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8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回头再看安徒生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10-7 11:32:5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回头再看安徒生
? 李红叶
童年深藏在我们心中,仍在我们心中,永远在我们心
中,它是一种心灵状态。
                               ——[法]加斯东·巴什拉


    安徒生是十九世纪第一个赢得世界声誉的丹麦作家,也是世界上最普及、最著名的作家。

     安徒生出生在丹麦奥登赛一个贫穷的鞋匠家庭,但他备受父母的宠爱,他的孩子心性丝毫没有受到贫穷的威胁,丹麦那古老的充满梦境和幻想的农村文化反倒滋养了他对神秘事物的信仰和对梦想的追求。他是“沼泽地里的一株植物”,是自然之子。  

   1819年9月,他离开奥登赛只身闯荡哥本哈根。他天才地敏感到他与时代精神之间有着某种神秘的和谐关系,而这种神秘的和谐关系将有助于他实现梦想,出人头地。他在日记中写道:“我必定成为一个引人注目的自然之子,这是独一无二的启示,而不仅仅只是‘存在’。”他天真无邪,自然坦率,不谙世情却生气十足,充满无畏的勇气和阿拉丁式的信心,认为“美貌善良的仙女”将为他指路、保护他,就这样,他以自己的方式敲开了一个又一个艺术家和上层要员的家门。于是,“这位古怪的自然之子”、“一个地地道道、土里土气的‘笨汉斯’”吸引了哥本哈根上层社会的普遍关注和同情。他是他所处时代的一个标志,一个奇迹。  

   在完成了一个未来的成功作家所应受到的基本教育后,他的艺术表达能力也趋于成熟,并立志成为一个像歌德和席勒一样的最伟大的诗人。他卓异的想象力首先寄托在戏剧、诗歌和小说上,但没有哪一种文学形式比童话更能安顿他那活跃的幻想力和天真的心性。一旦他将创作的心思用在童话创作上,奇迹降临了,他获得了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声誉。他一生出国旅游三十次,在国外生活的时间长达九年,童话家的身份、杰出的讲述故事的才能、好奇心及与人相处的亲和力,使得他的旅行生活充满奇遇和欢呼声。他成了地地道道的世界人,结识了欧洲当时一批杰出的文化名人,包括作家、哲学家、歌唱家、舞蹈家、钢琴家、画家、雕塑家及其他各种社会名流,如海涅、蒂克、格林兄弟、大仲马、小仲马、巴尔扎克、雨果、华格纳、比昂松、舒曼、李斯特、门德尔松、韦伯、洪堡、谢林、本杰明、狄更斯以及众多国王、王妃、大公、伯爵和男爵等等。但安徒生内心孤独、敏感、忧伤,他始终生活在一个充满幻想与现实性的双重世界里,出身底层的经验和对自我的敏感使他洞察到社会的底细和个人的存在性痛苦。   

  他是一位幻想家,同时也是一个现实主义者。他是一个诗人、小说家、戏剧家、剪纸艺术家,著名的旅行家,更是一位举世无双的童话大师。他突破了当时流行欧洲的格林童话的模式,在传统童话里植入个人的想象和现实的因素,同时,把“孩童”作为一种支配性的艺术元素运用到童话创作之中,开创了现代童话的新形式。“他的童话创作所具有的天赋的孩子性、洞悉宇宙万象与人类本性的丰富性以及指向光明和永存的诗性意味,赢得了全世界孩子和成人的共同喜爱,并为他带来了无上的荣耀”。目前,几乎所有有文字的国家都有安徒生童话故事的译本,这些童话故事在全世界所拥有的发行量及版本形式更是除《圣经》之外概莫能比。正如布兰兑斯(Georg Brandes)所言:“他的文字属于我们曾经一个音节、一个音节地辨认过而今天我们依然在阅读的一类书籍。”他的童话故事超越世代、国别和种族,成为全人类共同的词汇和记忆。   

