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教师之友网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刘正成]《书法艺术概论》增订本序

[复制链接]
11#
 楼主| 发表于 2012-11-24 14:22:28 | 只看该作者
对线条艺术的创新求索———刘正成和他的书法文集
                                                                    邱实
  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最为古老、最有代表性、最有个性的优秀艺术。书
法艺术在我国有众多的爱好者,有大批专业书法家和数不清的业余书法家。新
中国成立后,书法已由“贵族艺术”成为“全民艺术”。书法又是联系炎黄子
孙文化心理的纽带之一,也是我国与亚洲和世界各国文化交流的一项重要内容。
  多年来从事书法组织研究工作的刘正成,热心于中国书法艺术的推介和研
究,他主编《中国书法》杂志,组织了一系列大型书法展,选拔书法人才;他
主编的《中国书法鉴赏大辞典》,获第四届中国图书奖。他还自筹资金,编纂
出版百卷本《中国书法全集》(已出四十八卷),完成了一项繁大的工程。最
近荣宝斋出版社出版了三卷本《刘正成书法文集》,记录了他为了中国书法艺
术的发展和推广,付出的辛勤劳动。
  全集的第一集是书法基础理论、书法批评和书法史研究;第二、三集收集
各种书序、讲演文稿九十篇,汇集了作者多方面的研究成果。无论是理性的思
考,还是从实践的提炼,作者把书法艺术同中华民族的艺术思维联系起来思考,
表明了他执著的追求。
  在书法史研究中,刘正成借鉴王国维“二重证据法”,并吸收现代考古学
方法,提出了“时空定位”的史料研究方法。他提出书法学科建设应包含三大
结构:书法史料学、书法艺术学和书法批评学,并且身体力行,推进书法学科
建设。他认为,书法批评应作为一门学术,具有两个明显的特征:一是材料的
丰富性和真实性,二是方法论的一致性和鲜明性。他认为:“良莠不齐、鱼龙
混杂的艺术现象,必须有赖独具慧眼的、科学的文艺批评。一个有所作为的艺
术家,必须反对平庸,反对流俗,保持艺术的独创精神。”他推崇苏东坡的“
精金美玉”论主张,提出应把发展书法艺术作为文化发展战略的组成部分,认
真研究书法的“非文人化”和“美术化倾向”,等等,引起了书法学术界的关
注和重视。

《人民日报》〔20020413 №h〕
12#
 楼主| 发表于 2012-11-24 14:23:56 | 只看该作者
老友刘正成先生                             

   [日]樽本树村

刘正成、刘正兴兄弟二人展在日本的名古屋中日大厦画廊举办,在此谨表衷心祝贺。

与刘正成先生的相识,是现驻名古屋的书画篆刻家邹涛先生所结之缘。邹涛先生不仅于书画篆刻,于学术方面也非同一般。其在中京大学进修生院任教,深受大家信赖和尊敬。十年前起我们便建立起了家庭间的深厚的友谊。

邹涛先生所敬重的刘正成先生又是位可代表中国艺术、学术界的杰出人物。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来说,在宋可比苏东坡,在清可比赵之谦。

刘先生往返于世界各地进行书画研究和交流,多次访日。给我印象最深刻者,是一九九五年。刘先生应邀来中京大学演讲,时值阪神大震灾,日本全国沉浸在众多死者和遭受重大打击的城市的悲痛之中。得知消息后,刘先生毅然将演讲费全额寄付给受灾地区。先生的温情厚意通过报道,使万民皆晓和感激不已。先生还在拥有会员五千人的社团法人中部日本书道会进行了热忱洋溢的演讲,从此与名古屋结下了不解之缘。此次二人展,宝为众望,必将为日中友好谱写新篇章。

刘先生的书风,从《刘正成书法集》中可见一斑。真草隶篆,各体皆能。其中,《李白临路歌》草书册,胸怀宽广,字形求心力强,笔法又不乏远心性,行云流水,是我喜欢的作品之一。楷书五条屏《宋濂送天台陈庭学序》之作,近于锺繇,体宽而重心偏低,脚踏实地,风度坦然。草书卷《意临张芝冠军帖》和《临王铎听颍师琴歌等二首》,相互对应,一近乎狂草,一为行楷,或如黄河奔腾,或如扬子江缓缓而流,对其多彩的技法和内容的深度,深感敬佩。也说明了刘先生不单是书法家,正如同《书谱》之所谓“智巧兼优、心手双畅”是也。

