洲人的回忆》的人同样会觉得茨威格也是个怀旧高手。《驼背小人》也是怀旧的,但是与他们都不同,本雅明的记述方式是跳跃的,隐喻的,有时甚至让人觉得是杂乱的,但可能根本不可演绎的,他所纪录的回忆片断总是在现实与历史之间来回穿插,频发意象,仿佛一个个不连贯的梦境,但又确实在某个主题之下。如果说苏联作家普里什文把散文写得像绘画,帕乌斯托夫斯基把散文写得像诗,废名(冯文炳)把小说写得像散文,那么本雅明的《驼背小人》就写得像梦幻——尽管如此,他也不同于乔伊斯(他要么故事性很强,要么读得人如堕五里云雾),甚至与意识流大师普鲁斯特也大相径庭,后者的杰出在于将人的潜意识挖掘到让人“恐惧”的程度,其无以复加地细腻并非本雅明所追求的创作风格。从某种程度上说,倒有点类似于博尔赫斯,但博尔赫斯并不那么怀旧,反而显得有点远。
   普鲁斯特想从人的心理出发创造一个真实的世界,而本雅明更愿意用语言去营造一个梦幻世界,让人从中感受语言和思维本身的魔力,读过这本书的人一定会惊叹:原来语言是可以被这样使用的。有些文章例如最后一篇《驼背小人》完全是一篇回忆自己儿时想象的文字更显得像一个梦境,因为驼背小矮人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可是在本雅明的笔下,他仿佛真的存在,看了这篇文章甚至让人觉得说不定驼背小矮人确实存在!许多批评家或者对本雅明有兴趣的人(阿伦特、桑塔格)都注意到本雅明在语言运用上的独特魅力,认为他在文字运用上有神秘主义倾向。我不懂德文,但是徐小青先生的译文却依然使我感受到本雅明的独特魅力,这种魅力常常是难以言传的。虽然,本书各篇都是独立的文章,但是连在一起,确实能够让人感觉到20世纪初的柏林——她的文化、她的器物。在《电话机》里,作者不厌其烦地介绍早期电话机的特性,以及它与人的关系,读者顺着他的思路也就回到了那个年代;在《两个铜管乐队》里,作者不仅仅回忆群众聚会时混乱、肮脏的环境和嘈杂的乐声,也隐含了对庸盲者的蔑视,但是当他将那些真正高雅的音乐作对比的时候,还是他不变的怀旧情怀。不仅如此,他还给读者感受柏林在一个世纪之前的神秘,虽然这完全是本雅明给我们带来的感觉而不是柏林本身固有的。这些散文也不仅仅是一些对人和物的回忆残篇,其中也隐含着作者对当时社会时尚、甚至有对德国国民性的批判,例如《两幅神秘的画面》。
   这部书已经成为研究本雅明的人必读作品,研究者从中寻找本雅明特异的人格特征,从中发现本雅明纯明的内心世界,我想所有看过这本书的人都会明白本雅明后来的自杀几乎是必然的,因为战争和他的心灵处在非此即彼的两极状态,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个世界可能还不配拥有像本雅明这样的心灵——他只为编织美丽、感伤的梦而存在。
   在这个电子尝试着替代纸张,画面企图取消掉文字的时代,本雅明的《一九00年前后柏林的童年》为我们的生活留下了一串悠远的回声。


→→ 相关阅读

《单行道》
作者// (德) 本雅明
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5年12月出版
定价// 17.00元
可能是最能体现
本雅明写作风格的作品
诗意、睿敏
深含着一种对世界悲观的豁达
《发达资本主义时代的抒情诗人》
(修订本)
作者// (德) 本雅明
三联书店
2007年4月出版
定价// 16.00元
本雅明胫泄钤绲闹髦?br/> 可能是对法国诗人波德莱尔的评论中
最具持久影响力的作品
《昨日的世界》
作者// (奥) 茨威格
三联书店
1996年1月出版
定价// 18.60元
都是犹太人,都是文体家
看看茨威格如何回忆他的
精神故乡—欧洲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9 06:48 , Processed in 0.261081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