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6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诗艺感咏 反接、突接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9-5 08:14:3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古今情思 于 2012-9-5 00:16 编辑

                反接、突接



                冗铺直叙诗家忌,平递寻常反接奇。



                佳作琳琅呈异采,霞光突现焕云霓。


附:周振甫《诗词例话》


反接、突接
  

    又有反接法,《述怀》篇云,“自寄一封书,今已十月后”,若云“不见消息来”,平平语耳;此云“反畏消息来,寸心亦何有?”①斗觉惊心动魄矣。
  又有突接法,如《醉歌行》突接“春光淡沲秦东亭”②,《简薛华醉歌》突接“气酣日落西风来”③,上写情欲尽未尽,忽入写景,激壮苍凉,神色俱工,皆此老独开生面处。(沈德潜《说诗晬语》卷上)
  ①杜甫《述怀》:“……寄书问三川(杜甫家住在陕西鄜州的三川县境内),不知家在否。比(近)闻同罹祸,杀戳到鸡狗。山中漏茅屋,谁复依户牖?摧颓苍松根,地冷骨未朽。几人全性命?尽室岂相偶(同聚)?嵚岑猛虎场(危险的贼寇盘据处),郁结回我首。自寄一封书,今已十月后。反畏消息来,寸心亦何有!……” ②杜甫《醉歌行》:“陆机二十作《文赋》,汝(从侄杜勤)更少年能缀文。……词源倒流三峡水,笔阵独扫千人军。只今年才十六七,射策(应试)君门期第一。旧穿杨叶(百步射中杨叶)真自知,暂蹶霜蹄未为失(暂遭挫折,落试)。偶然擢秀非难取,会是排风有毛质(考中是偶然的,不难取。所以没考中,当是鹰隼排风有锋铓之故)。汝身已见唾成珠,汝伯何由发如漆。春光淡沲(tuó沱,犹淡荡,形容满眼是春光)秦东亭,渚蒲芽白水荇青,风吹客衣日杲杲(gǎo搞,明亮),树搅离思花冥冥。酒尽沙头双玉瓶,众宾皆醉我独醒,乃知贫贱别更苦,吞声踯躅涕泪零。” ③杜甫《苏端薛复筵简薛华醉歌》:“文章有神交有道,端复得之名誉早。爱客满堂尽豪杰,开筵上日(元旦)思芳草。……垂老恶闻战鼓悲,急觞为缓忧心捣。少年努力纵谈笑,看我形容已枯槁。……诸生颇尽新知乐,万事终伤不自保。气酣日落西风来,愿吹野水添盘杯。如渑之酒常快意,亦知穿愁安在哉!……”
  这里讲叙述的两种手法:(1)反接法。《述怀》诗是杜甫遭安禄山之乱,从长安逃出,到凤翔去谒见肃宗。他在五月里到凤翔,听说鄜州那里连鸡狗都被杀,他家正住在鄜州,他担心全家的安全,所以说:“自寄一封书,今已十月后。”接下去要是说“不见消息来”,就成为在平常时期的盼望回信,不能写出战乱时期人们的迫切心情了。现在不这样,反而说“反畏消息来,寸心亦何有!”就反映了饱经战乱的人害怕有不幸消息传来的心情,就写得深刻而真切。再像宋之问《渡汉江》:“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作者贬官到岭外,不知道家里的情况。这次回乡,迫切地想知道家里怎么样了。由于想到自己被贬时家里可能遭受到的迫害和发生的意外,所以反而害怕不敢向人打听了。这样反接,也深刻地表达了作者的心情。所谓“反接”,实际上是作者当时的心情跟一般人不一样,这是作者的特殊遭遇造成的。所以不是有意要写得特殊,只有这样,才能真实地反映作者的心情。
  (2)突接法。《醉歌行》是杜甫送侄子杜勤落第回家,前面说杜勤很有才华,年纪又轻,暂时碰到挫折不算什么。又说:“汝身已见唾成珠,汝伯何由发如漆”,杜勤已经咳唾成珠,出口成章了,那末杜甫怎么还能发如漆黑呢?说明侄子长成,自己已渐衰老。接下去忽然写景,“春光淡沲秦东亭,渚蒲芽白水荇青,风吹客衣日杲杲,树搅离思花冥冥。”前面抒情,突接写景,把情景结合起来看,在春光淡荡的秦东亭上,眼前所看到的是春天景物,这本是令人喜悦的,可是面对着少年的落第,和杜甫自己感到逐渐衰老,美好的景物和失意的心情相对照,所谓“良辰美景奈何天”,再加上客中送侄子的离别之感,更加强了自己无可奈何的失意心情。
  《苏端薛复筵简薛华醉歌》讲“文章有神交有道”,说薛华善于作长歌,指文章有神;又说“诸生颇尽新知乐”,讲交有道。接下去忽然写景“气酣日落西风来,愿欢野水添金杯”,从而引出借酒浇愁的意思。这样从抒情或叙事突接写景,起两种作用:一是衬托作用,如用美好景物来反衬失意心情。二是转折作用,像从日落西风来,转到希望西风把水变成酒来添金杯,好尽量借酒浇愁。
  还有一种突接,不是用写景来突接叙事,是用议论来突接叙事,这种议论跟上文叙事毫无关系。如李白《江夏赠韦南陵冰》:“愁来饮酒二千石,寒灰重暖生阳春。山公醉后能骑马,别是风流贤主人。”二千石指南平太守李之遥,在李白愁时,太守请他喝酒,使他感到温暖。这位太守就是贤主人。下面突接:“头陀云月多僧气,山水何曾称人意。不然鸣笳按鼓戏沧流,呼取江南女儿歌棹讴。我且为君捶碎黄鹤楼,君亦为我倒却鹦鹉洲。赤壁争雄如梦里,且须歌舞宽离忧。”突接的两句同上文讲的贤主人毫无关系,是说那里的头陀寺多僧气,看了讨厌,那里的山水没有秀气,不称心,看了败坏游兴。否则可以在大江里泛舟听歌取乐。既然那里的景物使人讨厌,所以我将捶碎黄鹤楼,黄鹤楼同头陀寺是一样可厌的,这就包括毁掉头陀寺在内,鹦鹉洲也是看了不称心的山水景物,所以要倒却,把这些使人讨厌的东西都扫除了,才好尽情歌舞。后面的狂言都是从突接的两句来的。这个狂言很突出,更显出这个突接的非常突出,在艺术上有它的特色,虽然思想性不强。
  小说中也有这种手法,如《水浒》三十六回写宋江被张横逼得正要跳江时,忽然李俊驾船来了,宋江听得李俊声音便叫着求救,李俊失惊道:“真个是我哥哥,早不做出来!”宋江钻出船上来看时,星光明亮。这里插入“星光明亮”的写景句,具有衬托作用。原来宋江死到临头,吓得心惊胆战,不会注意江上风光,到这时已经得救,心情变了,这才看到星光明亮。这里接着写景具有显示人物心情的作用。《水浒》九回写林冲接管了草料场,出门打酒:“信步投东,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那雪正下得紧。”这里写雪跟下面情节有关。因为下雪,所以雪水把火种浸灭,从而证明草料场的起火是有人在放火,引起了林冲的警惕,发现仇人要借此加害自己,使得他终于杀死仇人。这里的写景起发展情节的转折作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5 21:01 , Processed in 0.057429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