刘先生是《中国书法》杂志、《中国书法全集》的主编。出版著述在日本广为人知。此次展览必将引起众多关注。刘正兴的作品尚属首次,我对此抱有极大的兴趣和期待。能够借此机会受两位的不仅限于书法,而是更广范围领域的艺术的启示,我感到由衷的喜悦。

(作者为全日本书道联盟副理事长、中京大学教授,本文为刘正成、刘正兴1998年《蜀道心情》赴日展作品集序言。邹涛译)
13#
 楼主| 发表于 2012-11-24 14:24:41 | 只看该作者
98期書譜•劉正成專輯-郭子緒先生訪谈

                                                                             (2009年8月15日)

書譜社:您曾參與編輯《中國書法全集》,當時是否凝結了的某種文化理想?

郭子緒先生:劉正成先生在《中國書法全集》上是功德無量的,因爲日本早有《書道全集》在先,中國作爲書法母國卻沒有一部這樣的書。我接手的是《朱耷、石涛、龚贤、龚晴皋卷》,當時去南京、上海、江蘇等地博物舘找尋資料,整一年的時間都投入在了這本書的編輯上,總算把這本書啃下來了。《中國書法全集》是大工程,從編輯內容和操作過程來講都不是一般人敢張羅的,一是精力,二是財力。所以整體來說,劉正成對《全集》貢獻真的是太大了。

書譜社:在『40後』書家群體中,劉正成先生的藝術個性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

郭子緒先生:劉正成是一個有才能的人,而且文思敏捷。在書法上,他下筆非常疾速,風格比較獨特,也被大家認可。這種寫法對書家的要求很高,用筆要嫺熟,對字的結構、章法各個組成也都要嫺熟。徐本一寫字也快,有次活動上他情緒忽至,行筆疾風驟雨,快到我想像不到的地步。楊仁愷先生寫小字(信札),也是下筆如飛一般。作書快慢各是一種風格,慢的也不一定不好,但上面這幾位在快這一路風格中是挺出眾的,這與知識修養、個性才情都有關係。

書譜社:對劉先生的學術研究您怎麼看?

郭子緒先生:在學術研究上劉正成先生還是很有成就的,不論書法、文學、戲劇,多才多藝,很有建樹,詳細可參見他的文集。人的精力畢竟有限,一般來講做學術研究的人是不願意搞其它事的,劉正成胸中東西比較多,修養比較高,所以說,這個人不簡單在這裏。在中國書法事業的發展和繁榮上,劉正成是做出過重大貢獻的一個人。另外,劉正成對『全國中青年書法篆刻家作品展』也做出了貢獻,目前『中青展』是和『國展』是並駕齊驅的一道風景,在發現人才和推出人才方面可謂功不可沒。

書譜社:『書法外交』是書法發展的一個外部問題,國際書法家協會在這方面是如何開展工作的?

郭子緒先生:書法作爲中國的國粹,其認知主要還是集中在亞洲地區的東方各國,西方國家對書法的認識還是很有限的。國際書法家協會是中國和韓國共同發起的,以弘揚書法藝術爲宗旨的民間組織,發起人主要有朱英傑、葉欣、劉正成、李敦興(韩国)、樽本樹村(日本)等等。成立國際書法家協會,對促進各國書法家、書法藝術的發展和繁榮都是有利的,從文化外交的角度,或者是從書法走向國際的角度來說,都是很有意義的。
14#
 楼主| 发表于 2012-11-24 14:25:15 | 只看该作者
98期書譜•劉正成專輯-李世南先生訪谈


                                                              (2009年8月26日)

書譜社:您與劉正成先生有過一段書畫唱和的往事,《秋聲賦》書畫合卷更是融合二位筆墨與思想的藝術佳作,請問在當時是緣何而起?