  安徒生在童话领域的影响力如此之大,以致于人们一提起安徒生就想到童话,一提起童话就想到安徒生。人们甚至根本不知道安徒生还有其他的创作才华,而“安徒生”一词除了指称作家安徒生,亦获得更丰富的文化含义,正如《安徒生童话的中国阐释》一书所言:“安徒生”,这是一个多么奇妙的字眼,它是亲切而又熟悉的,它唤起我们一种难以言说的柔情和向往,仿佛春日午后的阳光照拂在清新的绿枝上,仿佛母亲温柔的手抚过脸庞,仿佛奇迹降临,仿佛回到从前、回到原初、回到大自然,仿佛听到隐藏的灵魂的私语,仿佛我们与它早已熟知,又仿佛第一次相遇。它是一个名词,代表来自地球北边——丹麦王国的一位童话诗人,也代表这位诗人的童话,甚至是所有的童话;它也是一个形容词,用以形容一切想象中的奇遇、美景和温情。我们熟悉它,仿佛熟悉任何一个常用的文化名词。   

  安徒生童话的阅读和传播成为世界文学史上意义深远的一种文学现象。然而,作为当代的研究者,我们很容易发现,人们对安徒生的研究不但滞后,而且过于简单。同时,我们也很容易发现,安徒生已成为一种集体想象物。这是我们在观察以往安徒生研究时要警醒的地方。   

一方面,由于安徒生个人经历的传奇性,以及他的创作与个人经历之间的密切关联,丹麦安徒生童话研究的相当大一部分成果集中在安徒生的生活经历领域以及作家作品的关联研究。其中詹斯·安徒生的《安徒生传》显示了一个本土研究者的研究深度,为了洞察安徒生“所依靠的内在和外在的力量”,他把安徒生的天性、安徒生独特的经历、安徒生所处的时代背景与其创作的关系做了深富理解力的说明。该著对于理解安徒生的童话创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另一方面,丹麦的安徒生研究正致力于把安徒生从“儿童读物”中解放出来,这些成果启发其他国家的研究者,不应把安徒生视为单纯为幼儿园的孩子写作的作家,而应视之为一个严肃的文学家——他不但是一个杰出的童话作家,还是一个在戏剧、小说、诗歌及剪纸艺术领域均有自己独到成就的艺术家,而他的童话故事始终面向孩子和成人进行双重表达,因此完全可以扩大到成人读者领域,这些故事叙事技巧高明,且涉及了人类生活的共同主题,完全经得起深度解读。从1993年、1996年、2000年及2005年在丹麦召开的安徒生国际研讨会上的论文来看,世界安徒生研究的主题走向可概括为:“为成人写作的安徒生”到“游走于儿童与成人之间的安徒生”。   

  在中国,安徒生是中国人最熟悉也最感亲切的外国作家,他的童话故事是幼儿的恩宠,是中小学生的必读书目,是“感动共和国的五十本书”之一。正如车槿山所言:“从未有另外一个外国作家像他一样,如此没有裂痕地融入汉语文化当中,并对中华民族的心灵塑造起到了重要作用。”而他的童话故事“对中国儿童文学的发生意义、建设意义与参照意义,没有其他任何作品可与之相比”。   

  但中国的安徒生研究与安徒生在中国的影响并不相称。整体来看,百年来中国的安徒生研究始终处于散点研究状态,且受制于历史文化语境,受制于相对狭隘的研究视野,也受制于对儿童文学的简单理解。

    外国文学研究界历来有北欧“两个半”作家之说,其中的“两个”指的是挪威的易卜生和瑞典的斯特林堡,而“半个”指的就是丹麦的安徒生——因为安徒生只是一个儿童文学作家而已。所以,相比于易卜生和斯特林堡,安徒生更被忽视。各种外国文学史教材,安徒生或被略过,或只作几百字的简单介绍——而其思维模式依然停留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学术界普遍采用的简单、粗略的社会历史批评模式。在某种意义上说,主流学术界对安徒生的漠视令人震惊。

