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多数高考作文命题仍然限制诗歌,这并不令人意外。关于高考作文为什么会限制诗歌,有一种说法很具普遍性:以诗歌为体答卷,极有可能遮掩考生在语文水平上的某些缺陷,助长学生的投机取巧心理,而之前一些地方出现的考生答卷中的 “诗歌乱象”似乎可为佐证。 写诗歌=疑似投机取巧,这个等式怕是不能成立的。高考作文命题以此拒绝诗歌,当然不会服众。议论文、散文是一种文体,诗歌也是一种文体,既然前者可行,后者为何不可?不用上升到拯救诗歌或者文化传承的高度,我们也当明白,这种“潜规则”都是霸道的。而高考的命题部门之所以如此“霸道”,在我看来,倒也不是诗歌歧视,更非有意去封堵诗歌的出路——而是从一个侧面折射出现行教育体制的僵化和教育理念的落后。 自古以来,诗歌都是一种极其浪漫的文学语言,发散着天马行空的想象,蕴含着丰富的创造性思维和个性特征。不妨来做这样一番假设:假如对于诗歌的限制放开,势必会引起部分(可能是大部分)高中生的追捧,高考语文试卷上就会出现大量的诗歌文体。相对于议论文等 “规范”文体而言,诗歌的评价尺度不好掌握,这就给阅卷带来很大的难度和工作量。故而,诗歌本无罪,但为了己身的便利,便生生限制了考生的自由。其实,不仅是高考,平日的作文训练,教育管理者也是变相限制学生写诗歌的。 梳理起来,很多教育管理者之所以对教育创新兴趣索然,根子就在于希望固守现状、维系教育管理自身的便利和成本最小化。由此,就导致了教育的僵化,而诺大一张考卷,死活容不下一首诗歌的舞蹈,不过是教育僵化的一种缩影,恰如很多地方中学那“不许女生留长发”的荒唐校规。 女生失落的长发与失落的诗歌,相对应的就是学生个性、独立品质以及创造力的缺失。在如今这个价值多元的时代,高考作文限制诗歌事小,如果教育依旧固守教条,不思变革,在压制学生日益增长的个性需求和价值需求的同时必将失去教育公信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