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我”是谁——对当下诗歌的思考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12-3 13:19:4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我”是谁——对当下诗歌的思考


吴欢章
     这是所讲的“我”,指的是诗歌创作的主体,指的是诗歌创作的艺术个性。诗是诗人写的,自然不能抹杀诗人这个主体,不能回避诗人的生活体验和思想感情。然而过去有一个时期,却反对诗人的自我表现,硬要诗人抽掉自我去“抒人民之情”,去表现“大我”,这种诗歌观念曾经造成灾难性的后果,严重影响了我国诗歌的健康发展。

    诗是主情的艺术,真情实感是它的艺术力量的基础。诗人只有由自己的心灵去感受生活,以真挚的感情去表现生活,无所保留地向世界袒露自己的喜怒哀乐,才能“去以自己的火点燃旁人的火,去以心发现心”(何其芳语)。古往今来的一切优秀诗歌无不证明了这一点。倘若不许诗人表现自己,不许表现他们所亲历、所熟悉的生活,不许表现真正感动过他们的人物和事件,不许表现他们由衷而发的感受或心灵激情,那不就是堵塞了灵感的源泉,折断了诗意的翅膀么?很自然,取消了诗人表现自我的权利,就是封杀了诗歌的真情实感,也就从根本上毁坏了诗歌创作的艺术感染力。过去那种言不由衷的、矫揉造作的、空泛无力的假诗,我们见得还少吗?

    诗贵独创。诗歌创作只有富于独创性,才能具备不容混淆的艺术境界和艺术风格,从而吸引读者并获得读者的喜爱。它应该是散发着独特芳香的花朵,是闪烁着特异光彩的星辰,是通向陌生乐土的蹊径,是眺望新奇人生风景的窗口。而诗的独创性,则是以诗人的艺术个性为基础的。发扬诗人的艺术个性,可以为诗的独创性开拓广阔的艺术空间;反对诗人的艺术个性,就是反对诗歌的独创性,必然导致千人一面,千部一腔,从根本上堵塞诗歌走进读者心灵的艺术通道。因此,承认不承认诗人的艺术个性,肯定或否定诗歌的独创性,是与诗的影响力乃至诗的命运攸关的头等大事。

    我们强调个性对于诗歌创作的必要性,是不是任何表现个性的诗都是好诗呢?正如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诗人的个性也是各式各样的。个性既有善恶美丑之分,也有高低深浅之别。不同的个性,自然对于诗的审美价值有着不同的影响。我们承认诗可以而且应该表现诗人的个性,但并不意味着诗人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样写就怎样写,还要看一看他写的是什么,他是怎样写的。我们强调诗歌必须表现真情实感,但并不意味着任何真情实感都是有价值的,还要看一看他写的是怎样的真情实感。对于那种只写些闲情逸致,填满无意义的琐屑事故的诗歌,对于那种脱离时代,脱离现实,闭门造车,抒发虚无缥缈的玄思空想的诗歌,、对于那种否定生命、人生、生活的意义,宣扬虚无主义的颓废意识的诗歌,对于那种追求感官刺激,发泄生物本能,表现低级趣味的诗歌,我们怎能因其表现了某种个性而肯定其审美价值呢!我们观察诗歌,应该根据它所表现的不同性质和不同层次的个性而给以不同的评价,否则我们就是从过去否定诗歌的一切个性表现而走向肯定诗歌的一切个性表现的另一个极端。

