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诗歌与大众的猜想与反驳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12-3 13:22:3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诗歌与大众的猜想与反驳


  

在某种意义上,诗歌的功效的确如爱尔兰诗人西默斯·希尼所言“等于零”——它既阻止不了坦克的前进,更阻止不了海啸与台风的肆虐,但诗歌自有它的功效。它的功效在每一个人那里都是不一样的,这就看你怎么阅读、如何领会,使出浑身解数解读自己的诗歌之象。而诗歌的功能在新诗这里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旧体诗被应用于席间应和酬唱的交际功能已经被新诗写作者完全抛弃,一个新诗写作者很难再像李白、杜甫、苏东坡等古代诗人那样随口抒出个人情怀。
新诗的写作与阅读已经不再像旧诗那样——只能在为数不多,万变不离其宗的体式、规格和程式里闪展腾挪,新诗的创作手法和想象力不再受任何约束,已经进入到一个无比自由的空间,摇身一变成了一种纯粹的文学,诗人在表达内心情感和生活经验上追求诗艺和诗意的不断翻新,有意无意地与读者玩起智力游戏,常常以一种陌生化的面孔出现在阅读者面前。这已经成为推动新诗向前迈进的内在的,甚至是合法的驱动力,现代诗歌也逐渐成为“献给无限的少数人”的一门艺术。
而让大众媒体与诗歌联姻是困难的,甚至是件滑稽的事,让大众媒体为诗歌服务就越发困难了,几乎是不可能的。两者的想法和关注点从来就不在一条线上,本来就是两条道上的人在做各自的事,让他们成为一家人,将两件事合在一起只能是天方夜谭。并不是说,诗歌或诗人不需要大众媒体,而是诗人关注的是想象力和创造力,是对语言的革新,对美的新发现,对人类生存困境的无限探索,面对千变万化的宇宙用新的语言写出前辈不曾发现的。而大众媒体关注的只是诗歌八卦,诗歌中的花边新闻,与一些热衷于作秀的诗人互为利用,将他们的“秀品”搬上娱乐新闻版的头条。
谁错了呢?也许谁也没错。还是让我们先来谈谈诗人与诗歌的关系,诗人为什么要写诗?为什么要从事诗歌这门艺术活动,而不是从事戏剧、音乐、绘画或哲学研究,甚至不去研究天体物理学什么的。这里面没有谁比谁更高贵,大家都是在做着自己的手艺活,都是凭着自己的爱好,做自己喜欢的事,没有谁把刀架在你的脖子上逼你写诗、演戏、观察天体。其实,他们都是一群人,或者说是一个人的不同变体。
诗人之所以要写诗,是想通过语言,通过诗歌语言来解决自己的问题,表达自己对世界的看法,对美的重新理解,对生活和人性的再认识,等等。因此,诗歌首先是个人的,是私密的,不需要公众的介入,它寻求的是能和自己对话的人。而诗人的责任、道德和良知就是对自己写下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每一首诗负责,它们是否准确清晰地表达了自己想说的,它们是否超越了前辈们留下的经典,是否改变了诗歌固有的格局,是否在诗歌版图上增加了新的内容,并使之成为新的传统。因此,诗人最重要的责任就是写好诗。
读者,诗歌的磨刀石。而大众媒体和一般读者能否担当起诗歌的磨刀石?答案也是不可能的,更是诗歌对他们的无理要求。但大众媒体和普通读者首先要明白,一个严肃的写作者是不会降低写作水平迁就并迎合大众的阅读口味。艺术创作是一项智力活动,诗歌更是如此,虽然不能说诗歌是所有艺术的王冠。诗人与读者就是伯牙和子期的关系。阅读是一项个人修养的事,诗人无权要求读者你应该读什么。反过来,读者也无权要求诗人应该写什么。作为一个读者,如果想和诗人交流,想从阅读诗歌中获得乐趣,就要拓宽阅读范围,大量阅读优秀作品,从而提高自己的鉴赏水平。而不是一边看着不动脑筋的书,一边大叫那些诗我读不懂。
这就牵涉到诗人与读者的关系。诗歌需要什么样的读者,读者需要什么样的诗歌?这两种表述都不准确。应该说,诗人选择自己的读者,读者选择自己喜欢的诗歌。诗歌写作是一项智力活动,诗歌阅读同样是一项智力活动,不是坐在电视机前看肥皂剧。诗人采用了各种手法在诗中设置了不同障碍,有些障碍比较明显,更多的障碍是隐而不现的,它们需要读者运用自己的知识储备、社会阅历、感受力和聪明才智参与到作者的创作中去,去翻越那些障碍,在翻越过程中发现新的东西,发现写作者自己都不曾想到的。
坊间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说现如今大众媒体对诗歌关注太少,没有很好地引导读者,不像二三十年代的《京报》和《晨报》,《京报》有《莽原》,《晨报》有副刊,而现在《新京报》每周也只有一个诗歌版,其他报纸的诗歌版面几乎没有,只有零星的诗歌栏目。这种说法虽然有一定的道理,但不是根本原因。即使我们的每张报纸都有诗歌版面,但主持这些版面的人大都是些不知诗歌到底为何物的人,不但起不到应有的作用,还会造成更坏的影响。要知道主持《莽原》和《晨报副刊》的是鲁迅和徐志摩等优秀作家和诗人,而如今呢?在一门心思只想挣钱的时代,许多诗人都弃诗挣钱去了,我们有什么理由要求大众媒体关注诗歌,诗歌毕竟不是生活必需品,带不来经济效益。
如果把希望寄托于教授、学者、批评家、编辑们主动关注诗歌,又是一个异想天开、不切实际的想法。谁都有各自的生活要过,谁都有更重要的事业去经营,以便获取更多的回报。另一个重要原因——由于他们自身水平有限,所起作用恐怕不是引导,而是误导,就像一些文学报刊的主持人和编辑们。即便是某些编辑有水平,仅靠报纸副刊上一星半点的诗歌解读是无助于提高读者的阅读水平,而让诗人花大量的时间深入浅出地指导大众读者如何读诗几乎也是不可能的。再说诗人的话也是信不得的,读者要有自己的读法。
一般读者对当代诗歌的阅读障碍是一系列原因造成的。首先说学生,繁重的课业只允许他们从语文课本有限的份额里了解现代诗,且被老师解读得简简单单,但大多数诗歌都浅白如话,没有丝毫阅读难度。学生是课业繁重,成人是工作繁忙,只想看些浅白如话、无需动脑的流行读物和肥皂剧以缓解日益紧张的神经。这种境况,怎能让面对诸多诱惑,又有诸多选择的现代读者提起兴趣阅读障碍重重的现代诗歌?
如此困难,为什么还要读诗?
诗歌虽然阻止不了坦克和大炮,但能使写作者和阅读者在纷扰的、残酷的现实面前安静下来,能保护我们抗拒外在的暴力、平息内心的暴力,在我们和现实之间制造一种平衡,还能更新我们对世界和人性的认识,对美的感受力,使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变得更加平和也更加宽容,给人以生活的信心。而这些只是诗歌的一部分功效,当然,它们不仅仅是诗歌的功效,小说、音乐、戏剧、绘画等一切艺术都有这样的功效。走进诗歌,走进艺术,会对你有所帮助。

日期:2007-07-26      中国妇女报 周毓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7-2 23:44 , Processed in 0.152179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