李世南先生:我2002年到北京後,通過朋友介紹認識劉正成先生的,2005年我回了紹興,一呆就是三年,與劉先生再沒來往。一來我與劉正成先生來往次數不多,私交不是很深,二來我不是書法家,很難從他的書法成就來談,所以只能從印象來談談。

現在畫手卷的人少,書畫家之間互相擬題、酬和的情況也比較少。《秋聲賦》我在2003年畫的,借了古人題目,但畫的並不完全是古詩意,我考慮後面的題跋要很有文氣,並且一定要和畫作協調方可,有次劉正成先生剛好到我這來,便請他拿去題跋。現在書法寫的好的人有很多,可光寫的好是不夠的,書法和繪畫都要有文化內涵和精神內涵,很多書法家並不具備這點。古人強調用一輩子的力量打進去,再打出來,現在很多年輕人的技巧非常高,但社會節奏快,人們大都不可能用大半生去做這個事。另外,人生閱歷不夠,學養不夠,修煉不夠,即便技巧可以做得非常好,但很難有很高的境界,不能上升到道。

書譜社:您所了解的他作品之外的東西有哪些?

李世南先生:劉正成是有雙重身份的“學者型書法家”,他寫過小說,主持過中國書協工作,辦過《中國書法》雜誌,做了大量書法史的梳理工作,對於書法本體、書法美學等都有很深的研究,這在書法家裏是比較少的。他做了很多實實在在的事情,非常了不起,《中國書法全集》要做108卷,是一個史無前例的壯舉,再比如辦中青展,推出很多中青年書法家以及地域性書法群體,對當代書法發展起了相當大的推動作用。

藝術家具有性情表達的個性,尤其是文人,雖然我與劉正成接觸不多,但感覺他是個文人,他有他的生活方式,有文人的脾氣,有種儒家之風,在挫折之後能夠屹立不倒,仍爲書法做事,這點非常令人欽佩,地方書法界的不少人對劉正成當政時期的書法歲月還是很懷念的,這對他來說也應該很安慰。

書譜社:您的畫作與劉正成先生的書作都具有很強的精神性,在這點上,您對劉先生的書法怎麼看?

李世南先生:我從畫家的直覺來看劉正成先生的書法,他的字有文氣、有個性,盡管有些人說他用筆太尖,我認爲這是他個性的表達,就像我老師石魯的字,若從書法規範來要求的話可能有很多毛病,但正因爲他寫了這樣的字,才稱之爲石魯的書法。其次,劉正成書法的精神性很強。像徐渭的書畫是不可取代的,技法層面容易達到,但精神性是一般人不易企及的。劉正成是一個鋒芒畢露的人,鋒芒畢露的人在中國歷史上一般是改革派,而改革派的命運一般沒有好下場,一定會得罪一些有勢力集團,協會不是純學術團體,以劉正成激進的做派,命運也是必然的。

劉正成是書寫現代書壇繞不開的人物,他的學術和人生是攪在一起的,不談人生就沒法給學術定位,談學術就一定會牽扯到人生過程,很難將二者分開談。劉正成身上具備了中國文人的擔當精神,對民族的使命感和責任感,這是非常可貴的東西。中國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揚,這是非常重要的一塊,中華民族幾千年來所支撐的就是知識份子的脊樑骨,中國的知識份子、文人若對民族沒有擔當精神、沒有使命感,便妄爲知識份子,枉爲文人,就不是純粹的知識份子。劉正成下臺後不是隱居或靠書法賺錢,他組織國際書協,這也體現了一種擔當精神,書法作爲他的信仰,他要實現這種理想,這是很難有的。

評價劉正成要全面,不能孤立去談他的書法,書法家到八九十歲也可能爐火純青,劉正成的年紀還沒到我們總結他書法成就的火候,現在不是對他書法做結論的時候。

15#
 楼主| 发表于 2012-11-24 14:27:38 | 只看该作者
98期書譜•劉正成專輯之苏立文先生採訪稿

作爲一個外國人,漢字都寫不好,卻能對中國的書法家劉正成先生發表看法,聽來有些不可思議吧。但我仍欣然去做,因爲我是如此地欣賞他!劉先生在書法領域的方方面面都有極高造詣——無論是書體和風格還是有關書法的審美和史學。劉先生在後者的功底之深厚,從他已经出版超过六十卷的《中国书法全集》以及二零零八年出版的《書法藝術概論》中,可見一斑。據我所知,《中国书法全集》以詳盡的講解和豐富的插圖,一展中國書法史之漫漫長卷。《中国書法全集》無疑是此類書籍的佼佼者,我真誠期待它的英文版發行面世以嗜國外讀者。

