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5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绍兴新昌老人呕心沥血 编纂20余万字的《王氏宗谱》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10-30 18:21:3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绍兴新昌老人呕心沥血 编纂20余万字的《王氏宗谱》
发表时间:2012-08-27来源:绍兴文明网

  因为一本《新昌乡村文化研究——百姓寻根录》的启示,年近七旬的他决定写写自己村子王姓子孙宗谱。编了10年时间,宗谱完成了,一共五卷三本,20多万字。但如今,84岁的王喜中老人心中的一个谜团却越滚越大:本村的王氏一族到底是不是书圣王羲之的后代?
  “从正面无法找到线索,我就想能不能从别的宗谱里找到相关线索呢?”近日,老人找到记者,希望通过报纸征集到能解开疑团的相关线索。
  苦心孤诣近十年,只为族内传阅
  王喜中,今年84岁,老家在新昌县东茗乡章黄山村山东自然村。
  大约在1995年,王喜中无意间接触到了《新昌乡村文化研究——百姓寻根录》,他心里一动:“我是否也可以编一本宗谱呢?”
  “我18岁时,村里曾编过一次族谱,完成后,村里热闹非凡。”老人说。
  但是,老人很快发现这项工作困难重重,因为手头根本没有关于宗谱的任何文字资料。正在他一筹莫展之际,突然传来一个好消息,一村民家里竟然收藏有一本老宗谱。
  村民叫王盛棠,为躲避“文革”,他将宗谱用塑料袋包裹后藏在了一个山洞里。这本族谱记载了周朝至1947年该家族搬迁和繁衍的历史。
  “他知道原因后,马上把书借给我了。”王喜中说。老人的修谱工作就以此书为基础,然后再增加新内容。
  虽然有村里人的支持,但修谱过程依然不简单。一是该宗族人口分散,共225户,660余人,近三分之二的人口已迁至外地;二是涉及这一研究的资料少、分布杂。除了精看细读老谱,他曾跑到姓氏发源地台州黄岩探访。为查找资料,他还成了图书馆和文管委的常客,一泡就是一整天。
  老人算了一下,光收集的资料就有28斤重,摞在一起足足有30厘米高。
  2005年,初稿完成,一共五卷三本,20多万字。   
  后来,老人修谱的消息传开,很多人为老人所感动,大家集资近5万元,共印刷了36册。
  心中有个疑团:是否为王羲之的后代?
  “没想过要发表,只是为了让族人明白家族的变迁史。”王喜中表示,他的初衷很简单,就是明伦崇贤寻根。
  这一初衷在这本《王氏宗谱》中展露无疑。
  “怜人之困,成人之美,济人之急,解人之危”、“人生价值,唯德为贵,伦理道德,天经地义”……这是老人写的《族民共勉》一篇,涉及人生价值、人生之道、人生追求等,近900字的文字和当今倡导的和谐社会价值理念不谋而合。
  不过,宗谱完成后,有一个疑团却在老人心中越滚越大:山东村的这一支王氏到底和书圣王羲之有什么关系?
  “根据自己村里的宗谱,我们这一支是王羲之第二个儿子疑之的后代,但是台州黄岩宁溪王氏族谱里并没有提到这一点。”这个疑点的发现让老人寝食难安。
  为了解开疑团,老人作了许多研究。他专门买来《王羲之家世》等书籍进行研究,看书、读报时不漏过报纸上任何关于王羲之身世的信息。
  但是随着时间的深入,这个疑团依然无法解开。“有关的文字记载太少了,只能从侧面寻找线索。”老人告诉记者,所以他想到了一个方法,可以将自己的这个疑团公开,也许从其他王氏宗族的宗谱里能找到有关线索。(《天天商报》记者 俞颖颖 实习生 陈伊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1 22:51 , Processed in 0.104472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