    诗是写给人看的。诗歌虽然是诗人的自由创作,但只要一进入传播的渠道,就不可避免地会产生社会影响。诗是同世界的对话,是人和人的心灵的交流,因此从严格的意义上说,诗歌创作不仅仅是诗人一己之事,乃是一项社会性的文化事业。诗人在基于个性进行创作时,实际上负有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诗应该有益于社会的进步,有益于生活的和谐向上,有益于人群心灵的净化和美化,这是诗人创作时必须考虑的问题。诗人既要基于个性进行自由的创作,又要具有担当社会责任的意识,看起来是矛盾的,其实是可以统一起来的。问题是诗人要自觉地认识到这一点,并努力在创作中将两方面统一起来。任何优秀的诗人,实际上都是在自由创作和社会责任这二者的对立统一的矛盾运动中,逐步在艺术上走向成熟的。诗歌要达到自由创作和社会责任的统一,并不是要削弱以至损害诗人的艺术个性,而是通过提高、拓广和深化个性得以实现的。前面说过,诗是同世界的对话,是心灵的交流,既然是对话,就要有共同的话题,既然是交流;就要有契合点,这就是所谓“心有灵犀一点通”。“灵犀”是什么,就是诗人心灵的脉搏与时代有共振点,诗人感情的火焰同社会人群有共燃点。倘能如此,诗歌创作即可达到自我和非我的统一。所谓“自我”,就是诗歌创作饱含诗人自己对生活的真实感受,是用自己的眼光和独特的艺术方式去把握和表现生活;所谓“非我”,就是在诗人的自我生活感受中又连接着、涵盖着广大人群的生活感受。如果这两方面统一起来,那么当诗人说着“我”时,就可说也是说着“人民”,当诗人倾诉自己的喜怒哀乐时,也就可说是倾诉着人民的喜怒哀乐。大凡优秀的诗人,一般都达到了这种境界。我们通过艾青写在抗日战争时期的爱国诗歌,就可以听到当时水深火热中的人民群众对于民族解放的呼声;我们通过臧克家写于三十年代那些“泥土的歌”,也不难感受当时劳苦大众的血泪和呻吟;我们通过公刘在历史新时期的诗歌创作,自能体会饱历沧桑的广大知识分子对历史曲折的沉思;我们通过舒婷的诗歌,也会发现众多年轻一代在十年浩劫后的觉醒。自然,诗歌创作中自我和非我的统一,或者说个性和共性的统一,会有不同的层次,会有不同的深度和广度,但我们都应给予不同程度的肯定的评价。我们希望诗人在创作中努力达到自我和非我的统一,但是实现这种统一的途径却是多种多样的,有可供自由驰骋的广阔天地。我们提倡诗人关注时代的主潮,贴近改革开放的火热生活,但是绚烂多彩的大千世界,花团锦簇的各色生活,也都应包括在诗歌创作的疆域之内。诗人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审美爱好选择自己适于和善于表现的诗歌题材。既可以写社会的重大事件,也可以写日常的生活小景;既可以写外部世界的波澜,也可以写内心世界的涟漪;既可以写建设和斗争,也可以写友谊和爱情:既可以写人文风光,也可以写自然景象。总之,在写什么方面没有任何限制,只要掌握真善美的原则都可以“条条道路通罗马”。至于在诗歌中实现自我和非我的统一的表现方式,也是广阔无垠的。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现代主义的创作方法,明快、含蓄的艺术手段,正面、侧面、直接、间接的构思角度,诗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加以自由选择,“万紫千红才是春”嘛!

    看来要在诗歌创作中达到自我和非我的统一,关键是要看诗人在作品中表现的是什么样的个性。“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陆游积一生诗歌创作体验所说的这句名言,是颇为切中肯綮的。诗人的个性是包括其思想素养、生活经验、艺术秉赋等等在内的综合素质的集中体现。要提高、扩广、深化诗人的艺术个性,必须从改进其综合素质着手。诗人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素养。诗人肩负着改进生活、美化心灵的重任,理应比一般人具有更高尚的品德。他们应该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充满远大的理想,充满促使生活向上的热情,勇于揭露黑暗和追求光明,否则“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是万不可能的。诗人还应努力深入人民群众的生活斗争,尽量丰富自己的生活阅历,并在生活实践中提高认识和分析生活的本领,锻炼自己辨别和洞察生活的真象和假象、主流和支流、现象和本质的眼力。缺乏丰富、深刻的生活经验,诗人的艺术个性就会缺乏源头活水而患上“贫血症”。努力丰富和提高自己的艺术素养,“转益多师是吾师”,也是诗人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不努力学习古今中外的文学艺术知识,就不可能具备宽广的艺术视野;不努力提高对各种文学艺术经验批判地继承和有选择地借鉴的能力,就无法融会贯通,择善从之,从而成为完善自己的艺术个性的精神养料。归根结蒂还是那句话:“从喷泉里出来的都是水,从血管里出来的都是血”,这是千古不易的真理。




来源:文学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6 07:26 , Processed in 0.078941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