     在儿童文学界,安徒生备受推崇,其童话故事是不言自明的经典。但富有现代意味的、对安徒生童话进行整体、全面而客观的研究成果始终没有出现。   

  安徒生童话对于中国儿童文学来说,始终是背景性的存在,是论述的依据和参照。   

从“五四”前后掀起第一浪研究热潮到今天,人们对安徒生童话的价值判断和解读方式也随着二十世纪以来文学观念及儿童文学观念的变化而变化:“五四”前后,安徒生童话作为儿童文学的理想范式广被翻译,以周作人、赵景深、郑振铎为首的一批学人则在翻译的同时,跟进西方相关资讯,撰写了大量介绍、研究安徒生其人及其创作的文章,突出强调安徒生童话“小儿一样的言语”与“小野蛮一样的思想”,称安徒生的创作是童心与诗才的杰作,安徒生被作为“永久的老孩子”顶礼膜拜。周作人等人的研究起点很高,这些成果在中国现代儿童文学发生期发生了极为重要的意义,可以说,正是周作人等人对安徒生童话的大力推崇与译介,开启并推进了中国人对于“儿童”、对于“儿童文学”的现代性认识。当然,该时期的研究是散点式的、印象式的以及介绍性的。   

  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安徒生童话的翻译出版规模逐渐增大,但研究性论文极少,安徒生被视为“住在花园里的老糊涂”,论者认为他写童话的方式——即用孩子说话一样的语言来写作——这一点“在教育的立场上”“值得赞美”,但他的思想“是我们现在所感到不满意的。他所给予孩子们的粮食只是一种空虚的思想”;五十年代,以叶君健为代表的研究者,以流行的社会历史批评方法对安徒生童话进行纲领性的解读,赋予了安徒生童话“现实主义”的价值,使之“融入”主流意识形态。安徒生童话因而得以广泛流行,从此影响了一代又一代孩子的成长。八十年代后期以来,研究者从简单、狭隘的批评模式中走出来,强调从经典性、文学性的角度来研究安徒生。但总体说来,该时期的研究缺少主流学者的参与,有现代学术意味的标志性成果很少。   

  2005年是安徒生研究的分界点,值得重点关注。2005年安徒生诞辰两百周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该年命名为“安徒生年”,中国亦开展相应纪念活动。该活动波及整个文化界,包括选举安徒生形象大使去丹麦奥登赛参加纪念盛典,少儿出版界出版各种新版安徒生童话集或单行本,以及综合性的大型纪念活动,有代表性的如“点燃下一根火柴——纪念安徒生诞辰两百周年”纪念活动。该活动是中丹两国文化交流与合作的一个重要内容,在中国的纪念活动由文化部对外文化联络局、丹麦王国驻华大使馆、宋庆龄基金会、HCA 2005基金会、中国福利会共同主办。该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丑小鸭·天鹅——安徒生生平暨童话插图原画展”,首站在上海,随后在武汉、广州、成都、北京、沈阳、济南六座城市举行,整个巡展历时近一年。巡展内容包括由丹麦奥登赛城市博物馆设计制作的安徒生生平,十六位世界知名插画家创作的安徒生童话插图原画二百三十九幅,以及由上海三智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和专业展览公司、媒体制作公司共同策划、设计和制作的童话乐园、各种游戏互动节目,以及包括三十个经典安徒生童话故事的二十六集动画片《安徒生讲故事》的播出。此外,活动还包括“我为安徒生童话画插图”绘画比赛及“安徒生儿童戏剧展演”等等。   

  翻译界亦有非常积极的回应。除了四个全集全译本(叶君健译本、林桦译本、石琴娥译本、任溶溶译本)的再版,还有安徒生其他著作的出版及相关传记的出版。如翻译家林桦的《安徒生文集》,该文集包括部分安徒生小说、戏剧、游记、诗歌及安徒生自传的完整版。三联书店出版了林桦介绍安徒生造型艺术的著作《安徒生剪影》,包括介绍安徒生的剪纸、拼贴及绘画作品。同时,翻译界还出版了《诗人的市场》、《即兴诗人》、《奥特》等安徒生的小说作品以及《安徒生日记》,最值得关注的是几部安徒生传记的出版,如《从丑小鸭到童话大师——安徒生的生平及著作》(伊莱亚斯·布雷斯多夫著)、《安徒生传》(詹斯·安徒生著)、《在蓝色中旅行:安徒生传》(斯蒂格·德拉戈尔著)。   

概而言之,从世界范围来看,与安徒生传播之“热”形成鲜明对照的是研究之“冷”。丹麦以外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安徒生研究,从整体上看,都相对滞后于其他经典作家的研究。造成目前研究现状的重要原因,一是由于语言的障碍,二是对儿童文学的偏见。   

