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期刊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选题策划策略
| | 作者:杨永建
| | |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给教育界带来的最大挑战就是如何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教育期刊作为教育部门的专业媒体,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个作用是其他媒体无法替代的。
“课程即教师”,课程改革的成败归根结底取决于教师。因此。让每一位教师都拥有高度的专业素养,主动地引领新课程,应当成为整个教育界乃至整个社会的共同追求。教育期刊作为教育部门的专业媒体,为教师专业成长服务,理应是它的一项重要任务。因此教育期刊要通过准确定位,强化其对教师专业成长的促进作用;通过选题策划,承担起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任。
一、教育期刊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作用
从教师专业成长的三大基本要素——“专业自主”、“专业对话”、“专业伦理”来看,教育期刊在每一要素中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第一,教育期刊是教师“自主学习”的信息源。教育期刊内容的广泛性——既有国内的教育改革成果,也有国外教育教学的经验与教训,保证了教师专业成长所需要的学习资料和信息均可在教育期刊中找到,满足了广大教师自主学习的需要。教育期刊的时效性和前沿性——学术上的最新研究成果,一般是通过论文的形式在期刊上发表,决定了教师专业成长所需要的国内外最新的学术研究成果与进展,主要从教育期刊中去获取。阅读教育期刊是教师自主学习、扩大知识面、提高专业水平的一种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
第二,教育期刊是教师“自主发展”的资料库。“自主发展”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本质特征。教师的“自主发展”是指教师具有自我发展的意识和动力,自觉承担专业成长的主要责任,通过不断地学习、实践、反思、探索,使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不断提高,并不断向更高层次的方向发展。它是将一般理论个性化与具体的应用场景相适应,并与个性因素相融合的过程,也是共性的教育教学“理论”与教师个人的“实践性知识”的整合过程。在这样的整合过程中,教师常常通过学习最新的教育理论、教育手段和方法并深刻理解之后,用以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丰富自己的实践性知识,进而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而这些最新的对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具有重要借鉴作用和参考价值的教育理论、教育手段与方法,都需要到教育期刊中寻找,因为教育期刊负载了国内外教育研究现状及最新进展等大量信息。阅读教育期刊是教师“自主发展”的有效途径。
第三,教育期刊是教师进行“教学反思”的“中转站”。教学反思能帮助教师把经验和理论联结起来,从而更加有效地运用自己的专业技能。因此.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和重要机制。但不是任何教学反思都能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只有科学的教学反思才能收到良好效果。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进行科学的自主反思,需要有一定的理论和同仁们的经验、教训作“基础”,需要具有一定的科学的反思方法,这些都可通过阅读教育期刊来获得。同时,自己的经验、教训也可通过教育期刊成为同仁们进行“教学反思”的“基础”。
第四,教育期刊是教师进行“专业对话”的重要平台“专业对话”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专业对话”是指教师在专业领域里,对教育活动的各个方面与同仁们进行交流、切磋研讨,对一些问题能相互理解,或能达成共识,或有积极的反应。在教师的“专业对话”中,最常见的是参与教育期刊的“专业对话”。这种“专业对话”包括“学习理解”、“吸收应用”、“探讨研究”、“交流”、“解答”、“提高”等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一方面可学习他人的先进经验,另一方面也可将自己探索出的成功经验或正在探索的问题提出来,抛砖引玉,共同探索解决问题的对策。教育期刊是教师进行“专业对话”的一个重要平台,通过这个平台,不仅教师之间可以相互交流,而且还可与教育专家、专职教育研究人员、教育行政工作者进行“对话”。教师通过这种“专业对话”,可取长补短,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
二、教育期刊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准确定位