劉正成的成就因其出生於草根階層而顯得尤其難能可貴。劉先生今日之所成無不得益於他強烈的求知欲望和對書法的無限熱情,還有,就是他的好奇心。劉先生曾親赴許多國家,對世界各國書寫體的起源進行了研究。他的英國遊歷在他的《英倫行色》一書中有生動的講述,該書出版於二零零六年。

劉先生對他的時間毫不吝嗇,我才得以從他那裏學到很多。但他的慷慨不只是在這一方面。他曾爲我和我的夫人手寫了一首贊詞,裝裱之後,放在特製的盒子裏贈送給我。爲了有別於他的精神之父王羲之『以書換鵝』的先例,他不要我以任何東西作爲交換。這件禮物真是寶貴無比啊。

此時,牛津校園正沐浴在靜謐的初秋的涼爽中,我穿着劉夫人送給我的棉夾克,情不自禁地回想起在他們家度過的那幾個晚上,那令人回味無窮的美味佳餚、那妙語如珠的交談……,我們的話題總離不了書法,說到興奮之時便提筆疾書於碎紙片或餐布上,好不暢快啊!毫無疑問,那是我與中國文人一起度過的令人難忘的美妙夜晚,那個晚上的主人劉正成是如此傑出的一位先生。我真的很高興,能有這樣一個一表衷腸的機會,讓我對身爲書法家、史學家、學者以及我的好友劉正成先生表達我的欽佩與讚賞之情。

蘇立文(牛津大學教授)
寫於2009年9月

6 /7/2009

It may seem strange that an Outer Barbarian, who writes Chinese badly, should
express any opinion on a Chinese master of the art of calligraphy such as Liu
Zhengcheng. But I am happy to do this because I admire him so much, for his
mastery of every aspect of this supreme art - its variety of forms and styles, its
aesthetics, and its history. The latter is displayed in his vast compendium of key
examples, of which I understand that he has already published no less than sixty
volumes, and in his modestly titled Outline of the Art of Calligraphy (Shufa yishu gailun), published in 2008. This is a fascinating, detailed account of the history of
the art in China from its remote beginnings to the present day. Lucid and richly
illustrated, it is the best survey of the subject in any language. I hope an English
edition will be prepared for its many potential foreign readers.
Liu Zhengcheng’s achievement is the more remarkable since he did not come from a
scholarly background. What he has become today is the result of his own intense
study and boundless enthusiasm for his subject. At the same time, his eager curiosity
has led him to travel abroad in his researches into the origins of writing world-wide,
notably in England, of which he has given a lively account in his Yinglun xingse,
published in 2006.
Liu Zhengcheng is generous with his time, and I have learned a lot from him. But it is
not only with his time that he is generous. When he wrote in his beautiful hand a long
eulogy for my wife Khoan and myself, had it mounted, and presented it to me in a
specially-made box, he did not, like his spiritual ancestor Wang Xizhi, expect me to
give him a goose in exchange. It was simply a very precious gift.
I am writing these words on a cool early autumn day in Oxford, wearing one of the
three padded jackets that Liu Zhengcheng’s delightful wife Fu Shuqun has given me.
It reminds me of the evenings I have spent at their house, of the wonderful food and
the scintillating talk, usually about calligraphy, illustrated with characters written on
scraps of paper, or on the tablecloth - a sure sign of a successful evening in the
world of the Chinese literati in which Liu Zhengcheng is so distinguished a figure. So
is great pleasure for me to express in these few words my admiration for him as a
calligrapher, a historian, a scholar, and a dear friend.

Michael Sullivan
Oxford
September, 2009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7 21:41 , Processed in 0.068981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