  首先,小语种的局限性导致研究资源稀缺。“丹麦语是一种比较难掌握的小语种”,世界各地的研究者很难直接就丹麦语的安徒生童话进行研究,尽管丹麦人对于安徒生有非常详尽的研究,但由于同样的原因,世人也很难有机会了解到这些研究成果的内容——如果它们没有被翻译成比较通用的语言的话。正如翻译家林桦所言:“丹麦(也许连同德国)之外的世界基本上只知道他是一位童话作家。这一方面是因为他的除开童话之外的作品基本上没有被译成其他国家的文字,就连研究安徒生的基本文献,他的自传《我的童话人生》也没有被完整地翻译成为丹麦文以外的其他文字。语言文字上的困难是外人不能了解安徒生的重要原因。”   

  在中国,包括安徒生在内的北欧文学研究长期处于边缘,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语言的障碍。在中国,懂得丹麦语的研究者寥寥无几,通晓丹麦语的翻译家林桦已经去世,石琴娥也主要从事相关翻译工作及北欧文学研究。目前,真正从事安徒生研究而又通晓丹麦语的汉语学者仍未发现。  

   缺少双边文化的实证经验,难以进行文本的原语阅读,阻碍了世界安徒生童话研究的推进。值得庆幸的是,安徒生诞辰两百周年前后,人们为了表达对这位伟大童话家的敬意,已翻译出版多种相关文献,再加上1999年安徽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丹麦安徒生研究论文选》,这些成果对我们全面理解安徒生其人及其创作有非常重要的帮助。尽管存在难以直接阅读丹麦文安徒生童话及丹麦文安徒生研究成果的局限,如果能真正将安徒生视为重要作家来研究,语言的障碍其实是次要的原因。

    造成研究滞后的最重要的原因是:把安徒生视为单纯为孩童写作的作家,忽视了安徒生童话的丰富性。正如约翰·迪米留斯所言:在丹麦以外的世界,安徒生“完全只是被当做儿童文学家来看待。人们只读过儿童所能理解的那些童话、故事,但是人们熟悉的一般只是十至二十个故事,这是相当小的一部分”。这种偏见忽视了安徒生童话的丰富性。安徒生生前手定的《安徒生童话故事全集》篇目有一百五十六篇,若把《没有画的画册》中的三十三个故事分开来算,再加上后来被人们发现的篇目,总数达到二百一十二篇。而把最受孩子们欢迎的少数篇目代替全部安徒生童话来讨论,使得安徒生成为一个单薄的存在。忽视了安徒生的戏剧、小说、诗歌、游记、自传、日记、剪纸、拼贴等其他艺术才华与安徒生童话创作的互动。安徒生以小说《即兴诗人》在丹麦开创了用长篇小说写现代生活的先河,并因其在该小说中所显露出的才华而成为第一个获得世界声誉的丹麦作家。除童话之外,他还创作了六部长篇小说,五十部各类戏剧(包括歌舞剧、诗剧、童话剧、芭蕾舞剧脚本等)、二十三部游记、三部自传、上千首诗歌、十一卷日记以及大量的剪纸作品、拼贴作品、书信、未完成的书稿等。毫无疑问,这些作品与安徒生的童话创作存在互文性关系,了解这些作品,无疑有助于我们了解安徒生童话。  

   安徒生之为安徒生,单是从发行量、版本形式、孩童阅读等角度并不能得到令人信服的解答。因为事实上,安徒生“也是一位为成年人写作的作家”,“他所谓的儿童童话实在也同样是针对成年人的”。“他同其他伟大作家一样,是一个严肃的文学作家;一个社会与人的洞悉者;一个大自然的独特的描绘者;一个洞悉日常琐事和浩瀚宇宙的万象之谜、既为科学技术的进步欢欣又为人类和社会容易忽略、忘却自然的倾向担忧的诗人”。

    可见,回到文本本身,回到文学史的脉络中,把安徒生从刻板的套语、从儿童文学的集体想象物中释放出来,就成为当代安徒生研究者的主要目标,而这一目标也与当代儿童文学研究者致力于树立儿童文学文类概念以及强调儿童文学“绝对是个独树一帜的范畴”这一目标相一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5 11:59 , Processed in 0.062356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