教师专业成长是当前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是直接关系到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能否成功的大事,教育期刊作为先进教育文化的播种机,理应“与时俱进”,高举“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大旗,承担起普及教师“实践性知识”、促进教师“实践性智慧”的重任。
教育期刊把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作为一项重要任务,这也是教育期刊推动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要求,如果偏离了这个方向,教育期刊就会失去生命力。
强化教育期刊对教师专业成长的促进作用,一方面,教师要认识到教育期刊对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特殊作用,积极参与教育期刊组织的“专业对话”和“教学反思”的互动活动;另一方面,教育期刊要真正树立起为教师专业成长服务的思想,为教师构建一个“专业对话”和“教学反思”的互动平台,并使所刊发的文章紧贴当前教育改革与发展实际,紧贴学校实际,紧贴教师实际,使教师读有所获。
强化教育期刊对教师专业成长的促进作用,还必须充分发挥教育期刊的各种功能。教育期刊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为广大教师架起一个“专业对话”和“教学反思”的互动平台。能否吸引广大教师参与到这一“平台”中来,是教育期刊功能是否充分发挥的先决条件。教育期刊要采取多种措施,引领教师投身到教育改革的实践中去,研究课堂教学,反思教学方式,发现并运用多方面的经验和知识解决新的教育教学问题。
三、教育期刊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选题策划
从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角度来说,教育期刊应当引领教师研究课堂教学,追求有效教学,挖掘与展示新时代的教师楷模。
1.提供精品教学模式,在引领教师模仿的过程中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教师的专业成长从教学模仿开始。犹如我们写字临帖一样,总是先选择自己喜爱的一本字帖,从字形、结构开始描摹入帖,直至完全吃透其精神风格,然后想办法再出帖。教学也一样,先向一位自己特别喜欢的特级教师学习,从点滴的教学方法到严谨的课堂结构乃至独到的教学风格,然后再转学他师,自然就会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因此,从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角度来说,教育期刊应通过提供精品教学模式,在引领教师模仿的过程中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教学模仿有再造性模仿和创造性模仿两类。再造性模仿侧重于教学方法和教学思路,是完全的不加改变的模仿,是模仿的初级阶段。创造性模仿是模仿的高级阶段,模仿时不拘泥于细节,而是从整体风格方面去模仿,模仿的难度比较大,灵活性比较大。引领教师进行再造性模仿,教育期刊可以通过“教学实录”、“案例精选”等栏目,为教师整体模仿(整节课全搬照抄地模仿)提供完整的课堂教学“样板”;也可以通过“片段赏析”、“感悟名师”等栏目,为教师局部模仿(在一节课的某一个教学环节中采用特级教师的教学思路和指导方法)提供范例。同时,教育期刊的编辑应通过“编者按”、“专家点评”等方式,让教师明白:这两种方法各有利弊,整体模仿能体现特级教师的风格,但由于教师的教学能力不足以及教学对象的实际情况不同,模仿起来难度较大,有一定的局限性;而局部模仿操作起来就比较灵活,受到的局限性比较小,教师可以有选择地采用,尽量做到扬长避短,为我所用。当教师的再造性模仿积累到一定时期并掌握了娴熟的教学技巧和名师的教学风格,具有了足够的举一反三或触类旁通的能力,教育期刊就可以通过“精品展示”、“案例对比”等栏目,引领教师进行创造性模仿——结合个人的教学实际情况,从语言风格到课堂结构、设计思路等进行创造性的改革,力求体现个人的教学特色。
2.创设教学反思的互动平台。在引领教师自主反思的过程中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引领教师自主反思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方式。新的课程理念要求教师养成经常进行自我反思的习惯和能力,进而促使教师较快地成长为富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反思型教师。反思能力的养成是确保教师不断再学习的最基本条件。教师在个人反思或集体反思的过程中,可拓宽专业视野,激发不断追求并超越的动机。因此,从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角度说,教育期刊应通过创设教学反思的互动平台,在引领教师自主反思的过程中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反思有助于教师把自己的经验升华为理论。不管是有经验的教师还是经验不足的教师,每一位教师在其职业生涯中都积累了一定的经验,这些经验成为许多教师教育教学赖以实施的理论基础,但他们对这些教育教学经验蕴含了哪些原理却很少分析。教育期刊可以通过“案例与反思”、“问题讨论”、“教研札记”等栏目,引领教师在反思中挖掘或梳理出经验中蕴含的原理,使经验升华为理论,这样教师就可以做到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进而构建起一套属于自己的理论体系,形成独具个性的专业理念,而这些正是指导教师今后从事教育教学的理论基础。同时,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是否合乎教育理论、合乎教育规律,是否科学有效,既需要别人的评价,也需要自我的不断反思。借助教育期刊创设的教学反思的互动平台,教师通过对各种教育现象进行反思,通过实践与理论的契合,通过与教育目标的对比,努力追求其实践的合理性,可以使教师从冲动的或例行的行为中解放出来,以审慎的方式行动,不断解决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进而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
3.架设实践经验转化为理论认识的桥梁。在引领教师参与课题研究中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教师的专业成长需要理论的支撑,没有理论支撑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实践经验转化为理论认识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经之路。用课题研究来推动每—位教师不断地将实践经验转化为理论认识,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一条重要途径。因此,从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角度说,教育期刊应通过架设实践经验转化为理论认识的桥梁,在引领教师参与课题研究中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教师参与课题研究,是将实践经验转化为理论认识的一条有效途径。实践也证明,教师参与课题研究,能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插上有力的翅膀。教育期刊可以通过“课题研究”、“课改新论”等栏目,引领教师在课题研究中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在深刻理解课改新理念和不断扩展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能力的基础上,通过对教育实践和教育现象的反思,通过经常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从教学主体、教学目的和教学工具等方面,从教学的前、中、后等方面获得体验,进而上升为理性认识,使自己不断成熟起来。同时,借助教育期刊架设的实践经验转化为理论认识的桥梁,教师在课题研究中,从最初的只重视教学技能转变为重视自身文化素养的提高,从重视教学知识点的传授转变为重视学生人格的成长,教育视野得到了开阔,教学方式得到了改变,运用多方面的经验和知识解决新的教育问题的能力得到了强化,进而促进了自己的专业成长。
4.构建“专业对话”平台。在引领教师实现专业知识显性化的过程中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教师的专业成长有共同的规律,又有自己独特的能力性向、认知风格、成长节奏以及由这些要素经过独特组合而形成的心理和认知结构。另外,每个教师所处的教育环境和面对的教育对象也是独特的。同时,教学领域的专业知识和能力远不止已经被教育专家发现、归纳和格式化、编码为各分支的教育科学知识,更丰富的知识和才能还积聚在每一个教师的教学经验中。“教学无定法”这句老话就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教学领域中存在着大量的有效方法和尚未规范与显性化的知识。因此,从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角度来说,教育期刊应通过构建“专业对话”平台,在引领教师实现专业知识显性化的过程中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引领教师实现专业知识显性化,教育期刊可以通过构建习得性、发现性和交流性三位一体的“专业对话”平台,如“课后小结与札记”、“教师专业成长分析”、“教学个案集体探讨”、“校本课程开发”和“教师教学行为研究”等,为隐性知识的显性化提供可能和空间。在“习得性”方面。教育期刊要特别重视引领教师提高专业反省能力和专业经验。在“交流性”方面,教育期刊要特别重视引领教师交流经验、分享成果、启迪借鉴。在“发现性”方面,教育期刊要特别重视引领教师不仅学习已有的教育理论和方法,而且要探索和学习处于隐性状态的教师专业知识,促进教师隐性知识的显性化,进而实现教师的专业成长。在这个过程中,如果优秀教师不只是将教学经验“潜移默化”地教给青年教师,而是将教学经验整理成文,开发为校本课程或培训教材,那么,借助教育期刊构建的“专业对话”平台,积聚在优秀教师心中的隐性教学经验就转化为显性的专业知识,并通过传播“产品化”的显性知识,让更多的教师来学习分享,进而促进更多的教师实现自己的专业成长。
原文载于:《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6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